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子信息产品安全标准解读与应对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电子信息产品安全标准解读与应对
  • 陈立辉主编 著
  • 出版社: 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 ISBN:978750667121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46页
  • 文件大小:190MB
  • 文件页数:360页
  • 主题词:电子信息产品-安全标准-国家标准-解释-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电子信息产品安全标准解读与应对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1

1.1电子信息产品安全标准沿革1

1.2安全标准的修订解读3

1.2.1标准修订的背景3

1.2.2标准修订的原则和依据3

1.2.3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3

第2章 产品安全基础与设计原则4

2.1广义的安全4

2.1.1安全的定义4

2.1.2广义安全的范围4

2.1.3安全标准与技术法规4

2.2广义安全与电子信息产品安全的关系5

2.2.1广义安全涵盖电子信息产品安全5

2.2.2电子信息产品安全与危害6

2.2.3电子信息产品安全危害的缘由6

2.3产品安全的基础知识7

2.3.1产品安全的重要性7

2.3.2产品安全的确认7

2.3.3安全技术措施8

2.4产品安全设计原则10

2.4.1安全设计基本原则10

2.4.2电子信息产品基本安全设计方法12

2.4.3电子信息产品具体安全设计方法13

第3章 高海拔的要求与应对25

3.1高海拔对产品质量的影响25

3.1.1我国高原地理气候25

3.1.2高原地理气候对电子信息产品的影响26

3.1.3低气压对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的影响27

3.2高海拔带来的产品安全问题28

3.2.1高海拔带来的产品主要安全问题28

3.2.2高海拔安全修正29

3.3高海拔电子信息产品安全的要求与试验30

3.3.1电子信息产品安全标准国家差异的提出30

3.3.2高海拔国家差异提出的缘由30

3.3.3电子信息产品新国家标准高海拔差异的技术要求30

3.4高海拔安全的设计与应对31

3.4.1 GB 8898—2011音视频设备高海拔安全的设计与应对34

3.4.2 GB 4943.1—2011信息技术设备高海拔安全的设计与应对36

3.4.3小结36

第4章 热带气候的要求与应对37

4.1热带气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37

4.1.1我国热带气候环境条件37

4.1.2热带气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38

4.2热带气候带来的产品安全问题39

4.2.1过热对人体的伤害39

4.2.2过热导致材料的性能降低40

4.2.3过热造成连接性能降低40

4.2.4过热造成安全件失效40

4.3热带气候下电子信息产品安全的要求与试验40

4.3.1热带气候国家差异提出的缘由40

4.3.2电子信息产品新国家标准热带气候国家差异的技术要求47

4.3.3电子信息产品热带气候国家差异所涉及的主要的安全试验48

4.4热带气候安全的设计与应对50

4.4.1总体原则50

4.4.2 GB 8898—2011开路电压限值减半的具体设计与应对51

4.4.3接触电流限值减半的具体设计与应对52

4.4.4湿热处理温度提高到40℃ 、5d的具体设计与应对55

4.4.5热带气候下防过热的具体设计与应对55

4.5热带气候下发热试验所规定的环境温度的缘由61

第5章 防电击危险的要求、试验、设计与对策63

5.1电击产生及防护63

5.1.1电击产生的原理63

5.1.2电击的防护原则63

5.1.3电击防护的要求65

5.2可触及性的判定和测试66

5.2.1操作人员对带电零部件的接触限制66

5.2.2可触及性测试67

5.3设备内电容器的放电73

5.3.1基于GB 8898—2011的放电测量74

5.3.2基于GB 4943.1—2011的放电测量75

5.4 SELV电路76

5.4.1 SELV电路的基本要求76

5.4.2 SELV电路与SELV系统的区别与联系76

5.4.3 SELV电路与带危险电压电路的隔离77

5.4.4 SELV电路与其他电路的连接77

5.4.5 SELV电路的测量78

5.5 TNV电路80

5.5.1 TNV电路的分类和判断80

5.5.2 TNV电路的限值80

5.5.3 TNV电路的隔离要求82

5.5.4外部产生的工作电压的试验85

5.5.5对设备使用人员遭受来自通信网络上过电压的防护85

5.5.6通信配线系统的过热保护87

5.5.7小结88

5.6限流电路88

5.6.1基本要求88

5.6.2限值89

5.6.3常见的限流电路89

5.6.4测量方法89

5.7接地和连接保护措施90

5.7.1基于GB 4943.1—2011的接地和连接保护措施90

5.7.2基于GB 8898—2011的接地和连接保护措施95

5.7.3测量仪器的要求96

5.7.4接地电阻的例行检验97

5.8一次电路过流保护和接地故障保护97

5.8.1基本要求97

5.8.2保护装置的数量和安装位置97

5.9电气绝缘98

5.9.1湿热处理99

5.9.2绝缘等级和应用99

5.9.3与危险电压的隔离102

5.10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102

5.10.1定义103

5.10.2污染等级103

5.10.3工作电压的确定104

5.10.4电气间隙108

5.10.5材料组别和相比电痕化指数114

5.10.6爬电距离114

5.11固体绝缘119

5.11.1固体绝缘的设计要求119

5.12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124

5.12.1基础知识124

5.12.2接触电流的测试125

5.13抗电强度和绝缘电阻131

5.13.1抗电强度试验的适用条件131

5.13.2抗电强度的试验条件132

5.13.3试验电压值的选择135

5.13.4绝缘电阻138

5.13.5薄层材料的抗电强度试验139

5.13.6例行检验139

5.14防电击设计与应对140

5.14.1防止触及带电件设计与应对140

5.14.2防止危险带电件与可触及件之间的绝缘被击穿142

5.14.3产品内部结构的防电击设计和案例分析144

5.14.4增大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的方法149

5.14.5防止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过大150

5.14.6防止电容器储能过大152

5.14.7 TNV电路安全设计156

第6章 防过热和着火危险的要求、试验、设计与对策158

6.1防过热的要求、试验、设计与对策158

6.1.1过热产生原理和引发的危害158

6.1.2要求和试验162

6.1.3基于GB 4943.1—2011的温度测试及限值要求166

6.1.4基于GB 8898—2011的温度测试及限值要求169

6.1.5材料的耐热173

6.1.6防过热的设计与应对178

6.1.7案例分析184

6.2防着火危险的要求、试验、设计与对策185

6.2.1产生原理和引发的危害185

6.2.2防火措施186

6.2.3材料可燃性分级的介绍186

6.2.4潜在引燃源187

6.2.5火焰的热性187

6.2.6要求与试验188

6.2.7防火设计对策与案例分析200

6.3设备外壳开孔的要求203

6.3.1设备外壳开孔的影响203

6.3.2顶部和侧面开孔(可携带式设备除外的所有设备)204

6.3.3防火防护外壳底部206

6.3.4防火防护外壳上的门或盖208

6.3.5可携带式设备的开孔208

6.3.6粘合剂的要求210

第7章 防机械和能量危险的要求、试验、设计与对策211

7.1防机械危险211

7.1.1机械危险原理211

7.1.2要求与试验213

7.1.3防机械危险的设计与对策233

7.2能量危险的要求、试验、设计与对策239

7.2.1能量危险的原理239

7.2.2要求和试验240

7.2.3能量危险的设计与对策243

第8章 防辐射和化学危险的要求、试验、设计与对策245

8.1防辐射的要求、试验、设计与对策245

8.1.1基础知识245

8.1.2要求与试验247

8.1.3设计与对策270

8.1.4案例分析271

8.1.5小结277

8.2化学危险的要求、设计与对策277

8.2.1化学危险的要求277

8.2.2化学危险案例分析277

8.2.3小结278

第9章 标记和说明综述279

9.1设备上的标记279

9.1.1标记的内容279

9.1.2标记的试验要求286

9.2产品说明书287

9.2.1使用环境的说明287

9.2.2设备安置的说明287

9.2.3设备接线及防电击的说明288

9.2.4特殊装置和设备的相关说明289

9.3小结291

第10章 关键元部件的要求与应用292

10.1概述292

10.2关键元部件的选用要求292

10.2.1电源变压器的选用要求292

10.2.2电池产品的选用要求292

10.2.3光电耦合器的选用要求293

10.2.4压敏电阻器的选用要求293

10.2.5抑制电源电磁干扰用固定电容器(X类、Y类电容器)的选用要求293

10.2.6器具开关(包括继电器)的选用要求293

10.3关键元部件的评定和试验293

10.4关键元部件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IEC安全标准294

10.5不同关键元部件的特殊要求及应用实例296

10.5.1电源变压器296

10.5.2便携式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和信息技术设备中使用的电池产品297

10.5.3光电耦合器308

10.5.4压敏电阻器311

10.5.5隔离电阻器、泄放电阻器313

10.5.6抑制电源电磁干扰用固定电容器(隔离、跨线、X类、Y类电容器)316

10.5.7直热式阶跃型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319

10.5.8器具开关(包括继电器322

10.6新版标准对安全关键元部件的附加要求326

第11章 标准换版对电磁兼容检测的影响330

11.1海拔高度的影响330

11.2热带气候的影响330

11.3天线与保护地隔离的影响331

第12章 标准动态及版本间的差异332

12.1最新动态332

12.1.1 IEC 60065和IEC 60950-1的最新动态332

12.1.2 IEC 62368-1的最新动态332

12.2 GB 4943.1—2011与GB 4943—2001的主要差异333

12.3 GB 4943.1—2011与IEC 60950-1:2005的主要差异335

12.4 GB 8898—2011与GB 8898—2001的主要差异337

12.5 GB 8898—2011与IEC 60065:2005的主要差异341

12.6 GB 8898—2011与GB 4943.1—2011的主要差异342

参考文献34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