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春秋大义 2 隐公元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春秋大义 2 隐公元年
  • 熊逸著 著
  • 出版社: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337701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13页
  • 文件大小:117MB
  • 文件页数:528页
  • 主题词:中国-古代史-春秋时代-通俗读物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春秋大义 2 隐公元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序1

第一卷 隐公元年春1

第一章 《春秋》第一义3

一 始隐问题5

1.诸侯之法与王者之义5

2.《公羊传》的朴素解释与《论衡》的简单算术8

3.“尊王攘夷”和“借古喻今”:宋学主流11

4.“惠公二年,平王东迁”:弥合经义的新版史料13

5.始隐新义:《春秋》不始于隐公15

6.以古史为时政作解:始隐而意在三桓17

7.效法天数:最“不合理”的答案也许才是正解19

8.另外的一种可能:从“二王并立”时代说起25

9.经典的读法26

二 元年:字浅义深27

1.诸侯之法与王者之义27

2.元年大义30

3.三种正确:事实、义理与政治35

4.“元”之解:求义理,先求训诂——何休的大义与苏洵的诡辩37

5.何休的反对派——纪年的金文证据41

第二章 春王正月45

一 孔子特笔与公羊大义46

1.王者孰谓46

2.断句疑题:“春,王,正月”与“春,王正月”50

3.行夏之时:假天时以立义57

二 公羊三统论62

1.大一统:并非“大统一”62

2.夏之忠,殷之质,周之文:天人合一的历史循环论66

3.通三统:明受之于天,不受之于人71

4.春秋大义之名,何休大义之实:三科九旨76

(1)三科九旨之一:新周,故宋,以《春秋》当新王76

(2)三科九旨之二: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79

(3)三科九旨之三: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95

5.存三统99

6.三统和三正的义理与史实105

(1)从五德终始到三统循环105

(2)对《春秋》历法的考订109

三 “公即位”的缺书115

1.公羊经解115

(1)《公羊传·隐公元年》“春王正月”解115

(2)有关继承法的春秋大义:立適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子以母贵,母以子贵118

(3)光武诏书:对公羊经术的一次实际应用121

(4)子以母贵,母以子贵:制度渊源与学术质疑123

2.穀梁经解127

(1)《穀梁传·隐公元年》“春王正月”解127

(2)对《春秋·隐公元年》不书“公即位”的义理之争与考据之争130

3.左氏经解133

(1)无经之传,先经以始事133

(2)释“孟子”,略谈春秋时期的女性称谓135

(3)释“元妃”142

(4)继室与媵妾:媵妾婚的风俗与制度考辨144

4.嫡长子继承制163

(1)一继一及,非鲁之常163

(2)汉景帝的继承人问题:对“殷道亲亲,周道尊尊”的实际应用164

(3)从亲亲到尊尊,从小社会到大社会167

5.释“声子”171

(1)谥法歧说171

(2)谥法与禁忌181

(3)谥号的合礼与非礼183

6.释“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人,故仲子归于我”186

7.释“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隐公立而奉之”193

8.释“元年春,王周正月。不书即位,摄也”200

(1)何休与郑玄的论战200

(2)周公摄政与称王之辩203

(3)达例与特笔210

9.五等爵212

(1)五等爵之辩:是等级系统还是分类系统212

(2)王爵与周班:是爵位等级还是被授予爵位的次序218

第三章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228

一 附庸解228

二 邾与邾娄230

三 盟于蔑,地点书写上的微言大义233

四 会、及、暨238

五 邾仪父:称名与称字的微言大义242

1.文字传抄的讹误242

2.名与字244

六 地期与时间,小信与大信255

七 《穀梁》经解: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257

1.称谓之辨257

2.日期之辨259

八 《左传》经解: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261

1.名、字之辨261

2.释“未王命,故不书爵”263

九 会盟·歃血·信誉265

1.从盟誓的社会渊源管窥社会结构的变迁与矛盾265

2.信用从何而来与仪式力量275

3.对盟约有效性的保障280

4.利他和利己284

5.社会进化与历史进步288

第四章 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不书,非公命也291

一 《春秋》之“不书”291

二 费与费有别293

三 费伯·费?父296

第二卷 隐公元年夏299

第一章 《左传》经解:郑伯克段于鄢301

一 郑国的立国与迁徙·从郑国东迁看古人的家国观念306

二 “寤生”旧解333

三 制地·政治命题之恃德与恃险343

四 京邑350

五 锚定效应353

六 京城太叔·对两首《叔于田》的辨析356

七 城过百雉,国之害也372

1.礼制之下的城垣标准372

2.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375

3.耦国源流380

4.宗法制度与私产制度385

八 克段事件的时间跨度与阴谋理论397

九 《左传》的“书曰”和“君子曰”400

第二章 《公羊》克段解404

第三章 《穀梁》克段解409

第四章 “克”字诸家解414

一 训诂之争与义理之争414

二 诛心之论与原心定罪·赵盾弑君420

三 志同则书同·矫枉过正425

四 经与权之一例·许穆夫人428

五 晋人纳接菑于邾娄,弗克纳432

六 诛杀亲族的礼仪434

七 郑伯之弟段出奔共,秦伯之弟鍼出奔晋437

第五章 克段的事件疑点与褒贬分歧439

一 救时之弊,革礼之薄·啖助、陆淳、赵匡的学术革命440

二 宋学管窥446

1.孙复446

2.刘敞448

3.王安石452

4.苏轼与苏辙456

5.胡安国458

6.真德秀460

(1)淮南王刘长案例460

(2)周公榜样463

(3)大舜榜样464

7.吕祖谦《东莱博议》:科举范文468

8.赵鹏飞《春秋经筌》·为叔段辩护473

9.经学理学化,孔子朱子化476

三 宋、元之际:不仕二朝与华夷之辨480

四 明代:靖难之变与克段新解486

五 清代克段解三例499

1.严启隆503

2.毛奇龄,万斯大505

3.李塨507

六 结语509

1.李贽问题509

5.修昔底德的虚构与瑞格瑞格的故事510

后记5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