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综合知识参考资料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综合知识参考资料
  • 《综合知识参考资料》编写组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338053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02页
  • 文件大小:58MB
  • 文件页数:321页
  • 主题词:行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国-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综合知识参考资料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政治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1

二、物质与意识2

三、唯物主义辩证法3

四、实践、认识、真理4

五、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5

第二章 党的十八大报告解读8

一、十八大召开的背景8

二、十八大会议概况8

三、十八大报告的十大亮点8

四、十八大召开的重大战略意义11

第三章 “中国梦”解读13

一、中国梦的提出13

二、中国梦的内涵13

三、中国梦的实现途径13

四、中国梦的时代特征13

五、中国梦的动力来源14

第四章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15

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5

二、数字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15

第五章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解读18

一、会议召开的背景18

二、会议概况与主要内容18

三、会议的主要成果19

第二部分 法律22

第一章 法律知识22

第一节 法的概念、特征与作用22

一、法的概念和本质22

二、法的特征22

三、法的作用23

第二节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24

一、法与经济的关系24

二、法与政治、政策的关系24

三、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相互关系25

第三节 法的渊源26

一、法学上“法的渊源”的专有含义26

二、当代中国法的主要渊源26

第四节 法律关系27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27

二、法律关系的要素27

第五节 法的制定28

一、立法的概念28

二、当代中国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9

三、立法程序29

第六节 法的实施29

一、法的实施及相关概念29

二、我国法律适用的要求、原则30

三、法的效力30

第二章 宪法34

第一节 概述34

一、宪法的概念、特征和本质34

二、宪法的作用35

三、宪法监督35

四、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36

第二节 国体、政体38

一、国体38

二、政体39

第三节 经济制度41

第四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42

一、概述42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42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44

四、我国公民行使权利的基本原则44

第五节 国家机关44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44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45

三、国务院45

四、中央军事委员会46

五、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46

六、地方各级人民政府46

七、人民法院47

八、人民检察院47

第三章 行政法50

第一节 行政法概述50

一、行政法的概念、渊源及特点50

二、行政法律关系51

三、行政法的基本原则51

四、行政法的作用52

第二节 行政行为概述52

一、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特征52

二、行政行为的内容与效力52

三、行政行为的分类53

四、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53

第三节 抽象行政行为53

一、抽象行政行为概述53

二、行政立法行为54

第四节 具体行政行为55

一、行政征收55

二、行政许可56

三、行政确认57

四、行政监督58

五、行政处罚59

六、行政强制62

七、行政给付63

八、行政奖励64

九、行政裁决64

第五节 行政合同与行政指导65

一、行政合同65

二、行政指导65

第六节 行政程序66

一、行政程序的概念66

二、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66

三、行政程序的主要制度67

第七节 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68

一、行政违法68

二、行政责任69

第八节 行政赔偿69

一、行政赔偿概述69

二、行政赔偿的范围70

三、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70

四、行政赔偿的方式71

五、追偿制度71

第九节 行政复议72

一、行政复议的概念与特征72

二、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72

三、行政复议的范围73

四、行政复议的管辖73

五、行政复议参加人74

六、行政复议程序74

第十节 行政诉讼76

一、行政诉讼的概念与特征76

二、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76

三、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76

四、行政诉讼的管辖77

五、行政诉讼参加人78

六、行政诉讼证据及行政诉讼举证责任79

七、第一审程序79

八、第二审程序79

九、审判监督程序80

第四章 民法84

第一节 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84

一、民法的概念84

二、民法的基本原则84

三、民法的调整范围85

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85

一、公民85

二、法人85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86

一、民事法律行为86

二、代理87

第四节 物权与所有权87

一、物权87

二、所有权88

三、用益物权91

四、担保物权92

第五节 债权93

一、债的概念与特征93

二、债的发生原因93

三、债的分类93

四、合同93

五、债的履行94

六、债的终止94

第六节 知识产权94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内容和特征94

二、著作权95

三、专利权95

四、商标法96

第七节 人身权97

一、人身权的概念和分类97

二、人身权的保护方法97

第八节 财产继承权97

一、财产继承权的概念与特征97

二、我国继承制度的基本原则97

三、继承权的取得、丧失和保护97

四、法定继承98

五、遗嘱继承98

第九节 民事责任98

一、民事责任的概念与特征98

二、一般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98

三、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99

四、民事责任的方式99

第十节 诉讼时效99

一、诉讼时效的概念99

二、诉讼时效的种类99

三、诉讼时效的中止与中断100

第五章 刑法104

第一节 刑法的性质、任务、基本原则104

一、刑法的性质104

二、我国刑法的任务104

三、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104

第二节 犯罪的概念及构成104

一、犯罪的概念和特征104

二、犯罪构成105

第三节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106

一、正当防卫106

二、紧急避险106

第四节 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106

一、犯罪预备106

二、犯罪未遂107

三、犯罪中止107

第五节 共同犯罪107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107

二、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107

第六节 单位犯罪108

一、单位犯罪的概念108

二、单位犯罪的刑罚108

第七节 刑罚的概念和目的108

一、刑罚的概念108

二、刑罚的目的108

第八节 刑罚的种类109

一、主 刑109

二、附加刑109

第九节 刑罚的具体运用110

一、量刑110

二、累犯110

三、自首和立功110

四、数罪并罚111

五、缓刑111

六、减刑112

七、假释112

八、时效113

第十节 犯罪的种类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犯罪113

一、犯罪的种类113

二、贪污贿赂罪113

三、渎职罪114

第六章 劳动法119

第一节 劳动法原理119

一、劳动法的概念119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119

三、劳动法对人的适用范围119

四、劳动法的基本原则120

五、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120

第二节 促进就业121

一、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责121

二、平等的就业权利121

三、特别规定121

第三节 劳动管理保护制度121

一、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121

二、工资122

三、劳动安全卫生123

四、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劳动保护123

五、职业培训124

六、社会保险和福利124

第四节 劳动争议的解决125

一、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125

二、劳动争议的处理原则及方式125

第五节 劳动监督检查127

一、劳动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127

二、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127

三、各级工会的监督检查127

四、其他主体的权利127

第七章 劳动合同法130

第一节 劳动合同概述130

一、劳动合同的概念及特征130

二、劳动合同法的宗旨、适用范围及各方义务130

第二节 劳动合同的订立131

一、劳动合同的订立原则131

二、订立劳动合同的基本规定132

三、劳动合同的种类和试用期133

四、劳动合同的条款134

第三节 特别规定134

一、集体合同134

二、竞业限制135

第四节 劳动合同的无效135

第五节 劳动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136

一、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136

二、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136

第六节 事业单位的聘用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关系138

第三部分 公民道德建设141

第一章 公民道德建设概述141

第一节 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与长期性141

一、公民道德建设是实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的具体举措141

二、公民道德建设是纠正道德失范的必由之路142

三、公民道德建设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143

四、公民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工程143

五、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144

第二节 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145

一、公民建设的指导思想145

二、公民道德建设的方针原则146

第三节 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149

一、为人民服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149

二、集体主义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150

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150

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是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152

第二章 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规范154

第一节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154

一、爱国守法154

二、明礼诚信154

三、团结友善155

四、勤俭自强155

五、敬业奉献156

第二节 社会公德规范156

一、文明礼貌156

二、助人为乐157

三、爱护公物157

四、保护环境158

五、遵纪守法158

第三节 职业道德规范159

一、爱岗敬业159

二、诚实守信160

三、办事公道160

四、服务群众161

五、奉献社会162

第四节 家庭美德规范164

一、尊老爱幼164

二、男女平等165

三、夫妻和睦165

四、勤俭持家166

五、邻里团结166

第四部分 四川省情省策169

第一章 四川社会历史简况169

一、四川行政区划169

二、四川是人口大省169

三、四川是民族大省169

四、四川悠久的历史170

五、灿烂夺目的古蜀文明170

六、四川近代几个重大历史事件171

七、四川历史文化积淀丰厚172

八、四川科技教育优势明显172

九、四川人才荟萃,英才辈出172

第二章 四川自然地理概况175

一、四川的地理位置175

二、四川的地形地貌175

三、四川的气候175

四、四川的土地175

五、四川的植物资源176

六、四川的动物资源176

七、四川的水利资源176

八、四川的矿产资源176

九、四川被誉为“天府之国”177

十、长江上游生态屏障177

十一、大熊猫故乡177

十二、四川是我国拥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最多的省区178

第三章 四川基本省策180

一、认识四川当前的阶段性特征180

二、四川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180

三、四川省的发展定位180

四、四川经济和社会发展奋斗目标180

五、四川经济发展“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的基本格局181

六、四川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7+3”产业发展规划181

七、四川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建立的城镇体系181

八、四川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发展,要从思想上突破“四破除、四强化”181

九、实现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要把握“四个优先”181

十、新形势下推进四川省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182

十一、新形势下推进四川省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182

十二、四川推进农村改革创新要加快构建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182

十三、汶川“5·12”大地震及四川灾后恢复重建的总体目标182

十四、四川奋力推进“两个加快”183

十五、四川实施“八项民生工程”183

十六、四川实施“三大发展战略”183

第五部分 公文写作185

第一章 公文概述185

第一节 公文的概念、特点及分类185

一、公文的概念185

二、公文的特点185

三、公文的分类186

第二节 公文的组成部分及排版格式187

一、版头187

二、主体188

三、版记190

四、页码191

第三节 公文的行文规则191

一、上行文规则191

二、下行文规则191

三、联合行文规则192

第四节 公文的作用192

一、明法传令,指挥工作192

二、联系公务,沟通信息192

三、宣传教育,引导舆论193

四、记录记载,以为凭据193

第二章 法定公文撰写196

第一节 公文撰写的要求196

一、公文撰写的语言要求196

二、公文撰写的具体要求196

第二节 正确使用文种202

一、文种的含义202

二、文种的类型202

三、正确标明文种的作用203

四、选择文种的依据203

五、正确区分一些易混淆的文种203

第三节 常用公文写作206

一、通告206

二、通知206

三、通报211

四、报告212

五、请示215

六、批复216

七、函217

第三章 公文的处理程序223

第一节 公文拟制223

一、草拟与会签223

二、审核与签发223

第二节 公文办理224

一、收文办理224

二、发文办理225

三、整理归档225

四、关于涉密公文的传递225

第三节 公文管理225

一、公文的保管225

二、公文的印发与复制226

三、公文的清退226

四、立户申请226

第六部分 事业单位基本常识228

第一章 事业单位改革228

第一节 事业单位概述228

一、事业单位的概念228

二、事业单位的登记或者备案228

三、事业单位的范围229

四、事业单位的特点229

五、事业单位的分类230

第二节 事业单位改革230

一、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31

二、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231

三、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232

四、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232

五、推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232

六、推进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改革233

七、构建公益服务新格局234

八、完善支持公益事业发展的财政政策234

九、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235

第三节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235

一、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必要性235

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236

三、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237

第四节 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239

一、聘用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范围239

二、全面推行公开招聘制度240

三、人员聘用的程序241

四、聘用合同242

第五节 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247

一、岗位设置管理的原则和实施范围247

二、岗位类别248

三、岗位等级248

四、岗位基本条件249

五、岗位设置程序及权限250

六、岗位聘用251

七、岗位设置管理的职责分工252

第六节 事业单位人员考核制度252

一、事业单位人员考核的概念252

二、事业单位人员考核的特点252

三、考核的原则和范围253

四、考核的内容和标准253

五、考核的方法和程序255

六、考核结果的使用255

七、考核的组织管理256

第二章 事业单位人事争议处理260

第一节 人事争议概述260

一、人事争议的概念260

二、人事争议的分类260

三、人事争议处理工作的依据和意义260

四、人事争议的预防260

五、人事争议处理工作的渠道261

六、人事争议处理的工作特点261

七、人事争议处理的基本原则262

第二节 人事争议协商、调解、仲裁、诉讼262

一、人事争议协商262

二、人事争议调解263

三、人事争议仲裁264

四、人事争议诉讼265

第三节 人事争议仲裁266

一、人事争议仲裁机构266

二、人事争议仲裁的受案范围267

三、案件管辖267

四、仲裁申请条件及时限267

五、仲裁程序268

六、共同申请、代理269

七、回避269

八、监督269

第七部分 职业能力测试272

第一章 言语理解与表达272

一、测查目标272

二、题型概要272

第二章 数量关系276

一、测查目标276

二、题型概要276

第三章 判断推理279

一、测查目标279

二、题型概要279

第四章 常识判断284

一、测查目标284

二、题型概要284

第五章 资料分析285

一、测查目标285

二、题型概要285

附录290

附录一 四川省省属政府序列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综合知识》考试大纲290

附录二 参考答案295

第一部分 政治295

第二部分 法律296

第三部分 公民道德建设298

第四部分 四川省情省策298

第五部分 公文写作299

第六部分 事业单位基本常识300

第七部分 职业能力测试300

后记30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