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外国教育实验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外国教育实验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20/30156255.jpg)
- 杨汉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7107183117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793页
- 文件大小:201MB
- 文件页数:813页
- 主题词:教育史-研究-外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外国教育实验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教育实验的界定1
二、外国教育实验的肇始及背景2
三、近现代教育实验的分期及各个时期教育实验的特点8
上编 教育实验的产生及兴起期:经验探索型的教育实验(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下半期)18
第一章 夸美纽斯的泛智学校教育实验18
第一节 实验的背景及理论基础18
一、实验的背景18
二、实验的理论基础20
第二节 泛智学校教育实验概况22
一、实验的由来22
二、实验的宗旨及教育方针23
三、课程设置25
四、组织管理制度26
第三节 实验的结果、影响及评价30
第二章 18世纪至19世纪中叶德国的教育实验32
第一节 巴泽多的泛爱学校教育实验32
一、巴泽多的教育实践活动32
二、泛爱学校教育实验概况33
三、影响及评价38
第二节 康德的教育实验思想40
一、教育实验思想的渊源41
二、论教育实验的作用42
三、论教育实验的方法44
第三节 赫尔巴特的教育实验思想及实践45
一、赫尔巴特的教育实践活动45
二、有关教育实验的论述46
三、师范教育实验50
四、影响及评价52
第四节 福禄培尔的幼儿教育实验55
一、福禄培尔的教育实践活动55
二、实验的由来57
三、实验的指导思想57
四、实验过程61
五、实验的影响及评价70
第三章 依塔德驯化野孩的特殊教育实验72
第一节 实验的由来及研究基础72
一、野孩的发现72
二、依塔德与野孩维克多74
三、实验的背景74
四、实验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76
第二节 实验的概况81
一、开始实验时野孩维克多的状态81
二、第一阶段的实验83
三、第二阶段的实验90
第三节 实验的结果及影响97
一、实验的结果97
二、实验的影响100
第四章 裴斯泰洛齐的初等教育实验103
第一节 实验的背景、成因及指导思想103
一、时代背景103
二、裴氏教育实验思想的成因105
三、实验的指导思想106
第二节 新庄的教育实验111
一、实验的由来及宗旨111
二、实验的概况112
三、实验的结果及评价116
第三节 斯坦兹的教育实验117
一、实验的由来及宗旨117
二、实验的概况117
三、实验的结果及评价122
第四节 布格多夫和伊佛东的教育实验123
一、布格多夫的教育实验概况123
二、伊佛东的教育实验概况134
三、对实验的评价136
第五节 裴氏初等教育实验的历史地位及影响136
一、历史地位137
二、影响138
第五章 贝尔—兰卡斯特导生制实验140
第一节 贝尔和兰卡斯特的教育实验活动140
一、贝尔的教育实验活动140
二、兰卡斯特的教育实验活动142
三、兰卡斯特和贝尔的关系144
第二节 贝尔—兰卡斯特导生制实验概况145
一、导生制实验的基本原理145
二、学校管理146
三、教学方法148
四、奖励与惩罚150
五、经费151
第三节 贝尔—兰卡斯特导生制实验的影响及评价152
第六章 欧文培育新人的教育实验155
第一节 欧文的教育实践活动及实验的依据155
一、欧文的教育实践活动155
二、实验的依据——性格形成学说158
第二节 欧文在新拉纳克的教育实验159
一、实验的宗旨、背景及辅助措施159
二、幼儿学校实验163
三、从初等教育到成人教育的实验168
第三节 欧文后期的教育实验171
一、新和谐村的教育实验171
二、1829年后的教育实验173
三、欧文总结的教育原则及方法174
第四节 欧文教育实验的影响及评价175
一、欧文教育实验的成果及影响176
二、对欧文教育实验的评价179
第七章 托尔斯泰的雅斯纳雅·波良纳学校教育实验181
第一节 托尔斯泰的教育实践活动及实验的指导思想181
一、托尔斯泰的教育实践活动181
二、实验的指导思想183
第二节 改善学习环境的实验184
一、改善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及实践论证184
二、改善学习环境的措施186
第三节 学科教学法实验188
一、阅读教学法实验189
二、写作教学法实验191
三、历史教学法实验194
四、艺术教学法实验198
第四节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实验200
一、对学校关系的基本构想200
二、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201
第五节 对雅斯纳雅·波良纳学校教育实验的评价206
中编 教育实验的发展期:实证一经验探索型的教育实验(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期)210
第八章 实验教育学派(上)210
第一节 实验教育学产生的背景及基本特征210
一、实验教育学产生的背景210
二、实验教育学派的产生与发展过程211
三、实验教育学派的基本特征217
第二节 梅依曼的实验教育学思想219
一、实验教育学的目的与价值220
二、实验教育论220
第三节 拉伊的实验教育学思想224
一、对传统教育学的批判225
二、实验教育学的生物学与社会学依据226
三、实验教育学的基本原则227
四、实验教育学的方法229
五、实验教学论231
第四节 比纳的教育实验活动及理论234
一、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235
二、智力测验理论及应用236
第九章 实验教育学派(下)241
第五节 霍尔的实验教育学思想241
一、儿童研究的理论基础241
二、儿童研究的方法243
第六节 桑代克的教育实验活动及思想246
一、动物实验及其教育学意义246
二、实验教育学思想252
第七节 克拉帕雷德的教育实验思想256
一、教育思想的基础及儿童研究的重要性256
二、教育实验思想257
第八节 实验教育学派的影响及评价259
第十章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的重要教育实验(上)263
第一节 帕克的昆西教学法实验263
一、实验的指导思想263
二、昆西教学法实验概况265
三、实验的影响及评价270
第二节 约翰逊的有机教育学校实验272
一、实验的理论依据、指导思想及方法272
二、有机教育学校实验概况275
三、实验的影响及评价278
第三节 设计教学法教育实验281
一、设计教学法的由来及代表人物281
二、设计教学法的理论及实验283
三、实验的影响及评价287
第十一章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的重要教育实验(下)290
第四节 沃特的葛雷制教育实验290
一、实验的起因及指导思想290
二、葛雷制教育实验概况292
三、实验的影响及评价297
第五节 华虚朋的文纳特卡制教育实验299
一、实验的指导思想300
二、文纳特卡制教育实验概况301
三、实验的影响及评价306
第六节 “八年研究”课程实验308
一、实验的由来308
二、实验的实施309
三、实验的结果312
四、实验的影响及评价315
第十二章 杜威的芝加哥大学初等学校教育实验317
第一节 实验的背景、理论基础及宗旨317
一、实验的背景317
二、实验的理论基础及宗旨319
第二节 实验的始末323
一、实验的缘起323
二、实验的过程324
第三节 分类教育实验325
一、学校组织与管理改革实验325
二、课程与教法改革实验328
三、新的教师观及师生关系的改革实验337
第四节 实验的影响与评价341
一、实验的影响342
二、实验的成果343
三、实验的不足与原因分析345
第十三章 道尔顿制教育实验349
第一节 道尔顿制实验的发展历程及主要原理349
一、道尔顿制实验的背景及发展历程349
二、道尔顿制实验的主要原理351
第二节 道尔顿制实验的要素及过程353
一、作业承包合同354
二、实验室357
三、专科教师358
四、表格记录359
第三节 实施道尔顿制的实验案例364
一、美国某初级学校的实验364
二、英国康克斯达路小学的实验366
三、英国垂山第二女中的实验367
第四节 道尔顿制实验的影响及评价368
一、实验的影响368
二、对实验的评价369
第十四章 英国的新教育实验(上)373
第一节 英国新教育实验的目的373
一、培养学生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和手脑并用的素质374
二、培养学生具有海外拓殖的素质376
三、培养学生具有英国资产阶级民主素质376
第二节 雷迪的阿博茨霍姆学校教育实验378
一、实验的由来378
二、实验的概况379
第三节 巴德利的贝达尔斯学校教育实验385
一、实验的由来385
二、办学特点386
三、日常生活安排390
第四节 麦克米伦姐妹的保育学校教育实验392
一、实验的由来392
二、办学宗旨及特点394
三、实验的影响397
第十五章 英国的新教育实验(下)399
第五节 尼尔的萨默希尔学校教育实验399
一、实验的由来399
二、实验的概况401
第六节 罗素的比肯希尔学校教育实验412
一、实验的由来412
二、实验的概况414
三、对实验的评价421
第七节 英国新教育实验评析423
一、英国新教育实验的意义及影响423
二、对我国教育的借鉴意义424
第十六章 凯兴斯泰纳的劳作学校教育实验427
第一节 劳作教育的历史及劳作学校实验的时代背景427
一、劳作教育的历史427
二、劳作学校实验的时代背景429
第二节 劳作学校实验的理论基础、宗旨及由来430
一、劳作学校实验的理论基础430
二、劳作学校实验的宗旨及由来433
第三节 劳作学校实验的具体内容434
一、课程改革434
二、教学方法改革444
三、教学环境改革445
四、师资改革446
第四节 劳作学校实验与其他实验的比较447
一、劳作学校实验与裴氏教育实验比较447
二、劳作学校实验与杜威芝加哥教育实验比较449
第五节 对劳作学校实验的评价450
一、历史意义451
二、现实意义452
第十七章 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幼儿教育实验455
第一节 儿童之家创办的背景及由来455
一、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意大利的社会及教育状况455
二、创建儿童之家的准备——蒙台梭利早年的社会活动457
三、儿童之家的建立459
第二节 实验的理论基础及指导思想460
一、实验的理论基础460
二、实验的宗旨和指导思想461
三、实验操作的原则和方法464
第三节 儿童之家教育实验概况466
一、实验条件的准备466
二、实施新纪律观的实验468
三、实际生活练习实验469
四、感官教育实验471
五、阅读和书写的实验479
六、计数教学实验483
第四节 对儿童之家教育实验的评价485
一、关于实验的几点说明485
二、对实验的评价486
第十八章 德可乐利的生活学校教育实验489
第一节 实验的宗旨489
一、以儿童兴趣为中心,让儿童在生活中进行生活预备教育489
二、组织适合儿童发展倾向的环境,提供适宜的刺激490
第二节 生活学校教育实验概况491
一、课堂及课程491
二、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492
第三节 生活学校实验的影响及评价496
第十九章 福泽谕吉的庆应义塾教育实验497
第一节 福泽谕吉的教育实践活动及实验的指导思想497
一、福泽谕吉的教育实践活动497
二、教育实验的指导思想499
第二节 庆应义塾教育实验概况501
一、课程设置501
二、教材与教学502
三、学校管理502
第三节 实验结果及评价503
第二十章 日本新教育运动中的教育实验506
第一节 新教育运动与日本的新教育学校实验506
一、欧洲新教育思想在日本的传播506
二、日本新教育运动中的学校教育实验508
第二节 成城小学的教育改革实验509
一、泽柳政太郎的教育主张和成城小学的办学方针509
二、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实验512
三、教学制度方面的改革实验514
第三节 池袋儿童之村小学的教育实验515
一、实验的由来及教育方针515
二、实验的概况517
第四节 其他新教育学校的教育实验519
一、明石女子师范附属小学的分团式活动性教育法实验519
二、千叶师范附属小学的自由教育实验520
三、奈良女子高师附属小学的教育实验522
第五节 小原国芳的全人教育实验523
一、全人教育实验的缘起523
二、全人教育实验的指导思想524
三、全人教育实验的过程527
四、实验的影响及评价532
第二十一章 苏联20世纪上半期的重要教育实验534
第一节 教育实验的背景534
第二节 沙茨基的儿童教育实验537
一、实验的由来及宗旨537
二、实验的概况539
三、对实验的评价542
第三节 维果茨基的形成性教育实验544
一、形成性教育理论544
二、形成性实验研究546
三、对实验的评价555
第二十二章 马卡连柯改造流浪儿童及培养新人的教育实验556
第一节 实验的由来及指导思想556
一、实验的由来556
二、实验的指导思想558
第二节 高尔基工学团的教育实验561
一、从关心和爱护出发向学童提出严格要求561
二、开创集体教育之路563
三、用优良传统教育学童570
四、关于集体教育的经验571
五、生产教育的成效572
第三节 捷尔任斯基公社的教育实验574
一、实验的由来574
二、集体教育的新发展574
三、社员自治有所创新577
四、改进和完善生产管理制度579
五、坚持半工半读的办学方针581
第四节 实验的影响及评价582
一、实验成功的原因及经验583
二、实验的不足之处585
下编 教育实验的扩展期:实证一科学型的教育实验(20世纪中期至今)588
第二十三章 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实验588
第一节 教学与发展实验的背景588
一、时代背景588
二、理论背景589
第二节 实验的指导思想、原则及组织591
一、实验的指导思想与原则591
二、实验的组织593
第三节 实验教学论体系的一般发展概念、教学原则及教学结构597
一、一般发展597
二、实验教学论体系的教学原则599
三、实验教学论体系的教学结构603
第四节 对实验的评价608
一、贡献和影响608
二、局限性610
第二十四章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实验611
第一节 实验的目的和指导思想611
一、实验的目的611
二、实验的指导思想613
第二节 快乐学校的教育实验615
一、培养儿童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实验615
二、使教学与游戏相结合的实验618
三、语文教学实验619
四、关于评分的实验621
第三节 帕夫雷什中学的教育实验624
一、教学与教育相统一的实验624
二、关于自我教育的实验629
第四节 实验的影响及主要经验634
一、实验的影响634
二、实验的主要经验635
第二十五章 苏联20世纪下半期的重要教育实验639
第一节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实验639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实验的指导思想640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实验概况643
三、实验的价值及应用648
四、评价654
第二节 达维多夫的内涵概括发展性教学实验654
一、内涵概括发展性教学的基本思想654
二、内涵概括发展性教学实验概况658
三、实验的启示660
第三节 合作教育学派的实验661
一、合作教育学的产生661
二、合作教育学的基本观点663
三、贯彻合作教育学的基本要求664
四、对合作教育学的评析670
第二十六章 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教育实验672
第一节 皮亚杰的儿童研究活动及研究基础672
一、皮亚杰的儿童研究活动672
二、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基础及方法673
第二节 儿童心理教育实验所涉及的基本概念675
一、儿童认知结构与智力发展675
二、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677
三、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678
第三节 儿童心理发展各阶段的重要实验679
一、感知运动阶段的观察与实验679
二、前运算阶段的实验683
三、具体运算阶段的实验688
四、形式运算阶段的实验692
第四节 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实验696
一、前运算阶段的实验696
二、具体运算阶段的实验701
三、形式运算阶段的实验702
第五节 皮亚杰心理教育实验的影响及评价704
一、对教育的影响704
二、对德育的影响707
三、历史地位708
第二十七章 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重要的心理与教育实验(上)710
第一节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实验710
一、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及理论710
二、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实验及理论713
三、影响及评价718
第二节 布鲁纳知识结构学习理论与教育实验720
一、实验的指导思想720
二、概念形成实验722
三、通过实验确立的教学论体系724
四、评价726
第三节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与教育评价实验727
一、教育目标分类学727
二、掌握学习的因素及其实施策略733
三、评价735
第二十八章 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重要的心理与教育实验(下)737
第四节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与实验737
一、有意义学习的基本标准及实施条件738
二、有意义学习的基本类型738
三、内驱力与有意义学习的实施机制740
四、有意义言语学习的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实验741
五、有意义言语学习的教学原则742
六、评价743
第五节 加涅的累积学习和指导教学实验744
一、学习与学习的要素744
二、累积学习的分类745
三、累积学习的结果747
四、累积学习的过程749
五、评价751
第六节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与实验751
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752
二、社会学习理论的实验研究753
三、人类行为的起因:三元交互决定论754
四、观察学习的内部机制755
五、评价757
结语758
附录一 外国近现代教育实验大事记760
附录二 人名索引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