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文地理学流派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人文地理学流派
  • 顾朝林,于涛方,李平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24110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20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39页
  • 主题词:人文地理学-流派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人文地理学流派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人文地理学的传统1

一、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1

二、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3

(一)区域差异研究3

(二)人地关系研究4

(三)景观研究5

(四)区位研究6

(五)区域综合研究6

三、人文地理学的传统7

(一)空间传统7

(二)区域研究传统8

(三)人地关系传统10

(四)地球科学传统11

推荐阅读参考资料14

思考题14

第二章 实证主义地理学15

一、实证主义地理学理论内涵15

二、实证主义地理学形成和发展16

(一)产生背景16

(二)发展阶段19

三、实证主义地理学研究方法22

(一)实证分析方法22

(二)计量方法和数学模型23

(三)寻求法则和规律23

(四)强调解释23

四、实证主义地理学主要内容和理论贡献24

(一)空间体系研究24

(二)经典理论25

五、对实证主义地理学的评价27

(一)正面评价27

(二)负面评价30

推荐阅读参考资料31

思考题32

第三章 激进主义地理学33

一、激进主义地理学的渊源及其发展过程33

(一)激进主义地理学的产生33

(二)激进主义地理学的发展34

二、激进主义地理学的哲学基础及批判35

(一)哲学基础35

(二)哲学批判39

三、激进主义地理学主要理论及其发展动态41

(一)主要思想体系41

(二)地理学阵营内部理论的发展42

(三)地理学阵营外部理论的引入44

四、激进主义地理学主要代表人物46

(一)哈维46

(二)福克47

(三)皮特48

五、结语48

推荐阅读参考资料49

思考题49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地理学50

一、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渊源50

(一)社会经济背景50

(二)地理学发展中的问题50

(三)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发展52

二、马克思主义地理学主要研究内容53

(一)政治经济学分析53

(二)经济危机的空间响应54

(三)结构分析方法55

(四)劳动地域分工理论56

(五)空间的社会性57

(六)自然-环境关系58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发展阶段59

(一)马克思主义引入与应用阶段59

(二)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发展与重建阶段59

(三)“后马克思主义”多元化发展时期60

四、结语61

推荐阅读参考资料62

思考题62

第五章 结构主义地理学63

一、结构主义地理学的渊源63

(一)结构主义思想63

(二)结构主义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64

二、结构主义地理学的发展过程65

(一)第一发展阶段(20世纪70—80年代中期)65

(二)第二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67

三、结构主义地理学方法论68

(一)强调整体性的研究,反对孤立局部的研究68

(二)强调地理事物的内部结构,反对单纯认识外部现象69

(三)强调内部要素的研究,忽视或否定外部因素的研究69

(四)强调静态的研究,忽视或反对动态的研究70

(五)强调客观作用,忽视主观能动作用70

四、后结构主义地理学方法论71

五、结构主义地理学的学科地位72

六、结语73

推荐阅读参考资料74

思考题75

第六章 行为主义地理学76

一、行为主义地理学的内涵76

二、行为主义地理学的渊源77

(一)产生背景77

(二)理论渊源77

三、行为主义地理学的发展阶段79

(一)萌芽时期(20世纪20—60年代)79

(二)第一发展期(20世纪60—80年代)79

(三)第二发展期(20世纪80—90年代)79

四、行为主义地理学主要研究内容80

(一)行为空间和空间行为80

(二)空间分析与决策81

(三)心智图和认知地图83

五、行为主义方法论及其批判84

(一)行为主义研究方法84

(二)行为主义方法批判85

六、结语86

推荐阅读参考资料87

思考题88

第七章 人文主义地理学89

一、人文主义地理学的渊源89

二、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发展过程90

(一)第一发展阶段91

(二)第二发展阶段93

三、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哲学基础94

(一)现象学94

(二)理想主义95

(三)存在主义96

四、人文主义地理学研究方法96

(一)研究方法论96

(二)研究方法论批判100

五、人文主义地理学主要研究内容101

(一)空间101

(二)地方104

六、结语105

推荐阅读参考资料106

思考题107

第八章 后现代主义地理学108

一、后现代主义地理学渊源108

(一)政治经济背景的变化108

(二)后现代主义的萌芽109

(三)后现代主义地理学产生110

二、后现代主义地理学的哲学基础111

三、后现代主义地理学研究方法113

(一)话语113

(二)文本114

(三)系谱学115

(四)解构115

四、后现代主义地理学主要研究内容116

(一)后现代空间研究116

(二)后现代状况研究118

(三)传统研究的延展121

五、结语125

推荐阅读参考资料125

思考题126

第九章 女性主义地理学127

一、女性主义地理学的历史渊源127

二、女性主义地理学的发展128

(一)西方女性主义地理学的发展128

(二)中国女性主义地理学的发展130

三、女性主义地理学的哲学流派131

(一)女性理性主义131

(二)女性反理性主义132

(三)女性后理性主义134

四、女性主义地理学主要研究内容135

(一)性别与经济关系研究135

(二)性别与社会空间研究137

(三)身份、性别与政治关系研究138

(四)女性公共设施易达性研究139

(五)妇女与城市土地利用研究140

五、女性主义地理学的地区分异140

六、结语141

推荐阅读参考资料142

思考题143

第十章 新自由主义政治经济地理学144

一、新自由主义及其特征144

二、区域经济与空间重构147

(一)市场调节出现的问题148

(二)空间经济重组149

(三)空间重构途径149

(四)新经济组织153

(五)空间结构特征154

三、社会重组与城市战略155

(一)社区组织155

(二)城市战略156

(三)城市竞争157

四、发展调节与制度安排157

(一)不均衡发展调节157

(二)制度破坏与创造158

五、结语160

推荐阅读参考资料160

思考题161

第十一章 现代区域研究学派162

一、近代区位研究及其缺陷162

二、现代区位研究学派164

(一)成本-市场学派165

(二)行为学派165

(三)社会学派165

(四)历史学派165

(五)计量学派166

三、现代区域研究理论167

(一)区域发展理论167

(二)区域增长理论168

(三)区域空间理论171

(四)发展阶段理论175

四、现代区域研究方法179

(一)宏观分析方法179

(二)微观分析方法180

(三)计量方法180

五、结语181

推荐阅读参考资料181

思考题182

第十二章 城市研究学派183

一、生态学派183

二、新古典主义学派185

三、行为学派和人文主义方法186

四、马克思主义学派187

五、新韦伯主义学派189

六、新保护主义学派189

七、结构主义学派190

八、后现代主义学派191

九、福特主义学派192

(一)福特主义193

(二)晚福特主义193

(三)后福特主义194

十、结语195

推荐阅读参考资料195

思考题196

第十三章 新经济地理学197

一、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渊源197

(一)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197

(二)战后经济地理学的发展198

(三)“新经济地理学”的产生198

二、经济学家的“新经济地理学”199

(一)报酬递增与空间集聚199

(二)区域增长与区域集聚202

(三)“新”理念与模型应用203

三、地理学家对“新经济地理学”的评价203

(一)地理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的分歧204

(二)“传统地理学”理论框架的扭曲205

(三)“新经济地理学”的缺陷207

四、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方向209

(一)区域增长与“新产业地理学”210

(二)区域化与区域研究210

(三)“全球化”与“地方化”研究211

五、结语212

推荐阅读参考资料213

思考题214

第十四章 社会地理学的研究方法215

一、局外人方法和局内人方法215

(一)“局外人”方法215

(二)“局内人”方法216

(三)局外人与局内人方法评价218

二、社会地理学的三种主要研究方法218

(一)因子生态学方法218

(二)空间概念模型方法219

(三)问卷调查方法219

三、中国社会地理学的发展220

(一)值得重视的社会问题220

(二)主要社会问题成因分析223

(三)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地理学224

四、结语226

推荐阅读参考资料226

思考题227

第十五章 战后美国地理学发展228

一、地理学的复兴228

二、计量革命运动229

三、新地理学229

(一)区位研究229

(二)计量地理学230

(三)历史地理学231

(四)文化地理学231

四、多元化时代232

(一)环境地理学232

(二)区域地理学232

(三)行为主义地理学233

(四)人文主义地理学233

(五)城市地理学234

(六)福利地理学234

五、地理学新发展235

(一)应用地理学235

(二)后现代主义地理学235

(三)新区域地理学236

推荐阅读参考资料237

思考题237

第十六章 战后英国地理学发展238

一、地理学变革前兆238

二、计量革命的蔓延239

三、研究从形态到机制的转型240

四、寻找地理学的新焦点242

五、应用地理学的发展243

六、英国地理学的影响243

推荐阅读参考资料244

思考题244

第十七章 战后法国地理学发展245

一、地理学的转向245

(一)传统区域研究衰落245

(二)问题导向研究兴起246

二、地理学的国际化247

三、应用地理学247

(一)城市与区域规划248

(二)第三世界问题研究249

(三)转向自然地理学249

四、新区域地理学249

(一)区域经济理论249

(二)区域极化研究250

(三)热衷计量方法250

(四)区域组织研究250

五、社会与政治地理学前沿250

(一)“生活空间”研究251

(二)政治因素的注入251

(三)地缘政治学252

六、历史与文化地理学创新253

七、法国地理学的特色253

推荐阅读参考资料254

思考题254

参考文献255

附录1结构主义305

1.结构主义主要特征305

2.结构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要素307

3.对结构主义的方法论的评价309

附录2后结构主义311

1.后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311

2.后结构主义主要内容312

3.后结构主义对结构主义的继承314

4.后结构主义对结构主义的发展314

附录3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316

1.现代主义316

2.后现代主义317

3.后现代主义内涵318

4.后现代主义发展过程32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