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事人诉讼行为法律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家慧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ISBN:7800788962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65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96页
- 主题词:当事人-诉讼-法律行为-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当事人诉讼行为法律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一章 当事人诉讼行为的基本问题1
第一节 诉讼行为之于民事诉讼1
一、诉讼行为是民事诉讼的重要构成因素1
(一)德国对民事诉讼的界定2
(二)前苏联对德国学说的移植3
(三)我国对前苏联观点的又移植5
二、诉讼行为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7
(一)诉讼行为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形成7
(二)各种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诉讼行为14
第二节 当事人诉讼行为的基本含义33
一、当事人诉讼行为的界定33
二、当事人诉讼行为的特点35
三、当事人诉讼行为的种类37
四、当事人诉讼行为的有效要件及其评价42
(一)当事人诉讼行为的有效要件42
(二)对当事人诉讼行为的评价48
第三节 当事人诉讼行为与民事诉讼中其他主体诉讼行为的冲突与调和51
一、诉讼法律关系主体和诉讼主体的区别意义以及与诉讼行为的关系51
二、不应将法院作为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导者,审判行为和当事人诉讼行为之间不存在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53
三、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可以发生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行为具有维护当事人权益的作用54
四、应以司法为民理念下的新“两便原则”作为规范当事人诉讼行为的基本原则55
第二章 当事人诉讼行为的生成及性质60
第一节 传统诉权理论下的诉讼行为本质论61
一、私法诉权说下的诉讼行为本质论61
二、公法诉权说下的诉讼行为本质论65
三、权利保护请求权说下的诉讼行为本质论68
四、传统诉权理论与诉讼行为本质论关系的小结72
第二节 新诉权理论与当事人诉讼行为的本质论75
第三节 我国的诉权学说与诉讼行为的性质78
一、我国的诉权理论与诉讼行为的性质78
二、对我国二元诉权论下当事人诉讼行为的实证考察与反思85
第三章 处分原则下的当事人诉讼行为90
第一节 处分原则的基本含义90
一、大陆法系处分原则的基本含义90
二、我国民事诉讼中处分原则的基本含义92
三、民事诉讼中处分原则的适用93
四、人民法院对处分原则适用的释明96
五、处分原则与辩论原则的关系98
第二节 撤诉99
一、美国民事诉讼中的撤诉100
(一)通知撤诉100
(二)合意撤诉102
(三)法院命令撤诉102
二、日本民事诉讼中的撤诉103
三、我国民事诉讼中的撤诉105
(一)当事人撤诉及其制度完善105
(二)按撤诉处理108
第三节 诉讼请求的放弃与认可109
一、放弃或承认诉讼请求的含义109
二、放弃或承认诉讼请求的成立要件110
第四节 诉讼和解112
一、自行和解与法院调解112
(一)自行和解112
(二)法院调解113
二、诉讼和解114
三、将诉讼和解制度引入我国民事诉讼领域的必要性及意义121
第四章 辩论原则下的当事人诉讼行为124
第一节 辩论原则的基本含义124
一、辩论原则的产生背景124
二、辩论原则的根据125
(一)本质说126
(二)手段说126
三、辩论原则的内容127
第二节 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辩论原则128
一、我国民事诉讼中对辩论原则的传统理解128
二、我国民事诉讼中辩论原则的发展129
三、我国民事诉讼中辩论原则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132
第三节 辩论原则下的当事人诉讼行为136
一、提出主张行为136
(一)主张的对象与防止判决突袭137
(二)时间上的限制137
(三)主张与诉讼标的及既判力的关系138
二、提供证据行为139
(一)关于本证与反证的关系问题139
(二)关于举证时效制度的问题139
三、自认行为141
第五章 诚实信用原则下的当事人诉讼行为143
第一节 调整当事人诉讼行为的最高准则:诚实信用原则143
一、诚实信用原则的基本含义及其与当事人诉讼行为的关联143
二、民事诉讼领域适用诚实信用原则的法理依据146
(一)公法与私法的相互弥补146
(二)扩大法官的审判裁量权147
(三)确保判决的效力148
三、当事人诉讼行为与诚实信用原则的立法与实践148
(一)排除不当行为形成的诉讼状态案150
(二)禁止与先行行为相矛盾的举动案150
(三)诉讼上的权能失权案151
(四)禁止滥用诉讼权能案151
第二节 当事人诉讼行为与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范围152
一、当事人诉讼行为主体与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范围152
二、当事人诉讼行为的内容与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范围154
(一)排除不正当形成的诉讼状态154
(二)诉讼上的禁反言(大陆法系)154
(三)诉讼上权利的失效155
(四)禁止滥用诉讼权利156
(五)对既判力的遵守156
第三节 英美法系调整当事人诉讼行为的最高准则:禁反言原则157
一、禁反言原则的基本含义及其与当事人诉讼行为的关联157
(一)禁止有意识的矛盾行为159
(二)遮断当事人对法院的不正当行为159
(三)禁止当事人为了起诉当前的紧急性事态而事后故意改变立场159
(四)对当事人的矛盾立场产生遮断效力159
(五)对宣誓的禁反言160
二、裁判上禁反言原则的适用规则160
(一)绝对规则160
(二)先行得益规则160
三、当事人诉讼行为与裁判上禁反言原则的适用对象160
第四节 当事人诉讼行为与诚实信用原则之派生原则——真实义务原则的关系162
一、当事人诉讼行为之实施界限:真实义务原则的遵循162
二、当事人违反真实义务原则的法律后果163
第五节 我国当事人诉讼行为与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的建立164
一、我国民事诉讼领域诚实信用原则的建立164
二、我国当事人诉讼行为与诚实信用原则的具体适用166
(一)攻击防御方法的提出167
(二)排除不正当行为形成的诉讼状态169
(三)诉讼上的禁反言170
(四)诉讼上权利的失效170
(五)禁止滥用诉讼权利171
第六章 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诉讼行为的救济173
第一节 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诉讼行为的种类及可取消性174
一、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诉讼行为的种类174
(一)虚假表示175
(二)误解175
(三)欺诈176
(四)胁迫176
二、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诉讼行为的可救济性法理177
三、对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诉讼行为申请救济的一般条件179
(一)美国法关于当事人申请对不真实意思表示诉讼行为进行救济的一般条件180
(二)德国法和日本法关于当事人申请对不真实意思表示诉讼行为进行救济的一般条件180
第二节 英美法系对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诉讼行为的救济182
一、对当事人错误意思表示诉讼行为的救济182
(一)诉答错误的修正183
(二)审前会议错误的修正185
(三)懈怠判决错误的救济187
(四)合意判决错误的救济188
(五)小结189
二、对当事人因受欺诈而为意思表示不真实诉讼行为的救济189
(一)欺诈的含义和种类189
(二)对当事人因受欺诈而遭懈怠判决的救济192
(三)小结193
三、对当事人因受胁迫而为意思表示不真实诉讼行为的救济195
四、对当事人疏忽诉讼行为的救济196
第三节 日本法与美国法对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诉讼行为的救济之比较197
一、日本法关于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诉讼行为救济的现状197
二、日美关于对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诉讼行为救济的判例与学说之比较198
第四节 对设立我国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诉讼行为救济制度的思考199
一、在我国设立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诉讼行为救济制度的必要性200
二、对我国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诉讼行为救济的一般要件202
三、对我国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诉讼行为救济的方法203
(一)对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诉讼行为的正向救济204
(二)对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诉讼行为的反向救济205
第七章 我国当事人诉讼行为之构造与规制207
第一节 概说207
第二节 我国当事人诉讼行为的基本构造210
一、权利性诉讼行为之构造210
(一)单方权利性诉讼行为与双方权利性诉讼行为210
(二)接受公正裁判行为、接受迅速裁判行为与接受实效性裁判保障行为211
二、义务性诉讼行为之构造213
(一)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的义务性诉讼行为213
(二)遵守诉讼秩序的义务性诉讼行为213
(三)必须履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义务性诉讼行为214
三、责任性诉讼行为之构造214
(一)受辩论原则调整的当事人责任性诉讼行为215
(二)受处分原则调整的当事人责任性诉讼行为215
(三)请求实现裁判利益的责任性诉讼行为215
第三节 我国当事人诉讼行为的规制216
一、规制我国当事人诉讼行为的最高思想:现代司法理念216
(一)现代司法理念的基本构成216
(二)我国现阶段的司法理念221
二、现代司法理念下我国当事人诉讼行为的规制224
(一)当事人权利性诉讼行为的保障225
(二)当事人义务性诉讼行为的制裁240
(三)当事人责任性诉讼行为的规制255
参考文献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