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革命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革命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62/31118335.jpg)
- 田泽沛主编;刘晓,黄福通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 ISBN:7503908726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483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9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革命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1
第一节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1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1
二、两次鸦片战争和中国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演变4
三、甲午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0
第二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15
一、鸦片战争时期反对列强侵略的斗争15
二、太平天国革命运动17
三、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23
四、戊戌维新和义和团运动26
第二章 辛亥革命33
第一节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同盟会的建立33
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发生的历史条件33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和发展35
三、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的提出41
第二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46
一、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46
二、资产阶级上层的立宪运动48
三、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建立49
四、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经验教训54
第三章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继续奋斗58
第一节 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和全国的反袁斗争58
一、袁世凯的专制独裁和革命党人的“二次革命”58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和全国的反袁斗争61
三、北洋军阀的派系纷争和孙中山的护法运动67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71
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71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75
一、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80
第一节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80
第四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80
二、五四爱国运动81
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84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89
一、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和活动89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92
第三节 中国革命运动的新面貌94
一、二十年代初期的政治经济状况94
二、中国共产党关于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98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初期革命运动103
第五章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07
第一节 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全国革命运动的高涨107
一、中国共产党关于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107
二、国民党的改组和国共合作的实现111
三、全国革命运动的高涨114
四、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斗争122
五、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126
第二节 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的迅猛发展130
一、北伐前夕的国内形势130
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132
三、工农运动的迅猛发展136
第三节 国民革命的失败140
一、帝国主义加紧干涉中国革命140
二、“四一二”反革命改变142
三、“七一五”反革命改变144
四、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148
第六章 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和土地革命战争150
第一节 国民党南京政权的建立及其反动统治150
一、国民党新军阀统治的建立及其内部纷争150
二、国民党政府的内外政策154
三、国民党政府统治下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158
一、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163
第二节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163
二、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168
三、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171
四、红军反“围剿”战争的胜利和战略战术基本原则的形成175
五、其他党派的政治主张和活动179
第三节 日本侵占东北与全国人民的抗日反蒋斗争191
一、“九一八”事变 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191
二、日本侵华势力的扩张 抗日反蒋斗争的发展196
三、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及其危害200
四、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203
第四节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和国内和平的实现208
一、华北事变和“一二九”运动208
二、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212
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215
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223
第七章 全民族的抗日战争223
第一节 全民族奋起抗战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223
二、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229
三、中国共产党关于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和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237
第二节 反对分裂妥协 坚持团结抗战241
一、日本侵华策略的新变化和汪精卫集团的叛国投敌241
二、中国共产党为坚持团结抗战而斗争244
三、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纲领250
四、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254
第三节 全国人民克服严重困难 坚持持久抗战260
一、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抗日根据地出现严重困难260
二、解放区军民战胜严重困难的斗争264
三、敌占区人民反对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271
四、国民党统治区的腐败和危机275
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面胜利的形势276
第四节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276
二、中国战场的反攻280
三、抗战胜利前夕的中国时局282
四、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293
第八章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304
第一节 全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304
一、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和各党派的政治主张304
二、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329
三、国民党的内战部署和共产党自卫战争的准备346
第二节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和中国革命的新高潮357
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357
二、国民党统治危机的加深377
三、反蒋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和壮大382
第三节 国民党政权的覆灭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385
一、伟大的战略决战385
二、将革命进行到底和国民党政权的覆灭391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394
四、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基本经验和伟大意义399
第九章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411
第一节 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411
一、建国初期的形势与任务411
二、抗美援朝和各项社会改革417
三、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及其基本经验430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435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435
二、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444
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462
结束语474
后记480
再版后记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