图书介绍
中华口腔科学 口外正畸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翰章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0881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581页
- 文件大小:263MB
- 文件页数:756页
- 主题词:口腔科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口腔科学 口外正畸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三十一篇 牙及牙槽外科学&黄洪章 李声伟 主编2323
第一章 拔牙学2323
第一节 牙拔除术的适应证2323
一、牙体病2323
二、牙周病2323
三、根尖周病2323
四、阻生牙2323
五、埋伏牙2323
六、错位牙2323
七、额外牙2323
八、乳牙2324
九、内吸收牙2324
十、融合牙及双生牙2324
十一、病灶牙2324
十二、治疗需要2324
十三、外伤2324
第二节 牙拔除术的禁忌证2324
一、局部禁忌证2324
二、全身禁忌证2324
第三节 牙拔除术的基本程序2327
一、拔牙前检查及思想准备2327
二、拔牙常规步骤2327
三、术后医嘱2330
第四节 微创拔牙术2330
第五节 各类牙的拔除特点2331
一、恒牙的拔除2331
二、乳牙的拔除2333
第六节 牙根拔除术2333
一、断根拔除2333
二、残根拔除2335
第七节 阻生牙拔除术2335
一、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2336
二、上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2341
三、上颌阻生尖牙拔除术2342
四、下颌阻生尖牙拔除术2342
第八节 埋伏额外牙的拔除2342
一、X线定位2342
二、上颌埋伏额外牙拔除术2343
第九节 拔牙创的愈合2343
一、拔牙创出血及血块形成2343
二、血块机化2343
三、上皮形成2343
四、骨组织的修复2344
第十节 牙拔除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2344
一、术中并发症及其防治2344
二、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2345
第二章 义齿修复前外科2348
第一节 概述2348
第二节 牙槽嵴萎缩的病因及分类2348
一、牙槽嵴萎缩的病因2348
二、牙槽嵴萎缩的分类2349
第三节 适应证和禁忌证2349
第四节 修复前外科手术的分类2350
第五节 麻醉和体位2350
第六节 术前准备2350
一、思想准备2350
二、术前检查2350
三、术区准备2350
四、器械准备2350
第七节 手术及其步骤2350
一、唇颊沟加深术2350
二、牙槽嵴重建术2352
三、系带矫治术2353
四、牙槽骨修整术2354
五、骨隆突修整术2354
六、软组织增生修整术2355
七、上颌结节肥大修整术2355
八、上颌结节成形术2356
九、鼻中隔降肌附着过低修整术2356
十、牙槽嵴增高牵张成骨术2356
第八节 术后处理2357
第九节 并发症及其防治2357
第三章 牙再植术和牙移植术2358
第一节 概述2358
第二节 牙再植术2358
一、即刻牙再植术2358
二、延期牙再植术2360
三、再植牙的愈合2361
四、再植牙的预后2361
第三节 牙移植术2362
一、自体牙移植术2362
二、异体牙移植术2363
第四章 口腔上颌窦瘘及其处理2366
第一节 概述2366
第二节 口腔上颌窦瘘修补术2366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2366
二、术前准备2366
三、麻醉和体位2366
四、手术步骤2366
五、术后处理2367
参考文献2367
第三十二篇 口腔颌面部感染&史宗道 章魁华 主编2371
第一章 概述2371
第一节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病原微生物2371
一、口腔颌面部的微生态特点2371
二、微生物的黏附2372
三、微生物的致病性2372
四、口腔颌面部感染常见病原菌2373
第二节 对口腔颌面部感染的局部及全身防卫机制2374
一、非特异性宿主防御2374
二、特异性宿主防御2374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临床及病理表现2375
一、临床表现2375
二、感染性炎症的病理改变2375
三、炎症的结局2376
第四节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分类和诊断2376
一、按致病微生物分类2376
二、按疾病进展情况分类2376
三、按渗出物成分分类2376
四、诊断2377
第五节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预防及治疗2377
一、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预防2377
二、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治疗2377
第六节 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2379
第七节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口腔颌面部创口感染2379
一、创口感染病原菌来源2379
二、手术创口分类2380
三、预防手术创口感染的一般措施2380
四、预防手术创口感染选用抗菌药物的原则2380
第二章 第三磨牙冠周炎2381
第一节 病因2381
一、阻生2381
二、盲袋2381
三、全身因素2382
四、细菌因素2382
第二节 临床分类及诊断2382
一、临床分类2382
二、临床表现2383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2383
第三节 扩散途径及并发症2383
第四节 治疗2384
一、保守疗法2384
二、盲袋切开2384
三、拔牙2384
四、龈瓣切除术2384
五、拔除上颌第三磨牙2385
第三章 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2386
第一节 面骨前方间隙感染2386
一、眶下间隙蜂窝织炎2386
二、上唇基底间隙蜂窝织炎2387
三、颊间隙蜂窝织炎2387
第二节 面骨侧方间隙感染2388
一、颞间隙蜂窝织炎2388
二、咬肌下间隙蜂窝织炎2388
第三节 颞下、翼下颌及咽旁间隙感染2389
一、颞下间隙蜂窝织炎2389
二、翼下颌间隙蜂窝织炎2389
三、咽旁间隙蜂窝织炎2390
第四节 舌下、颏下及下颌下间隙感染2391
一、舌下间隙蜂窝织炎2391
二、颏下间隙蜂窝织炎2392
三、下颌下间隙蜂窝织炎2392
四、口底蜂窝织炎2392
第五节 颈侧深部间隙感染2393
一、应用解剖2393
二、感染途径2393
三、临床特点2393
四、局部治疗原则2393
第六节 中医药治疗2393
一、蜂窝织炎初起用药2394
二、蜂窝织炎进展为脓肿阶段用药2394
三、外用中药制剂2394
第四章 面部疖痈2395
第一节 病因和临床表现2395
第二节 治疗及预防2396
第五章 颌骨骨髓炎2397
第一节 急慢性颌骨骨髓炎2397
第二节 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2400
第三节 Garré硬化性骨髓炎2400
第四节 慢性硬化性骨髓炎2401
第五节 颌骨放射性骨坏死2401
第六章 颌面部炎症的严重并发症2404
第一节 败血症和脓毒血症2404
第二节 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2406
第七章 牙源性上颌窦炎2408
第八章 面颈部淋巴结炎2410
第一节 病因及病理2410
一、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2410
二、慢性淋巴结炎2410
第二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2410
第三节 治疗2412
第九章 口腔颌面部特异性感染2413
第一节 破伤风2413
第二节 面颈部及口腔结核2414
第三节 口腔及颌面部梅毒2416
第四节 颌面部放线菌病2417
第十章 与寄生虫有关的颌面部感染2419
第一节 原虫感染2419
一、利什曼病2419
二、口腔毛滴虫2419
三、龈沟内阿米巴2420
第二节 美丽筒线虫病2420
第三节 囊尾蚴病2420
第四节 幼虫移行症2421
一、曼氏裂头蚴病2421
二、海异尖线虫病2422
附录 颌面骨病2423
第一节 骨硬化病2423
第二节 变形性骨炎2423
第三节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2424
第四节 溶骨症2425
第五节 骨的淀粉样变性2425
第六节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2426
参考文献2427
第三十三篇 口腔颌面部创伤学&田卫东 刘磊 主编2433
第一章 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2433
第一节 解剖部位的特殊性2433
一、口腔紧邻呼吸道的起始部2433
二、与颅脑关系密切2433
第二节 解剖结构的特殊性2433
一、面骨结构的复杂性2433
二、血供丰富2433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功能的特殊性2434
一、特有的咀嚼功能2434
二、呼吸功能2434
三、容貌的美观功能2434
第二章 创伤后的应激反应2435
第一节 创伤后的全身性应激反应2435
一、创伤后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应2435
二、创伤后的代谢变化2435
三、创伤后的免疫功能变化2436
第二节 损伤后血管反应2436
一、血管直径改变2436
二、血管通透性增高2437
三、白细胞渗出2437
第三章 创口细菌入侵及创伤后感染2438
第一节 病原菌的污染、定植及繁殖进程2438
第二节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常见病原菌2438
一、金黄色葡萄球菌2438
二、绿脓杆菌2438
三、厌氧菌2438
四、梭状芽胞杆菌2438
五、破伤风杆菌2439
第四章 口腔颌面部创伤的急诊处理2441
第一节 现场急救2441
一、积极处理活动性出血2441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2441
第二节 伤员运送2441
第三节 急诊处理要点2442
一、损伤患者诊断的程序2442
二、窒息的急救处理2442
三、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2445
四、彻底止血2446
五、颅脑伤情的判断及处理2448
第五章 创伤的愈合2449
第一节 各种组织的愈合2449
一、上皮组织愈合2449
二、固有结缔组织愈合2449
三、肌肉组织愈合2451
四、神经组织愈合2451
第二节 伤口愈合2452
一、软组织伤口的愈合2452
二、骨折的愈合2454
三、软骨损伤的愈合2456
第三节 瘢痕2456
一、瘢痕形成的机制2456
二、瘢痕形成及重新塑造2456
三、瘢痕过度增生2456
四、瘢痕的预防2457
第六章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创伤2458
第一节 各类软组织创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2458
一、挫伤2458
二、擦伤2459
三、挫裂伤2459
四、撕脱伤和撕裂伤2459
五、切割伤2459
六、刺伤2459
七、蜇伤2460
八、咬伤2460
九、烧伤2460
十、化学性灼伤2461
十一、冻伤2462
十二、火器伤2462
第二节 清创缝合术2462
一、清创时机2462
二、颌面部清创缝合术的基本程序及原则2463
三、不同部位软组织创伤的特点及其处理要点2464
第七章 牙及牙槽突外伤2466
第一节 牙外伤2466
一、牙折2466
二、牙挫伤2466
三、牙脱位2466
第二节 牙槽突骨折2467
第八章 口腔颌面部骨折总论2468
第一节 骨折的发生机制2468
一、直接外力2468
二、间接外力2468
第二节 颌面部骨折的分类和命名2468
第三节 颌面部骨折的共性临床表现2469
一、疼痛2469
二、麻木2469
三、肿胀2469
四、出血及淤斑2469
五、邻近软组织创伤2469
六、咬合错乱2469
七、流涎2469
八、张口受限2469
九、骨折片移位2469
十、功能障碍2469
第四节 颌面部骨折的诊断2470
一、临床检查2470
二、辅助检查2470
第五节 颌面部骨折的复位2471
一、手法复位2471
二、牵引复位2471
三、切开复位2472
第六节 颌面部骨折的固定2472
一、单颌外固定2472
二、颌间固定2472
三、颅颌外固定2473
四、内固定技术2473
第七节 颌面部骨折的辅助治疗2476
一、功能训练2476
二、调?2477
三、正畸治疗及正颌外科矫治2477
第九章 下颌骨骨折2478
第一节 下颌骨骨折的常见部位与分类2478
第二节 下颌骨骨折的特点2478
第三节 下颌骨骨折临床特点与诊断2479
一、咬合错乱2479
二、骨折段移位2479
三、下颌骨活动异常2480
四、张口受限2480
五、呼吸困难2480
六、下唇麻木2480
七、骨折线上牙齿的处理2480
第四节 下颌骨骨折治疗2480
一、正中联合骨折2480
二、颏孔区、下颌体部骨折2481
三、下颌角区骨折2481
四、喙突骨折2482
第五节 下颌骨髁突骨折2483
一、髁突骨折的特点2483
二、髁突骨折的愈合及髁突的改建与重塑2483
三、髁突骨折临床表现与分类2484
四、髁突骨折保守性治疗与手术治疗2485
五、手术切口与方法2486
第十章 上颌骨骨折2488
第一节 面中部骨骼的解剖2488
第二节 面中部骨折的特点2489
一、常见多发性骨折2489
二、常合并颅脑损伤2489
三、骨折线及骨块移位程度的评判较困难2489
四、血运丰富骨折愈合较快2489
第三节 上颌骨骨折的类型2489
第四节 上颌骨骨折临床特点2490
一、骨折段移位、面中部凹陷畸形和长面畸形2490
二、咬?关系错乱2490
三、眶周淤血2490
四、脑脊液鼻漏、耳漏2490
五、眶下神经麻木2490
第五节 上颌骨骨折的诊断2490
第六节 上颌骨骨折的治疗2491
一、维持生命体征的平稳2491
二、复位和固定2491
三、非开放复位后的固定2491
四、开放复位、内固定2492
第十一章 颧骨、颧弓骨折2493
第一节 颧骨、颧弓骨折的分类2493
一、Knight和North六型分类法2493
二、Greenberg四型分类法2493
第二节 颧骨、颧弓骨折的临床表现2494
一、颧面部塌陷畸形2494
二、张口受限2495
三、复视2495
四、神经损伤2495
五、其他症状2495
第三节 颧骨、颧弓骨折的诊断2495
一、临床检查2495
二、X线检查2495
三、CT扫描2495
第四节 颧骨、颧弓骨折的治疗2495
一、治疗时机2495
二、治疗原则和要求2495
三、颧骨、颧弓的复位2496
四、颧骨颧弓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497
五、手术人路的选择2497
六、不同类型颧骨、颧弓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2498
第十二章 眼眶骨折2501
第一节 眼眶的应用解剖及眼眶骨折的分类2501
一、眼眶的应用解剖2501
二、眼眶骨折的分类2501
第二节 眼眶骨折的临床表现和诊断2501
一、眼眶骨折的临床表现2501
二、眼眶骨折的诊断2503
第三节 眼眶骨折的治疗2503
一、眼眶骨折的治疗方案2503
二、眼眶骨折的手术原则及要点2503
三、眼眶骨折的手术时机2504
四、眼眶骨折的手术人路2504
五、眼眶骨折的非手术治疗及功能训练2504
六、眼眶的重建2504
七、眼球内陷的矫治2505
第十三章 鼻骨骨折2506
第一节 鼻骨骨折的分型2506
第二节 鼻骨骨折的诊断2506
第三节 鼻骨骨折的治疗2506
一、鼻内出血的止血2506
二、鼻骨的复位固定2507
三、鼻骨骨折的继发畸形2507
第十四章 儿童颌面部损伤2508
第一节 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2508
一、颌面部解剖特点2508
二、儿童生理特点2508
第二节 儿童颌面部损伤的特点2508
第三节 儿童颌面部损伤诊断和治疗特点2509
一、诊断难度较大2509
二、宜早期复位2509
三、儿童骨改建能力强2509
四、内固定治疗广泛应用2509
五、骨折后骨骼发育畸形者较多2510
六、骨折线上的牙胚应尽量保留2510
第四节 儿童软组织损伤2510
第五节 儿童牙外伤2510
一、乳牙损伤2510
二、新生恒牙损伤2511
第六节 儿童下颌骨骨折2511
一、髁突骨折2511
二、下颌骨体部骨折2511
第七节 儿童面中部骨折2511
一、上颌骨骨折2512
二、鼻骨骨折2512
三、其他2512
参考文献2512
第三十四篇 口腔颌面部肿瘤&张志愿 李龙江 主编2517
第一章 口腔颌面部肿瘤概论2517
第一节 流行病学2517
第二节 病因学2518
一、化学因素2518
二、物理因素2523
三、生物因素2525
四、生活、饮食因素2526
五、激素因素2526
六、遗传因素2526
七、免疫因素2527
第三节 肿瘤的生物学特征2528
一、肿瘤细胞的显著特征2528
二、癌细胞基因表达与肿瘤基因表型的改变2528
三、肿瘤的浸润和转移2530
第四节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组织病理学2535
一、肿瘤的形态2535
二、良恶性肿瘤的区别2538
三、肿瘤的命名和分类2538
四、肿瘤的分级2540
五、肿瘤的病理分期2541
第五节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表现2541
一、TNM分类、分期的一般准则2542
二、TNM分类、分期的有关内容与代号2542
第六节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断学2542
一、临床检查2542
二、影像学检查2543
三、病理学检查2544
四、肿瘤标志物2545
五、关于囊性肿瘤的诊断2545
六、关于多原发癌瘤的诊断2546
第七节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学2547
一、外科手术治疗2547
二、化学治疗2548
三、放射治疗2553
四、免疫及基因治疗2554
五、冷冻治疗2558
六、加热治疗2558
七、激光治疗2562
八、介入治疗2563
九、中医辨证治疗2564
第八节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并发症及处理2565
一、感染2565
二、出血2566
三、上腔静脉综合征2566
四、恶性体腔积液2567
第九节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预后相关因素2568
一、肿瘤原发灶大小、范围2568
二、肿瘤原发灶所在部位2568
三、肿瘤原发灶浸润生长2568
四、肿瘤组织来源、分化程度及病理分型2569
五、瘤周组织变化2569
六、区域淋巴结转移2569
七、治疗方式2569
第二章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预防2570
第一节 消除或减少致癌因素2570
一、消除慢性刺激与损伤因素2570
二、保持健康的精神心理状态2570
三、改变不良习惯2570
第二节 开展防癌普查及易感人群的监测2571
一、加强防癌宣教2571
二、开展防癌普查和易感人群的监测2571
三、人类致癌物在体内暴露的直接测定和评价2572
四、对人类致癌物暴露的个体差异和易感人群的监测2572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化学预防2572
一、化学预防的生物学基础2572
二、口腔癌前病变的化学预防2573
三、第二原发肿瘤的化学预防2573
第四节 口腔癌前病损及其处理2573
一、白斑2573
二、口腔毛状白斑2574
三、红斑2574
四、口腔扁平苔藓2574
五、口腔黏膜黑斑2574
六、口腔黏膜下纤维化2575
七、上消化道上皮萎缩性病变2575
八、乳头状瘤2575
九、皮角2575
第三章 口腔颌面部常见囊性病变2576
第一节 软组织囊肿2576
一、皮脂腺囊肿2576
二、皮样及表皮样囊肿2576
三、甲状舌管囊肿2577
四、鳃裂囊肿2578
第二节 颌骨囊肿2578
一、牙源性颌骨囊肿2578
二、非牙源性上皮囊肿2580
三、非牙源性非上皮性颌骨囊肿2580
第四章 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2581
第一节 色素痣2581
一、皮内痣2581
二、交界痣2581
三、复合痣2581
第二节 牙龈瘤2581
第三节 纤维瘤2582
第四节 牙源性肿瘤2582
一、成釉细胞瘤2582
二、牙源性腺样瘤2583
三、牙源性钙化上皮瘤2584
四、牙源性钙化囊肿2584
五、牙源性纤维瘤2584
六、牙源性黏液瘤2584
七、牙本质瘤2584
八、良性牙骨质母细胞瘤2585
九、牙瘤2585
十、成釉细胞纤维瘤2585
十一、成釉细胞牙瘤、成釉细胞纤维牙瘤2585
十二、牙源性鳞状细胞瘤2585
第五节 骨源性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2586
一、骨瘤2586
二、骨软骨瘤2586
三、软骨瘤2586
四、骨化纤维瘤2586
五、骨纤维异常增殖症2587
六、骨巨细胞瘤2587
七、外生骨疣2588
八、牙骨质化纤维瘤2588
九、巨大型牙骨质瘤2588
十、根尖周牙骨质结构不良2588
十一、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2588
第六节 脉管良性肿瘤与畸形2590
一、血管瘤2590
二、血管畸形2592
三、淋巴管畸形2593
第七节 神经源性肿瘤2593
一、神经纤维瘤2593
二、神经鞘瘤2594
三、创伤性神经瘤2594
第八节 脂肪组织肿瘤2595
一、瘤样病变及增生性疾病2595
二、良性肿瘤2595
第九节 颈动脉体瘤2596
第五章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2597
第一节 上皮源性恶性肿瘤2597
一、舌癌2597
二、颊癌2598
三、牙龈癌2598
四、口底癌2599
五、腭癌2599
六、唇癌2599
七、上颌窦癌2600
八、皮肤癌2600
九、中央性颌骨癌2601
第二节 间叶源性恶性肿瘤2601
一、纤维肉瘤2601
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602
三、脂肪肉瘤2602
四、血管肉瘤2602
五 、横纹肌肉瘤2603
六、骨肉瘤2603
七、软骨肉瘤2604
八、尤文肉瘤2604
九、浆细胞肉瘤2605
第三节 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2605
一、发病情况2605
二、致病因素2606
三、临床表现2606
四、病理2607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2607
六、治疗2608
七、预后2609
第四节 口腔颌面-头颈部转移癌2610
一、口腔颌面-头颈部软组织转移癌2610
二、口腔颌面-头颈部骨组织转移癌2610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2611
四、治疗与预后2611
第五节 口腔颌面-头颈部多原发癌2611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2612
二、发病特点2613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2613
四、治疗和预后2614
五、预防2614
第六节 口腔颌面-头颈部淋巴系统肿瘤2615
一、恶性淋巴瘤2615
二、蕈样肉芽肿2618
三、鼻、鼻型NK/T细胞淋巴瘤2619
四、浆细胞骨髓瘤2620
第六章 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的常用外科手术2623
第一节 上颌骨切除术2623
一、上颌骨的应用解剖2624
二、上颌骨部分切除术2624
三、上颌骨次全切除术2626
四、上颌骨全切除术2627
五、上颌骨扩大切除术2628
第二节 下颌骨切除术2630
一、下颌骨的应用解剖2631
二、下颌骨方块切除术2632
三、下颌骨节段性切除术2633
四、双侧全下颌骨切除术2635
第三节 颈淋巴清扫术2635
一、颈淋巴清扫术的命名和分类、2635
二、颈淋巴清扫术的术式和手术方法2636
三、颈淋巴清扫术后肩(臂)综合征的外科处理2640
四、关于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的争议2641
第四节 颅颌面肿瘤联合根治与修复2642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2642
二、病变切除原则2642
三、手术主要类型2642
四、手术步骤和方法2645
第五节 头颈部肿瘤侵及颈动脉的外科处理2646
一、保留动脉完整性的肿瘤剥除术2646
二、受侵颈动脉连同瘤体切除术2646
三、肿瘤连同颈动脉切除及颈动脉重建术2647
第六节 术后并发症及防治2649
一、颈淋巴清扫术后颅内高压的防治2649
二、颈淋巴清扫术后肩综合征的防治2651
三、颅颌面联合切除术后的并发症的防治2653
第七章 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外科修复2655
第一节 修复原则2655
第二节 常用修复方法2655
一、自体组织移植2655
二、异体组织移植2661
三、人工材料2662
四、颌面部缺损的赝复体修复2662
第三节 软组织缺损的修复2663
一、唇缺损2663
二、颊缺损2665
三、舌缺损2665
四、腭缺损2666
五、口底缺损2667
第四节 颌骨缺损的修复2667
一、上颌骨缺损的修复2667
二、下颌骨缺损的修复2668
第八章 种植技术在口腔颌面部肿瘤中的应用2670
第一节 现代种植技术概述2670
一、种植病例的选择和评估2670
二、种植术前的影像学评估2671
三、制订详细的种植治疗计划2672
第二节 牙种植外科技术2672
一、骨移植技术2672
二、骨挤压和骨劈开术2672
三、上颌窦提升术2673
四、引导骨再生技术2674
五、即刻种植术2675
六、颧骨种植技术2675
七、种植支抗2676
第三节 颌面缺损种植修复相关问题2676
一、颌面缺损种植术前计划及准备2676
二、常用移植骨瓣的骨质条件2677
三、种植时机的选择、种植后维护以及放化疗对种植影响2678
第四节 颌骨缺损的种植与功能性修复2679
一、颌骨缺损种植修复的设计原则2679
二、不同类型上颌骨缺损修复方法2679
三、不同类型下颌骨的修复方法2681
参考文献2681
第三十五篇 唾液腺疾病&俞光岩 主编2687
第一章 临床检查及影像学诊断2687
第一节 唾液腺的临床检查2687
一、病史采集和物理检查2687
二、唾液流率及唾液生化检查2687
三、唇腺活检2689
四、唾液腺细针吸取活检2689
五、组织病理检查2689
第二节 唾液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2690
一、唾液腺造影术2690
二、超声诊断2691
二、CT2692
四、磁共振成像(MRI)2692
五、放射性核素检查2693
第二章 唾液腺炎症2696
第一节 涎石症2696
一、涎石的理化特点及形成机制2696
二、临床表现2696
三、X线表现2697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2697
五、治疗2697
第二节 急性炎症2697
一、流行性腮腺炎2697
二、急性化脓性腮腺炎2698
第三节 慢性炎症2699
一、儿童复发性腮腺炎2700
二、成人复发性腮腺炎2703
三、慢性阻塞性腮腺炎2706
四、慢性下颌下腺炎2710
第四节 其他2711
一、唾液腺淋巴结炎2711
二、唾液腺结核2711
三、唾液腺放射性损伤2712
四、唾液腺放线菌病2712
第三章 唾液腺损伤及涎瘘2713
第一节 唾液腺损伤及涎瘘2713
一、解剖学特点2713
二、病因2713
三、临床表现2713
四、诊断2713
五、预防及治疗2714
第二节 面神经创伤的诊断及治疗2715
一、概述2715
二、面神经创伤的分类2715
三、面神经创伤的病因2715
四、面神经创伤的诊断2716
五、面神经创伤的治疗2724
六、影响面神经创伤预后的因素2725
第四章 唾液腺发育异常及分泌异常性疾病2726
第一节 唾液腺发育异常2726
一、唾液腺先天缺失或发育不全2726
二、唾液腺异位2726
三、迷走唾液腺2726
四、多囊腮腺2727
五、先天性唾液腺导管扩张2727
六、第一鳃裂瘘2727
第二节 唾液分泌异常2727
一、口干症2728
二、流涎症2728
第五章 舍格伦综合征2730
第一节 病因及发病机制2730
一、病因2730
二、发病机制2731
第二节 临床表现2732
一、口腔表现2732
二、唾液腺表现2732
三、眼部表现2732
四、全身表现2733
第三节 诊断2733
一、诊断方法2733
二、诊断标准2734
三、鉴别诊断2735
第四节 舍格伦综合征的治疗2735
第五节 舍格伦综合征的恶变2735
第六节 舍格伦综合征的动物模型2736
一、佐剂型动物模型2736
二、自身免疫病鼠模型2736
三、转基因动物模型2736
第六章 唾液腺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2738
第一节 良性肿瘤2738
一、多形性腺瘤2738
二、肌上皮瘤2739
三、基底细胞腺瘤2739
四、膜性基底细胞腺瘤2740
五、沃辛瘤2741
六、嗜酸细胞腺瘤2742
七、管状腺瘤2742
八、皮脂腺腺瘤及皮脂腺淋巴腺瘤2743
九、导管乳头状瘤2743
十、乳头状囊腺瘤2744
第二节 瘤样病变2744
一、唾液腺良性肥大2744
二、嗜酸细胞增生症2744
三、坏死性唾液腺化生2745
四、黏液囊肿2745
五、腮腺囊肿2746
第七章 唾液腺恶性肿瘤2747
第一节 概论2747
一、发病情况2747
二、组织学分类2747
三、临床分类分期2748
四、治疗2748
五、预后2749
第二节 各类恶性唾液腺肿瘤2749
一、腺泡细胞癌2749
二、黏液表皮样癌2750
三、腺样囊性癌2751
四、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2752
五、上皮-肌上皮癌2752
六、唾液腺导管癌2752
七、基底细胞腺癌2753
八、皮脂腺癌2753
九、嗜酸细胞腺癌2754
十、乳头状囊腺癌2754
十一、黏液腺癌2754
十二、腺癌2755
十三、癌在多形性腺瘤中2755
十四、肌上皮癌2756
十五、未分化癌2756
十六、淋巴上皮癌2757
参考文献2757
第三十六篇 颞下颌关节疾病&王大章 胡静 主编2763
第一章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2763
第一节 概述2763
第二节 命名与分类2764
一、命名2764
二、分类2764
第三节 流行病学调查2765
第四节 病因2766
一、创伤2766
二、解剖学因素2766
三、系统性疾病2767
四、社会心理因素2767
第五节 临床表现2767
一、疼痛2767
二、异常关节音2767
三、下颌运动障碍2767
四、急性错?2767
五、头痛及其他伴发症状2768
第六节 病理特征2768
一、关节软骨病变2768
二、骨质病变2768
三、滑膜改变2768
四、关节盘的改变2768
第七节 诊断检查2768
一、病史采集2768
二、检查2770
第八节 治疗2771
一、治疗原则2771
二、治疗程序2771
三、治疗方法2772
第九节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常见临床类型的诊治2778
一、咀嚼肌功能紊乱2778
二、关节内疾患2779
第十节 鉴别诊断2781
第二章 颞下颌关节脱位2783
一、急性前脱位2783
二、复发性脱位2784
三、陈旧性脱位2784
第三章 颞下颌关节强直2786
第一节 颞下颌关节内强直2786
一、病因2786
二、病理2786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2786
四、治疗2787
第二节 颞下颌关节外强直2790
一、病因2790
二、病理2790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2791
四、治疗2791
第三节 混合性颞下颌关节强直2791
一、病因2792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2792
三、治疗2792
第四章 颞下颌关节镜外科2793
第一节 概述2793
第二节 颞下颌关节镜的器械装置2794
第三节 颞下颌关节内镜外科的应用解剖2794
一、关节囊外结构2795
二、关节囊内结构2795
第四节 颞下颌关节内镜外科的基本操作2796
一、体位与麻醉2796
二、穿刺点体表定位2796
三、穿刺技术与程序2796
第五节 正常颞下颌关节内镜检查的视野及图像2797
一、颞下颌关节上腔各解剖区域的视野及镜检图像2797
二、颞下颌关节下腔各解剖区域的视野及镜检图像2799
第六节 病变颞下颌关节内镜检查的视野及图像2799
一、病变关节具有特征性的病变图像2799
二、关节镜诊断2799
第七节 颞下颌关节镜外科手术2802
一、基本操作方法2802
二、TMJ内镜外科手术2802
第八节 提高颞下颌关节镜手术的成功率与防止并发症2806
一、常见的并发症2806
二、提高成功率及防治并发症要点2806
第五章 颞下颌关节肿瘤及类肿瘤病变2808
第一节 概述2808
第二节 良性肿瘤及类肿瘤病变2808
一、骨瘤2808
二、骨软骨瘤2809
三、软骨瘤2809
四、成软骨细胞瘤2810
五、软骨黏液样纤维瘤2810
六、骨巨细胞瘤2810
七、骨巨细胞肉芽肿2811
八、颞下颌关节囊肿2812
九、滑膜软骨瘤病2812
第三节 恶性肿瘤2813
一、骨肉瘤2813
二、软骨肉瘤2813
三、滑膜肉瘤2815
参考文献2815
第三十七篇 口腔颌面部神经疾病&邱蔚六 张伟杰 主编2821
第一章 疼痛的基本概念及颅面神经痛的临床分类2821
第一节 疼痛的基本概念2821
一、疼痛的定义2821
二、痛觉的传导2821
三、痛觉的内源性致痛物质2821
四、痛觉发生的机制2822
五、疼痛反应过程对机体的影响2822
六、疼痛的分类2822
七、疼痛的定量分析2822
八、疼痛的治疗2822
第二节 颅面神经痛的临床分类2823
一、偏头痛2823
二、紧张型头痛2823
三、丛集性头痛和慢性阵发性偏头痛2823
四、非器质性病变的各种头痛2823
五、与外伤有关的头痛2823
六、与血管性疾病有关的头痛2823
七、与颅内血管性疾病无关的头痛2823
八、接触或戒断某些物质所致的头痛2823
九、与非头部感染有关的头痛2823
十、与代谢性疾病有关的头痛2823
十一、结构性头面痛2823
十二、脑神经、神经干和传人神经阻滞所致的头面痛2823
第二章 口腔颌面部神经系统检查及影像学诊断2825
第一节 口腔颌面部神经功能特点2825
一、感觉功能2825
二、运动功能2825
第二节 口腔颌面部神经功能的检查2826
一、感觉功能检查2826
二、运动功能检查2826
三、神经反射检查2826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神经电生理检查2827
一、三叉神经诱发电位2827
二、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2827
三、肌电图2827
四、神经电图2827
第四节 口腔颌面部神经系统的影像学检查2827
一、X线平片2827
二、CT2828
三、MRI2828
四、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828
第三章 三叉神经痛2829
第一节 三叉神经的应用解剖2829
一、大体解剖2829
二、毗邻关系2829
第二节 三叉神经痛病因学研究2829
第三节 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流行病学2830
一、发病率2830
二、性别和年龄2830
三、罹患部位2830
第四节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2830
一、临床表现2830
二、鉴别诊断2830
第五节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2831
一、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原则2831
二、非手术治疗2831
三、手术治疗2832
第六节 CT定位下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2833
一、原理2833
二、适应证2833
三、卵圆孔穿刺技术及治疗步骤2833
四、CT定位与传统定位方法的比较2834
五、温控热凝术的优点2835
六、射频温控热凝术的并发症2835
第四章 口腔颌面部感觉障碍2836
第一节 感觉减退或缺失2836
一、病因2836
二、检查和诊断2836
三、治疗2836
第二节 味觉功能障碍2836
一、病因2836
二、诊断2837
三、治疗2837
第五章 面神经疾病2838
第一节 面神经的解剖生理2838
一、面神经的组成2838
二、面神经的行径与分支2838
第二节 面神经麻痹2839
一、病因及分类2839
二、临床表现、诊断及功能检查2839
三、周围性面瘫的治疗2840
四、贝尔面瘫2842
五、创伤性面瘫2842
第三节 面肌抽搐2843
一、病因2843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2843
三、治疗2844
第六章 舌咽神经疾病2845
第一节 应用解剖2845
第二节 舌咽神经痛2845
一、病因2845
二、诊断2845
三、治疗2846
第三节 舌咽神经麻痹2847
第七章 其他神经疾病和综合征2848
第一节 其他神经疾病2848
一、味觉出汗综合征2848
二、流涎症2848
三、重症肌无力2848
四、舌下神经麻痹2849
五、迷走神经麻痹2849
六、副神经麻痹2850
第二节 口腔颌面部有关的疼痛综合征2850
一、Eagle综合征2850
二、翼钩综合征2851
参考文献2851
第三十八篇 先天性唇裂、腭裂与颅面裂&石冰 穆雄铮 主编2857
第一章 唇腭裂的流行病学状况与病因2857
第一节 唇腭裂的流行病学状况2857
第二节 唇腭裂的病因2858
一、遗传因素2858
二、环境因素2860
第三节 唇腭裂伴综合征的病因2861
一、染色体异常2861
二、单基因突变2861
三、致畸的环境因素2861
四、其他因素2861
第二章 唇腭裂及面裂发生的病理机制2863
第一节 与唇腭裂及面裂发生有关的胚胎发育2863
第二节 唇腭裂及面裂的形成2864
第三章 唇腭裂颌骨畸形特征及其生长变化规律2866
第一节 唇腭裂颌骨畸形特征2866
一、唇腭裂新生儿颌骨畸形特征2866
二、唇腭裂混合牙列期颌骨畸形特征2867
三、唇腭裂恒牙列期牙颌畸形特征2867
第二节 唇腭裂上颌骨的生长规律2868
一、唇腭裂患者固有生长潜力的影响2868
二、唇腭裂对上颌骨生长的影响2868
三、医源性因素的影响2868
四、腭裂术后上颌骨生长异常的机制2869
第三节 唇腭裂的生物力学研究2869
一、腭裂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2869
二、唇裂修复产生的压力对腭裂上颌骨影响效果的观察2870
三、植骨修复对抵抗上颌骨变形移位效果的观察2870
第四章 唇腭裂患者心理2872
第一节 唇腭裂患儿的心理状况2872
第二节 不同年龄唇腭裂患儿的心理特点2872
一、幼小患儿的心理2872
二、儿童青少年患儿的心理2872
三、成人患者心理2873
第三节 唇腭裂患儿家属的心理特点2873
第四节 唇腭裂患儿心理问题的早期干预2873
第五章 唇腭裂的序列治疗2877
第一节 开展序列治疗的原因与目的2877
第二节 序列治疗组的分类2877
第三节 序列治疗组的组织2877
第四节 序列治疗组的工作内容和程序2877
第五节 序列治疗组的发展方向2879
第六章 单侧唇裂2880
第一节 单侧唇裂的畸形特点2880
第二节 单侧唇裂的肌肉解剖2880
第三节 治疗计划与时间安排2880
第四节 单侧唇裂的修复法2881
一、唇粘连术2881
二、旋转推进法的应用2881
三、下三角瓣法的应用2882
四、梯度旋转下降法(华西法)的应用2882
第五节 唇裂术后效果的变化规律2884
第六节 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二期整复2885
一、形成继发畸形的一般原因2885
二、术后继发畸形的分类与整复2885
第七章 双侧唇裂2890
第一节 双侧唇裂的畸形与解剖学特点2890
第二节 治疗计划与时间安排2890
第三节 双侧唇裂修复法2890
一、唇粘连术2890
二、双侧唇裂的整复原则2890
三、修复双侧唇裂常用的外科术式2891
第四节 双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二期整复2894
一、唇红部的畸形2894
二、唇上部的畸形2895
三、前庭沟过浅2897
第八章 唇裂鼻畸形2899
第一节 唇裂鼻畸形形成的病理机制2899
第二节 唇裂鼻畸形的解剖学特点2899
第三节 治疗计划与时间安排2900
第四节 外科整复2900
一、婴幼儿期唇裂鼻畸形的整复2900
二、青少年期唇裂鼻畸形的整复2900
三、生长发育成熟期唇裂鼻畸形的整复2903
第五节 唇裂鼻畸形术后效果的评价指标与方法2907
第九章 腭裂2908
第一节 腭裂的解剖病理学特点2908
第二节 治疗计划与时间安排2908
第三节 腭裂的修复模式与方法2909
一、第一种修复模式2909
二、第二种修复模式2912
三、第三种修复模式2913
第四节 腭裂术后的并发症与防治2913
一、出血2913
二、术后呼吸困难2914
三、术后张口困难2914
四、腭部裂开或穿孔2914
第十章 腭裂腭咽闭合不全2915
第一节 腭裂腭咽闭合不全的解剖病理学特点2915
第二节 腭咽闭合不全的检查2915
一、鼻咽纤维镜的应用2915
二、头颅侧位X线片的应用2915
三、多角度X线动态录像的应用2916
四、压力气流测定法的应用2916
五、鼻音计的应用2916
六、CT的应用2917
第三节 腭裂腭咽闭合不全的治疗计划2917
第四节 腭裂腭咽闭合不全的外科治疗2917
一、腭裂腭咽闭合不全的初期外科治疗2917
二、腭裂腭咽闭合不全的二期外科治疗2917
第五节 腭裂腭咽闭合不全的修复治疗2919
第六节 腭裂腭咽闭合不全的生物反馈治疗2920
第十一章 腭裂语音2921
第一节 语言和语音的基本知识2921
一、人类语言和语音功能的发育2921
二、汉语语音的基本知识2921
第二节 腭裂术后语音障碍的原因2921
一、直接原因2921
二、间接原因2922
第三节 唇腭裂语音障碍的特点2922
一、共鸣异常2922
二、口鼻腔气流控制的异常2923
三、构音异常2923
四、面部特殊表情2923
第四节 腭裂患者的听力问题2923
第五节 腭裂语音和上颌骨发育的矛盾2923
第六节 腭裂语音异常的诊断2924
一、病史采集2924
二、口腔及周围结构检查2924
三、主观判听2924
四、腭咽闭合功能的客观评价2924
五、口鼻腔瘘对发音的影响2925
第七节 腭裂语音障碍的治疗2925
一、腭裂患者语言语音的发育与治疗2925
二、腭咽闭合不全的治疗2925
三、语音治疗2926
四、常见腭裂术后不同类型语音障碍的治疗原则2927
第十二章 腭裂性中耳炎2928
第一节 腭裂伴发中耳疾患的流行病学2928
第二节 腭裂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2929
第三节 腭裂中耳疾患的检查与诊断2929
一、病史收集2929
二、视诊2929
三、仪器检查2929
第四节 腭裂伴中耳积液的治疗2930
一、鼓膜切开置管术的适应证和手术时机2930
二、鼓膜切开置管术2930
第五节 鼓膜切开置管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2931
一、脱管2931
二、中耳结构的损伤2932
三、术后继发的鼓膜病变2932
第十三章 牙槽突裂的修复2933
第一节 牙槽突裂的分类与解剖病理学特点2933
一、牙槽突裂的临床分类2933
二、牙槽突裂的病理表现及相关问题2933
第二节 治疗计划与时间安排2933
第三节 牙槽突裂的外科前治疗2934
第四节 牙槽突裂修复骨源选择与制备2934
一、骨源的选择2934
二、髂骨取骨术2935
第五节 单侧牙槽突裂修复的技术2936
第六节 双侧牙槽突裂修复的技术2937
一、双侧牙槽突裂植骨术2937
二、前颌骨后退与同期双侧牙槽突裂植骨术2937
第七节 牙槽突裂修复效果的评价2938
第八节 并发症2938
第九节 牙槽突裂缺牙的修复2938
第十四章 颅面裂2940
第一节 概述胚胎发生及其分类2940
一、相关的胚胎发生学2940
二、分类2940
第二节 面中裂2942
一、Tessier 0号颅面裂2942
二、Tessier 1号颅面裂2943
三、Tessier 2号颅面裂2943
四、Tessier 3号颅面裂2943
五、Tessier 13号颅面裂2943
六、Tessier 14号颅面裂2943
第三节 面斜裂2944
一、Tessier 4号面裂2944
二、Tessier 5号面裂2944
三、Tessier 6号颅面裂2945
第四节 面横裂2945
第五节 眶面裂2945
一、8号颅面裂2945
二、9号颅面裂2945
三、10号颅面裂2946
四、11号颅面裂2946
五、12号颅面裂2946
第六节 面裂的修复原则2946
一、一般原则2946
二、软组织畸形的整复原则2946
三、硬组织畸形的整复原则2946
第七节 面裂的修复方法2946
一、正中颅面裂的修复方法2946
二、面斜裂的修复方法2947
三、面横裂的修复方法2949
四、眶面裂的修复方法2949
参考文献2949
第三十九篇 口腔颌面部畸形与缺损的整复治疗&王大章 刘宝林 主编2955
第一章 概述2955
第一节 致畸原因2955
一、感染2955
二、损伤2955
三、肿瘤及其治疗后遗症2955
四、其他2955
第二节 诊断与治疗程序2955
一、诊断2955
二、治疗程序2956
第二章 自体组织移植的生物学基础2957
第一节 概述2957
第二节 皮肤移植2958
一、皮肤的组织学结构2958
二、游离皮肤移植物的成活机制2959
三、游离皮肤移植的远期变化2959
第三节 真皮移植2960
一、真皮的组织学结构2960
二、真皮移植的成活及移植后的变化2960
第四节 脂肪移植2961
一、自体脂肪移植后的成活机制及生物学变化2961
二、解决脂肪移植吸收的研究进展2961
第五节 筋膜移植2961
一、筋膜的组织学结构及组织特性2961
二、筋膜移植愈合与再生后的变化2962
第六节 软骨移植2962
一、软骨的组织学结构及生理特征2962
二、软骨的生长、代谢及再生2962
三、软骨的扭曲变形2963
四、软骨移植后的变化2963
五、软骨移植成活后的生长潜力2963
六、软骨膜2963
第七节 骨移植2964
一、骨的组织学结构及组织发生2964
二、游离植骨的成活机制2964
三、软骨成骨与膜内成骨2965
四、骨膜在骨再生中的作用2965
五、影响骨移植成活的因素2965
第八节 神经移植2965
一、周围神经组织学及生理特征2966
二、周围神经损伤后的Waller溃变2966
三、自体神经移植后的成活及其病理生理变化2966
四、非神经组织材料修复周围神经缺损2967
第三章 组织移植术2968
第一节 游离皮片移植2968
一、游离皮片移植的分类与适应证2968
二、断层皮片移植2969
三、皮片的生长和变化2972
四、植皮失败的原因与预防措施2972
第二节 全厚皮片及真皮移植2973
一、全厚皮片植皮术2973
二、带真皮下血管网植皮术2973
三、真皮移植术2973
第三节 皮瓣移植2975
一、概述2975
二、带蒂皮瓣移植2975
三、管状皮瓣移植2981
四、肌皮瓣带蒂移植2982
五、骨肌皮瓣移植2984
第四节 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2984
一、概述2984
二、游离皮瓣的分类2985
三、口腔颌面部缺损整复常用的游离皮瓣2985
四、口腔颌面部缺损整复常用的游离肌皮瓣2987
五、口腔颌面部缺损整复常用的游离骨(肌)皮瓣2988
第五节 皮瓣移植的并发症及防治2988
一、主要并发症2988
二、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2989
第六节 骨与软骨移植术2990
一、骨移植术2990
二、软骨移植术2999
第七节 其他组织移植3001
一、黏膜移植3001
二、筋膜移植3001
三、神经移植3002
四、复合组织移植3002
五、代用品植入3003
第八节 组织工程化组织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及展望3003
一、概述3003
二、牙齿组织工程3004
三、牙周组织工程3004
四、种植牙的组织工程学研究3005
五、唾液腺组织工程研究3005
六、颞下颌关节组织工程研究3005
七、整复腭裂缺损的组织工程研究3005
八、口腔颌面部皮肤黏膜组织工程3005
九、口腔颌面部骨组织工程3006
十、口腔颌面部组织工程研究的问题与展望3007
第四章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器官畸形与缺损的整复3009
第一节 概述3009
第二节 面部瘢痕挛缩畸形的整复3009
一、病因及病损特点3009
二、整复方法3009
第三节 眼睑及眶周软组织畸形的整复3009
一、眼睑的应用解剖3009
二、睑外翻畸形3010
三、上睑下垂整复术3011
四、睑内眦赘皮整复术3012
五、眉缺损和畸形3013
第四节 唇缺损畸形的整复3013
一、病因及病损特点3013
二、整复方法3013
第五节 鼻畸形缺损的整复3016
一、病因及病损特点3016
二、整复方法3016
第六节 颊部缺损的整复3020
一、病因及病损特点3020
二、整复方法3020
第七节 耳廓畸形与缺损的整复3022
第八节 舌缺损、畸形的整复3022
第九节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整复治疗3022
一、概述3022
二、病因及分类3022
三、面神经麻痹的检查、诊断3023
四、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整复治疗3023
第五章 口腔颌面部骨缺损畸形的整复3028
第一节 概述3028
第二节 上颌骨缺损畸形的整复与功能重建3028
一、上颌骨的应用解剖3028
二、上颌骨缺损的分类3029
三、上颌骨缺损牙颌功能重建整复术3029
四、上颌骨缺损的赝复体修复3033
第三节 下颌骨缺损畸形的整复与功能重建3036
一、下颌骨的应用解剖3036
二、下颌骨缺损的分类3036
三、下颌骨缺损畸形的整复与功能重建3037
第四节 颧骨颧弓畸形的整复3041
一、颧骨塌陷的整复3041
二、颧骨颧弓高突的整复减低术3041
第六章 牵张成骨在口腔颌面部畸形缺损中的应用3043
第一节 牵张成骨的发展3043
第二节 牵张成骨的生物学基础3043
一、牵张成骨的基本原理3043
二、组织细胞对牵张力作用的生物学反应3044
三、牵张力与血管生成及新骨形成3045
第三节 牵张成骨的基本技术与模式3046
一、牵张成骨的基本技术与操作3046
二、牵张成骨术的基本模式3046
三、颌骨牵张成骨术对邻接器官的影响3046
第四节 颌骨牵张装置3048
一、颌骨牵张器的分类3048
二、颌骨牵张器的基本结构3048
三、牵张器的安置部位与技术3049
第五节 颌骨牵张术的适应证与优缺点3049
一、年龄选择3049
二、主要适应证3049
二、颌骨牵张术的优缺点3049
四、牙颌面畸形外科治疗的选择3049
第六节 颌骨牵张术的诊治程序3050
一、治疗计划的拟定3050
二、颌骨牵张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正畸治疗3050
三、并发症及其防治3051
第七节 上颌骨及面中份牵张术3051
一、上颌牵张前徙术3051
二、上颌骨缩窄横向牵张增宽术3052
三、面中份牵张前徙术3052
第八节 下颌骨牵张术3053
一、下颌骨牵张前徙术3053
二、下颌支垂直牵张增高术3053
三、下颌骨缩窄中线牵张增宽术3053
四、下颌骨节段性缺损骨牵张整复术3054
五、牵张成骨再造下颌髁突3054
参考文献3055
第四十篇 正颌外科&胡静 王大章 主编3061
第一章 正颌外科简介3061
第二章 牙颌面畸形的病因与分类3062
第一节 引起牙颌面畸形的常见因素3062
一、先天因素3062
二、后天因素3062
第二节 牙颌面畸形的分类3062
一、颌骨前后向发育异常3062
二、颌骨垂直向发育异常3063
三、颌骨横向发育异常3063
四、双颌畸形3063
五、面部不对称性畸形3064
六、获得性牙颌面畸形3064
第三章 牙颌面畸形的诊断方法3065
第一节 病史与检查3065
一、病史3065
二、检查3065
第二节 X线头影测量分析3065
一、测量标志点3065
二、测量项目3066
第四章 正颌外科的治疗原则、设计与步骤3067
第一节 治疗原则3067
第二节 设计手段与方法3067
第三节 治疗程序与步骤3068
一、术前正畸治疗3068
二、正颌外科手术3068
三、术后正畸治疗3069
第五章 常用的正颌外科手术3070
第一节 Le Fort I型骨切开术3070
一、适应证3070
二、手术方法及要点3071
第二节 上颌前部骨切开术3071
一、适应证3071
二、手术方法及要点3071
第三节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3072
一、适应证3072
二、手术方法及要点3072
第四节 下颌支垂直骨切开术3073
一、适应证3073
二、手术方法及要点3073
第五节 下颌前部根尖下骨切开术3074
一、适应证3074
二、手术方法及要点3074
第六节 颏成形术3075
一、适应证3075
二、手术方法及要点3075
第七节 下颌角成形术3075
一、下颌角截骨术3076
二、下颌角区骨外板矢状截除术3076
第八节 正颌外科手术常见并发症的防治3077
一、呼吸道梗阻3077
二、出血和血肿3077
三、伤口感染3078
四、骨块坏死或骨段愈合不良3078
五、牙根损伤及牙髓坏死3078
六、周围神经损伤3078
七、意外骨折3078
八、术后复发3078
参考文献3079
第四十一篇 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疾病&邱蔚六 卢晓峰 主编3083
第一章 概述3083
第一节 睡眠呼吸障碍疾病诊治的发展3083
第二节 睡眠呼吸障碍的有关名词概念3085
第三节 睡眠呼吸障碍的临床流行病学3086
一、患病率与地区、种族差异3086
二、不同性别的患病率3086
三、不同年龄的患病率3086
四、遗传因素3087
第四节 睡眠呼吸障碍的病理生理变化和继发病损3087
第二章 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的诊断3089
第一节 正常人的睡眠及分期3089
第二节 睡眠呼吸障碍的临床表现3089
第三节 多导睡眠监测3089
第四节 上气道阻塞性质、部位和程度的判定3090
一、上气道阻塞性质和部位的判定3090
二、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程度的判定3090
第五节 常见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的分类及诊断3091
一、原发性鼾症3091
二、上气道阻力综合征3092
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3092
四、睡眠低通气综合征3092
五、肥胖低通气综合征3093
六、陈-施呼吸3093
七、重叠综合征3093
第三章 睡眠呼吸障碍的非手术治疗3094
第一节 行为治疗3094
一、减肥3094
二、戒烟3094
三、睡眠卫生与睡眠剥夺3094
第二节 正压通气治疗3095
一、压力滴定3095
二、正压通气治疗的不良反应3095
第三节 口腔矫治器治疗3096
一、口腔矫治器的种类与制作3096
二、口腔矫治器制作前准备3098
三、口腔矫治器的作用机制3098
四、口腔矫治器的不良反应3098
五、口腔矫治器的疗效评价3098
六、其他矫治器3099
第四节 药物治疗3099
第四章 颅颌面骨畸形伴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的正颌外科治疗3101
第一节 与睡眠呼吸障碍有关的颅面综合征3101
第二节 正颌外科技术在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疾病中的应用3103
一、治疗原则3103
二、小下颌畸形伴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的外科治疗3104
三、上颌骨或颅颌发育不足伴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的外科治疗3104
四、严重上下颌发育不足伴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的外科治疗3106
五、小下颌伴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的牵张成骨治疗3106
六、上颌骨或颅颌发育不足伴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的牵张成骨治疗3109
第五章 肥胖伴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的外科治疗3111
第一节 手术的选择和适应证3111
第二节 各类手术及方法3111
一、气管切开术3111
二、射频温控减容术3111
三、鼻腔阻塞性疾病的手术3113
四、腭垂、腭咽成形术3113
五、舌体、舌根外科减容术3114
六、颏前移舌骨悬吊术3115
七、双颌前移术3117
八、腭垂、腭咽成形伴同期双颌前移术3118
九、双颌同期前牵张成骨术3119
第六章 儿童睡眠呼吸障碍的诊治3121
第一节 临床流行病学3121
一、发病概况3121
二、儿童睡眠呼吸障碍的有关病因3121
第二节 儿童睡眠呼吸障碍临床表现3122
一、夜间症状3122
二、白天症状3123
三、并发症及继发症3123
第三节 儿童睡眠呼吸障碍的诊断3123
第四节 儿童睡眠呼吸障碍的治疗3125
参考文献3125
第四十二篇 口腔正畸学&陈扬熙 赵志河 罗颂椒 主编3131
第一章 牙颌畸形的诊断与治疗原则3131
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