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计算机网络 自顶向下方法与Internet特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计算机网络 自顶向下方法与Internet特色
  • (美)James F. Kurose,(美)Keith W. Ross著;申震杰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061505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597页
  • 文件大小:80MB
  • 文件页数:61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计算机网络 自顶向下方法与Internet特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1

1.1 什么是因特网1

1.1.1 架构上的描述1

1.1.2 服务上的描述4

1.1.3 一些有用的超链接5

1.2 什么是协议6

1.2.1 人类活动的类比6

1.2.2 网络协议7

1.3 网络边缘部分8

1.3.1 终端系统、客户和服务器8

1.3.2 无连接服务和面向连接服务9

1.4 网络核心部分11

1.4.1 线路交换、分组交换和消息交换12

1.4.2 数据网络中的路由22

1.5 接入网络和物理介质26

1.5.1 接入网络26

1.5.2 物理介质30

1.6 分组交换网络中的延迟和丢失34

1.6.1 延迟的类型34

1.7 协议层及其服务模型39

1.7.1 分层的体系结构40

1.7.2 网际协议栈44

1.7.3 网络实体与协议层46

1.8 因特网主干、NAP和ISP47

1.9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发展史50

1.9.1 分组交换原理的早期发展与演示:1961-197250

1.9.2 网际互连和新兴的专属网络:1972-198051

1.9.3 网络数目激增:1980-199053

1.9.4 商业化和Web:20世纪90年代54

1.10 小结55

1.11 课外作业56

1.12 访谈实录:Leonard Kleinrock60

2.1.1 应用层协议62

2.1 应用层协议的原理62

第2章 应用层62

2.1.2 应用所需的服务67

2.1.3 由因特网传输协议提供的服务68

2.1.4 本书涵盖的网络应用70

2.2 Web: HTTP71

2.2.1 HTTP概貌72

2.2.2 非持久连接和持久连接74

2.2.3 HTTP消息格式77

2.2.4 用户-服务器交互:身份认证和cookie80

2.2.5 带条件的GET82

2.2.6 Web高速缓存服务器83

2.3 文件传送:FTP88

2.3.1 FTP命令和应答90

2.4 因特网中的电子邮件91

2.4.1 SMTP94

2.4.2 与HTTP的比较96

2.4.3 邮件消息格式和MIME97

2.4.4 邮件访问协议102

2.4.5 持续媒体电子邮件106

2.5 DNS——因特网的目录服务107

2.5.1 DNS提供的服务107

2.5.2 DNS工作机理概述109

2.5.3 DNS记录114

2.5.4 DNS消息115

2.6 用TCP进行套接字编程117

2.6.1 用TCP进行套接字编程118

2.6.2 用Java编写的客户/服务器应用程序示例120

2.7 用UDP进行套接字编程126

2.8 构建一个简单的Web服务器132

2.8.1 Web服务器的功能132

2.9 小结136

2.10 课外作业137

2.11 访谈实录:Tim Berners-Lee141

3.1 传输层服务和规范143

第3章 传输层143

3.1.1 传输层和网络层之间的关系144

3.1.2 因特网中传输层的概述146

3.2 应用程序的多路复用和多路分解147

3.3 无连接的传输:UDP150

3.3.1 UDP的数据段结构154

3.3.2 UDP校验和154

3.4 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156

3.4.1 构造一个可靠数据传输协议157

3.4.2 流水线可靠数据传输协议165

3.4.3 第N个分组重发(GBN)168

3.4.4 选择性重复(SR)173

3.5 面向连接的传输:TCP178

3.5.1 TCP连接178

3.5.2 TCP数据段结构180

3.5.3 顺序号和确认号182

3.5.4 用Telnet来研究顺序号和确认号183

3.5.5 可靠数据传输185

3.5.6 流量控制190

3.5.7 往返计时和超时193

3.5.8 TCP连接管理195

3.6 拥塞控制原理199

3.6.1 拥塞的起因与代价200

3.6.2 拥塞控制的方法205

3.6.3 ATM ABR拥塞控制206

3.7 TCP拥塞控制208

3.7.1 TCP拥塞控制概述209

3.7.2 建模延迟时间:静态拥塞窗口215

3.7.3 建模延迟时间:动态拥塞窗口219

3.8 小结224

3.9 课外作业225

3.10 访谈实录:Sally Floyd233

4.1 引言和网络服务模型235

第4章 网络层和路由235

4.1.1 网络服务模型237

4.1.2 数据报和虚电路服务的起源241

4.2 路由选择原理242

4.2.1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244

4.2.2 距离向量路由算法247

4.2.3 其他路由算法256

4.3 层次路由选择258

4.4 因特网协议261

4.4.1 IPv4寻址方式262

4.4.2 从源端到目的端传输数据报:寻址方式和路由选择269

4.4.3 数据报格式273

4.4.4 IP分片和重组275

4.4.5 ICMP: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277

4.5 因特网中的路由选择279

4.5.1 因特网中的自治系统内部路由选择279

4.5.2 自治系统间路由选择285

4.6 路由器内部有什么288

4.6.1 输入端口289

4.6.2 交换结构292

4.6.3 输出端口294

4.6.4 排队在哪里发生294

4.7 IPv6296

4.7.1 IPv6分组格式297

4.7.2 从IPv4到IPv6的过渡299

4.8 多点传送路由选择302

4.8.1 介绍:因特网多点传送抽象和多点传送小组303

4.8.2 IGMP协议305

4.8.3 多点传送路由选择:一般的情况309

4.8.4 因特网中的多点传送路由选择315

4.9 小结319

4.10 课外作业321

4.11 访谈实录:Jose Joaquin Garcia-Luna-Aceves327

5.1.1 链路层提供的服务329

5.1 数据链路层:引言、服务329

第5章 数据链路层和局域网329

5.1.2 适配器通信332

5.2 差错检测和纠错技术334

5.2.1 奇偶校验335

5.2.2 校验和方法337

5.2.3 循环冗余校验(CRC)337

5.3 多路访问协议和局域网339

5.3.1 信道划分协议342

5.3.2 随机访问协议347

5.3.3 轮转协议354

5.3.4 局域网354

5.4 局域网地址和ARP356

5.4.1 局域网地址356

5.4.2 地址解析协议(ARP)358

5.5 以太网362

5.5.1 以太网基本要素363

5.5.2 CSMA/CD:以太网的多路访问协议367

5.5.3 以太网技术369

5.6 集线器、网桥和交换机372

5.6.1 集线器373

5.6.2 网桥374

5.6.3 交换机381

5.7 IEEE 802.11局域网385

5.7.1 802.11局域网体系结构385

5.7.2 802.11介质访问协议386

5.8 PPP:点到点协议389

5.8.1 PPP数据成帧392

5.8.2 PPP链路控制协议(LCP)和多种网络控制协议394

5.9 异步传输模式(ATM)395

5.9.1 ATM的主要特性396

5.9.2 ATM物理层398

5.9.3 ATM层400

5.9.4 ATM适配层401

5.9.5 IP over ATM403

5.9.6 ARP和ATM405

5.10 X.25和帧中继406

5.10.1 对X.25的一些阐述406

5.10.2 帧中继407

5.11 小结411

5.12 课外作业412

5.13 访谈实录:Robert(Bob)Metcalfe419

第6章 多媒体网络422

6.1 多媒体网络应用423

6.1.1 多媒体应用的例子423

6.1.2 当今因特网上的多媒体障碍426

6.1.3 因特网应该向支持多媒体的方向发展426

6.1.4 音频和视频压缩427

6.2 可存储的音频视频流429

6.2.1 访问Web服务器的音频和视频430

6.2.2 从流式服务器发送多媒体到媒体播放应用432

6.2.3 实时的数据流协议(RTSP)434

6.3 充分利用尽力服务:一个因特网电话的例子436

6.3.1 尽力服务的限制437

6.3.2 消除接收方音频的抖动438

6.3.3 恢复丢失的分组441

6.3.4 可存储的音频和视频流443

6.4 RTP443

6.4.1 RTP 基础444

6.4.2 RTP分组头部字段446

6.4.3 RTP控制协议(RTCP)447

6.4.4 H.323449

6.5 超尽力服务454

6.5.1 场景1:一个1Mbps的音频应用程序和一个FTP传输455

6.5.2 场景2:一个1Mbps的音频应用程序和一个高优先权FTP传送455

6.5.3 场景3:一个异常的音频应用程序和一个FTP传输456

6.5.4 场景4:在超负荷的1.5Mbps链路之上的两个1Mbps的音频应用程序457

6.6.1 调度机制459

6.6 调度和管理机制459

6.6.2 管理:漏桶464

6.7 综合服务466

6.7.1 有保障的服务质量468

6.7.2 受控负载网络服务469

6.8 RSVP469

6.8.1 RSVP的精华469

6.8.2 一些简单的例子471

6.8.3 路径消息473

6.8.4 预留样式474

6.8.5 预留消息的传送477

6.9 有差别的服务478

6.9.1 有差别的服务:一个简单的场景479

6.9.2 通信量的分类和调节480

6.9.3 单跳行为482

6.9.4 新的起点483

6.10 小结484

6.11 课外作业485

6.12 访谈实录:Henning Schulzrinne489

第7章 计算机网络安全491

7.1 什么是网络安全491

7.1.1 安全通信491

7.1.2 因特网中的网络安全问题492

7.2 密码学原理494

7.2.1 对称密钥密码学496

7.2.2 公共密钥加密499

7.3 身份认证:你是谁504

7.3.1 身份认证协议ap1.0504

7.3.2 身份认证协议ap2.0505

7.3.3 身份认证协议ap3.0505

7.3.4 身份认证协议ap3.1506

7.3.5 身份认证协议ap4.0506

7.3.6 身份认证协议ap5.0507

7.4.1 数字签名的产生510

7.4 完整性510

7.4.2 消息摘要511

7.4.3 哈希函数算法513

7.5 密钥分发和认证515

7.5.1 密钥分发中心516

7.5.2 公钥认证518

7.6 安全电子邮件521

7.6.1 安全电子邮件原理522

7.6.2 PGP525

7.7 电子商务527

7.7.1 使用SSL的电子商务527

7.7.2 使用SET的电子商务531

7.8 网络层安全:IPsec533

7.8.1 身份认证头(AH)协议534

7.8.2 ESP协议535

7.8.3 SA和密钥管理536

7.9 小结536

7.10 课外作业537

7.11 访谈实录:Philip Zimmermann539

第8章 网络管理541

8.1 什么是网络管理541

8.2 网络管理的基础544

8.3 因特网的网络管理框架结构547

8.3.1 管理信息结构:SMI548

8.3.2 管理信息库:MIB550

8.3.3 SNMP协议操作和传输映射554

8.3.4 安全和管理556

8.4 ASN.1559

8.5 防火墙562

8.5.1 包过滤564

8.5.2 应用网关565

8.6 小结568

8.7 课外作业568

8.8 访谈实录:JeffCase570

附录57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