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道路篇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道路篇](https://www.shukui.net/cover/53/31000178.jpg)
- 张伟超,蒋均时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 ISBN:978750656648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04页
- 文件大小:118MB
- 文件页数:328页
- 主题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道路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王建伟1
绪论 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道路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1
(一)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破解历史难题、顺应世界潮流的现代化道路2
(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的现代化道路4
(三)被实践证明具有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的现代化道路6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之路7
(一)顺应了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7
(二)奠定了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现实基础8
(三)开辟了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广阔前景9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成功之路11
(一)凸现了中国共产党60多年治国理政的根本成就12
(二)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12
(三)展现了党带领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光明前景14
第一章 跨越“卡夫丁峡谷”后的创新之路17
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18
(一)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18
(二)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20
(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准备23
(四)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物质基础26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创28
(一)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29
(二)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31
(三)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3
(四)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34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奋力推进38
(一)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38
(二)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41
(三)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44
(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47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和拓展50
(一)创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51
(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53
(三)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54
(四)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56
第二章 凝结党和人民智慧的科学之路59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遵循60
(一)坚持党的领导60
(二)立足基本国情64
(三)贯彻基本路线67
(四)把握根本任务69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总体布局71
(一)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72
(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73
(三)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75
(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76
(五)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77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奋斗目标78
(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79
(二)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80
(三)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81
第三章 创造“经济奇迹”的富强之路83
一、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84
(一)符合中国基本国情和时代发展趋势的崭新道路84
(二)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要遵循“六个坚持”86
(三)努力实现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89
二、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92
(一)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93
(二)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具有鲜明特征94
(三)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镇发展新格局97
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100
(一)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100
(二)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要把握“四个坚持”103
(三)努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104
四、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108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抉择108
(二)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具有丰富内涵110
(三)更加自觉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112
第四章 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之路117
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路118
(一)遵循政治发展规律、建设政治文明的必然选择118
(二)立足中国历史与国情、发展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120
(三)确保政治稳定、实现社会和谐的现实需要123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根本要求124
(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125
(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127
(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28
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130
(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130
(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39
(三)继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144
(四)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147
第五章 构筑共有精神家园的文明之路150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151
(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途径151
(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现实需要152
(三)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战略选择153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要求155
(一)始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引领文化发展方向155
(二)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156
(三)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159
(四)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161
三、以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162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163
(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166
(三)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169
(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172
第六章 坚持“共建共享”的和谐之路174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175
(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175
(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178
(三)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客观要求180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道路的基本要求181
(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182
(二)促进人与人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184
(三)促进人与社会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185
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道路186
(一)坚持以实现“五有”为目标187
(二)坚持以保障改善民生为重点188
(三)坚持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根本途径191
第七章 建设“美丽中国”的幸福之路194
一、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社和民族未来195
(一)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195
(二)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的迫切需要198
(三)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迫切需要200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总体要求202
(一)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202
(二)推广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204
(三)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205
三、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207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208
(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210
(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213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215
第八章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军之路221
一、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222
(一)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是质量建军的内在要求222
(二)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要求“精兵、利器、合成、高效”226
(三)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必须围绕战斗力做文章232
二、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之路234
(一)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必由之路235
(二)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的复合式发展道路239
(三)走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之路必须推动“四个创新”241
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249
(一)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实现富国强军的重要途径249
(二)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深程度上实现军民融合252
(三)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四个体系”254
(四)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257
第九章 谋求“合作共赢”的和平之路260
一、中国特色和平发展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260
(一)总结历史经验作出的郑重选择261
(二)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的现实要求263
(三)合乎中华文化传统的必然要求266
(四)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战略抉择269
二、中国特色和平发展道路是大国崛起的崭新道路271
(一)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71
(二)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273
(三)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275
(四)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278
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和平发展道路281
(一)高扬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282
(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84
(三)树立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286
(四)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289
结束语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293
一、道路来之不易,必须坚定理想信念、排除各种干扰293
(一)排除“左”的干扰,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294
(二)排除右的干扰,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295
(三)增强道路自信,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295
二、道路艰难曲折,必须继续解放思想、不断改革创新296
(一)继续解放思想,为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强大思想武器296
(二)继续改革开放,为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强大动力297
(三)勇于开拓创新,为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有力支撑298
三、道路前景广阔,必须凝聚智慧力量、造福人民群众299
(一)凝聚智慧力量,共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299
(二)造福人民群众,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300
主要参考文献302
后记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