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等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 现代音响录音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高等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 现代音响录音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8/31313133.jpg)
- 陈俊海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18416318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07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319页
- 主题词:录音-技术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等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 现代音响录音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部分 基础知识2
第1章 声学基础2
1.1 声音的产生2
1.2 声波的特性2
1.2.1 声速、频率、周期与波长2
1.2.2 振幅3
1.2.3 声压与声压级4
1.2.4 相位与相移5
1.2.5 音色与谐波6
1.2.6 波形包络7
1.3 声波传播的方式7
1.3.1 反射、散射与绕射7
1.3.2 衰减、吸收与干涉8
1.4 波形的类型8
1.4.1 正弦波8
1.4.2 锯齿波9
1.4.3 方波9
1.4.4 三角波9
1.5 人耳的听觉特性9
1.5.1 听觉的感知9
1.5.2 人耳对频率的感知范围11
1.5.3 听阈与痛阈11
1.5.4 双耳效应12
1.5.5 哈斯效应12
1.5.6 声音加倍13
1.6 声学环境14
1.6.1 室内声场14
1.6.2 声染色15
1.6.3 声波的控制15
1.6.4 吸声与隔声16
1.6.5 场馆声学环境18
1.6.6 舞台声学环境18
第2章 电学基础21
2.1 电子元器件21
2.1.1 电阻器21
2.1.2 电容器21
2.1.3 电感器21
2.1.4 变压器21
2.2 电流、电压与阻抗21
2.2.1 电流21
2.2.2 电压22
2.2.3 阻抗22
2.3 电源与电路22
2.3.1 直流电源22
2.3.2 交流电源23
2.3.3 电路23
2.3.4 接地23
2.4 分贝(dB)与信号电平23
2.4.1 分贝的定义23
2.4.2 信号电平24
2.5 线缆与接口25
2.5.1 线缆25
2.5.2 接口26
2.6 音响录音设备的主要性能指标28
2.6.1 频率响应(Frequency Response)28
2.6.2 总谐波失真(THD)(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29
2.6.3 信号噪声比(Signal-to-NoiseRatio)29
2.6.4 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29
2.7 数字音频30
2.7.1 数字音频概述30
2.7.2 数字音频的质量参数30
2.7.3 数字音频的文件格式31
2.8 立体声34
2.8.1 二声道(2-0)立体声34
2.8.2 三声道(3-0)立体声34
2.8.3 四声道(3-1)立体声35
2.8.4 5.1声道(3-2)立体声35
2.8.5 其他多声道音频格式35
第3章 设备37
3.1 话筒37
3.1.1 话筒的分类与工作原理37
3.1.2 话筒的特性41
3.1.3 话筒的选用44
3.1.4 话筒的附件46
3.2 功放46
3.2.1 功放的分类与工作原理46
3.2.2 功放的特性50
3.3 音箱51
3.3.1 音箱的分类51
3.3.2 音箱的摆放55
3.3.3 音箱叠加的计算方法56
3.4 调音台57
3.4.1 调音台的基本功能与组成57
3.4.2 调音台的分类59
3.5 声音处理设备60
3.5.1 均衡器60
3.5.2 压缩器62
3.5.3 扩展器与噪声门63
3.5.4 混响器64
3.5.5 延时器65
3.5.6 多功能效果处理器66
3.6 分频器66
3.6.1 分频器类型66
3.6.2 分频器的工作原理66
3.7 数字音频矩阵处理器67
3.7.1 基本概念67
3.7.2 数字音响处理系统的特点67
3.8 录音放音设备68
3.8.1 数字录音机68
3.8.2 激光唱机与唱片68
3.8.3 DVD与蓝光69
3.8.4 媒体播放器69
3.9 D.I盒70
3.10 数字音频工作站70
第4章 话筒技术71
4.1 话筒的声学特性71
4.2 话筒摆放的原则71
4.3 话筒摆放的距离72
4.3.1 通用距离72
4.3.2 听觉试验距离72
4.3.3 远距离拾音72
4.3.4 近距离拾音73
4.4 乐器拾音的话筒摆放74
4.4.1 电声乐器的拾音74
4.4.2 鼓组的拾音77
4.4.3 打击乐器的拾音80
4.4.4 原声乐器的拾音80
4.5 人声拾音的话筒摆放85
4.5.1 独唱的拾音85
4.5.2 伴唱的拾音87
4.5.3 合唱的拾音87
4.5.4 语声的拾音87
第2部分 音响技术90
第5章 音响系统90
5.1 系统配置方案90
5.1.1 音响系统的意义与作用90
5.1.2 各种类型音响系统的配置91
5.1.3 音响系统连接的意义与要求93
5.2 系统电平匹配与调试95
5.2.1 电平的概念95
5.2.2 电平匹配的意义95
5.2.3 分贝值的种类与计算96
5.2.4 系统电平的调试100
5.3 系统相位与声像检测101
5.3.1 声像与相位的概念101
5.3.2 相位的检查与解决方法101
5.4 功率放大器与扬声器的配接103
5.4.1 功放与音箱的配接103
5.4.2 功率放大器输出方式105
5.4.3 音箱串并联计算106
5.5 网络音频系统107
5.5.1 网络音频的特点107
5.5.2 Cobra Net工作原理与特点109
5.5.3 AVB工作原理与特点109
5.5.4 Dante工作原理与特点110
5.5.5 MADI的特点110
第6章 调音技巧111
6.1 模拟调音台的使用111
6.1.1 模拟调音台的输入输出接口111
6.1.2 模拟调音台调试技巧112
6.2 数字调音台的使用114
6.2.1 数字调音台的特点114
6.2.2 数字调音台举例116
6.2.3 数字调音台使用流程117
6.3 均衡器的使用118
6.3.1 均衡器作用118
6.3.2 频段与主观感受119
6.3.3 滤波器的种类与选择119
6.3.4 图示均衡器与动态均衡器122
6.3.5 均衡器的应用技巧123
6.3.6 针对不同音源的均衡处理123
6.4 压限器的使用126
6.4.1 压限器面板参数调整126
6.4.2 压限器使用技巧130
6.4.3 多段压缩132
6.5 噪声门的使用132
6.5.1 阈值132
6.5.2 增益变化范围132
6.5.3 建立时间和释放时间133
6.5.4 保持时间134
6.6 其他动态处理设备134
6.6.1 扩展器134
6.6.2 向上扩展器135
6.6.3 闪避处理器135
6.7 混响延时器的使用135
6.7.1 混响延时器常用参数135
6.7.2 使用混响器与延时器的目的138
6.8 分频器的使用139
6.8.1 滤波器的组成139
6.8.2 分频器的相位140
6.8.3 分频点140
6.9 现场混音的技巧140
6.9.1 混音的搭建141
6.9.2 混音的融合142
6.9.3 创造声音动态144
6.9.4 有效地使用混响器145
第7章 声学模拟软件 EASE的应用147
7.1 厅堂设计的一般要求147
7.1.1 声学设计软件概述147
7.1.2 厅堂音质设计的一般要求148
7.2 EASE软件的应用——建模150
7.2.1 建模流程150
7.2.2 基本画法151
7.2.3 复制与拉伸法153
7.2.4 漏洞的产生与修复154
7.2.5 建立听声面和听音点156
7.3 EASE软件的应用——吸声材料157
7.3.1 添加吸声材料的原则与方法157
7.3.2 查看与优化混响时间158
7.4 EASE软件的应用——扬声器159
7.4.1 添加扬声器文件159
7.4.2 创建扬声器簇160
7.5 EASE软件的应用——声学模拟160
7.5.1 声压级的模拟与分析161
7.5.2 C系列测量162
7.5.3 L系列测量163
7.5.4 辅音清晰度损失与快速语言指数测量163
7.5.5 声线跟踪模拟164
7.5.6 直达声预听165
第8章 声学测量软件 Smaart的应用167
8.1 声学测量软件Smaart V7介绍167
8.1.1 声学测量软件Smaart V7概述167
8.1.2 Smaart V7功能167
8.1.3 Smaart V7硬件配置与连接168
8.2 Smaart V7测量169
8.2.1 实时频谱分析169
8.2.2 传递函数测量169
8.3 多通路声学测量170
8.3.1 多通路测量配置与连接170
8.3.2 测量前配置172
8.3.3 系统延时的测量与调整173
8.3.4 多通路频谱测量与优化174
第3部分 录音技术178
第9章 录音系统178
9.1 录音空间概述178
9.1.1 录音棚与控制室178
9.1.2 小型工作室与便携式工作站179
9.1.3 影视制作录音棚与动效棚180
9.2 硬件配置181
9.2.1 音频录音常用硬件181
9.2.2 MIDI录音常用硬件183
9.3 软件配置184
9.3.1 工作站软件184
9.3.2 插件185
9.4 系统连接186
9.4.1 音频设备的连接186
9.4.2 MIDI设备的连接188
第10章 数字音频工作站Nuendo/Cubase189
10.1 系统设置189
10.1.1 音频设置189
10.1.2 视频设置192
10.2 新建工程文件192
10.2.1 选择工程模板192
10.2.2 选择工程文件夹193
10.2.3 保存工程文件193
10.2.4 设置工程文件193
10.3 音频文件的操作194
10.3.1 导入音频文件194
10.3.2 导入音频CD195
10.3.3 导出OMF文件196
10.3.4 导出MIDI文件197
10.3.5 导出混音197
10.4 音轨类型198
10.5 工程窗口界面详解199
10.5.1 菜单栏、工具栏、信息栏、标尺栏200
10.5.2 音轨栏与音轨属性栏201
10.5.3 走带控制面板202
10.5.4 通道设置窗口203
10.5.5 调音台窗口204
10.6 音频录音205
10.6.1 节拍与节拍器205
10.6.2 监听设置205
10.6.3 录音操作208
10.6.4 录音模式209
10.6.5 听湿录干210
10.7 音频编辑211
10.7.1 音频事件条的操作211
10.7.2 改变音频波形的长度212
10.7.3 音频波形的音量控制213
10.7.4 音频波形的音高调节214
10.7.5 参数自动控制214
10.8 音频效果器的使用215
10.8.1 插入法215
10.8.2 发送法216
10.8.3 处理法216
第11章 录音的方法218
11.1 基本录音方法218
11.2 基本拾音方法218
11.3 单声道录音与分轨录音220
11.4 立体声录音221
11.4.1 概述221
11.4.2 时间差拾音方法222
11.4.3 强度差拾音方法222
11.4.4 “混合”拾音方法224
11.5 多轨录音225
11.6 环绕声录音226
11.7 各种节目形式的录音方法227
11.7.1 古典音乐的录音227
11.7.2 流行音乐的录音229
11.7.3 戏曲节目的录音229
11.7.4 语言节目的录音230
11.7.5 广播剧的录音230
第12章 混音技术231
12.1 监听231
12.1.1 监听的音量231
12.1.2 监听的配置231
12.1.3 监听电平的控制233
12.1.4 监听的方式233
12.1.5 频谱参考234
12.2 混音的要点234
12.2.1 声像定位235
12.2.2 音量平衡235
12.2.3 音色调整236
12.2.4 动态控制237
12.2.5 声场塑造238
12.2.6 个性表现239
12.3 混音的流程239
12.3.1 前期准备239
12.3.2 试听与粗混239
12.3.3 混音计划240
12.3.4 混音环节240
12.3.5 混音顺序241
12.3.6 音频处理顺序243
12.3.7 反复加工243
12.3.8 输出与母带处理244
12.4 音频处理244
12.4.1 通用效果244
12.4.2 底鼓245
12.4.3 基础节奏245
12.4.4 贝司246
12.4.5 旋律吉他246
12.4.6 键盘247
12.4.7 人声247
12.4.8 独奏乐器(主音吉他)248
12.4.9 整体处理248
第4部分 实战技巧250
第13章 音响技术实战250
13.1 现场演出扩声流程250
13.1.1 演出前的电声设计与模拟250
13.1.2 演出前的准备与排演251
13.1.3 现场系统搭建251
13.1.4 音响系统调整与检测252
13.1.5 现场演出255
13.2 音响工程设计实例256
13.2.1 声场分析与设计依据256
13.2.2 扩声形式的选择257
13.2.3 主扬声器声压级的计算258
13.2.4 声音清晰度及声反馈的控制259
13.2.5 声压均匀度的设计与系统传输方式的选择259
13.2.6 系统的可靠性与噪声的控制260
13.2.7 扩声系统的构建261
13.2.8 主要设备的选型263
13.2.9 扩声系统设计仿真验证264
13.2.10 本例扩声系统主要设备清单264
13.3 音响系统故障处理265
13.3.1 音响系统故障处理原则265
13.3.2 音响系统故障处理方法266
13.3.3 故障处理常见问题解答267
第14章 录音技术实战273
14.1 录音棚录音流程273
14.1.1 准备273
14.1.2 录音275
14.1.3 补录276
14.1.4 叠录276
14.1.5 缩混277
14.1.6 母带制作277
14.2 综艺节目同期录音实例277
14.2.1 设计音频系统277
14.2.2 音频系统的搭建278
14.2.3 人员分工与配置280
14.2.4 现场录制281
14.2.5 后期混音282
14.3 混音实例——流行摇滚歌曲《往日时光》282
14.3.1 鼓组283
14.3.2 贝司(12 Bass)288
14.3.3 风琴(13 Organ)289
14.3.4 弦乐289
14.3.5 电钢琴(17 E Piano)290
14.3.6 吉他290
14.3.7 色彩乐器293
14.3.8 人声(26 Vocal A)293
14.3.9 输出(27 Stereo Out)294
第15章 环绕声的制作295
15.1 关于环绕声295
15.2 环绕声录音与监听295
15.2.1 环绕声混录设备295
15.2.2 环绕声音箱的布置296
15.2.3 环绕声监听系统的设置297
15.2.4 环绕声录音连接297
15.3 在Nuendo中的环绕声操作298
15.3.1 总线配置298
15.3.2 将音频轨路由到环绕声通道299
15.3.3 环绕声面板操作300
15.3.4 导出环绕声音频文件301
15.4 环绕声混音实例301
附录1 音符与频率对应关系表304
附录2 常用乐器与人声的基音频率范围表305
附录3 常用乐器与人声的重要频段特性表306
主要参考文献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