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严复书评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严复书评
  • 伍杰编著 著
  • 出版社: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 ISBN:7202028646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17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44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严复书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 伍杰1

译《天演论》自序1

《天演论》译例言7

《天演论》按语9

导言一 察变9

导言二 广义10

导言三 趋异11

导言四 人为13

导言五 互争14

导言七 善败15

导言六 人择15

导言八 乌托邦16

导言九 汰蕃17

导言十二 人群17

导言十三 制私18

导言十四 恕败18

导言十五 最旨19

导言十六 进微21

导言十七 善群22

导言十八 新反23

论三 忧患24

论一 能实24

论五 天刑25

论七 种业26

论九 真幻26

论十 佛法28

论十一 学派30

论十二 天难33

论十三 论性33

论十四 矫性34

论十五 演恶34

论十六 群治35

斯密亚丹传37

译斯氏《计学》例言(《原富》)41

《原富》按语46

部甲篇一 论分功之效46

部甲篇二 论分功交易相因为用47

部甲篇三 论分功交易相为广狭47

部甲篇四 论泉币之始47

部甲篇五 论物有真值与市价异48

部甲篇七 论经价时价之不同52

部甲篇六 论物价之析分52

部甲篇八 释庸54

部甲篇九 释赢59

部甲篇十 论业异而庸赢不同之故63

部甲篇十一 释租69

部乙 引论84

部乙篇一 论积贮分殊84

部乙篇二 论泉币85

部乙篇三 论人功有生利有不生利90

部乙篇五 论役财治生之不同94

部乙篇四 论?贷息债94

部丙篇一 论进富自然之序97

部丙篇二 论罗马解纽欧洲厉农之政97

部丙篇三 论罗马解纽时城邑利权所由起99

部丙篇四 论邑业兴而野业转进之理100

部丁引论102

部丁篇二 论沮抑外货不使争销之政104

部丁篇三 论两国通商以进出差为负而设法沮抑来货之非106

部丁篇四 论掣还税108

部丁篇五 论奖外输109

部丁篇六 论通商条约113

部丁篇七 论外属(亦译殖民地)114

部丁篇八 结论商宗计学之旨121

部丁篇九 论农宗计学123

部戊篇一 论君主及合众国家之度之125

部戊篇二 论国家度支之源141

部戊篇三 论国债151

穆勒《群己权界论》(《自由论》)译者序155

《群己权界论》译凡例156

部首引论 辨逻辑之为学为术160

《穆勒名学》按语160

引论 言名学论推知不论元知161

部甲按语161

论名 有不为名之字必与他字合而后成名161

论名 有涵义,有不涵义162

论名 有正负之殊163

论可名之物 言形体164

论可名之物 论心164

论可名之物 申言物德基于人心之觉165

论可名之物 总结全篇所类之名物165

论词之义蕴 论词表四伦曰相承,曰并著,曰自在,曰因果166

论申词 论常德之词无关新理直是复词167

论类别事物之理法兼释五旌 何谓五旌168

论申词 论常德(寓德二词之异)168

论界说 论释名疏义异于界说169

部乙按语170

论推正大凡 论推证正术区为内籀、外籀170

论外籀联珠 释联珠171

论外籀联珠 论曲全公例乃为复词并无精义172

论外籀联珠 论外籀所据公例真实为何172

言联珠于名学功用惟何 论凡推籀之事非由公以及专乃用彼以推此皆本诸睽目孤之事微所谓普及者也173

论籀绎及外籀科学 言科学渐成外籀之致174

论籀绎及外籀科学 论科学何以不皆外籀而有试验科学174

论满证所以明必然之理者 论几何证确以其题多设事之政175

论满证所以明必然之理者 言公论之理由见闻试验而立175

论满证所以明必然之理者 驳呼威理所持公论之说175

续前所论 满证之界说176

部丙按语177

论自然公例 言自然常然者以众常然成一常然,是众常然各为公例177

论因果 论因果乃见象相承最大公例177

论因果 以能所分因缘者乃为妄见177

论繁果籀例以兼用外籀为宗 言第三候以实验印证其例之果然178

论众多之因错综之果 论徒观察之不得实178

论因果 论恒住因178

《日本宪法义解》序180

《社会通诠》译者序181

读新译甄克思《社会通诠》183

《社会通诠》按语188

译《群学肄言》自序196

《群学肄言》译余赘语199

《英文汉诂》卮言202

《英文汉诂》叙207

孟德斯鸠列传209

《法意》按语212

法律通论 一切法与物之关系212

法律通论 形气自然之法212

法律通论 人为之法典213

论治制之形质 民主形质213

论治制之形质 贤政形质214

论治制之形质 专制形质214

治制之精神 庶建民主之精神216

治制之精神 道德非君主之精神216

治制之精神 荣宠非专制之精神217

治制之精神 君主治制之精神217

治制之精神 君主治制以何物承道德之乏217

治制之精神 专制君主之精神218

治制之精神 两君主治制责下服从之异218

治制之精神 总论前篇219

论教育宜与治制之精神相表里 君主治制之教育219

论教育宜与治制之精神相表里 专制君主之教育220

论教育宜与治制之精神相表里 古今教育之异效220

论教育宜与治制之精神相表里 民主治制之教育221

论教育宜与治制之精神相表里 希腊学制221

论为国立法必与其治制之精神相得 何者为国家公德223

论教育宜与治制之精神相表里 古人以乐辅治之说223

论为国立法必与其治制之精神相得 欲民爱平等而崇俭约,必遵何术而后得之224

论为国立法必与其治制之精神相得 民之治制,其立平等之基如何224

论为国立法必与其治制之精神相得 民主治制,其维俭约之风又何如224

论为国立法必与其治制之精神相得 鼓舞民主精神之余术225

论为国立法必与其治制之精神相得 贤政之法典所与其精神合者何如225

论为国立法必与其治制之精神相得 君主治制,其行政权之独伸226

论为国立法必与其治制之精神相得 君主治制之所长227

论为国立法必与其治制之精神相得 续申前论227

论为国立法必与其治制之精神相得 专制之法所与其精神合者何如227

论为国立法必与其治制之精神相得 威柄之递及229

论为国立法必与其治制之精神相得 续申前论229

论为国立法必与其治制之精神相得 推言三制之效230

论为国立法必与其治制之精神相得 贡献230

论公私刑律之繁简 各国公律繁简232

论公私刑律之繁简 会鞫奏当之各异233

论公私刑律之繁简 于何政府王者可为法官233

论公私刑律之繁简 刑典重轻随制亦异234

论公私刑律之繁简 法国古律234

论公私刑律之繁简 论日本律之不足235

论公私刑律之繁简 罗马之沁涅特235

论公私刑律之繁简 刑辟之能事235

论公私刑律之繁简 罪之与罚宜有比例236

论公私刑律之繁简 三木237

论公私刑律之繁简 锾罚、笞搒之刑237

论公私刑律之繁简 复仇之制238

论公私刑律之繁简 以父坐子之罪238

论衣食宫室之度数 奢侈之俗238

论衣食宫室之度数 庶建民主之生事律239

论衣食宫室之度数 问君主亦有时利用生事律乎239

论衣食宫室之度数 罗马之家法240

论衣食宫室之度数 罗马保庇妇人之律240

论衣食宫室之度数 支那之奢俭240

论衣食宫室之度数 女主241

论三制精神之敝 此卷大意241

论三制精神之敝 民主精神之敝241

论三制精神之敝 贤政精神之敝242

论三制精神之敝 贵族常忠于君主242

论三制精神之敝 精神善敝之征验242

论三制精神之敝 续申前论243

论三制精神之敝 国民信誓之效243

论三制精神之敝 群主治制之真相244

论三制精神之敝 更张宪法之关系244

论三制精神之敝 专制国之真相245

论三制精神之敝 结论前四章之意245

论三制精神之敝 支那帝国245

论法之为守护而立者 民主之所以守其治安247

论法之为守护而立者 合众民主尚有所需247

论法之为守护而立者 专制政府所以自固之术247

论法之为守护而立者 守国戍兵之常制248

论法之为守护而立者 列强之比较248

论法之为攻取而立者 战248

论法之为攻取而立者 所胜人民之利便249

论法之为攻取而立者 胜家之权利249

论法之为攻取而立者 民主之胜家250

论法之为攻取而立者 君主之胜家251

论法之为攻取而立者 胜家于所胜者之礼俗252

论法之为攻取而立者 凯禄之法252

论法之为攻取而立者 察理第十二252

论法之为攻取而立者 严历山达254

论法之为攻取而立者 续申前说254

论自由法律之关于宪典者 自由真诠255

论自由法律之关于宪典者 英伦宪法255

论自由法律之关于宪典者 希腊英雄时代之君主257

论自由法律之关于宪典者 通论罗马逐王以后之政制257

论自由法律之关于宪典者 吾人所有之君主制257

论自由法律之关于宪典者 雅里斯多德之说257

论自由法律之关于宪典者 罗马藩部之政258

论自由法律之关于宪典者 思想之岳258

论法制之关于小己自由者 文字之岳259

论法制之关于小己自由者 脱奴之籍,使证其主之非259

论法制之关于小己自由者 去壅蔽259

论赋税重轻关系自由之理 自由与征赋之比例260

论赋税重轻关系自由之理 必何等之政府而后民不病其加赋260

论赋税重轻关系自由之理 自由之失261

论法典与其国风土之对待 南民之变例262

论法典与其国风土之对待 民以风土不齐而气质辄异262

论法典与其国风土之对待 善为治者有以救风土之偏,不善者从而益甚263

论法典与其国风土之对待 防民湛湎之政263

论法典与其国风土之对待 英国风土之所致者264

论国有奴制原于风土 民间奴婢264

论国有奴制原于风土 奴隶之作奸264

论国有奴制原于风土 主奴之伦理265

论妾婢之制原于风土 多妇本制之良楛265

论国有奴制原于风土 续申前论265

论妾婢之制原于风土 家制、国制相关之理266

论国群奴隶与其风土之关系 亚洲风土266

论国群奴隶与其风土之关系 推言前因之效果268

论国群奴隶与其风土之关系 欧亚北部之民,皆有战胜之烈,而其果大异268

论国群奴隶与其风土之关系 亚之奴隶,欧之自由,所原于形气者,尚有他因268

论国群奴隶与其风土之关系 所见于非美二洲者269

论国群奴隶与其风土之关系 建都269

论法之系于土壤肥硗而异者 续申前说269

论法之系于土壤肥硗而异者 民力271

论法之系于土壤肥硗而异者 蛮狄国俗272

论法之系于土壤肥硗而异者 蛮狄诸种之民法272

论法之系于土壤肥硗而异者 法典关系民生大概272

论法之系于土壤肥硗而异者 有圜法泉币之国民273

论法之系于土壤肥硗而异者 无泉币则平等之势易成273

论法之系于土壤肥硗而异者 鞑靼种人之国际法273

论法之系于土壤肥硗而异者 鞑靼种人之民法274

论法之系于土壤肥硗而异者 日耳曼王希勒特力之被逐274

论法之系于土壤肥硗而异者 拂箖王子成丁之年格275

论法之系于土壤肥硗而异者 初民宗教之神权275

论关于国民精神、行谊、风俗之法典 欲施至美之法,必先治其民之心,而后有以翕受276

论关于国民精神、行谊、风俗之法典 斯巴尼亚与支那人之风俗277

论关于国民精神、行谊、风俗之法典 民质以法度而失其真,故立法者不可以不慎277

论关于国民精神、行谊、风俗之法典 专制国之礼俗278

论关于国民精神、行谊、风俗之法典 支那国俗279

论关于国民精神、行谊、风俗之法典 改易风俗,其自然之术如何279

论关于国民精神、行谊、风俗之法典 国法之左右于家法者280

论关于国民精神、行谊、风俗之法典 古之法家,其于法、礼、俗三者多混280

论关于国民精神、行谊、风俗之法典 支那特别之治术280

论关于国民精神、行谊、风俗之法典 推论前章所言之效果281

论关于国民精神、行谊、风俗之法典 支那宗教、法典、仪文、习俗之所以混而不分283

论关于国民精神、行谊、风俗之法典 支那之俗为不可以常理测者283

论关于国民精神、行谊、风俗之法典 法典以俗之美恶为隆污284

论关于国民精神、行谊、风俗之法典 续申前说284

论关于国民精神、行谊、风俗之法典 论风俗、民德之陶铸于法典者285

论关于国民精神、行谊、风俗之法典 三申前论285

论通商法律 诸制商业不同288

论通商法律 推广航路之效289

论通商法律 拘执商人之律289

论通商法律 续申前说289

论通商法律 私议一则290

论通商法律 不利通商惟何等国为然291

论商务法律与其变易世家之效 南国之民,其嗜欲与北国之民大异291

论商务法律与其变易世家之效 古代懋迁292

论商务法律与其变易世家之效 继亚历山达以后诸王之商业293

论商务法律与其变易世家之效 希腊通商293

论商务法律与其变易世家之效 北非之加达支与欧南之马赛尔294

论商务法律与其变易世家之效 罗马经商之能事295

论商务法律与其变易世家之效 罗马与异族之通商295

论商务法律与其变易世家之效 西罗马破后之通商295

论商务法律与其变易世家之效 特别法典一则296

论商务法律与其变易世家之效 欧洲以商务开通,其理何若297

论商务法律与其变易世家之效 新通东西两大洲,其事于欧影响何如298

论商务法律与其变易世家之效 斯巴尼亚所得于美洲之富实298

论泉币法律 人类之所以用钱299

论商务法律与其变易世家之效 又一问题299

论泉币法律 钱币之性质300

论泉币法律 罗马国币考300

论泉币法律 罗马而外,义大利及他邦所行之政300

论泉币法律 公债之所以偿还301

论泉币法律 续论罗马重息之律302

论法律之关于户口生聚者 蕃衍种族,人与禽兽同率其性303

论法律之关于户口生聚者 应法之妻,凡有数等304

论法律之关于户口生聚者 聚妻必承父命304

论法律之关于户口生聚者 工业进,其效果见于户口者305

论法律之关于户口生聚者 嫁聚何由而盛305

论法律之关于户口生聚者 处女之情305

论法律之关于户口生聚者 立法家于户口之蕃滋306

论法律之关于户口生聚者 古希腊之于户口306

论法律之关于户口生聚者 罗马生聚法典307

论法律之关于户口生聚者 弃婴之俗308

论法律之关于户口生聚者 续申前论308

论法律之关于户口生聚者 罢癃残废孤独者有养308

论法律之关于宗教理道者 德行科条与宗教戒律之异310

论法律之关于宗教理道者 论斯多噶党人310

论法律之关于宗教理道者 宗教有左右民法之力,其事何如311

论法律之关于宗教理道者 教理深微所及于社会之影响311

论法律之关于宗教理道者 更申前论312

论法律之关于宗教理道者 宗教虽妄,而法典良者,有时可以相救312

论法律之关于宗教理道者 宗教之关于国家,其所以为之利害者,不关其本体之真伪,而视其功用之从违313

论法律之关于宗教理道者 续申前论314

论法律之关于宗教理道者 续申前论314

论法典之关于宗教制度者 各奉异宗之心德315

论法典之关于宗教制度者 论庙宇316

论法典之关于宗教制度者 论宗教之官司317

论法典之关于宗教制度者 教会产业宜有限制317

论法典之关于宗教制度者 宗教传布之情状318

论法典之关于宗教制度者 论宗教尊俗318

论法典之关于宗教制度者 论变易宗教318

论法律与其所定秩序之相关 本卷大义319

论法律与其所定秩序之相关 民群之法常与自然之法相舛320

论法律与其所定秩序之相关 有以国律限制自然律者320

论法律与其所定秩序之相关 亲戚通婚,宜视自然之律,而有时宜依民法320

论法律与其所定秩序之相关 有国律,有民律,事之宜准民律者,不可更用国律为断决也321

论法律与其所定秩序之相关 论阴卡人阿达和洛巴之不幸322

论法律与其所定秩序之相关 有时遵用国律转成祸阶,则宜更立国律,以图补救,而所更立往往成国际法322

论罗马承袭田产法典之原始变迁323

论法兰西所用民法之原始与变迁 宗教与有司二刑柄之消长324

论制作法典之宜忌 续申前说324

论法兰西所用民法之原始与变迁324

论制作法典之宜忌 每有无谓之法而为立法人之所重者325

论制作法典之宜忌 有立法同而得果异者325

论制作法典之宜忌 希腊、罗马于自杀者皆有罚,而用意亦殊326

论制作法典之宜忌 两法典不同,宜如何为之比较326

论制作法典之宜忌 论法又不可不合立法时之事变而观之327

论制作法典之宜忌 造律时所宜留神之事327

论制作法典之宜忌 论律不可与所祈向者分言,以罗马盗贼之条为喻327

论制作法典之宜忌 纯一之观念329

《名学浅说》译者自序330

《名学浅说》按语332

《民约》平议333

译卫西琴 《中国教育议》序341

《普通百科新大词典》序342

《英华大辞典》序344

《蒙养镜》序346

《庄子》评语348

《老子》评语3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