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从“新债”的分类到民法典的结构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从“新债”的分类到民法典的结构
  • 廖新仲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ISBN:978751020052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95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08页
  • 主题词:债权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从“新债”的分类到民法典的结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子1

第一章 债权的贫困:并非仅是代序——当代中国债权理论的困窘局面1

第一节 我国民法学界关于债权问题的争议1

一、我国民法学界关于债权性质的主流认识1

(一)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学界关于债权性质的认识1

(二)大陆地区民法学界关于债与债权的概念的认识2

(三)“债权是财产权”定性的缺陷初露3

二、债权的财产权定性不断地受到各种质疑4

第二节 立法过程中关于债权的“高端”争议9

一、制定民法通则过程中关于债权问题的争议9

二、编纂民法典过程中关于债权问题的论战9

第三节 笔者眼里的债权问题16

一、关于债及债权问题发生争议的原因分析16

(一)学界对债权概念自身的性质与内涵的认定,与其外延不相吻合16

(二)学界对债权概念的错误认识根源在于对物权及所有权概念的理解错误16

二、对债权概念的认识错误必然导致诸多下位理论的错误17

(一)关于“货币的占有与所有一致”原则17

(二)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问题18

(三)关于“物权行为”理论的争议21

(四)关于“侵权不是债”23

(五)“买卖不破租赁”是物权优于债权的例外吗24

第四节 本书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28

一、历史研究的方法28

二、系统科学的方法28

三、辩证法的方法28

四、形式逻辑学的方法28

五、类比、类推的方法29

六、比较法的方法29

七、数学方法29

八、案例分析的方法30

九、明线暗线法30

本章小结30

本章附件之一:关于物权概念定义的思考31

本章附件之二:质疑货币的“所有与占有一致原则”——谨向陈华彬、王利明二位教授请教38

第二章 探本求源:债为何物49

第一节 债的概念及本质略考49

一、债的概念的合理性检讨50

(一)债的概念的检讨50

(二)本书主张的债的概念57

(三)两种类型的债之间的逻辑关系66

二、债的本质66

(一)债的直接属性是一种法律关系,而非权利或责任本身66

(二)债是特定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68

(三)债的本质是特定人之间请求为或不为某种给付的法律关系69

(四)债不是一种自在的法律关系71

(五)债的根本属性是实现利益的一种手段74

三、债的特征75

(一)债与其所由生者及其所生者三者之间的关系75

(二)债存在于特定的主体之间76

(三)债的发生具有任意性和多样性78

(四)债的客体是债务人的特定行为78

(五)债是一种“虚”的法律关系79

四、债的构成80

(一)债的主体80

(二)债的内容81

(三)债的客体84

五、“解债化思潮”应当终结(上)——从债之关系本身出发88

第二节 债的种类99

一、个体的源权引发的债的种类99

(一)因财产权引发的债99

(二)因人身权引发的债100

(三)因知识产权引发的债101

二、归类的行为引发的债的种类101

(一)契约所生之债101

(二)侵权行为所生之债102

(三)单方允诺所生之债102

(四)无因管理所生之债103

(五)不当得利所生之债103

(六)其他原因所生之债103

第三节 债的分类104

一、学界的通行分类104

(一)意定之债与法定之债104

(二)特定之债与种类之债105

(三)单一之债与多数人之债105

(四)按份之债与连带之债105

(五)简单之债与选择之债106

(六)主债与从债106

(七)财物之债与劳务之债106

二、本书对债的最新分类106

(一)对债的新型分类及标准107

(二)债的新型分类的意义109

本章小结110

第三章 透视债权111

第一节 债权的性质与本质111

一、债权的性质111

(一)学术界关于债权的性质通行认定111

(二)本书关于债权性质的主张113

(三)债权概念的定义及定位114

二、债权的本质115

(一)债权的直接本质——对人权、请求权、“虚权”116

(二)债权的深层本质——手段权125

三、对债权的性质和本质准确界定的意义127

(一)对所有权、物权等相关概念的意义127

(二)能轻易解决物权行为理论等疑难问题131

第二节 债权的特征137

一、债权与各自在权的总的区别137

(一)债权是表示范围的概念,各自在权是表示个体的概念138

(二)债权并非自在的权利,各自在权都是源权138

(三)债权附着于债的关系,各自在权无须依附138

(四)债权是“虚权”,各自在权是“实权”139

二、债权与财产所有权、知识产权及人身权的比较140

(一)财产债权与财产所有权的联系与区别——以物权为代表140

(二)财产债权与知识产权的比较151

(三)财产债权与人身权之比较151

(四)债权与请求权之间的关系152

第三节 债权的分类153

一、债权的分类及标准153

(一)学界对债权的分类状况153

(二)本书对债权的两种新型分类154

二、债权本质的“量化”157

三、债权分类的意义159

(一)科学地划分了债权的内部结构,清晰地分辨了各种债权的性质159

(二)辨清了债权与相关权利之间的关系159

(三)可以揭开物权行为理论的神秘面纱161

(四)“解债化思潮”应当终结(下)——从债权的概念及其分类出发161

(五)对权利体系和民法典的影响168

本章小结169

本章附件之一:马宏继老师对本书初稿的质疑169

本章附件之二:答马宏继老师的质疑172

本章附件之三:质疑“直接支配说”——从形式逻辑的视角出发194

第四章 民法学体系的立异与民法典结构的标新——债权性质分类的现实意义200

第一节 一桥飞架南北:从债权的分类到民法的体系200

一、从债权的分类到全部权利的新型划分200

二、依权利的新型分类重构民法学体系204

三、依“法的运行阶段”原理构造民法典体系207

四、债法的基本概念及其与民法体系之间的逻辑关系图示208

第二节 本座法210

第一部分 本座权概论210

一、本座权的概念211

(一)本座权的本质是自在权211

(二)本座权即是本座的自在权215

二、本座权概述219

(一)本座权的“量”的方面的条件——未经契约221

(二)本座权的“质”的方面的条件——未受侵害222

第二部分 本座权法各部门223

章一 人身权法223

章二 财产权法224

章三 知识产权法224

章四 继承法225

第三节 契约法227

第一部分 契约权概论228

一、契约权的概念229

(一)契约的界定229

(二)对契约权概念的定义232

二、契约权概述242

(一)契约权兴起的历史背景242

(二)契约权的实定法分析246

(三)对契约权历史价值的评价249

第二部分 契约法各部门250

章一 婚姻法250

章二 扶养法252

章三 收养法252

章四 合伙法252

章五 物权合同法252

章六 劳务合同法253

章七 技术合同法253

章八 无名合同法253

章九 商事法253

章十 担保法254

第四节 救济法254

第一部分 救济权概论256

一、救济权的概念257

(一)救济的形式257

(二)救济权的概念与性质258

(三)对法律关系的侵害262

二、救济权概述264

(一)救济权的表现类型264

(二)救济权与自在权和契约权之差异267

(三)救济权不是财产权267

第二部分 救济法各部门272

章一 侵权行为所生之债法272

章二 违法行为所生之债法274

章三 其他法律事实所生之债法275

本章小结275

本章附件:学术沙龙报告会提问阶段略记275

主要参考文献286

后记:题外的感想29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