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用中医禁忌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实用中医禁忌学
  • 王辉武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1279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604页
  • 文件大小:143MB
  • 文件页数:624页
  • 主题词:禁忌(中医)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实用中医禁忌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论篇3

第一章 中医禁忌与中医禁忌学3

第一节 中医禁忌学的定义4

第二节 中医禁忌学的理论基础4

一、天人合一论4

二、阴阳两仪论5

第三节 中医禁忌的意义与价值6

第四节 建立中医禁忌学的必要性7

第二章 禁忌与相关字词的文献表述8

第三章 中医禁忌与社会禁忌的关系10

第一节 社会禁忌的起源11

一、欲望产生禁忌11

二、忧患产生禁忌12

三、敬畏神灵产生禁忌12

四、教训产生禁忌12

五、仪式产生禁忌13

第二节 社会禁忌的传变趋势13

一、禁忌的传承变化13

二、禁忌的发展趋势14

三、禁忌的消极作用14

四、正确对待禁忌遗产15

第四章 中医禁忌学的地位与作用16

第一节 中医禁忌学的地位16

第二节 中医禁忌学的作用18

一、丰富中医病因理论18

二、促进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18

三、促进中医养生学的发展18

四、赋予中医预防医学新内容19

五、促进中医药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流19

第五章 中医禁忌学的形成与发展20

第一节 中医禁忌学的易学原理21

一、“一动生吉凶”22

二、“一阴一阳之谓道”22

三、“日月运行,一寒一暑”23

四、“化而裁之谓之变”24

第二节 《内经》奠定中医禁忌学思想基础24

一、《内经》奠定中医禁忌学的思想基础25

(一)生气通天的生命观25

(二)阴阳盛衰的疾病观25

(三)以平为期的防治观26

(四)以直觉思维为主的方法26

二、《内经》对摄生禁忌的论述26

三、《内经》对饮食禁忌的论述26

四、《内经》对疾病治疗禁忌的论述27

第三节 《伤寒杂病论》开创中医禁忌理论应用先河27

一、禁忌在确定病证治疗法则方面的应用27

二、禁忌在体质防治方面的运用28

三、禁忌在方药服法方面的应用28

四、禁忌在饮食营养方面的应用28

五、禁忌在针灸临床方面的应用28

第四节 历代医家对中医禁忌学的实践与发展29

一、唐宋时期29

二、金元时期30

三、明清时期31

第五节 中医禁忌学的现代研究概况35

一、病证禁忌35

二、体质禁忌35

三、饮食禁忌36

四、针灸禁忌37

五、药物禁忌38

第六章 中医禁忌学的任务和前景40

一、中医禁忌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40

二、中医禁忌学学科建设面临的任务41

(一)加快机构建设41

(二)重视学术交流41

(三)开展深入的文献研究41

(四)规范临床研究41

(五)提高实验研究水平42

(六)抓紧人才培养42

三、中医禁忌学的发展前景42

(一)学科自身的系统完善42

(二)促进中医诊疗水平的提高42

(三)促进养生保健的发展42

(四)借助先进手段,促进深入研究43

(五)为发挥“治未病”优势创造切实可行的技术与方法43

各论篇45

第一章 中医药物禁忌45

第一节 中药性(气)味的禁忌46

一、药性(气)的禁忌46

(一)寒性药物46

(二)热性药物47

(三)温性药物47

(四)凉性药物48

二、药味的禁忌48

(一)酸味药物48

(二)苦味药物49

(三)甘味药物49

(四)辛味药物50

(五)咸味药物50

第二节 妊娠药物禁忌51

第三节 服药食忌56

第四节 配伍禁忌58

一、十八反58

二、十九畏60

第五节 单味药物禁忌62

一、丁香62

二、人参63

三、三七66

四、大黄67

五、女贞子69

六、山茱萸70

七、川贝母71

八、川芎73

九、干姜75

十、广藿香75

十一、丹参76

十二、五灵脂77

十三、五味子78

十四、天花粉80

十五、天南星81

十六、天麻82

十七、巴豆83

十八、巴戟天84

十九、木香86

二十、木通87

二十一、牛蒡子88

二十二、牛膝89

二十三、仙茅90

二十四、半夏91

二十五、玄参93

二十六、瓜蒌93

二十七、甘草94

二十八、甘遂96

二十九、白及98

三十、白术99

三十一、白芍101

三十二、白芷103

三十三、石菖蒲103

三十四、石膏104

三十五、地骨皮106

三十六、地黄106

三十七、延胡索109

三十八、当归110

三十九、红花112

四十、肉苁蓉113

四十一、肉豆蔻114

四十二、肉桂116

四十三、防己117

四十四、防风118

四十五、何首乌119

四十六、吴茱萸120

四十七、苦杏仁122

四十八、杜仲122

四十九、牡蛎123

五十、羌活124

五十一、芦根125

五十二、苍耳子125

五十三、补骨脂126

五十四、诃子128

五十五、辛夷129

五十六、连翘130

五十七、阿胶131

五十八、附子132

五十九、麦冬135

六十、龟甲136

六十一、枇杷叶137

六十二、泽泻138

六十三、知母139

六十四、细辛141

六十五、青蒿143

六十六、前胡144

六十七、厚朴145

六十八、威灵仙146

六十九、枸杞子147

七十、独活149

七十一、茯苓149

七十二、茵陈151

七十三、荆芥151

七十四、钩藤152

七十五、香附152

七十六、香薷154

七十七、骨碎补155

七十八、党参156

七十九、柴胡157

八十、桂枝159

八十一、桃仁160

八十二、桔梗161

八十三、益母草163

八十四、莪术164

八十五、猪苓164

八十六、续断165

八十七、蛇床子166

八十八、鹿茸166

八十九、麻黄168

九十、黄芩170

九十一、黄芪172

九十二、黄连175

九十三、黄柏177

九十四、滑石178

九十五、紫苏180

九十六、紫菀181

九十七、葛根182

九十八、蒲黄183

九十九、槟榔184

一〇〇、蔓荆子186

一〇一、酸枣仁186

一〇二、薏苡仁187

一〇三、薄荷188

一〇四、鳖甲189

一〇五、麝香190

第二章 中医方剂禁忌192

一、一贯煎192

二、九仙散193

三、九味羌活汤194

四、二妙散195

五、八正散196

六、三仁汤197

七、大承气汤197

八、小青龙汤199

九、小柴胡汤200

十、川芎茶调散201

十一、乌梅丸202

十二、五皮饮203

十三、五味消毒饮203

十四、五苓散204

十五、六味地黄丸205

十六、天王补心丹206

十七、天麻钩藤饮207

十八、止嗽散208

十九、仙方活命饮209

二十、半夏白术天麻汤210

二十一、半夏泻心汤210

二十二、右归丸211

二十三、四君子汤212

二十四、四物汤213

二十五、四神丸215

二十六、四逆散216

二十七、平胃散216

二十八、归脾汤217

二十九、玉女煎219

三十、玉屏风散219

三十一、甘露消毒丹220

三十二、生脉散221

三十三、白虎加人参汤222

三十四、白虎汤223

三十五、龙胆泻肝汤224

三十六、当归六黄汤224

三十七、当归四逆汤225

三十八、百合固金汤226

三十九、竹叶石膏汤227

四十、血府逐瘀汤227

四十一、防风通圣散228

四十二、杏苏散229

四十三、补中益气汤230

四十四、补阳还五汤232

四十五、参苓白术散233

四十六、炙甘草汤234

四十七、金锁固精丸236

四十八、青蒿鳖甲汤236

四十九、保和丸237

五十、枳实导滞丸238

五十一、独活寄生汤239

五十二、茵陈蒿汤239

五十三、荆防败毒散240

五十四、桂枝汤241

五十五、桂枝茯苓丸243

五十六、桑菊饮244

五十七、真武汤244

五十八、逍遥散245

五十九、清胃散246

六十、理中丸247

六十一、银翘散248

六十二、麻仁丸249

六十三、麻杏石甘汤250

六十四、麻黄汤251

六十五、黄芪建中汤252

六十六、黄连解毒汤253

六十七、普济消毒饮254

六十八、温经汤255

六十九、温胆汤256

七十、清热地黄汤(原犀角地黄汤)256

七十一、痛泻要方257

七十二、镇肝熄风汤258

七十三、藿香正气散259

第三章 中医病证禁忌261

第一节 内科病证261

一、感冒261

二、湿温265

三、秋燥268

四、咳嗽270

五、喘证274

六、肺胀279

七、肺痨282

八、呕吐285

九、痞满287

十、胃痛289

十一、腹痛291

十二、泄泻294

十三、便秘296

十四、口疮298

十五、心痛300

十六、不寐305

十七、癫癎308

十八、黄疸313

十九、臌胀319

二十、眩晕324

二十一、中风328

二十二、郁病338

二十三、水肿341

二十四、消渴344

二十五、虚劳347

二十六、血证351

(一)鼻衄351

(二)咳血354

(三)尿血358

二十七、阳痿361

二十八、遗精364

二十九、癃闭366

三十、淋证369

三十一、痹证371

三十二、癌症375

(一)肺癌375

(二)肝癌379

(三)大肠癌383

第二节 妇科病证387

一、崩漏387

二、痛经390

三、围绝经期综合征393

四、带下病396

五、子宫脱垂399

六、乳癖400

第三节 儿科病证401

一、风疹401

二、流行性腮腺炎403

三、婴幼儿腹泻406

四、厌食410

第四节 其他病证413

一、颈椎病413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415

第四章 针灸推拿禁忌418

第一节 针刺禁忌418

一、古代禁针穴位的产生418

二、古代针灸禁忌的演变418

三、针刺禁忌的应用419

(一)部位的禁忌419

(二)腧穴的禁忌419

(三)特殊病情的禁忌420

(四)特殊状况下的禁忌420

(五)针刺操作的禁忌421

(六)针刺后的生活禁忌421

四、针刺禁忌的意义422

第二节 灸法禁忌423

一、部位禁忌423

二、禁灸穴位423

三、病情禁忌424

四、身体特殊状态禁忌424

五、各种灸法禁忌424

六、关于热病施灸问题424

第三节 推拿禁忌425

一、体位禁忌425

二、手法禁忌426

三、疾病禁忌426

四、身体特殊状况禁忌427

五、关节活动幅度禁忌427

第四节 腧穴禁忌427

一、云门427

二、太渊428

三、鱼际428

四、合谷429

五、扶突429

六、承泣430

七、人迎431

八、缺盆431

九、三阴交432

十、腹哀432

十一、极泉433

十二、神门433

十三、小海433

十四、听宮434

十五、睛明434

十六、肺俞435

十七、心俞436

十八、肝俞436

十九、委中437

二十、膏育俞437

二十一、涌泉438

二十二、横骨438

二十三、俞府439

二十四、内关439

二十五、外关440

二十六、翳风440

二十七、风池441

二十八、日月441

二十九、环跳442

三十、太冲442

三十一、期门442

三十二、石门443

三十三、天突443

三十四、哑门444

三十五、脑户445

三十六、囱会445

第五章 中医养生禁忌447

第一节 饮食养生禁忌447

一、饮酒的禁忌451

(一)白酒453

(二)黄酒454

(三)葡萄酒454

(四)啤酒455

二、饮茶的禁忌456

(一)绿茶(龙井,碧螺春)457

(二)黑茶(普洱茶,沱茶)457

(三)青茶(乌龙茶)458

(四)红茶(滇红)459

(五)花茶(茉莉花茶)459

三、动物食品的禁忌460

(一)猪肉460

(二)牛肉460

(三)牛奶461

(四)羊肉461

(五)狗肉461

(六)兔肉462

(七)鸡肉462

(八)鸡蛋463

(九)鸭肉463

(十)鸭蛋464

(十一)鹅肉464

(十二)鲫鱼464

(十三)鲤鱼465

(十四)鲢鱼465

(十五)带鱼465

(十六)虾466

(十七)龙虾466

(十八)对虾466

(十九)龟肉467

(二十)鳖肉467

(二十一)蛤蜊肉468

(二十二)海蜇468

(二十三)海参468

(二十四)鳝鱼469

(二十五)田螺469

(二十六)蜂蜜469

四、果蔬类食品的禁忌470

(一)梨470

(二)葡萄470

(三)韭菜471

(四)胡桃仁(核桃仁)471

五、调料类的禁忌472

(一)食盐472

(二)醋472

(三)辣椒473

(四)大蒜473

(五)胡椒474

(六)花椒474

第二节 房事养生禁忌475

一、房事节律的禁忌476

(一)青年期房事禁忌477

(二)中年期的房事禁忌478

(三)更年期的房事禁忌479

(四)老年期的房事禁忌479

(五)疾病期的房事禁忌480

二、房事环境禁忌481

(一)精神情绪481

(二)清洁卫生481

(三)天时处所481

三、特殊状态下的房事禁忌482

(一)月经期严禁房事482

(二)妊娠期慎行房事482

(三)产褥期禁忌房事483

(四)哺乳期慎行房事483

(五)醉酒状态禁忌房事483

(六)饱食状态谨慎房事484

(七)劳倦状态慎行房事484

附篇485

中医禁忌文论选要485

德行禁忌485

病证禁忌493

胎前禁忌511

产后禁忌517

妇人杂忌523

儿科禁忌524

疮疡禁忌529

初愈生活起居禁忌531

药物禁忌537

针灸禁忌546

养生禁忌558

滥施禁忌之戒591

方剂汇编593

本书主要参考书目6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