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演化研究 基于战略生态位管理理论的视角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演化研究 基于战略生态位管理理论的视角](https://www.shukui.net/cover/60/30010798.jpg)
- 李华军,张光宇编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34728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55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171页
- 主题词:高技术产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演化研究 基于战略生态位管理理论的视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
1.1.1 研究背景1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2
1.2 基本概念解释2
1.2.1 生态位2
1.2.2 技术生态位3
1.2.3 市场生态位3
1.2.4 范式生态位3
1.2.5 战略生态位管理3
1.2.6 产业创新演化4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4
1.3.1 研究方法4
1.3.2 研究内容4
第2章 创新演化基础理论研究7
2.1 创新系统视角下的创新演化研究7
2.1.1 国家创新系统理论7
2.1.2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8
2.1.3 产业创新系统理论9
2.1.4 技术创新系统理论9
2.2 范式变迁视角下的创新演化研究10
2.2.1 范式变迁的微观视角——技术范式10
2.2.2 范式变迁的中观视角——技术经济范式10
2.2.3 范式变迁的宏观视角——社会技术范式11
2.3 共生演化视角下的创新演化研究12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4
2.5 小结15
第3章 战略生态位管理(SNM)理论及其应用研究16
3.1 SNM理论的起源16
3.2 SNM理论的内涵分析17
3.2.1 SNM的概念及功能17
3.2.2 生态位成长类型及阶段17
3.3 SNM的步骤及对应目标19
3.3.1 技术选择与技术体系构建20
3.3.2 实验选择和行动者网络构建21
3.3.3 实验实施和知识网络构建22
3.3.4 实验扩大和配套基础构建23
3.3.5 生态位的评估与保护政策的撤离23
3.4 生态位成长过程的多层次视角演化机理24
3.4.1 多层次演化要素24
3.4.2 多层级演化机理25
3.5 SNM理论的应用27
3.5.1 多层次视角分析(MLP)模型应用27
3.5.2 生态位演化类型应用28
3.5.3 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应用28
3.5.4 国内SNM研究及应用28
3.6 小结29
第4章 基于SNM理论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演化生态、生态位及生态因子分析30
4.1 高新技术产业界定及发展趋势30
4.1.1 高新技术产业界定30
4.1.2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特征及趋势31
4.2 基于SNM理论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演化生态分析32
4.2.1 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演化生态特性分析32
4.2.2 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演化生态构成34
4.2.3 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演化生态特征36
4.3 基于SNM理论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演化生态位分析39
4.3.1 生态位起源及相关概念39
4.3.2 产业创新演化生态位类型及内涵解析40
4.3.3 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演化生态位成长过程41
4.4 基于SNM理论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演化生态因子分析43
4.4.1 产业创新演化生态位序参量特征43
4.4.2 产业创新演化生态因子识别43
4.4.3 产业创新演化生态因子特征44
4.5 案例分析——SNM视角下国内创新演化生态解构45
4.5.1 深圳南山区“大孵化器”创新演化生态解构45
4.5.2 北京应用创新园区创新演化生态解构46
4.5.3 典型创新演化生态构建的比较及启示47
4.6 小结47
第5章 基于SNM理论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演化生态位匹配研究48
5.1 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演化生态因子互动及能力形成48
5.1.1 生态因子互动及能力形成模型48
5.1.2 生态因子互动及能力形成过程49
5.1.3 生态因子互动特征50
5.2 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演化生态位匹配机理及特征51
5.2.1 能力与知识、学习的关系51
5.2.2 基于能力视角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演化生态位匹配机理52
5.2.3 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演化生态位匹配特征54
5.2.4 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演化生态位匹配宽度与深度55
5.3 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演化生态位静态匹配与动态匹配56
53.1 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演化生态位静态结构匹配56
5.3.2 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演化生态位动态过程匹配58
5.4 电动汽车产业创新演化生态位匹配案例分析61
5.4.1 初次兴起与跌落的生态位匹配情况(1830—1930年)61
5.4.2 再次兴起与停滞的生态位匹配情况(1950—1980年)63
5.4.3 第三次兴起发展的生态位匹配情况(1990年至今)64
5.4.4 电动汽车产业创新演化生态位匹配结果分析及启示66
5.5 小结68
第6章 基于SNM理论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演化生态位匹配态势、评价69
6.1 突变级数模型简介69
6.1.1 理论基础69
6.1.2 主要步骤70
6.1.3 应用分析71
6.2 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模型确立71
6.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71
6.2.2 评价模型确立73
6.3 样本选择与数据处理73
6.4 模型计算及结果分析77
6.4.1 突变级数模型计算77
6.4.2 结果分析79
6.5 实证结论及建议82
6.5.1 实证结论82
6.5.2 实证建议82
6.6 小结83
第7章 基于SNM理论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演化路径与机理研究84
7.1 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演化的两重瓶颈分析84
7.1.1 瓶颈Ⅰ——死亡之谷84
7.1.2 瓶颈Ⅱ——路径依赖与锁定85
7.1.3 双重瓶颈下我国高新区建设模式的反思与借鉴86
7.1.4 双重瓶颈下新兴产业政府扶持政策的反思与借鉴87
7.2 基于SNM理论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演化路径设计89
7.2.1 创新演化路径设计总体思路89
7.2.2 创新演化路径理论模型91
7.3 基于SNM理论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演化机理93
7.3.1 生态位构建与生态继承机理93
7.3.2 自组织与他组织机理95
7.3.3 间断均衡机理97
7.4 基于SNM理论的高新技术产业多层共生演化97
7.4.1 生态位微观层的共生演化97
7.4.2 社会技术体制中观层的共生演化98
7.4.3 社会技术远景宏观层的共生演化98
7.4.4 三层之间的共生演化98
7.5 小结99
第8章 典型案例分析:我国3G产业创新演化——以TD-SCDMA为例100
8.1 TD-SCDMA创新演化生态位成长过程100
8.1.1 生态位萌芽阶段100
8.1.2 技术生态位阶段101
8.1.3 市场生态位阶段102
8.1.4 范式生态位初步形成阶段105
8.2 TD-SCDMA创新演化生态位跃迁路径106
8.2.1 跨越“死亡之谷”的一次跃迁106
8.2.2 突破“路径依赖与锁定”的二次跃迁106
8.3 TD-SCDMA创新演化机理分析107
8.3.1 技术生态位构建与技术生态继承机理107
8.3.2 市场生态位优化与市场生态继承机理107
8.3.3 自组织演化机理108
8.3.4 他组织演化机理108
8.3.5 间断均衡机理108
8.4 3G产业创新演化案例启示——SNM视角下的制度安排创新109
8.4.1 基于生态位视角的科技研发制度安排109
8.4.2 基于生态位视角的科技金融制度安排110
8.4.3 基于生态位视角的产学研联盟制度安排111
8.5 小结112
第9章 基于SNM理论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演化效率测度研究113
9.1 实证分析逻辑与理论假设113
9.1.1 实证分析逻辑113
9.1.2 理论假设114
9.2 基于SFA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演化效率测度模型115
9.2.1 效率测度模型构建思路115
9.2.2 SFA方法的基本思想与模型115
9.3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116
9.3.1 变量选取116
9.3.2 数据来源及处理118
9.3.3 各项投入产出指标现状及趋势分析119
9.4 实证分析123
9.4.1 测度模型构建123
9.4.2 结果分析125
9.4.3 聚类分析136
9.5 实证结论与建议139
9.5.1 实证结论139
9.5.2 实证建议140
9.6 小结141
第10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142
10.1 主要研究结论142
10.1.1 战略生态位管理(SNM)理论价值142
10.1.2 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演化生态特征142
10.1.3 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演化生态因子与能力143
10.1.4 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演化生态位匹配态势143
10.1.5 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演化生态位跃迁144
10.1.6 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演化生态继承144
10.2 关键政策建议145
10.2.1 加强高新技术产业扶持政策的组合结构优化和动态调整145
10.2.2 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创新演化生态优化145
10.2.3 加强产业创新演化技术生态位阶段的“全面研究”科研制度安排146
10.2.4 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演化各阶段的科技金融制度安排146
10.2.5 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演化各阶段的产学研联盟制度安排147
10.3 未来研究展望147
参考文献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