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国高等学校十二五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全国高等学校十二五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41/31056949.jpg)
- 王惠民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355116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34页
- 文件大小:112MB
- 文件页数:35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全国高等学校十二五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临床实验室概述1
一、临床实验室定义1
二、临床实验室功能2
三、临床实验室发展简史3
四、临床实验室发展趋势4
第二节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定义和发展5
一、管理的定义5
二、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的定义5
三、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的发展5
四、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的内容6
第三节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的学习方法7
一、与各专业中质量管理相关内容相结合学习7
二、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管理艺术的学习7
三、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学习7
四、与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相结合学习7
第四节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学术团体简介7
一、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7
二、美国临床实验室管理协会8
第二章 室内质量控制9
第一节 室内质量控制概述9
一、室内质量控制的意义9
二、室内质量控制发展历史10
第二节 测量误差及允许总误差10
一、随机测量误差10
二、系统测量误差11
三、总误差11
四、允许总误差11
五、允许总误差的制定原则12
第三节 室内质量控制要素13
一、控制物13
二、控制图14
三、控制规则17
第四节 室内质量控制的应用20
一、失控分析与处理20
二、室内质量控制的资料管理21
三、患者数据的质量控制方法22
第五节 定性试验的室内质量控制24
一、定性试验时室内质量控制的特点24
二、定性试验时室内质量控制必须遵循的原则25
三、定性试验时室内质量控制应注意的问题25
四、定性试验时室内质量控制的方法和要求25
第六节 各专业学科的质量控制26
一、临床化学检验质量控制26
二、血液学检验质量控制27
三、免疫学检验质量控制27
四、微生物学检验质量控制28
五、分子生物学检验质量控制30
第三章 室间质量评价33
第一节 室间质量评价的作用和意义34
一、评价实验室的检测能力34
二、识别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34
三、改进分析能力和实验方法34
四、确定重点投入和培训需求35
五、支持实验室认可35
第二节 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的类型35
一、建立室间质量评价靶值的程序35
二、参加室间质量评价的实验室活动方式36
三、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的分类36
四、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特点37
第三节 室间质量评价的方法及过程38
一、对室间质量评价组织者要求38
二、我国室间质量评价的工作流程38
三、参加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控制物的测定39
四、室间质量评价成绩的评价方式39
五、室间质量评价的成绩要求43
第四节 通过室间质量评价提高临床检验质量水平43
一、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的报告形式和内容组成43
二、分析不及格室间质量评价结果44
三、室间质量评价促进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45
第五节 实验室间比对46
一、实验室室间比对的适用范围46
二、实验室室间比对材料的选择46
三、实验室室间比对方法46
第六节 基于互联网方式的室间质量评价数据处理应用系统47
第四章 量值溯源与测量不确定度50
第一节 术语与基本概念51
一、测量正确度51
二、测量精密度51
三、测量准确度52
四、测量方法与测量程序52
五、验证与确认52
第二节 参考测量系统53
一、参考物质53
二、参考测量程序54
三、参考测量实验室55
第三节 量值溯源55
一、计量溯源性55
二、计量溯源链56
第四节 测量不确定度57
一、概述与定义57
二、不确定度评定的基本步骤58
三、常规实验室不确定度评定的基本方法60
四、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64
五、测量不确定度在临床的应用64
第五章 测量程序的方法学性能评价68
第一节 精密度的评价69
一、精密度评价的内容69
二、精密度评价的方法69
三、结果判断71
四、EP15-A2评价方案73
五、EP15-A2评价方案应用举例75
第二节 正确度的评价77
一、正确度评价的内容77
二、方法比较试验77
三、回收试验82
第三节 检测限的评价83
一、检测低限、生物检测限和功能灵敏度84
二、空白限、检出限和定量检出限86
第四节 方法线性的评价87
一、方法线性评价的基本步骤88
二、方法线性评价的应用举例89
第五节 临床可报告范围的评价91
一、确定测量低限91
二、确定稀释倍数91
三、确定临床可报告范围93
第六节 参考区间的验证93
一、有关术语的定义93
二、建立参考区间的步骤94
三、应用举例94
第六章 临床实验室的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管理98
第一节 临床实验室的组织结构98
一、临床实验室类型99
二、临床实验室部门100
三、临床实验室管理层次102
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104
一、临床实验室的人员结构104
二、检验专业技术资格的取得和职务聘任105
三、医学检验技术人员准入106
四、医学检验技术人员的招聘录用方式107
五、人员的技术档案与健康档案108
六、人员培训计划109
第七章 临床实验室的设施与布局112
第一节 临床实验室基础设施112
一、临床实验室用水113
二、临床实验室用电116
三、通风排风系统118
四、临床实验室工作台119
五、临床实验室工作环境要求120
第二节 临床实验室布局121
一、临床实验室的总体布局121
二、无菌间的布局124
三、真菌室的布局126
四、结核病实验室的布局126
五、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的布局128
六、基因扩增实验室的布局130
第八章 临床实验室的设备与试剂管理133
第一节 仪器设备管理133
一、仪器设备的选配原则133
二、仪器设备的招标采购134
三、仪器设备档案136
四、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管理137
五、大型仪器的性能检定与校准140
第二节 试剂管理142
一、试剂的采购142
二、化学试剂的管理143
三、生物试剂的管理144
四、参考物质的管理145
五、试剂的台账管理146
第九章 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148
第一节 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149
一、数据149
二、数据格式149
三、数据库149
四、信息149
五、物流与信息流151
六、信息化151
七、信息系统151
八、信息管理152
第二节 条形码152
一、条形码的结构152
二、条形码的分类152
三、条形码在临床实验室的应用153
第三节 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形成和发展154
一、单机运行模式(第一代)154
二、临床实验室内部简单数据库操作模式(第二代)154
三、开放式数据库结构、简单的操作方式、高效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第三代)155
四、Internet网络操作模式(第四代)155
第四节 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和组成156
一、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156
二、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组成158
第五节 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的要素和功能160
一、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要素160
二、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161
第六节 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和应用的注意事项164
一、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标准化164
二、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质量管理165
三、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管理166
第七节 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规划与实验室流程再造168
一、临床实验室流程再造的意义168
二、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规划方法168
第八节 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与展望172
一、从C/S向B/S模式的转换172
二、全面信息资源的共享172
三、更高层次的管理功能和自定义173
四、数据远程交换的满足173
五、临床实验室流程的更新173
六、基于云计算的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174
第十章 分析前和分析后阶段质量管理176
第一节 概述176
第二节 检验申请177
一、检验申请单的要求177
二、检测项目的正确选择177
第三节 生物学变异和患者的准备179
一、影响生理性变异的因素179
二、患者准备180
第四节 标本采集、运送和保存182
一、标本采集的方式182
二、标本的运送、处理和保存184
三、保证标本质量的基本措施186
第五节 测量结果的审核与报告187
一、结果的审核与发出187
二、检验后标本保存189
第六节 临床咨询服务190
一、检验专科医师在咨询服务中的作用190
二、咨询服务的内容190
三、咨询服务应把握的问题190
第十一章 质量管理体系与实验室认可194
第一节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195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195
二、有关术语195
三、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依据197
四、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与准备198
五、组织结构的确定198
第二节 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管理200
一、文件管理的作用和意义200
二、文件的分类200
三、文件的编写和要求201
四、文件的管理方法201
第三节 实验室认可的基本内容202
一、合格评定202
二、认证与认可203
三、我国实验室认可的发展204
四、我国实验室认可的原则204
五、医学实验室认可的意义204
第四节 医学实验室认可准则简介205
一、医学实验室认可准则的发展205
二、ISO 15189与其他实验室认可标准比较206
三、ISO 15189的主要内容207
第五节 实验室认可过程208
一、准备及申请阶段209
二、现场评审阶段210
三、批准认可阶段210
第六节 强制性的临床实验室认可211
一、1988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法案修正案(CLIA'88)211
二、我国对临床实验室的强制性要求211
第十二章 临床实验室相关的法律法规214
第一节 我国临床实验室相关的规范性文件来源及其关系214
一、我国临床实验室相关的规范性文件来源214
二、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的关系215
第二节 国际上有影响的临床实验室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215
一、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法案修正案》215
二、ISO/IEC 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216
三、ISO 15189:2007《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216
四、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216
五、美国CDC/NIH《微生物学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216
六、其他216
第三节 我国临床实验室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217
一、我国临床实验室相关的法律217
二、我国临床实验室相关的行政法规218
三、我国临床实验室相关的部门规章219
四、我国临床实验室相关的行业标准220
第四节 法律法规的依从221
一、法律法规依从的重要性221
二、法律法规依从的注意要点222
第十三章 床旁检测的质量管理223
第一节 POCT的临床应用223
一、定义224
二、应用领域及意义225
三、POCT的选择原则225
第二节 POCT的基本技术226
一、免疫测试装置226
二、电化学检测227
三、干化学技术227
四、生物芯片技术227
五、生物和化学传感器技术227
第三节 POCT管理的有关指南和规范228
一、国际标准和指南228
二、我国有关规定和管理办法229
第四节 POCT质量管理措施229
一、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229
二、人员培训和能力考评230
三、检测方法与仪器的选择230
四、室内质量控制231
五、室间质量评价232
六、其他232
第十四章 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234
第一节 临床实验室主要危害源234
一、生物危害源234
二、化学危害源234
三、物理危害源235
第二节 生物危害与防护236
一、病原微生物分类及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级236
二、临床实验室病原微生物传播途径236
三、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措施237
四、临床实验室消毒与灭菌243
五、生物安全风险评估244
第三节 其他危害与防护245
一、化学危害与防护245
二、电离辐射危害与防护246
三、用电与消防安全管理247
四、噪声危害与防护247
第四节 废弃物处理247
一、废弃物处理的管理247
二、废弃物处理的注意要点248
第五节 应急事故处理249
一、容器破碎及感染性物质溢出时的处理249
二、潜在危害性气溶胶释放时的处理250
三、刺伤、割伤及擦伤时的处理250
四、潜在感染性物质的食入的处理250
五、离心机内盛有潜在感染性物质的离心管破裂时的处理250
第六节 危害警示标志251
第十五章 临床实验室的检测项目收费、成本核算与市场254
第一节 我国检测项目价格形成制度254
一、检测项目准入制度255
二、检验收费准入制度255
第二节 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与检验收费255
一、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概况256
二、几种主要的医疗保障制度256
三、临床路径257
四、参保人员的检验付费258
第三节 成本核算258
一、成本的概念258
二、成本核算的概念和意义258
三、成本核算的程序和间接成本的分摊259
四、临床实验室的主要成本构成259
五、大型医疗设备和效益分析261
第四节 市场的概述262
一、市场的概念262
二、市场的类型262
三、市场的特征263
四、市场营销263
第五节 绩效管理265
一、我国分配制度特点265
二、建立绩效管理制度266
第十六章 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269
第一节 学科建设269
一、学科定义和分类269
二、学科与专业的关系270
三、学科建设与重点学科271
四、学科建设内容272
第二节 临床实验室的科学研究273
一、临床实验室科学研究的意义273
二、稳定的研究方向273
三、科研选题274
四、科研项目及其立项275
五、科技成果鉴定278
第十七章 诊断试验的临床效能评价284
第一节 诊断试验临床评价的意义、内容和原则284
一、诊断试验临床效能评价意义284
二、诊断试验临床效能评价内容285
三、诊断试验临床效能评价原则285
第二节 真实性评价的研究设计285
一、确定研究目标286
二、选择金标准286
三、估算样本量286
四、数据的提取和数字化287
五、诊断分界点288
第三节 真实性评价方法289
一、四格表289
二、灵敏度289
三、特异度290
四、漏诊率290
五、误诊率290
六、尤登指数290
七、准确度290
八、似然比291
九、预测值291
十、验前概率和验后概率292
十一、ROC曲线292
十二、真实性评价指标的综合分析297
第四节 可靠性和实用性评价298
一、可靠性评价298
二、实用性评价300
第五节 提高诊断试验效率的方法300
一、提高验前概率300
二、联合试验300
三、诊断模型301
第六节 参考区间和医学决定水平301
一、参考区间301
二、医学决定水平302
第十八章 循证检验医学305
第一节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概论306
一、循证医学306
二、循证检验医学307
第二节 诊断试验的循证实践308
一、选择合适的诊断试验308
二、诊断试验的临床效能评价309
第三节 检验医学文献的系统评价310
一、系统评价概述310
二、系统评价的基本步骤311
三、检验医学文献系统评价的注意事项313
第四节 医学相关指南与循证医学314
一、临床实践指南314
二、检验医学指南316
附录319
附录一 t界值表319
附录二 Rayleigh's z界值表321
附录三 相关网站323
英汉名词索引324
汉英名词索引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