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走向公众:档案接受理论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胡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群言出版社
- ISBN:978780080925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46页
- 文件大小:92MB
- 文件页数:260页
- 主题词:档案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走向公众:档案接受理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导论1
一、接受——档案学理论研究的新的切入点1
二、接受——档案实践工作的呼唤4
三、接受理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6
(一)接受理论的历史渊源7
(二)现代西方接受理论的现状9
(三)对接受理论的解读15
四、档案接受研究的角度及内容框架20
(一)档案接受研究的角度20
(二)档案接受研究的内容框架22
五、档案接受理论的研究方法26
(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与档案接受理论26
(二)系统科学方法与档案接受理论27
(三)主体论方法与档案接受理论28
(四)心理学方法与档案接受理论30
六、档案接受研究的理论诉求与现实期待33
(一)档案接受研究的理论诉求33
(二)档案接受研究的现实期待35
第一章 档案接受的本质与特点37
一、档案接受的概念及其分析37
(一)对“接受”的一般理解37
(二)档案接受的概念41
(三)档案接受与相关事物的关系45
二、档案接受的特性48
(一)档案接受的主体性48
(二)档案接受的社会性49
(三)档案接受的整体性50
三、档案接受的类型51
(一)从不同接受中介的角度把握档案接受的类型51
(二)从不同接受程度和结果的角度把握档案接受的类型54
(三)从接受主体的能动性的角度把握档案接受的类型55
四、档案接受活动的产生与发展57
(一)档案接受活动的产生57
(二)档案接受活动的发展60
第二章 档案接受活动的主导因素——档案接受主体64
一、档案接受主体及其意义64
(一)对档案接受主体的基本认识64
(二)档案接受主体的意义68
二、档案接受主体与相关事物的关系70
(一)档案接受主体与档案认识主体70
(二)档案接受主体与档案利用主体70
三、档案接受主体的类型71
(一)从需求目的的角度划分档案接受主体的类型72
(二)从年龄的角度划分档案接受主体的类型74
(三)从不同职业的角度划分档案接受主体的类型76
(四)从行为模式的角度划分档案接受主体的类型77
四、档案接受主体的内在认知结构——档案接受的内因分析79
(一)档案接受主体的动力结构系统80
(二)档案接受主体的能力结构系统85
(三)档案接受主体的调控结构系统93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主体内在认知结构97
第三章 档案接受活动的其他构成要素99
一、档案接受客体99
(一)档案接受客体的定义及其分析100
(二)为什么档案客体能够被主体所接受103
(三)档案接受客体的功能114
(四)档案接受客体的构成117
二、档案接受中介123
(一)档案接受中介及其功能123
(二)档案接受中介的类型分析125
(三)档案接受中介的特点139
(四)对档案接受中介工作方法的若干思考141
三、档案接受环境147
(一)具有决定意义的档案接受环境147
(二)对档案接受环境因素的分析152
第四章 档案接受机制165
一、档案接受活动是怎样进行的165
二、档案接受机制分析168
(一)档案接受的选择机制168
(二)档案接受的理解机制173
(三)档案接受的内化机制180
(四)档案接受的外化践行机制184
第五章 档案接受效果与档案接受优化研究188
一、档案接受效果及其评价188
(一)档案接受效果及特点188
(二)档案接受效果评价192
二、档案接受优化研究200
(一)当前我国档案接受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200
(二)档案接受优化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202
(三)档案接受活动要素的优化204
(四)档案接受活动过程的优化231
参考文献237
后记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