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NGB接入网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NGB接入网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29/31058180.jpg)
- 邓琛,方易圆,孔勇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306382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19页
- 文件大小:149MB
- 文件页数:334页
- 主题词:接入网-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NGB接入网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接入网概述1
1.1接入网概念提出的背景1
1.2接入网的基本架构3
1.2.1接入网的定义与定界3
1.2.2接入网功能结构6
1.2.3 电信接入网在电信网中的位置7
1.3 IP接入网体系8
1.3.1 IP接入网定义8
1.3.2 IP接入网参考模型9
1.3.3 IP接入网的接入类型9
1.3.4 电信接入网体系与IP接入网体系的比较10
1.4接入网的分类10
1.4.1铜缆接入网11
1.4.2光纤接入网12
1.4.3混合接入网13
1.4.4无线接入网14
1.5接入网的发展趋势15
1.6 NGB接入网概述17
1.6.1 什么是NGB17
1.6.2广电网络接入方式18
1.7本章小结20
思考与练习20
第2章电话铜缆接入技术21
2.1 xDSL技术的形成和发展21
2.2高速率数字用户环路(HDSL)接入技术22
2.2.1 HDSL系统的基本构成22
2.2.2 HDSL的关键技术24
2.2.3 HDSL的传输标准和性能指标26
2.2.4 HDSL的应用特点26
2.3第二代高速率数字用户线(HDSL2)接入技术28
2.3.1 HDSL2的设计目标28
2.3.2 HDSL2的线路编码28
2.3.3 HDSL2收发器功能模块29
2.3.4 HDSL2中的FDM和回波抵消30
2.4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接入技术31
2.4.1 ADSL的技术特点31
2.4.2 ADSL的技术标准32
2.4.3 ADSL的系统参考模型33
2.4.4 ADSL收发信机原理35
2.4.5影响ADSL性能的主要因素35
2.4.6传输带宽36
2.4.7 ADSL承载信道37
2.4.8 ADSL的调制技术39
2.4.9 ADSL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43
2.4.10 ADSL帧结构45
2.4.11 ADSL应用与发展47
2.5甚高速率数字用户线(VDSL)接入技术52
2.5.1 VDSL的体系结构和传输模式53
2.5.2 VDSL相关技术54
2.5.3 VDSL技术面临的问题59
2.5.4 VDSL的应用61
2.6本章小结63
思考与练习63
第3章 电缆调制解调器接入技术65
3.1 cable modem的发展背景与技术特点65
3.1.1 cable modem与ADSL modem的比较68
3.1.2 HFC网络对cable modem的要求70
3.1.3影响cable modem运行的因素73
3.2 cable modem的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73
3.2.1 系统结构73
3.2.2工作原理77
3.3 cable modem的体系结构81
3.3.1基于IEEE 802的cable modem81
3.3.2基于DOCSIS的cable modem90
3.4 cable modem的应用95
3.4.1系统的基本构成95
3.4.2信号的下行及上行通路96
3.4.3用户接入方式98
3.5本章小结99
思考与练习99
第4章EOC接入技术101
4.1概述101
4.2无源EOC技术103
4.2.1 无源基带传输EOC的特点105
4.2.2使用无源EOC的技术难点106
4.3有源EOC技术106
4.3.1 hotme plug AV技术107
4.3.2 HINOC技术112
4.3.3 MOCA技术121
4.3.4 HPNA技术125
4.3.5 WiFi降频技术129
4.4几种EOC技术参数对比130
4.5本章小结132
思考与练习132
第5章 以太网接入技术133
5.1概述133
5.2以太网的技术发展134
5.2.1 以太网的诞生134
5.2.2以太网标准的演进134
5.2.3以太网的分类136
5.2.4以太网技术的发展144
5.3以太网的物理层147
5.3.1物理层模型148
5.3.2铜缆接口150
5.4 以太网的MAC层151
5.4.1共享信道上的MAC协议152
5.4.2 CSMA/CD协议概要152
5.4.3 全双工以太网与MAC协议153
5.4.4以太网帧格式154
5.5以太网接入技术157
5.5.1 802.3ah以太接入网158
5.5.2以太网接入的相关技术163
5.6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网的应用167
5.7本章小结173
思考与练习173
第6章光纤接入网技术174
6.1概述174
6.2无源光网络接入技术175
6.2.1 PON拓扑结构175
6.2.2 PON关键技术176
6.2.3 PON功能结构182
6.2.4 PON技术应用187
6.3异步传输模式无源光网络接入技术190
6.3.1 APON的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191
6.3.2 APON的帧结构192
6.3.3 APON的关键技术193
6.4以太网无源光网络接入技术195
6.4.1 EPON的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195
6.4.2 EPON的帧结构196
6.4.3 EPON的关键技术198
6.4.4基于EPON的接入网应用201
6.5本章小结204
思考与练习204
第7章光纤同轴电缆混合型接入技术206
7.1概述206
7.2特点207
7.3 HFC用户接入网的结构207
7.4 HFC网络双向信道的安排208
7.5数据信号调制方法209
7.6 HFC网络的国际标准210
7.6.1 DOCSIS的通信协议模型211
7.6.2 DOCSIS标准的主要内容212
7.6.3 DOCSIS标准的版本214
7.7 HFC网络光纤传输设备214
7.8 HFC的关键技术215
7.8.1 HFC上行通道的噪声特性215
7.8.2 HFC上行通道的增益平衡216
7.8.3数字压缩技术216
7.8.4 HFC的服务质量218
7.9 HFC网络管理219
7.9.1 HFC网络管理的背景219
7.9.2 HFC网络管理的目标219
7.9.3 HFC网络管理的内容219
7.10基于HFC接入网的应用220
7.10.1 基于CMTS和cablemodem的接入方式220
7.10.2基于EPON+EOC接入方式221
7.11本章小结229
思考与练习230
第8章无线接入技术231
8.1概述231
8.2无线接入基础232
8.2.1无线接入网基本结构233
8.2.2无线接入信道的频谱分配234
8.2.3扩频通信技术236
8.3固定无线接入技术239
8.3.1 LMDS的概念239
8.3.2 LMDS系统的组成240
8.3.3 LMDS系统的主要技术241
8.3.4 由LMDS构成的无线综合业务网242
8.3.5 LMDS系统的特点243
8.4无线局域网接入技术244
8.4.1无线局域网网络结构244
8.4.2 IEEE 802.11协议245
8.4.3蓝牙技术253
8.5本章小结260
思考与练习260
第9章接入网网管技术262
9.1概述262
9.1.1 TMN的产生背景262
9.1.2 TMN简介263
9.1.3 TMN的管理业务和管理功能263
9.1.4 TMN的相关标准265
9.1.5 TMN的基本目标和能力266
9.1.6 TMN的应用领域266
9.2 TMN体系结构267
9.2.1 TMN物理结构267
9.2.2 TMN功能体系结构268
9.2.3 TMN信息体系结构272
9.2.4 TMN逻辑分层结构(LLA)274
9.3 TMN标准接口275
9.3.1 Q接口276
9.3.2其他接口277
9.4接入网网管技术278
9.4.1 接入网网管系统简介278
9.4.2接入网网管系统的功能结构279
9.4.3接入网网管系统的网络管理协议281
9.5现代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方向285
9.6应用举例286
9.7本章小结291
思考与练习291
第10章工程实例292
10.1 网络建设中工程设计要求和接入规范292
10.1.1工程设计要求292
10.1.2接入规划296
10.2 HFC网络的EPON应用302
10.2.1 EPON设计参考303
10.2.2典型应用304
10.3 HFC双向接入网NGB改造工程实例305
10.3.1设计原则306
10.3.2 NGB网络结构307
10.3.3 EPON+EOC的接入网建设方案309
10.4 ××示范区接入网设计方案310
10.4.1分前端机房接入层设备设计310
10.4.2小区接入分配网建设311
10.5网络管理系统实例312
10.6本章小结317
参考文献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