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教师教育30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教师教育30年](https://www.shukui.net/cover/31/30101767.jpg)
- 梅新林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7410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97页
- 文件大小:82MB
- 文件页数:412页
- 主题词:师资培养-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教师教育30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篇 制度设计3
第一章 教师教育法规的制定3
第一节 教师教育的立法进程3
一、教师教育的相关法律3
二、教师的地位与作用6
三、教师的资格与任用8
四、教师的培养和培训11
第二节 教师教育的顶层设计12
一、《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2
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实施意见》14
三、《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18
四、《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1
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3
六、《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6
七、《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7
八、《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30
第三节 教师教育的相关政策31
一、师范院校建设政策31
二、进修院校建设政策37
三、教师继续教育政策40
第二章 教师教育体系的构建47
第一节 教师教育体系的沿革47
一、教师教育体系的恢复47
二、教师教育体系的调整52
三、教师教育体系的新发展57
第二节 教师教育体系的特色60
一、师范院校的主体性61
二、教师教育的开放性62
三、教师教育的一体化62
第三章 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64
第一节 教师资格制度的内涵64
一、教师资格认定标准66
二、教师资格认定机构67
三、教师资格认定程序67
第二节 教师资格制度的实行68
一、教师资格的认定69
二、教师资格的申请者71
三、教师资格制度的问题73
第二篇 理论研究79
第四章 教师教育研究的国际视野79
第一节 转型与深化:国外教师教育研究内容的嬗变79
一、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研究80
二、教师教育发展的国别研究83
第二节 深入与丰富:有关国外教师教育研究方式的转型87
一、专著的出现:研究的深化87
二、研究的拓展:专业团体的成立和学术会议的召开91
三、大学教育学院教师培养个案:研究的细化95
第三节 反思与评述:国外教师教育研究理念的革新98
一、国际经验与现实选择98
二、热点追踪与本土分析99
三、学习借鉴与主动建构99
第五章 教师教育研究的本土取向101
第一节 教师教育的地位与作用101
一、工作母机101
二、优先地位106
三、战略地位109
第二节 教师教育的性质与特点112
一、强调教师教育的双重属性113
二、强调教师教育的师范性119
三、强调教师教育的学术性125
第三节 教师教育的体制与模式130
一、定向教师教育体制的纷争131
二、新型教师教育体制的构建139
三、教师教育一体化模式的探索143
第四节 教师教育学科的探索与建设149
一、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转型150
二、教师教育学科的发展154
第三篇 实践探索163
第六章 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163
第一节 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特征163
一、独立设置,定向培养163
二、层次分明,目标明确166
三、职前职后,分工明确168
第二节 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改革170
一、职前培养模式改革的动因170
二、职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172
第三节 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走向175
一、师资培养模式走向开放175
二、师资培养层次逐渐上移177
三、师资培养改革日益深化178
第七章 教师教育的课程建设182
第一节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回顾182
一、幼儿师范教育的课程改革183
二、中等师范教育的课程改革184
三、高等师范教育的课程改革185
第二节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186
一、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特征186
二、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问题189
第三节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192
一、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193
二、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203
第八章 教师教育的终身体制208
第一节 教师职后教育的发展208
一、能力补偿与学历达标并举阶段209
二、学历提升与继续教育并举阶段212
三、职后培训与继续教育展开阶段214
第二节 教师培训实践的模式217
一、补偿型培训217
二、提高型培训218
三、发展型培训220
四、骨干型培训221
五、适应型培训223
六、专题型培训223
七、学历型培训224
八、转岗型培训224
第三节 教师职后教育的反思225
一、教师职后教育机构的问题225
二、教师职后教育内容的问题226
三、教师职后教育方式的问题226
四、教师职后教育的激励问题227
第四篇 历史成就231
第九章 教师教育的规模扩展231
第一节 教师职前培养院校的规模扩展231
一、师范院校232
二、综合性院校238
第二节 教师职后培训院校的规模扩展239
一、师范院校240
二、教育学院244
三、教师进修学校246
第十章 教师教育的条件改善248
第一节 教师教育财政投入的增长248
一、教师教育投资体制的健全248
二、教师教育财政投入的加大249
三、教师教育投入方式的变革251
第二节 师范院校设施建设的改善256
一、普通师范院校教育设施的改善256
二、教师进修院校教育设施的改善260
第三节 师范院校师资队伍的优化263
一、普通师范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263
二、职业师范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268
三、教师进修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269
第十一章 教师教育的质量提升271
第一节 教师教育层次规格的提升271
一、教师教育层次的变化271
二、教师教育层次变化的原因273
三、教师教育层次提升的政府行动274
第二节 基础教育师资素质的提高275
一、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275
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279
三、教师骨干队伍的壮大280
四、校长领导素养的提升281
第十二章 教师教育的历史贡献285
第一节 基础教育师资的培养285
一、普通中小学师资的培养286
二、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293
三、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295
第二节 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296
一、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成就297
二、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298
三、农村教育师资的专项培养300
第三节 民办教师问题的根本解决303
一、民办教师的历史303
二、民办教师问题的解决305
结语308
附录教师教育30年大事记327
主要参考文献385
后记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