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正始玄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正始玄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48/31104881.jpg)
- 王葆玹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齐鲁书社
- ISBN:7533300246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432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5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正始玄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玄学名义考辨1
一、南朝官学中的玄学科目2
二、三玄及其品次问题7
三、《太玄》学与荆州学17
四、夏侯玄的《本玄论》23
五、玄学渊源27
第二章 正始玄学的社会政治背景和玄学家的改制运动33
一、正始玄学的社会政治背景35
(一)汉代的“士庶”与门阀36
(二)九品制度的建立和士庶之科的形成39
(三)士的分化和名士的产生45
(四)东汉名士与豪族的对立50
(五)九品制度下的名士和亚圣54
(六)汉末名士的清议60
(七)九品制度对清议的扼制和改造65
二、正始玄学家的改制运动68
(一)汉魏禅代及其与新莽受禅的比较69
1.魏文帝对五行三统两说的取舍75
(二)曹魏改制理论从五行三统两说向玄学的转变75
2.魏明帝对五行三统法则的全面肯定81
3.五行三统法则的终结和玄学政治理论的兴起83
(三)正始改制的酝酿、实施和结局87
(四)选举制度的改革94
(五)官制的改革99
(六)行政方式的改革102
一、玄学清谈的发生发展107
(一)清议、清论、清谈和玄学清谈107
第三章 正始玄学的创立、著作和分期107
(二)玄学清谈的酝酿过程110
(三)正始期间玄学清谈的形成和分期112
二、正始玄学著作117
(一)夏侯玄的生平及其著作119
(二)何晏生卒年、生平事迹和著作123
1.生卒年123
2.生平事迹126
3.关于《私记》、《讲疏》的讹传129
4.《老子道德论》130
6.《韩白论》133
5.《老子杂论》133
8.《魏晋諡议》的问题134
7.《论语集解》134
9.《魏明帝諡议》135
10.《官族传》135
11.其它137
12.引《易》文字137
(三)阮籍易老二论等著作的先后139
(四)管辂易学的玄学内容142
1.钟会政治经历的分期146
(五)钟会生平及其著作先后146
2.钟会的思想转变和著作先后150
(六)王弼生平及其易老学154
1.王弼家世及其政治活动154
2.王弼的学术渊源158
3.王弼易老两注的先后163
(七)王弼著作166
1.《老子道德经注》166
2.《周易注》和《周易略例》169
3.《道略论》和《老子杂论》172
4.《老子指略例》和《道德略归》等173
5.《周易大演论》176
6.《周易穷微》、《易辨》及《易传纂图》的讹传177
7.《论语释疑》181
第四章 汉魏哲学中宇宙起源和宇宙中心的矛盾及其解决184
一、两汉哲学中宇宙起源和宇宙中心的矛盾185
(一)汉代道家哲学中的无、一和道185
(二)汉代儒家哲学中的太极和两仪190
(三)扬雄哲学中的天、气和玄193
(四)汉代宇宙论的繁琐化195
二、正始玄学中宇宙论的简化和贯通197
(一)何晏的“复用无所有”说197
(二)王弼的万物始原说和伏羲重卦说199
(三)王弼老学的万物生化图式204
(四)王弼易学中的璇玑和会要209
第五章 从道德关系看汉代哲学到正始玄学的演变213
一、道德的含义213
二、两汉的《道经》、《德经》和道德二元论215
三、河上公、王弼老学的盛衰219
四、道德不分的王弼注本224
五、王弼“不分道德”的哲学意义227
六、由道德关系看名教问题230
(一)先秦两汉的名教史观230
(二)正始玄学的社会史观图式234
第六章 从数的系统看汉代哲学到正始玄学的演变240
(一)汉学中的天数人数系统模型242
一、从历数系统考察242
(二)汉学历数系统模型中的感应和反馈249
(三)汉魏之际天人感应说的衰落252
(四)王弼易学对卦气说的取舍256
二、从天地五行数考察259
(一)天地五行系统的由来259
(二)汉代哲学与正始玄学天地五行数系统模型的区别263
第七章 正始玄学的自然观与政治学——义象理事之辨和本末体用之辨268
一、“崇本息末”和“崇本举末”268
二、“以无为本”和“以无为用”272
三、“体”和“用”273
四、理的上升和义理学的形成277
(一)“理”的含义278
(二)道、理关系的变化280
(三)性、理关系的变化282
(四)由法理学、名理学到义理学的过渡284
五、本体论、贵无论和义理学的契合288
六、王弼《周易》义理学和政治无为论291
(一)卦义和形式292
(二)分殊的义理和至极的义理295
(三)由卦主和尊位看绝对君权的否定299
(四)卦主的因循至理302
(五)卦主的因循卦义304
(六)因循义理与因循现实的区别306
(七)王弼易学的改制理论307
七、王弼易学与西方哲学的比较310
第八章 正始玄学的认识论——言象意之辨316
一、“得道”、“穷理”和“尽意”317
二、言不尽意——正始“言意之辨”的前提321
三、传统的“象尽意”说323
四、微言尽意324
五、“微言妙象尽意”说之折服“微言尽意”说330
六、不假微言的“妙象尽意”334
(一)“啸”尽意说334
(二)音乐尽意337
(三)识鉴人物及绘画中的观眸子说343
(四)书法的尽意347
(一)魏晋时期的玄言诗和山水诗350
七、玄言诗、山水诗的迭兴和微言、妙象等说的再现350
(二)微言、妙象等说在东晋的再现354
八、王弼的寻言寻象、忘言忘象和存言存象说357
九、正始玄学言意之辨的意义和评价361
第九章 正始玄学的人性论和人材论363
一、性情之辨363
(一)汉初道家的性静情动说363
(二)汉代儒家的阴阳形神、性情善恶说365
(三)刘劭人性论的阴阳中和说369
(四)何晏的性静情动、性善情恶说372
(五)钟会、王弼老学的性静情动、性无善恶说375
(六)王弼易老的两注论情欲的歧异379
(七)王弼易学的情有善恶说383
(八)王弼易学中性无善恶、情有善恶等说的结合385
二、才性之辨389
(一)才性——材料和性质389
(二)五行系统中的两种土德说392
(三)才性与才智396
(四)仁孝之辨、智行之辨与才性之辨398
(五)四本先后401
(六)由“言意之辨”释“才性四本”403
(七)由“名理之辨”释“才性四本”406
第十章 正始玄学的影响及其评价问题412
一、晋人对正始玄学的评价412
二、正始玄学著作立学官的问题417
(一)王弼《周易注》始立学官的时间417
(二)王弼《老子道德经注》的官学地位423
(三)《论语集解》立学官的时间425
三、正始玄学对后代学风的影响427
后记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