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清代乡会试同年齿录研究 史学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马镛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ISBN:7543957398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46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25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清代乡会试同年齿录研究 史学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本书研究的对象与意义1
二、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3
三、本书研究的目标和主要方法4
第一章 清代乡会试同年齿录的源流与体例5
第一节 清代乡会试同年齿录的源流5
一、同年齿录的起源5
二、同年齿录的发展7
第二节 清代乡会试同年齿录的资料来源与编纂8
一、资料来源8
二、编纂10
三、体例与编纂刊刻之经费14
第三节 清代乡会试同年齿录在科举名录中的独特地位与作用17
一、同年齿录与同年录的不同17
二、同年齿录与乡会试录、题名录的不同19
三、同年齿录与登科录的不同22
四、同年齿录与题名碑、题名碑录的不同22
五、同年齿录与履历便览的不同22
六、同年齿录与朱卷的不同23
七、履历是清代乡会试同年齿录的基本内容与价值所在24
第二章 清代乡会试同年齿录的传记史料研究26
第一节 齿录履历的传记资料价值及其官年问题26
一、齿录履历对考取前经历的详细记载26
二、齿录履历中丰富的名字、字号资源29
三、齿录履历中的官年问题32
第二节 从齿录履历看考取进士前的身份结构34
一、生员与监生中的不同身份34
二、不同身份者的比重探讨36
第三节 清代举人、贡生的入仕途径39
一、清代举人的入仕途径41
二、清代贡生、监生的入仕途径43
第四节 从齿录履历看举人、贡监生的入仕状况45
一、举人、贡生、监生任官职的比例与主要官职46
二、举人、贡监生获得任官机会的内在因素分析53
三、举人、贡监生任官的基本特点62
第五节 齿录履历中进士、举人祖上生平资料的史料价值62
一、齿录履历中祖上为官简历的史料价值63
二、齿录履历对未做官祖上的记载之史料价值65
第六节 从齿录履历看清人官职的迁转66
一、清代的官职品级与官职迁转基本规定66
二、一甲进士的迁转72
三、庶吉士的迁转73
四、钦点即用进士和归班铨选进士的迁转80
五、举人的迁转85
六、贡生的迁转88
七、荫生的迁转92
八、生员、监生、太学生、国学生的迁转95
九、府州县属官的迁转96
十、召试、明通榜、中正榜、保举的迁转99
十一、满族官员的迁转104
第三章 清代乡会试同年齿录的家族史料研究119
第一节 祖上三代的身份及其社会分层119
一、举子祖上三代社会分层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20
二、清代进士祖上三代社会分层的标准与方法的设定122
三、对清代进士祖上三代社会分层的抽样统计与分析125
第二节 从称谓看进士、举人家族内部的亲属构成132
一、亲属称谓研究回顾132
二、汉语亲属称谓的释义135
三、齿录履历中对旁系亲属记载的类型139
四、齿录履历中亲属称谓所反映的家族亲属构成142
第三节 进士、举人家族内部的社会构成145
一、家族内部的基本社会构成145
二、家族内部的不同社会构成147
第四节 清代进士、举人家族成员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状况151
一、经济状况151
二、文化学术活动状况153
三、社会活动状况155
第四章 清代乡会试同年齿录的社会史料研究159
第一节 齿录履历中所见的女性159
一、女性的身份地位159
二、女性的家庭活动161
第二节 齿录履历中所见的士子婚姻家庭162
一、士子的婚娶状况162
二、士子家庭的生育率与男女比例164
第三节 从齿录履历看进士的住址与迁居165
一、对居住于城、乡、镇的进士家庭之抽样统计165
二、城居进士的祖上三代有功名或有官职者的比重166
三、进士家庭的迁居流向统计167
四、从乡居到城居的过渡形式168
第五章 清代乡会试同年齿录的教育和科举考试史料研究170
第一节 齿录履历所见的受业师170
一、蒙师171
二、业师172
第二节 齿录履历所见的书院肄业师及课师176
一、书院求学的长期性176
二、书院山长、教师的亦官亦教特色177
第三节 齿录履历所见的受知师179
一、受知师记载的范围与方法179
二、受知师记载的史料价值180
第四节 历次考试名次记载所反映的科举考试具体过程183
一、对科举考试过程的反映184
二、对考职过程的反映186
三、对科举考试漫长经历的反映190
第五节 齿录履历所见的进士祖上受教育和科举考试经历191
一、祖上读书应试的延续性191
二、祖上读书应试的起伏性193
第六章 与清代乡会试同年齿录相关的制度研究195
第一节 举人大挑制度195
一、举人大挑的实施195
二、举人大挑的实施效果200
第二节 官卷制度201
一、官卷制度的建立201
二、官卷适用范围的微调和细化204
三、官卷取中定额的变化208
四、从齿录履历看列入官卷的家族情况213
第三节 封赠制度215
一、清代封阶的变化216
二、清代的覃恩封赠220
三、清代捐纳封赠的发展227
四、清代捐封价格和具体规定232
五、清代捐封的实施结果235
六、齿录履历中封赠史料的价值与局限性237
结语239
主要参考书目240
关键词索引244
后记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