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百年蕴聚铸辉煌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院史 1913-2005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百年蕴聚铸辉煌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院史 1913-2005](https://www.shukui.net/cover/53/31241621.jpg)
- 本书编委会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ISBN:731304219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48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62页
- 主题词: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动力工程学院-史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百年蕴聚铸辉煌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院史 1913-2005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史略)1
初创期间(1913~1937)2
应变期间(1937~1945)3
复员期间和回到上海后头三年(1946~1949)4
院系调整和教育改革期间(1949~1956)4
交通大学上海部分期间(1957~1959)7
上海交通大学独立之初的六年(1959~1966)7
“文化大革命”至其结束时的十余年间(1966~1978)9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1991)10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开初六年(1992~1997)11
机械工程学院和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期间(1997~2001)13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02~)13
第一章 体制和门类专业设置的变迁15
第一节 初创期间(1913~1937)15
一、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1913~1921)的电气机械科15
二、交通大学上海学校设置的机械工程科(1921~1922)17
三、交通部南洋大学(1922~1927)的机械工程科18
四、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学(1927~1928)的机械工程科,以及交通部直辖交通大学(1928)的机械工程学院19
五、铁道部交通大学(1928~1937)的机械工程学院19
六、铁道部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设置的动力机械门(1937)20
第二节 应变期间(1937~1945)21
一、“上海法租界时的交通大学”及其机械工程系(1937~1945)21
二、教育部直辖国立交通大学的机械工程系(1937~1942)22
三、抗战期间国立交通大学重庆(小龙坎)分校的机械系(1940~1942)23
四、国立交通大学本部(重庆九龙坡)的机械工程系、航空工程系(1942~1945)和轮机专修科(1943~1945)24
第三节 回到上海后的头三年(1946~1949)26
第四节 院系调整期间(1949~1956)27
一、改变国立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和轮机工程系建制的1951年的局部院系调整27
二、大规模院系调整后的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动力机械制造系和运输起重机械制造系(1952~1956)28
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动力机械制造系和运输起重机械制造系在50年代初期30
第五节 交通大学上海部分期间(1957~1959)30
一、中央人民政府高等教育部和第一机械工业部于1957年规定的专业设置,以及学校当时所设的相关教研组30
二、船舶动力系于1958年所作的专业调整和专门化调整,以及工程物理系的建立31
三、机械制造系、运输起重机械制造系、船舶动力系于1959年所作有关教研组设置的调整32
第六节 上海交通大学独立之初的六年余期间(1959~1966)32
第七节 “文化大革命”至其结束时的十余年间(1966~1978)35
第八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1991)38
第九节 改革开放的开初六年(1992~1997)41
第十节 机械工程学院和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期间(1997~2001)43
第十一节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02~)44
第二章 历任主要党政负责人48
第一节 学院及与学院相关单位中的中国共产党主要负责人48
第二节 历任主要行政负责人51
第三节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及知名校友名录55
第三章 本科教学56
第一节 概况56
第二节 培养目标59
一、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60
二、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61
三、工业工程专业62
四、核工程与核技术(核电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62
五、航空航天工程专业63
第三节 教学计划63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教学计划63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教学计划77
三、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教学计划80
四、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后的教学计划80
五、1994年全面修订本科教学计划82
六、近期的教学计划82
第四节 教材建设102
第五节 教学制度104
一、学年制与学分制104
二、选优制106
第六节 教学改革107
一、课堂教学方法改革107
二、近期的教学改革108
第七节 教学成果113
一、历届本科生毕业人数113
二、教学优秀奖113
三、优秀教学成果奖114
四、优秀教材奖116
五、学生在国际国内获奖118
第四章 研究生教学119
第一节 概况119
第二节 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122
一、培养目标122
二、培养方案123
第三节 导师制和学分制138
一、导师制138
二、学分制139
第四节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1
一、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141
二、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142
三、核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143
第五节 工程硕士143
一、培养目标145
二、学习方式和学习年限145
三、培养方案145
四、导师145
五、课程学习146
六、学位论文要求146
第六节 国际合作办学148
一、创校至1949年148
二、前苏联专家在校期间(1953~1959)148
三、改革开放时期(1978~)149
第七节 教学成果153
一、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历届研究生毕业人数153
二、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全国及上海市优秀学位论文获奖情况154
第五章 科学研究155
第一节 概况155
第二节 1980~1995年的科研情况156
一、机械工程系各学科主要研究方向156
二、动力机械工程系各学科主要研究方向157
三、科研项目和主要成果159
四、学术论文和著作160
五、学术刊物出版161
六、科研生产联合体161
第三节 1996~2004年的科研情况162
一、各学科主要研究方向162
二、科研项目和主要成果165
三、学术论文和著作179
四、学术刊物出版181
第六章 学科建设182
第一节 概况182
第二节 改革开放,建设“两个中心”183
第三节 启动“211工程”建设,优先发展重点学科185
第四节 师资队伍191
第五节 各系、研究所、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教学实验中心简介194
一、五个系194
二、2个重点实验室和2个工程研究中心199
三、18个研究所203
四、教学实验中心221
附录一 学院教授名录224
附录二 学院体制变迁简表243
主要参考文献247
后记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