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清代前期古音学研究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清代前期古音学研究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31/31567799.jpg)
- 张权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 ISBN:7810850385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93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2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清代前期古音学研究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 何九盈1
序例1
第一编 古音学史概论2
第一章 古音学的萌芽与初步发展——汉魏六朝及隋唐人古今音观念2
第一节 从徐邈《诗经》“取韵”到“协韵”说的形成2
第二节 “协韵”说的继续发展和唐人“协韵”说的实质5
第二章 古音学的开创时期——以通转叶音说为主体的宋代古音学研究15
第一节 北宋时期学者对古音之探讨15
第二节 南渡之后古音学的建立与发展17
第三节 宋代古音学的历史功绩及其是非问题21
第三章 古音学的继续发展——元明两代古音学研究27
第一节 元代古音学研究——古音观念更新之开始28
第二节 明代古音学研究——观念更新与保守并存32
第四章 清代前期古音学的历史概况及其主要特色42
第一节 清代古音学的开创时期——明之遗民古音学研究42
第二节 通转叶音说的回潮与古本音说的深入发展——康熙中后期古音学研究51
第三节 古韵研究的继续开拓和通转叶韵说的徘徊——雍正乾隆初古音学研究60
第五章 清代前期古音学的主要成就及其不足67
第一节 古音观念的转变和古本音理论的完善67
第二节 以考据学为基础的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72
第三节 古音系统的研究——古韵阴阳入三十部的完成77
第四节 历史的遗憾84
第二编 清代古音学的开创与古本音理论的建立(上)——顾炎武古音学研究89
第一章 顾炎武主要生平活动和早期韵学研究89
第一节 顾炎武主要生平活动89
第二节 顾炎武早期韵学研究93
第二章 顾炎武《音学五书》的著述及其主要内容111
第一节 《音学五书》的成书过程111
第二节 《音学五书》的主要内容115
第三章 从古诗无叶音说到《诗》本音思想的建立——顾炎武古音观和方法论问题140
第一节 陈第《毛诗古音考》之缺陷141
第二节 经学复兴与《诗》本音思想的建立144
第三节 《诗本音》对朱熹叶音说之驳正150
第四节 《诗》本音思想指导下的方法论154
第四章 顾炎武对《诗经》用韵方面的研究158
第一节 顾炎武对《诗经》韵例的阐释158
第二节 顾炎武对《诗经》通韵合韵处理之得失168
第五章 顾炎武关于古韵分部和古韵演变的研究(上)——阴声韵的离合及相关问题182
第一节 顾炎武古韵分部概说182
第二节 关于支韵的分合185
第三节 关于支脂之微齐佳皆灰咍等韵合用同部的问题187
第四节 关于麻韵的古音分合及音变问题190
第五节 关于尤侯幽三韵的划分及相关问题194
第六章 顾炎武关于古韵分部和古韵演变的研究(中)——阳声韵的离合及相关问题202
第一节 关于真谆以下十四韵同用合部的问题202
第二节 关于江韵的古韵归属与发展205
第三节 关于庚韵的分合207
第四节 关于真谆臻与耕清青合韵的问题210
第五节 侵覃以下九韵同用及其相关问题212
第六节 顾炎武古韵分部的原则及其得失217
第一节 古音学上重大发现:古今入声相配格局不同220
第七章 顾炎武关于古韵分部和古韵演变的研究(下)——入声韵的离合及阴入相配问题220
第二节 离析入声韵部,改变旧配格局222
第三节 -k尾入声十韵的离析:功盖千古,启牖后人226
第四节 第二部入声音释与古韵职、锡、质、月四部的关系232
第八章 顾炎武古人四声一贯说的实质和主要内容236
第一节 《诗经》用韵与古人四声一贯问题237
第二节 古人四声一贯说的历史考证239
第三节 古人四声一贯说的主要理据及四声转读之规律242
第四节 顾炎武四声一贯说与阴入对转问题的探讨248
第九章 古人四声一贯说的理论意义及其应用价值——《诗本音》四声关系处理模式分析253
第一节 《诗本音》四声一贯的数量模式254
第二节 《诗本音》对四声通用与分用的谨慎处理259
第三节 《诗本音》入声转读平上去三声之误262
附:顾炎武《诗本音》四声并用之篇章268
第十章 顾炎武古音学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278
第一节 顾炎武古音学主要成就及其不足278
第二节 顾炎武古音学在清代中期以后的发展和影响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