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跬步探儒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陈学凯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60428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18页
- 文件大小:143MB
- 文件页数:343页
- 主题词:儒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跬步探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卷 先秦儒学1
一 西周春秋重民轻神思潮与孔子的神鬼观1
(一)重民轻神思潮的历史根源1
(二)重民轻神思潮对孔子的影响4
(三)孔子神鬼观对三代宗教传统的超越8
(四)孔子人文主义伦理政治观的伟大意义10
二 新“仁”与旧“礼”:孔子思想与春秋社会12
(一)周公之“德”与孔子之“仁”12
(二)“德”、“仁”与礼的关系17
(三)修德制礼与复礼归仁21
(四)以新仁复活周公之旧礼25
三 孔子伦理思想的体系与结构31
(一)孔子伦理思想的来源和目的32
(二)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和精神实质34
(三)孔子伦理思想的主要德目和基本关系框架38
(四)孔子伦理思想的价值体系和价值判断准则42
(五)结语45
四 孔子的“道”与“仁”辨析46
(一)对“道”与“仁”概念的判别47
(二)“道”与“仁”的同一性与差异性48
(三)“成仁”与“行道”的关系49
(四)“道”是社会的目标,“仁”是个体的目标51
(五)独善其身为“仁”,兼善天下为“道”52
(六)“道”与“仁”互为目的和手段53
(七)“道”与“仁”皆具超越生命的价值54
(八)“道”与“仁”是同等并存的最高范畴55
五 孔子“正名”主张的思想意义56
(一)孔子“正名”主张的政治初衷57
(二)“正名”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60
(三)“正名”主张的政治思想意义64
六 恒德久远,择乎中行68
(一)恒德是儒家道德观的核心理念68
(二)中庸精神的进取性和斗争性71
(三)德行制衡方能达于至善74
七 孟子新识:战斗的儒学77
(一)战国社会的三大危机77
(二)孟子对杨墨两极的揭示与拒斥80
(三)孟子批判武器的本质内涵82
(四)战斗儒学的思想核心与功夫举措85
八 《易传》的可持续发展理念91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自然和人的理解92
(二)《易传》的自然观和天道观95
(三)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易传》中的体现99
第二卷 秦汉儒学104
一 《易》和秦汉思想的融合与流变104
(一)《易》与秦汉诸子的关系104
(二)《易》和汉初的黄老思想108
(三)《易》对秦汉思维模式的影响111
(四)《易》和汉代儒学的复兴115
二 秦汉时代的社会模式论117
(一)先秦时代的社会模式论118
(二)秦汉时代的社会模式论125
(三)秦汉社会模式论对古代中国的影响130
三 秦汉时代的天君同道观132
(一)关于天君同道观的几个基本问题133
(二)天君同道观的思想结构145
(三)天君同道观的四种类型157
(四)天君同道观的意义171
四 汉代儒学的关注与局限174
(一)汉代独尊儒术的历史渊源174
(二)王霸杂用下的儒学独尊177
(三)谶纬迷信的泛滥与儒学的衰亡181
(四)汉代儒学的局限及其影响186
第三卷 宋与明清儒学190
一 原始儒学与儒学的宗教化190
二 《正蒙》对《易》、《庸》的继承与发扬196
三 儒家诚信观的哲学基础204
(一)诚是宇宙本体的精神204
(二)诚是圣德的根本属性206
(三)达于至诚方可尽性明善207
(四)中庸之道即至诚之道208
四 思诚之路与家国天下211
(一)《大学》、《中庸》的思诚之路211
(二)诚是宇宙万物的本原215
(三)诚心诚身与齐家治国平天下219
五 诚即良知223
(一)诚是宋明儒学认识的起点223
(二)诚是良知的基础228
(三)宋明儒学的诚道观与良知观234
(四)知行合一乃诚即良知239
六 心体、良知与境界244
(一)心体的范畴与内涵244
(二)心体与良知的关系247
(三)致良知与知行合一251
(四)体仁万物的精神境界254
七 清初名儒李颙的治学之道256
(一)明体适用与儒学本真257
(二)为学之道与为学之义261
(三)学在“体道”、“明道”、“达道”与“弘道”265
第四卷 朝鲜李朝儒学271
一 曹南冥生平小传271
(一)曹南冥的生平事迹271
(二)南冥儒学思想的特点278
(三)南冥儒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283
二 曹南冥宇宙本体论初探288
(一)南冥宇宙本体论之渊源288
(二)南冥宇宙本体论的逻辑体系292
(三)南冥宇宙本体论的精神归宿296
(四)结语299
三 曹南冥的理气观300
(一)南冥理气观的思想基础301
(二)南冥理气观的结构模式305
(三)南冥理气观的特点308
参考文献311
后记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