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科学技术史 造纸与印刷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科学技术史 造纸与印刷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35/31463082.jpg)
- 卢嘉锡总主编;潘吉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061640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654页
- 文件大小:98MB
- 文件页数:670页
- 主题词:自然科学总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科学技术史 造纸与印刷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纸的定义和成纸的科学原理2
一 纸的科学定义2
二 评古今中外对纸的定义的误解4
三 传统造纸原料8
四 植物纤维成纸的科学原理11
第二节 制浆理论及纸的加工原理13
一 植物原料脱胶理论13
二 造纸原料蒸煮理论16
三 制浆及抄纸原理17
四 纸的加工理论原理18
第三节 印刷的定义和有关原理、概念20
一 评中外对印刷概念的不同理解20
二 论印刷的定义和内涵21
三 印刷的技术特点22
四 彩色印刷原理23
第四节 关于造纸、印刷技术史的研究24
一 纸史的原始资料及研究历程24
二 印刷史的原始资料及研究历程25
三 造纸与印刷技术史的研究方法26
四 造纸、印刷技术史的分期28
一 甲骨和金石材料33
第一节 纸未发明前的书写纪事材料33
第一编 造纸技术史33
第一章 造纸术的起源33
二 简牍和缣帛36
三 外国古代书写纪事材料38
四 古代书写纪事材料与纸的比较41
第二节 西汉纸的出土和造纸术的起源42
一 为什么造纸术发明于中国?42
二 关于造纸术起源时间的不同意见46
三 20世纪50至70年代西汉纸的出土49
四 20世纪80至90年代西汉纸的出土53
一 对灞桥纸、金关纸及中颜纸的显微分析57
第三节 六次出土西汉纸的分析化验57
二 研究出土古纸的不同态度61
三 对历次出土西汉纸的综合检验64
四 20世纪考古新发现证明西汉已有纸69
第四节 评造纸术的西方及印度起源说72
一 纸是德国人或意大利人发明的吗?72
二 造纸术是在埃及发明的吗?73
三 驳造纸术的印度起源说73
一 西汉前期75
第一节 西汉造纸、用纸概况75
第二章 两汉造纸技术75
二 西汉中期76
三 西汉晚期77
第二节 东汉造纸、用纸概况79
一 东汉初期79
二 东汉中期80
三 东汉末期82
第三节 造纸术革新家蔡伦83
一 蔡伦的宦者生涯83
二 蔡伦对造纸术的贡献85
三 评蔡伦发明纸说之由来87
第四节 两汉造纸技术及设备89
一 探讨汉代造纸技术的模拟实验89
二 汉代造纸的技术过程92
三 汉代造纸设备94
四 汉代造麻纸工艺过程图97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造纸技术102
第一节 麻纸在社会上的普及与推广103
一 麻纸的改进与普及103
二 写本书籍的盛行106
三 造纸与书画艺术109
四 麻纸的化验情况111
一 桑皮纸、楮皮纸和藤纸的生产113
第二节 新原料的开始和纸用途的扩大113
二 关于晋代竹纸和侧理纸115
三 纸伞、风筝的制造和使用117
四 剪纸、纸花和卫生纸119
第三节 施胶技术和帘床抄纸器的发展121
一 采用淀粉糊的施胶技术121
二 帘床抄纸器的结构及抄纸方法123
三 纸的帘纹和幅面126
四 强制干燥器的使用127
一 表面涂布技术的出现128
第四节 表面涂布和染纸技术的进步128
二 染潢技术132
三 各种色纸的制造及所用染料134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造纸技术138
第一节 皮纸、藤纸的发展和竹纸的兴起139
一 藤纸的发展139
二 作为国纸的褚皮纸141
三 桑皮纸、瑞香皮纸、芙蓉皮纸和混合原料纸143
四 皮纸的制造技术146
一 遍及全国的纸产地148
第二节 纸的产地和社会用途的扩大148
五 竹纸的兴起148
二 书写及书法、绘画用纸150
三 糊窗纸、纸屏风、纸伞、纸风筝、纸衣、名片155
四 剪纸、葬仪品、包装纸、卫生纸、汇票、纸牌157
第三节 造纸、施胶技术的革新和匹纸、硬黄纸的制造162
一 精工制浆和细帘抄纸技术162
二 巨幅匹纸以及五色斑纹纸的制造164
三 植物粘液在抄纸中的应用165
四 施胶技术的革新166
五 硬黄、硬白纸和彩色蜡笺的制造168
一 粉蜡笺、流沙笺、金花笺170
第四节 纸的加工技术170
二 云蓝纸、薛涛笺174
三 砑花纸、花帘纸和彩色砑花纸176
四 久负盛名的南唐澄心堂纸178
第五章 宋元时期的造纸术184
第一节 竹纸、稻麦草纸的兴起和皮纸的全面发展185
一 竹纸的崛起185
二 稻麦杆纸的研制189
三 书画及印刷用皮纸的大发展190
四 还魂纸或再生纸的生产192
一 关于宋代纸品种的综合介绍193
第二节 多种多样的加工纸和名纸193
二 关于元代纸品种的综合介绍194
三 防蛀纸、谢公笺、黄白蜡笺、金粟笺196
四 砑花纸、水纹纸、仿薛涛笺、仿澄心堂纸198
五 金花纸、明仁殿纸、端木堂纸、姑苏笺、瓷青纸、云母笺200
第三节 纸本书画、印刷品和纸币等纸制品的大发展202
一 书画及版刻用纸202
二 纸币的发行205
三 纸衣、纸被、纸帐、糊窗纸、纸伞、纸灯笼207
四 纸扇、风筝、纸牌、剪纸、纸人形208
五 农用育蚕纸及工业烟火用纸211
第四节 高效制浆造纸技术的采用和造纸著作的出现212
一 水碓打浆和巨型纸槽、纸窗抄纸212
二 植物粘液“纸药”在制浆中的推广214
三 以动植物胶施胶、高效浆糊和防虫剂的使用218
四 《文房四谱》、《蜀笺谱》、《十纸说》的成书220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造纸技术226
第一节 明清造纸概况及纸制品的推广227
一 明初江西官局造纸及明代纸品种227
二 清代纸品种和造纸概况230
三 纸币、糊窗纸、壁纸231
四 剪纸、纸扇和风筝的大发展235
五 纸织画、名片和纸牌238
六 纸砚、纸杯、纸箫、纸帐和纸甲241
第二节 造皮纸技术的高度发展242
一 浙江常山及安徽徽州的褚皮纸242
二 《江西省大志》和《天工开物》所述皮纸技术245
三 著名的安徽泾县宣纸249
四 圆筒侧理纸的研制252
第三节 明清造竹纸技术255
一 《天工开物》所述明代福建竹纸技术255
二 《三省边防备览》论陕南竹纸技术259
三 《造纸说》记浙江竹纸262
四 流入欧洲的清代造竹纸图说265
第四节 集大成的加工纸和机制纸的出现269
一 承前启后的明代名纸宣德纸269
二 染纸技术272
三 明清加工纸品种及仿古纸274
四 有关加工纸制造技术的记载277
五 清代机制纸的出现281
第一节 印刷术发明前的古典复制技术285
一 印章的使用285
第七章 印刷术的起源285
第二编 印刷技术史285
二 碑石拓印技术288
三 纺织物印花技术291
第二节 为什么雕版印刷术发明于中国?293
一 印刷的物质载体和技术前提293
二 印刷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294
三 评印刷术的外国起源说295
第三节 雕版印刷的起源时间298
一 评印刷术起源时间的众说纷纭298
二 印刷术起源的时间上限和下限300
三 关于印刷术起源时间的探讨301
第四节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303
一 活字技术发明的背景303
二 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昇304
三 论毕昇的活字技术306
第八章 传统印刷技术309
第一节 印刷生产中的原材料309
一 刻雕版用的板材309
二 印刷用墨的源流及制法311
三 印刷用纸316
第二节 雕版印刷技术317
一 印板的加工和上板技术317
二 刻版和刷印技术319
三 单版双色及复色刷印技术322
四 多版复色刷印技术324
第三节 活字印刷技术325
一 泥活字制造技术325
二 王祯论木活字制造技术326
三 植字排版技术328
第四节 书籍装订形式和装订技术330
一 卷轴装、经折装和旋风装330
二 蝴蝶装和包背装334
三 线装及其装订技术337
第一节 隋朝的印刷340
第九章 隋唐五代的印刷340
第二节 唐代前期和中期的印刷342
一 唐代前期的印刷342
二 唐代中期的印刷346
第三节 唐代后期的印刷349
一 唐代历书的出版349
二 咸通年间的雕版印刷351
三 佛教和道教著作的出版352
四 语言文学和其他杂书的刊行355
第四节 五代时北方的印刷356
一 后唐冯道主持的九经刊刻356
二 曹元忠在敦煌主持的佛教印刷359
三 后周的印刷361
第五节 十国时南方的印刷361
一 前蜀与后蜀的印刷362
二 吴越国的印刷363
三 南唐的印刷364
第十章 宋辽金元时期的印刷365
第一节 两宋时期的雕版印刷365
一 包罗万象的出版物365
二 官刻本和私刻本的盛行369
三 宋代印发的纸币373
四 宋代有关出版印刷的管理制度374
第二节 辽金元的雕版印刷375
一 辽代的印刷375
二 金的雕版印刷378
三 元朝的雕版印刷379
第三节 宋元时期的活字印刷383
一 毕昇以后宋元的泥活字印刷383
二 宋元的木活字印刷387
三 宋元的金属活字印刷388
第四节 宋元版书的特点及版刻用纸390
一 宋刊本的特点390
二 元刊本的特点391
三 宋元版刻用纸392
第十一章 明清时期的印刷395
第一节 明清时期的雕版印刷395
一 明代官府、王府的印刷395
二 明代的私人印刷397
三 明代刊本的特点399
四 清代的印刷400
第二节 明清时的版画402
一 明代版画概观402
二 明代著名的徽派版画403
三 明代画册和科学书中的插图407
四 清代的版画409
第三节 明清时的活字印刷412
一 明代的木活字412
二 明代的铜活字414
三 清代的陶活字418
四 清代的泥活字420
五 清代木活字的大发展423
六 清代的大规模铜活字印刷427
第四节 明清时的套色印刷429
一 明代的双色及三色套印429
二 明代的多色套印430
三 清代的多色套印436
第三编 民族地区的造纸、印刷史441
第十二章 维吾尔族和党项族地区的造纸、印刷441
第一节 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的造纸441
一 新疆地区古纸的发现442
二 新疆造纸的起始时间445
三 新疆造纸业的发展447
第二节 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的印刷448
一 新疆地区的雕版印刷448
二 新疆地区的活字印刷452
第三节 党项族地区的造纸、印刷453
一 西夏的造纸与文化的发展454
二 西夏的雕版印刷456
三 西夏的活字印刷459
第十三章 女真族、蒙古族、满族地区的造纸、印刷462
第一节 女真族地区的造纸、印刷462
一 女真族简史462
二 女真族地区的造纸与印钞463
三 女真族地区的雕版印刷464
第二节 蒙古族地区的造纸、印刷466
一 蒙古族简史466
二 蒙古族地区的造纸、印刷467
三 蒙古文著作的出版和蒙古族文化的发展468
第三节 满族地区的造纸、印刷470
一 满族简史470
二 满族地区的造纸471
三 满族地区的印刷473
第十四章 藏族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造纸、印刷476
第一节 藏族地区的造纸476
一 藏族简史476
二 藏族地区造纸之始477
三 藏族地区的造纸原料478
四 藏族地区造纸技术479
第二节 藏族地区的印刷482
一 藏族地区雕版印刷之始482
二 明清时藏族地区印刷的发展483
三 德格印经院的雕版印刷技术485
第三节 瑶族、纳西族、彝族和壮族地区的造纸、印刷486
一 瑶族地区的造纸、印刷486
二 纳西族地区的造纸487
三 壮族地区的造纸、印刷489
四 彝族地区的造纸、印刷490
一 朝鲜半岛造纸之始及在高丽朝的发展495
第一节 朝鲜半岛造纸的起源和早期发展495
第十五章 中国造纸、印刷技术在朝鲜和日本的传播495
第四编 中外技术交流史495
二 朝鲜纸的特点及其形成机制497
三 李朝纸的产地、品种及加工499
第二节 朝鲜半岛印刷的起源和早期发展504
一 朝鲜半岛印刷的起源——高丽朝大藏经的刻印504
二 高丽朝所刊非宗教著作507
三 海印寺八万板大藏经的刻印510
四 13世纪高丽朝末期金属活字印刷之始511
五 金属活字技术在李朝的大发展512
一 日中关系简史516
第三节 日本造纸的起源及其早期发展516
二 日本造纸之始517
三 奈良朝日本的造纸技术520
四 平安时代以后的日本造纸523
第四节 日本印刷的开端及其早期发展527
一 日本印刷之始527
二 平安朝、?仓和室町时代的雕版印刷531
三 活字印刷之始535
四 江户时代印刷术的大发展536
一 越南造纸的起源540
第一节 越南造纸、印刷的起源和早期发展540
第十六章 中国造纸、印刷技术对亚非其他国家的影响540
二 丁朝以后造纸的发展542
三 越南印刷之始和早期发展543
第二节 中国造纸术在南亚、东南亚的传播544
一 南亚和东南亚用纸前的书写纪事材料544
二 造纸术在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和孟加拉546
三 造纸术在缅甸、泰国和柬埔寨550
四 造纸术在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551
一 印刷术在泰国的兴起553
二 华人龚容在菲律宾的雕版印刷553
第三节 中国印刷术在菲律宾和泰国的传播553
三 龚容兄弟在菲律宾的金属活字印刷555
第四节 中国造纸术在中亚、西亚和北非的传播558
一 造纸术西传的历史背景558
二 导致造纸术西传的恒逻斯战役561
三 中亚、西亚阿拉伯地区的造纸563
四 北非埃及和摩洛哥的造纸565
第五节 中国印刷术在西亚、北非的传播569
一 西亚印刷的历史背景569
二 蒙古伊利汗国在波斯的雕版印刷571
三 雕版印刷在埃及的传播574
一 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的造纸577
第十七章 中国造纸和印刷技术在欧美的传播577
第一节 中国造纸术在欧洲传播的第一阶段577
二 德国的造纸580
三 荷兰、瑞士、波兰、俄国、英国和北欧国家的造纸583
四 北美和大洋洲造纸之始584
五 中国与欧洲造纸技术的比较585
第二节 中国造纸术在欧洲传播的第二阶段588
一 18世纪法国和美国如何引进中国技术588
二 18~19世纪传入欧洲的十项中国造纸技术591
三 中国造纸技术的再传入和欧洲造纸的近代化594
一 雕版印刷在欧洲传播的历史背景597
第三节 中国雕版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597
二 欧洲早期雕版印刷600
三 欧美学者论中国雕版印刷对欧洲的影响603
第四节 中国活字技术对欧洲的影响605
一 受中国影响的欧洲早期木活字605
二 谷腾堡的金属活字技术及其贡献607
三 欧洲金属活字印刷发展的中国背景612
四 活字印刷在欧美各国的发展614
参考文献619
综合索引636
总跋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