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山东省近海海洋环境资源基本现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山东省近海海洋环境资源基本现状
  • 马德毅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海洋出版社
  • ISBN:978750278279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542页
  • 文件大小:318MB
  • 文件页数:562页
  • 主题词:近海-海洋环境-山东省;近海-海洋资源-山东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山东省近海海洋环境资源基本现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篇 区域概况3

1区域概况3

1.1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3

1.2区域概况5

1.2.1海岸概况5

1.2.2海湾概况8

1.2.3岛屿概况9

1.2.4海域概况10

1.3小结13

2区域地质与水文特征概述14

2.1区域地质特征概述14

2.1.1地层14

2.1.2岩浆岩15

2.1.3构造16

2.2主要入海河流及其特征18

2.2.1入海河流概况18

2.2.2主要入海河流及其特征19

2.3小结22

3区域气候23

3.1区域气候一般特征23

3.1.1气候资源丰富24

3.1.2季节变化明显24

3.1.3灾害性天气活动频繁25

3.1.4东南部与西北部气候差异明显25

3.1.5气候具有过渡型特征26

3.1.6风向日变化和风速的突变27

3.1.7东南部沿岸多海雾27

3.2气象要素基本特征及其变化28

3.2.1日照28

3.2.2气温28

3.2.3降水30

3.2.4风32

3.3小结35

第2篇 海洋环境39

4地形与地貌39

4.1近岸海域地貌39

4.1.1近岸海域地貌特征39

4.1.2陆地地貌41

4.1.3海岸地貌44

4.1.4陆架地貌55

4.2近岸海域地形57

4.2.1海岸地形57

4.2.2海底地形63

4.3小结71

4.3.1近岸海域地貌71

4.3.2近岸海域地形71

5海洋水文72

5.1温度72

5.1.1水温的平面分布与季节变化72

5.1.2温跃层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78

5.2盐度82

5.2.1盐度的平面分布与季节变化83

5.2.2盐跃层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88

5.3密度92

5.3.1密度的平面分布与季节变化92

5.3.2密跃层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95

5.4海流98

5.4.1黄海暖流99

5.4.2 沿岸流系100

5.5潮汐潮流103

5.5.1潮汐103

5.6波浪106

5.6.1盛行风浪向的季节分布107

5.6.2平均波高和最大波高的季节变化108

5.6.3平均周期和最大周期的季节变化108

5.7黄河冲淡水108

5.7.1扩散特征108

5.7.2季节分布特征109

5.8海冰111

5.8.1莱州湾111

5.8.2龙口111

5.8.3蓬莱112

5.8.4芝罘湾112

5.8.5石岛湾112

5.8.6乳山口112

5.9风暴潮112

5.10重要海岛周边海域水文要素特征概述113

5.10.1岔尖堡岛113

5.10.2庙岛群岛114

5.10.3养马岛114

5.10.4刘公岛114

5.10.5灵山岛114

5.11小结115

6海洋化学116

6.1海水化学116

6.1.1基本化学要素116

6.1.2磷酸盐116

6.1.3无机氮116

6.1.4 COD116

6.1.5重金属离子116

6.1.6 N/P(原子比)117

6.1.7营养状况分析118

6.1.8有机污染评价119

6.2沉积物化学119

6.2.1大陆潮间带沉积物化学状况119

6.2.2海岛潮间带主要沉积物化学特征128

6.2.3近海沉积物化学132

6.3海洋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及其变化139

6.3.1海洋环境质量综合评价139

6.3.2近50年来海洋环境变化趋势分析146

6.4小结149

7近海海洋生物151

7.1叶绿素和初级生产力151

7.1.1叶绿素a含量分布152

7.1.2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分布153

7.2微微型浮游生物154

7.2.1微微型浮游生物类群组成及季节变化155

7.2.2微微型浮游生物的丰度及季节变化155

7.2.3微微型浮游生物的分布特征156

7.3微型浮游生物157

7.3.1微型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及季节变化157

7.3.2微型浮游生物优势种类及季节变化157

7.3.3微型浮游生物总数量及其季节变化159

7.3.4微型浮游生物的分布特征160

7.3.5微型浮游生物的多样性160

7.4小型浮游植物160

7.4.1小型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及季节变化160

7.4.2小型浮游植物优势种类及季节变化162

7.4.3浮游植物丰度及季节变化163

7.4.4浮游植物总量的分布特征163

7.4.5浮游植物多样性163

7.5浮游动物164

7.5.1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及季节变化164

7.5.2浮游动物优势种类及季节变化166

7.5.3浮游动物平均丰度及季节变化167

7.5.4浮游动物生物量及季节变化167

7.5.5浮游动物多样性168

7.6鱼卵、仔稚鱼、幼鱼168

7.6.1鱼卵的种类组成及季节变化168

7.6.2鱼卵数量的垂直、水平分布及其季节变化170

7.6.3仔稚鱼种类、数量的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及其季节变化171

7.6.4仔稚幼鱼种类组成172

7.6.5仔稚鱼数量及其季节变化173

7.7大型底栖生物174

7.7.1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及季节变化175

7.7.2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类及季节变化177

7.7.3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及季节变化178

7.7.4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及季节变化179

7.7.5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特征和生物多样性179

7.8小型底栖生物179

7.8.1小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群及其季节变化180

7.8.2小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及季节变化180

7.9游泳生物181

7.9.1游泳生物种类组成及季节变化181

7.9.2游泳生物优势种类的季节变化181

7.9.3游泳生物密度及季节性变化182

7.9.4游泳生物资源量及季节变化182

7.9.5游泳生物分布特征182

7.10小结183

8海洋沉积物185

8.1潮间带沉积物类型及其分布185

8.1.1沉积物类型分布185

8.1.2潮滩沉积物粒度特征的空间对比193

8.2近海沉积物类型及其分布204

8.2.1表层沉积物类型及其分布规律204

8.2.2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207

8.2.3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参数分布209

8.3小结214

第3篇 海洋资源217

9海岸及近海空间资源217

9.1海岸线资源217

9.1.1大陆海岸线资源217

9.1.2海岛海岸线资源218

9.2海域空间资源与分布220

9.2.1管辖海域面积220

9.2.2大陆海岸潮间带220

9.2.3海岛潮间带资源224

9.2.4不同水深海域面积224

9.2.5港口资源225

9.3海域使用结构与布局231

9.3.1山东省海域使用类型及面积231

9.3.2不同用海类型结构与布局233

9.3.3海岸线综合利用现状239

9.4海洋空间资源利用现状、问题及对策240

9.4.1海洋空间资源利用现状240

9.4.2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242

9.4.3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242

9.5小结243

10海洋生物资源245

10.1山东省渔业资源246

10.1.1鱼类及无脊椎动物资源246

10.1.2甲壳类及头足类资源247

10.1.3贝、藻资源251

10.2产卵场和索饵场的分布及特征254

10.2.1产卵场范围254

10.2.2产卵期256

10.2.3索饵场与索饵期257

10.3渔业生物资源的动态特征258

10.3.1渔业生物资源结构的变化258

10.3.2渔业生物资源类别组成的变化259

10.3.3渔业生物资源栖息水层比例的变化259

10.3.4渔业生物资源区系组成的变化260

10.3.5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260

10.3.6渔业生物资源密度的变化261

10.3.7渔业生物资源群体组成的变化261

10.4渔业资源动态变化原因分析261

10.4.1过度海洋捕捞261

10.4.2中外渔业协定262

10.4.3高密度海水养殖262

10.4.4由海洋工程及其他海洋产业发展的填海造地对渔业水域的侵占263

10.4.5超负荷利用近海环境服务功能263

10.4.6渔业管理措施和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行动实施的积极作用264

10.4.7渔业管理对渔业资源保护的贡献264

10.5小结266

11矿产资源267

11.1海砂资源267

11.1.1滨海砂矿分布特征268

11.1.2浅海砂矿成矿特征278

11.1.3近海砂矿资源控矿要素和成矿远景区294

11.2地下卤水资源295

11.2.1矿区地质296

11.2.2地下卤水资源矿体特征296

11.3油气资源301

11.4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保护302

11.4.1近海砂矿的开发利用及其对策302

11.4.2地下卤水资源开发现状及问题303

11.4.3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304

11.5小结304

12滨海旅游资源306

12.1旅游资源类型与分布306

12.1.1旅游资源类型306

12.1.2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307

12.1.3滨海旅游资源质量311

12.2重要沿岸旅游资源和景点313

12.2.1 AAAAA级景区概况313

12.2.2其他重要景区318

12.3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保护319

12.3.1山东滨海旅游业开发利用现状319

12.3.2山东滨海旅游业发展前景324

12.3.3山东滨海旅游资源保护326

12.4小结328

13滨海湿地资源329

13.1主要湿地类型与分布329

13.1.1滨海湿地类型329

13.1.2滨海湿地面积分布330

13.1.3滨海湿地空间分布332

13.2典型滨海湿地资源评价339

13.2.1黄河三角洲湿地339

13.2.2莱州湾南岸湿地345

13.2.3荣成月湖湿地348

13.2.4胶州湾湿地350

13.3湿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保护353

13.3.1海岸带滨海湿地利用与保护353

13.3.2海岛湿地保护与利用政策355

13.4小结356

第4篇 海洋灾害359

14环境灾害359

14.1风暴潮灾害359

14.1.1风暴潮灾情分级359

14.1.2山东沿岸风暴潮的分布359

14.1.3山东沿岸严重风暴潮灾害的危害361

14.1.4山东沿岸风暴潮灾害的防治对策与建议366

14.2海浪灾害367

14.2.1山东沿海大风、强风367

14.2.2山东沿海海浪要素特征367

14.2.3山东沿海海浪灾害369

14.3海雾灾害371

14.3.1海雾的分布特征371

14.3.2海雾的危害371

14.3.3海雾的成因373

14.4海冰灾害373

14.4.1海冰的分布373

14.4.2海冰的危害375

14.4.3海冰灾害的防治377

14.5小结378

15地质灾害379

15.1海岸侵蚀379

15.1.1海岸侵 蚀的分布379

15.1.2海岸侵蚀的灾情分级387

15.1.3海岸侵蚀的危害388

15.1.4海岸侵蚀的原因389

15.2海水入侵392

15.2.1海水入侵的分布392

15.2.2海水入侵的灾情分级395

15.2.3海水入侵的危害396

15.2.4海水入侵的原因398

15.3地震灾害400

15.3.1地震区的分布400

15.3.2地震分级403

15.3.3地震的危害403

15.4小结405

16生态灾害406

16.1赤潮406

16.1.1赤潮概述406

16.1.2赤潮的分布406

16.1.3赤潮发生的原因416

16.2绿潮417

16.2.1绿潮概述417

16.2.2绿潮的分布417

16.2.3绿潮发生的原因420

16.3外来物种入侵421

16.3.1米草422

16.3.2棕囊藻424

16.4其他生态灾害概述426

16.4.1海星暴发426

16.4.2水母暴发427

16.5小结429

第5篇 海洋可持续发展433

17自然环境和资源综合评价433

17.1区位优势433

17.1.1优越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433

17.1.2良好的气候条件434

17.2生态环境质量434

17.2.1近海生态环境质量435

17.2.2生态环境质量问题436

17.3开发潜力438

17.3.1潜力巨大的近海海域439

17.3.2潜力巨大的海岸线439

17.4若干不利因素439

17.4.1海洋灾害频繁440

17.4.2自身的问题441

17.5环境与资源承载力分析442

17.5.1数据来源442

17.5.2评估模型和方法442

17.5.3山东沿海资源环境承载力分类评估结果448

17.5.4资源环境承载力总服务价值453

17.5.5各海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结果456

17.5.6海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提升对策建议457

18新型潜在开发区的选划459

18.1潜在滨海旅游区的选划459

18.1.1潜在滨海旅游区相关概念459

18.1.2潜在滨海旅游区选划体系461

18.1.3潜在滨海旅游区选划结果及开发战略463

18.2海水增养殖区选划475

18.2.1山东省适宜增养殖海域476

18.2.2山东省潜在海水增养殖区选划477

18.3小结490

18.3.1潜在滨海旅游区490

18.3.2海水增养殖区490

19海洋保护区现状、选划与建设491

19.1海洋保护区类型与分布491

19.1.1海洋保护区的类型分布492

19.1.2海洋保护区的等级分布493

19.1.3海洋保护区的行政分布493

19.2重点海洋保护区简述495

19.2.1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495

19.2.2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系统自然保护区495

19.2.3山东长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96

19.2.4庙岛群岛海洋自然保护区496

19.2.5青岛大公岛岛屿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497

19.2.6庙岛群岛海豹自然保护区497

19.2.7海阳千里岩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498

19.2.8荣成成山头海洋自然保护区498

19.2.9胶南灵山岛自然保护区499

19.2.10烟台崆峒列岛自然保护区499

19.2.11日照前三岛海洋自然保护区500

19.2.12潍坊莱州湾近江牡蛎原种自然保护区500

19.2.13滨州海滨湿地自然保护区500

19.3海洋保护区建设与选划501

19.3.1海洋保护区建设501

19.3.2海洋保护区选划502

19.3.3海洋保护区建设建议507

19.4小结510

20海洋开发利用方向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策511

20.1海洋开发利用方向511

20.1.1山东省海洋开发利用511

20.1.2海洋开发利用方向513

20.1.3山东省重点海域开发利用方向517

20.2生态环境保护对策520

20.2.1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及建议520

20.2.2生态环境保护具体措施522

21海洋持续发展若干重点措施与建议528

21.1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特征528

21.2山东海洋可持续发展现状制约因素529

21.2.1海洋资源过度开发与开发不足问题并存529

21.2.2海洋生态环境压力较大530

21.2.3海洋经济“调结构”任重道远530

21.2.4海洋灾害发生频率高531

21.2.5海洋科技创新难以满足海洋可持续发展需求532

21.3海洋可持续发展重点措施532

21.3.1开展海岸线适时监测,建立海岸线基线管理制度532

21.3.2开展海域开发综合管理制度,科学利用不同海域,提高高等级用海面积534

21.3.3进一步细化休渔养海政策,提高海洋渔业资源利用534

21.3.4大力推进海岛的深入开发535

21.3.5加强海洋保护区的建设,使其生态环境保护作用落到实处536

21.4海洋持续发展建议536

21.4.1推动海洋科技加快创新536

21.4.2着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和海洋循环经济537

21.4.3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539

参考文献54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