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古籍阅读基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古籍阅读基础
  • 周生亚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20518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417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43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古籍阅读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文字1

一、汉字的性质1

二、汉字的形体3

(1) 甲骨文3

(2) 金文5

(3) 籀文、古文、小篆6

(4) 隶书、楷书7

三、汉字的构造9

(1) 象形10

(2) 指事11

(3) 会意12

(4) 假借14

(5) 形声16

(6) 转注19

四、文字和古籍阅读22

(1) 利用文字知识,纠正古籍流传中的讹误22

(2) 利用“六书”知识,准确理解词义23

(3) 利用文字知识,辨析古今字的不同24

(4) 利用文字知识,识别汉字形体的繁简正异29

〔附录一〕 常见古今字表31

〔附录二〕 常见异体字表32

第二章 古音34

一、古音和古音学34

二、上古音简介40

(1) 上古音的声母40

(2) 上古音的韵部42

(3) 上古音的声调47

三、古音和古籍阅读50

(1) 古音和文字50

(2) 古音和训诂51

(3) 古音和语法56

(4) 古音和文学58

(5) 古书的读音59

〔附录三〕 常见通假字表68

第三章 词义70

一、本义求证70

(1) 字形分析法71

(2) 文献印证法73

二、词义引申的程序和方式74

(1) 词义的引申程序75

(2) 词义的引申方式76

三、同义词辨析79

(1) 注意词义的历史演变不同79

(2) 注意词义的使用范围不同81

(3) 注意词义的使用对象不同81

(4) 注意词义的轻重程度不同82

(5) 注意词义的表达方式不同83

(6) 注意词义的使用条件不同83

(7) 注意词义的感情色彩不同84

(8) 注意词义的语法特点不同86

四、词义的孳乳和探源86

五、两种特殊的词义现象90

(1) 正反同词91

(2) 复词偏义94

六、怎样解词95

(1) 要注意词和词组的区别95

(2) 要注意词义的历史变化96

(3) 要注意古今典制的不同97

(4) 要注意篇章的内在联系97

(5) 要注意上下文意的理解98

(6) 要注意语言的结构分析99

(7) 要注意词义的通假关系99

〔附录四〕 同义词选释(计33组,91个词)101

(1) 要注意虚词的掌握标准134

一、怎样掌握古代虚词134

第四章 语法134

(2) 要注意掌握虚词的特点135

(3) 要注意虚词的掌握方法137

二、几组常用的虚词139

(1) 之、其139

(2) 者、所143

(3) 或、莫145

(4) 不、弗、毋、勿、无147

(5) 于、於149

(6) 而、以150

(7) 乃、则154

(8) 也、矣、焉、耳157

(9) 乎、与(欤)、邪(耶)159

(10) 乎、哉160

(11) 也、矣、乎161

(12) 夫唯162

(13) 是以、是故、故唯162

(14) 以是、以此、用是、用此、是用162

(15) 所以、所为163

(16) 然则、然而、然且164

(17) 于是164

(18) 若夫、若乃、且夫165

(19) 虽然165

(21) 抑亦166

(22) 然后、而后166

(20) 不唯、非独166

(23) 方今、乃今167

(24) 方且、方将167

(25) 无乃、得无168

(26) 相与168

(27) 孰与、孰若169

(28) 有以、无以170

三、词的兼类和词类活用170

四、动词和宾语的关系173

五、宾语的位置175

六、被动意义的表达176

七、主语的有无178

八、省略句179

(1) 长句180

九、长句和短句180

(2) 短句181

十、语法和句读182

第五章 表达184

一、阅读和表达184

二、古代的文体185

三、文体和表达187

(1) 论辩文的表达187

(2) 序跋文的表达191

(3) 奏议文的表达193

(4) 书说文的表达196

(5) 传状文的表达198

(6) 杂记文的表达201

(7) 辞赋文的表达203

(8) 骈体文的表达207

(9) 诗歌的表达209

第六章 古注216

一、古注的产生216

二、古注的体例218

(1) 古注的种类218

(2) 古注的术语223

(3) 古注的编排227

三、古注的发展230

(1) 汉代的古注230

(2) 魏晋南北朝的古注232

(3) 唐代的古注234

(4) 宋代的古注235

(5) 清代的古注237

四、古注的局限238

第七章 校读240

一、古籍的流传240

二、古籍讹误分析245

(1) 衍245

(2) 脱246

(3) 讹247

(4) 倒248

三、古籍校读方法249

(1) 对校法249

(2) 他校法250

(3) 本校法252

第八章 典制253

一、宗法253

(1) 宗法和分封253

(2) 宗法和继承254

(3) 宗法和姓氏257

(4) 宗法和官制259

二、官制259

(1) 两周时期的官制260

(2) 秦汉时期的官制263

三、礼制273

(1) 冠礼274

(2) 婚礼275

(3) 丧礼279

四、刑法284

(1) 礼与法284

(2) 古代的法律形式286

(3) 古代的刑罚290

第九章 目录297

一、古代目录研究概述297

二、目录的使用305

三、《四库提要》和《书目答问》311

一、《说文》和《说文解字注》319

(1) 许慎和《说文》319

第十章 工具书319

(2) 《说文》的编排体例321

(3) 《说文》的说解体例325

(4) 《说文解字注》334

二、《尔雅》和《尔雅义疏》345

(1) 《尔雅》的成书345

(2) 《尔雅》的内容347

(3) 《尔雅》的体例351

(4) 《尔雅义疏》355

三、《广雅》和《广雅疏证》359

(1) 《广雅》的成书359

(2) 《广雅》和《尔雅》360

(3) 《广雅疏证》362

(1) 《经典释文》的成书370

四、《经典释文》370

(2) 《经典释文》的内容373

(3) 《经典释文》的体例378

〔附录五〕387

《上古音手册》387

《古今字音对照手册》388

五、《经籍籑诂》390

(1) 《经籍籑诂》的成书390

(2) 《经籍籑诂》的体例392

六、《经传释词》398

(1) 《经传释词》的成书398

(2) 《经传释词》的体例400

(1) 政书和“十通”402

〔附录六〕 《词诠》《古书虚词集释》402

七、《文献通考》402

(2) 《文献通考》的成书403

(3) 《文献通考》的体例404

〔附录七〕 《历代职官表》406

八、历表407

(1) 《中国历史年代简表》407

(2) 《春秋朔闰表》409

(3) 《二十史朔闰表》410

九、索引413

(1) 《十三经索引》413

(2) 《十通索引》414

后记41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