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贾汪区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贾汪区志](https://www.shukui.net/cover/18/30116247.jpg)
- 王吉林主编;徐州市贾汪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方志出版社
- ISBN:780122883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615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66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贾汪区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5
第一篇 政区41
第一章 建置区划43
第一节 沿革43
第二节 区划44
第三节 区境47
第二章 辖镇简介48
第一节 贾汪镇48
第二节 大吴镇48
第三节 青山泉镇48
第四节 江庄镇49
第五节 紫庄镇49
第六节 汴塘镇49
第七节 塔山镇49
附:2000年贾汪区村名录50
第二篇 自然地理53
第一章 地貌地质55
第一节 地貌55
第二节 地质57
第二章 自然资源62
第一节 矿产62
第二节 地下水65
第三节 植物67
第四节 动物73
第三章 土壤74
第一节 类型及分布74
第二节 肥力75
第四章 气候物候76
第一节 气候76
第二节 物候77
第五章 自然灾害78
第一节 地震79
第二节 水灾79
第三节 旱灾80
第四节 雹灾80
第五节 风灾81
第六节 雪霜雾灾81
第七节 蝗灾82
第三篇 采煤业83
第一章 煤田地质86
第一节 煤系地层86
第二节 水文地质88
第二章 煤炭开发89
第一节 近代煤炭开发89
第二节 现代煤炭开发90
第三节 当代煤炭开发92
第三章 煤炭生产96
第一节 主要矿井96
第二节 开拓掘进103
第三节 采煤105
第四节 矿井提升107
第五节 矿井运输107
第六节 矿井通风108
第七节 防排水109
第八节 矿区供电109
第九节 矿区通讯110
第四章 安全管理111
第一节 监察队伍111
第二节 制度措施112
第三节 教育培训112
第四节 矿井灾害预防112
第五节 伤亡事故114
第六节 矿山救护114
第五章 企业管理115
第一节 管理机构与体制115
第二节 计划管理115
第三节 生产管理116
第四节 生产准备116
第四篇 工业119
第一章 工业体制121
第一节 区属工业121
第二节 乡镇工业125
第三节 私营个体工业126
第二章 工业门类126
第一节 电力工业126
第二节 建筑材料工业131
第三节 机械工业131
第四节 轻纺工业132
第五节 食品工业132
第六节 化工工业133
第七节 粮食工业133
第八节 重点企业选介134
第五篇 农业139
第一章 生产关系141
第一节 封建生产关系及变革141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143
第三节 人民公社143
第四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44
第五节 农村经营管理体制改革145
第二章 种植业145
第一节 作物分布与产量145
第二节 耕作制度146
第三节 肥料147
第四节 土壤改良148
第五节 作物栽培148
第六节 种子152
第七节 植物保护155
第三章 林业158
第一节 林业资源158
第二节 林业生产159
第三节 林木保护162
第四节 林场与苗圃163
第四章 畜牧业164
第一节 畜禽种类164
第二节 畜禽养殖165
第三节 疫病防治169
第五章 水产业170
第一节 鱼类养殖170
第二节 特种养殖171
第三节 渔政管理172
第六章 副业172
第一节 蚕桑172
第二节 养蜂173
第三节 编织173
第四节 其他副业173
第七章 农技推广培训174
第一节 技术推广174
第二节 教育培训175
第八章 农机具176
第一节 种类176
第二节 管理177
第三节 推广使用和技术培训178
第六篇 水利181
第一章 水利工程183
第一节 河流治理183
第二节 水库185
第三节 涵闸186
第二章 农田排灌188
第一节 排灌设施188
第二节 排涝降渍191
第三节 灌溉192
第三章 山区水土保持194
第一节 水土流失194
第二节 水土治理194
第四章 防汛抗旱194
第一节 组织机构194
第二节 防汛195
第三节 抗旱196
第五章 水利管理196
第一节 机构196
第二节 水利工程管理196
第三节 水资源管理197
第四节 水行政执法197
第七篇 交通邮电199
第一章 交通201
第一节 陆路交通201
第二节 水路交通209
第二章 邮电211
第一节 邮政211
第二节 电信212
第八篇 商贸金融215
第一章 商业217
第一节 商业体制217
第二节 市场建设222
第三节 饮食服务业224
第二章 粮油经营225
第一节 机构网点225
第二节 粮油供应226
第三节 粮食市场230
第四节 粮油储运与收购231
第三章 供销合作社234
第一节 机构网点234
第二节 收购235
第三节 商品供应236
第四章 物资供销237
第一节 机构237
第二节 木材237
第三节 金属材料238
第四节 机电产品239
第五节 建材239
第五章 对外经济贸易240
第一节 机构240
第二节 出口240
第三节 利用外资240
第四节 外经241
第六章 金融保险243
第一节 银行信用社243
第二节 货币流通245
第三节 保险246
第九篇 城乡建设249
第一章 建设规划251
第一节 规划编制251
第二节 规划选介252
第三节 规划管理258
第二章 城镇建设258
第一节 主要公共建筑258
第二节 市政建设259
第三节 公用事业261
第四节 城市绿化263
第五节 小城镇建设264
第三章 环境卫生264
第一节 道路清扫264
第二节 垃圾管理265
第三节 公厕与粪便管理265
第四节 市容管理265
第四章 建筑业266
第一节 建筑企业266
第二节 建筑管理267
第五章 房地产268
第一节 房地产开发268
第二节 房屋拆迁269
第三节 产权产籍管理270
第四节 公房管理271
第五节 住房制度改革271
第六节 白蚁防治272
第六章 环境保护272
第一节 环境污染272
第二节 环境治理276
第三节 环保机构277
第七章 土地资源管理277
第一节 土地管理体制与机构278
第二节 建设用地管理278
第三节 土地登记与调查286
第四节 土地开发利用289
第十篇 综合经济管理293
第一章 社会经济计划295
第一节 机构与计划体制295
第二节 计划编制与实施296
第二章 财政301
第一节 组织机构301
第二节 财政体制302
第三节 财政收支304
第四节 国债国资及会计培训309
第三章 税务311
第一节 国税地税分立前的税务311
第二节 国税314
第三节 地税315
第四章 审计317
第一节 管理机构317
第二节 审计监督317
第三节 审计服务318
第五章 统计319
第一节 机构319
第二节 常规统计319
第三节 统计调查320
第六章 工商行政管理322
第一节 机构322
第二节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323
第三节 企业登记管理325
第四节 合同商标广告管理327
第五节 经济监督检查328
第六节 市场管理329
第七节 消费者协会331
第七章 物价331
第一节 价格机制331
第二节 物价演变332
第三节 产品比价333
第四节 价格管理335
第八章 质量技术监督336
第一节 机构336
第二节 计量监督管理336
第三节 标准管理337
第四节 质量监督338
第十一篇 党派群团339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341
第一节 组织机构341
第二节 党代表大会344
第三节 革命斗争与政治运动345
第四节 组织建设347
第五节 宣传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353
第六节 纪律检查355
第七节 统一战线357
第八节 农村工作358
第九节 政法工作358
第二章 国民党与三青团359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359
第二节 三青团359
第三章 民主党派与工商联360
第一节 民主党派360
第二节 工商联360
第四章 群众团体361
第一节 工会组织361
第二节 青少年组织364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366
第十二篇 人大政府政协369
第一章 区人民代表大会371
第一节 人大代表选举371
第二节 各届人民代表会议372
第三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373
第四节 人大常委会375
第二章 政府379
第一节 工作机构与领导人379
第二节 施政纪要383
第三节 信访385
第四节 台侨事务386
第三章 政治协商会议387
第一节 历届区政协会议387
第二节 政协常务委员会388
第三节 主要活动389
第四章 基层政权391
第一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391
第二节 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391
第十三篇 公安司法393
第一章 公安395
第一节 机构395
第二节 政治保卫396
第三节 经济保卫397
第四节 治安管理397
第五节 刑事侦查398
第六节 经济侦查400
第七节 看守拘留400
第八节 消防管理400
第二章 检察401
第一节 机构401
第二节 检察活动402
第三章 审判404
第一节 机构404
第二节 刑事审判405
第三节 民事审判406
第四节 经济审判406
第五节 行政审判406
第六节 执行406
第四章 司法行政407
第一节 机构407
第二节 法制教育407
第三节 公证律师408
第四节 人民调解和基层法律服务408
第十四篇 民政409
第一章 基层政权411
第一节 组织411
第二节 选举412
第二章 拥军优抚安置413
第一节 抚恤413
第二节 优抚414
第三节 双拥418
第四节 军转安置420
第三章 救济救灾420
第一节 救灾420
第二节 救济扶贫421
第四章 社会公益422
第一节 慈善事业422
第二节 福利事业423
第五章 婚丧管理424
第一节 婚姻管理424
第二节 殡葬管理425
第十五篇 劳动人事427
第一章 劳动管理429
第一节 劳动就业429
第二节 劳动培训与劳服企业430
第三节 劳务输出431
第四节 劳动安全432
第五节 劳动争议仲裁与劳动监察433
第二章 人事管理434
第一节 机构编制管理434
第二节 干部管理434
第三节 人才管理436
第三章 劳动社会保障437
第一节 工资福利437
第二节 离退休437
第三节 社会保险438
第十六篇 军事439
第一章 军事机构与武装441
第一节 地方军事机构441
第二节 军事武装442
第二章 战事纪略443
第一节 抗日战事443
第二节 贾汪起义445
第三章 征兵与民兵447
第一节 征兵447
第二节 民兵448
第三节 预备役448
第四章 防空449
第一节 机构449
第二节 人防工程建设449
第三节 防空袭预案与防空演练449
第十七篇 教育科技451
第一章 幼儿教育454
第一节 学校设置454
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454
第三节 教育教学455
第四节 重点幼儿园简介456
第二章 小学教育457
第一节 学校设置457
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458
第三节 教育教学459
第四节 部分学校简介462
第三章 普通中学教育466
第一节 学校设置466
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467
第三节 招生与考试468
第四节 教育教学469
第五节 部分学校简介471
第四章 职业中学教育475
第一节 学校设置475
第二节 学制与专业475
第三节 课程与教材476
第四节 部分学校简介476
第五章 中等专业技术教育477
第一节 中等专业学校477
第二节 中等技术学校478
第三节 部分学校简介478
第六章 高等教育479
第一节 院校设置479
第二节 院校简介480
第七章 成人教育481
第一节 农民教育481
第二节 干部职工教育481
第八章 教育行政482
第一节 机构与管理体制482
第二节 教育经费482
第三节 教师队伍483
第九章 科学技术484
第一节 机构队伍484
第二节 科技项目485
第三节 科技普及487
第十八篇 文化体育489
第一章 群众文化491
第一节 机构设施491
第二节 群众文化活动492
第三节 文化市场492
第四节 文化市场管理494
第二章 文学艺术494
第一节 文学戏曲494
第二节 美术书法摄影495
第三章 文物古迹名胜495
第一节 古遗址与古建筑495
第二节 古墓葬497
第三节 散藏文物与汉画像石499
第四节 革命纪念地501
第五节 古树名木502
第六节 风景名胜502
第四章 传媒503
第一节 报社503
第二节 广播电视台503
第五章 档案地方志504
第一节 机构504
第二节 档案504
第三节 地方志505
第六章 体育505
第一节 群众体育505
第二节 学校体育505
第三节 体育项目506
第四节 体育管理507
第十九篇 卫生509
第一章 卫生行政512
第一节 管理机构512
第二节 医政管理512
第三节 药政管理513
第四节 医疗保障制度513
第二章 医疗护理515
第一节 机构队伍515
第二节 医疗522
第三节 护理526
第三章 卫生防疫527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527
第二节 传染病地方病防治530
第三节 卫生管理533
第四节 人口死因及平均期望寿命535
第四章 妇幼卫生535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535
第二节 妇女保健536
第三节 儿童保健537
第四节 婚前检查537
第五章 红十字会538
第一节 机构538
第二节 社会实务538
第二十篇 社会民情541
第一章 人口543
第一节 人口规模543
第二节 人口变动547
第三节 人口控制549
第四节 婚姻家庭552
第二章 居民生活555
第一节 农村居民生活555
第二节 城镇居民生活555
第三章 民俗宗教557
第一节 生产习俗557
第二节 生活习俗557
第三节 节令习俗562
第四节 宗教563
第四章 帮会565
第一节 丐帮565
第二节 道会门565
第五章 谣谚方言567
第一节 谚语567
第二节 歌谣570
第三节 方言拾趣573
第二十一篇 人物575
第一章 人物传略577
第二章 人物简介587
第三章 烈士英名录591
第二十二篇 丛录601
第一辑 碑文选录603
第二辑 重要文献选录604
第三辑 贾汪起义史料选录607
第四辑 掌故传说609
第五辑 地名考613
后记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