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脏外科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心脏外科学
  • 朱晓东,张宝仁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87366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1299页
  • 文件大小:221MB
  • 文件页数:1330页
  • 主题词:心脏外科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心脏外科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基础部分3

第一章 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外科的应用&李治安 马小静 3

第一节 心血管外科术中超声心动图技术3

一、使用仪器与探头3

二、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3

第二节 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外科术中的应用4

一、心血管外科术中超声心动图术前诊断4

二、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5

三、术中经心外膜血管检测技术的应用8

四、术中心功能的监测8

第三节 超声心动图对心脏外科术后病人的评价9

一、心内补片检测9

二、人工瓣功能和血流动力学10

三、心脏移植术后超声监测12

四、心外科术后心包积液、心包积血和心腔血栓、心包穿刺13

五、体-肺动脉分流术、Glenn、Fontan术后超声14

第二章 X线平片、心导管和心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凌坚 17

第一节 X线平片的临床应用17

一、X线胸片及投照体位17

二、肺循环改变19

第二节 心导管检查21

第三节 心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23

一、造影设备23

二、造影部位及投照体位23

三、造影剂24

四、心血管造影的分析和诊断原则24

第三章 核素显像在心脏外科的应用&刘秀杰 方纬 王雪梅 28

第一节 心血管核医学的主要内容28

一、心肌显像28

二、心脏受体显像29

三、心脏基因显像29

四、心脏功能测定的显像方法29

五、肺灌注显像在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脏病的应用29

第二节 心肌灌注显像在心脏外科的应用29

一、心肌灌注显像的原理和方法30

二、心肌灌注显像的图像分析30

三、心肌灌注显像的临床应用价值30

第三节 存活心肌的检测——心肌代谢显像32

一、存活心肌的概念32

二、核素心肌代谢显像的原理和方法32

三、心肌代谢显像在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应用34

第四节 心室功能检测——核素心室显像35

一、核素心室显像的原理和方法35

二、核素心室显像在心脏外科的应用35

第五节 核素肺灌注显像在先天性及风湿性心脏病中的应用37

一、常规肺灌注显像在肺动脉高压测定中的应用37

二、首次通过法放射性核素显像在肺动脉高压测定中应用38

第四章 磁共振检查&高元桂 安宁豫 蔡祖龙 41

第一节 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41

一、磁共振41

二、核磁弛豫42

第二节 脉冲序列43

一、自旋回波脉冲序列43

二、反转恢复脉冲序列43

三、梯度回波脉冲序列44

四、回波平面成像脉冲序列44

五、快速磁共振成像序列44

第三节 心血管磁共振的其他检查技术或方法44

一、磁共振血管造影44

二、血流速度的测定45

三、心肌标记技术45

四、磁共振对比剂45

五、磁共振灌注成像46

六、共振波谱分析磁46

第四节 心血管磁共振检查的优缺点、适应证和禁忌证46

一、优点46

二、缺点46

三、适应证46

四、禁忌证47

第五节 心脏磁共振的特殊检查方法47

一、心血管搏动和呼吸运动伪影的控制47

二、扫描层面选择48

三、心脏断层成像的标准化心肌分段50

四、左室功能检测50

第六节 心脏磁共振正常所见51

一、诸扫描体位心脏正常所见51

二、心脏主要解剖结构正常所见52

第七节 后得性心脏病54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54

二、心肌病59

三、瓣膜病变60

四、心包病变62

五、心脏肿瘤63

第八节 先天性心脏病67

一、房间隔缺损68

二、房室间隔缺损又称心内膜垫缺损68

三、室间隔缺损69

四、动脉导管未闭69

五、法洛四联症70

六、右室双出口71

七、共同动脉干72

八、大动脉转位73

九、单心室74

十、三尖瓣异常75

十一、肺静脉畸形引流78

十二、主动脉缩窄79

第九节 血管病变与变异80

一、主动脉病变80

二、肺血管病变84

三、腔静脉磁共振血管成像86

第五章 心脏大血管CT检查&蔡祖龙 赵绍宏 91

第一节 CT的基本知识与检查方法91

一、CT的基本原理91

二、CT装置的基本结构92

三、CT扫描技术92

四、CT技术的新进展95

第二节 CT对心血管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96

一、心脏大血管正常CT表现96

二、心脏大血管疾病的CT诊断98

第六章 影像学综合检查和优选应用&刘玉清 109

一、概述109

二、心血管病影像学综合检查和优选应用109

第七章 心电图与心脏电生理检查&李莉 112

第一节 心电图112

一、心电图的导联体系112

二、正常心电图112

三、心肌梗死113

四、心律失常115

第二节 心脏电生理检查120

一、心腔内心电图及记录技术120

二、窦房结功能测定122

三、房室结功能测定123

四、房室结双径路的折返性心动过速123

五、预激综合征合并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23

六、室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检查125

七、房扑的电生理检查125

八、房颤的电生理检查126

第八章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概况&蒋世良 129

第一节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129

一、经皮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129

二、经皮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封堵术131

三、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术133

四、其他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135

五、先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趋势136

第二节 瓣膜病的介入治疗136

一、经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成形术136

二、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138

三、瓣膜病的介入治疗进展139

第三节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140

一、冠状动脉左主干的介入治疗140

二、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的PCI141

三、多支血管病变的PCI141

四、急性心肌梗死的PCI141

第九章 心脏外科的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胡冬煦 杨进福 王冰 144

第一节 概述144

第二节 心脏外科疾病的基因诊断研究145

一、基因异常与心脏疾病145

二、遗传性心脏病的类型及诊断149

第三节 心脏外科疾病的基因治疗研究153

一、基因治疗的历史回顾153

二、心血管外科疾病的基因治疗方法154

三、心血管外科疾病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155

四、心血管外科疾病基因治疗的前景158

五、心血管外科疾病基因治疗存在的问题159

第四节 心血管外科疾病细胞学治疗的研究160

一、通过细胞移植修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160

二、细胞转基因方法治疗缺血性心脏病161

第十章 科研设计与医学统计在心脏外科的应用&曹杰 顾东风 164

第一节 心外科研究的特点164

第二节 心脏外科临床研究的常见类型165

一、预后性研究165

二、治疗性研究170

第三节 心脏外科临床研究常采用的统计学方法173

第四节 循证医学与心脏外科临床实践与科研174

一、临床证据的分级和主要来源174

二、可供循证医学使用的证据175

第十一章 心血管外科应用解剖&朱俊明 朱晓东178

一、右心房和房间隔的外科解剖178

二、心室间隔的外科解剖180

三、二尖瓣的外科解剖182

四、三尖瓣的外科解剖184

五、肺动脉瓣的外科解剖185

六、主动脉根部及其毗邻187

七、主动脉外科解剖189

第二篇 心脏外科总论195

第十二章 心脏外科麻醉&李立环 195

第一节 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麻醉195

一、病理生理195

二、麻醉前访视及注意事项196

三、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197

四、麻醉诱导199

五、麻醉维持199

六、停机后处理200

附:特殊疾病麻醉处理200

第二节 心脏瓣膜病变的麻醉201

一、二尖瓣狭窄202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203

三、主动脉瓣狭窄204

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05

第三节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麻醉206

一、病理生理206

二、麻醉处理206

第四节 冠心病外科手术的麻醉207

一、冠心病病人术前病情特点207

二、麻醉处理211

三、术中须注意的其他问题217

第五节 胸、腹主动脉瘤外科手术的麻醉218

一、术前准备和评估218

二、术中监测220

三、麻醉处理的基本原则221

四、不同部位主动脉瘤外科手术的麻醉特点221

五、重要器官的保护224

第十三章 低温体外循环及心肌保护&龙村 227

第一节 低温227

一、低温医学的发展简史227

二、低温的病理生理变化228

三、低温技术的临床应用230

四、α稳态和pH稳态233

五、温度监测234

第二节 体外循环原理和用品234

一、体外循环概况和原理234

二、体外循环用品235

第三节 心脏术中跳动状态的心脏保护244

一、体外循环前的心脏保护244

二、体外循环中心脏停跳前的心脏保护246

三、体外循环中心脏复跳后的心肌保护246

四、Off Pump手术中的心脏保护249

第四节 心脏术中停跳状态的心脏保护250

一、停搏液的基本原理和配方250

二、晶体停搏液和含血停搏液252

三、心脏停跳时的管理253

第十四章 心肺复苏&赵枫 邹良建 259

一、心搏骤停259

二、心搏呼吸骤停的抢救流程262

三、成人心肺复苏术264

四、婴儿和儿童心肺复苏术271

五、其他复苏措施273

六、心肺复苏的有效指标273

七、复苏后的处理274

八、停止进行心肺复苏的判断标准276

九、心肺复苏效果及预后276

第十五章 心脏辅助和人造心脏&翁渝国 Roland Hetzer 278

第一节 供短期使用的机械循环辅助装置279

一、体外循环膜式氧合器装置和离心泵279

二、血泵281

三、Impella,心内泵281

四、心室辅助装置BVS 5000283

第二节 心室辅助装置284

一、柏林心脏辅助装置Excor284

二、HeartMate Ⅰ285

三、Novacor286

四、完全可植入式的左心辅助系统Lion Heart LV D2000287

五、微型轴流左心辅助装置288

六、电磁悬浮式旋转离心心室辅助装置290

第三节 人工心脏292

一、AbioCor292

二、CardioWest293

第十六章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吴信 296

一、辅助作用原理296

二、装置296

三、适应证及禁忌证297

四、气囊导管的选择298

五、置入与撤除方法298

六、抗凝299

七、反搏机器的操作299

八、辅助有效的表现300

九、应用失败的原因300

十、提高辅助效果的其他措施301

十一、停用指征301

十二、并发症301

十三、效果303

十四、评议303

第十七章 微创心脏外科技术概述&胡盛寿 张浩 熊辉 306

一、微创心脏外科的诞生306

二、核心技术之一:手术切口的演变307

三、核心技术之二:腔镜和机器人辅助技术307

四、核心技术之三:对体外循环的避免307

五、核心技术之四:“Hybrid”技术308

六、微创心脏外科的发展309

七、结语309

第十八章 心脏与血管修复代用品&张宝仁 韩林 311

一、概述311

二、心脏与血管补片311

三、人造血管与带瓣管道311

四、人造心脏瓣膜314

五、人工瓣环319

六、手术缝线320

七、血管腔内支架321

第三篇 先天性心脏畸形325

第十九章 心血管的胚胎发育和命名学&吕小东 325

第一节 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建立325

一、原始血管的形成325

二、原始心管的形成326

三、血管循环的形成327

第二节 心脏和大血管根部的胚胎发育327

一、心腔和大血管根部的布局327

二、心腔和大血管根部的分隔331

三、心腔结构的最后完成338

第三节 大血管的发育341

一、大动脉主干的发育341

二、冠状动脉和肺动脉342

三、体静脉的发育342

四、肺静脉的发育345

五、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345

第四节 心血管的命名学346

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分类和命名346

附录1 一些熟悉的名词的含义351

附录2 国际先心外科名称和数据库计划简介351

第二十章 体静脉异常连接,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张泽伟 354

第二十一章 肺静脉畸形引流&于存涛 381

第一节 完全型肺静脉畸形引流381

第二节 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388

第二十二章 三房心&李仲智 391

第二十三章 心房间隔缺损&王建明 398

附录1 封堵器规格、型号及基本尺寸411

附录2 单心房411

附录3 各种治疗方式比较412

第二十四章 房室间隔缺损&张怀军 413

第二十五章 心室间隔缺损&何强 421

第二十六章 左心发育不全综合征&刘锦纷 434

第二十七章 单独二尖瓣畸形&庄建 441

第二十八章 三尖瓣畸形&刘迎龙 吕小东 449

第一节 三尖瓣闭锁449

第二节 Ehstein畸形457

第三节 先天性三尖瓣狭窄462

第二十九章 左心室出口狭窄&胡建国 463

第一节 先天性主动脉瓣膜狭窄463

第二节 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475

第三节 先天性主动脉瓣上狭窄482

第三十章 右心室出口狭窄&易定华 488

第一节 双腔右心室488

第二节 肺动脉瓣狭窄492

第三节 肺动脉瓣下狭窄496

第四节 肺动脉瓣上及其分支狭窄499

第三十一章 肺动脉闭锁&刘迎龙 504

第一节 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闭锁504

第二节 室间隔完整肺动脉闭锁511

第三十二章 动脉导管未闭&李继良 516

第三十三章 主肺动脉窗&王强 525

第三十四章 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罗毅 张辉 533

第一节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533

一、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533

二、右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542

第二节 冠状动脉瘘544

第三十五章 主动脉窦瘤&杜茗 550

第三十六章 永存动脉干&徐志伟 559

第三十七章 法洛四联症&朱晓东 刘迎龙 564

第一节 定义与解剖基础564

一、概述564

二、单纯型TOF的胚胎学基础565

三、法洛四联症并发肺动脉闭锁565

四、外科解剖要点566

第二节 临床诊断与手术指征570

一、病理生理570

二、临床检查与诊断571

三、手术指征572

第三节 外科治疗573

一、麻醉与体外循环573

二、体-肺动脉分流手术573

三、腔静脉-肺动脉分流术574

四、室间隔缺损修补术574

五、右室流出道疏通575

六、右心室-肺动脉之间心外通道576

七、术后处理要点与技术风险577

八、治疗结果578

九、结语579

第三十八章 右室双出口&沈向东 581

第三十九章 大动脉转位 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Christopher Komanapalli Ross M.Ungerleider592

第四十章 完全性大动脉错位&徐志伟 608

第四十一章 先天性矫正大动脉转位&朱洪玉 618

第四十二章 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弓中断&易定华 641

第一节 主动脉缩窄641

第二节 主动脉弓中断653

第四十三章 心室双入口&闫军 661

第四篇 后天性心脏瓣膜病673

第四十四章 二尖瓣成形术 Mitral Valve Repair&A.Marc Gillinov 673

第四十五章 二尖瓣病变&梅举 张宝仁 693

第一节 二尖瓣狭窄693

第二节 二尖瓣关闭不全712

第四十六章 主动脉瓣外科726

第一节 主动脉瓣狭窄&胡盛寿 孙晓刚 726

第二节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罗新锦 孙寒松 733

第四十七章 三尖瓣外科(后天性病变)&宋智钢 徐志云 744

第一节 概述744

第二节 三尖瓣关闭不全745

第四十八章 心脏联合瓣膜病&于伟勇 767

第一节 概述767

第二节 双瓣膜病变768

第三节 三瓣膜病变787

第四节 四瓣膜病变792

第四十九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张宝仁 796

第一节 概述796

第二节 自体瓣膜心内膜炎797

第三节 人造瓣膜心内膜炎805

第五十章 复发性心脏瓣膜病&张宝仁 邢建洲812

第五十一章 瓣膜外科的特殊问题&徐志云 杨立信 831

第一节 老年性心脏瓣膜病831

一、概述831

二、老年心脏瓣膜病的特殊性831

三、危险因素、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832

四、术前特殊准备832

五、老年性主动脉瓣病变833

六、老年性二尖瓣病变835

第二节 儿童心脏瓣膜病836

一、主动脉瓣狭窄836

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837

三、二尖瓣狭窄840

四、二尖瓣关闭不全842

五、儿童人工心脏瓣膜置换和术后抗凝治疗842

第三节 妊娠期瓣膜病844

一、概述844

二、妊娠期心血管系统的病理生理改变844

三、妊娠期瓣膜病的影响844

四、处理原则845

五、妊娠期瓣膜病的手术治疗847

六、妊娠期的抗凝问题849

第五十二章 瓣膜外科的术后处理和远期观察&许建屏 853

第一节 术后处理853

第二节 瓣膜病的远期观察860

第五篇 冠心病的外科治疗865

第五十三章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发展历史和我国现状&胡盛寿 张浩 865

一、早期探索阶段865

二、CABG的诞生866

三、移植桥材料的演变:IMA从应用到推广867

四、从置疑到接受:对CABG疗效的评价868

五、体外循环在CABG中的取和舍868

六、微创化:CABG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869

七、中国CABG现状:机遇和挑战869

八、结语870

第五十四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理及其发病机制&宋来凤 872

第一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理872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与发病机制878

第三节 心肌梗死病理学882

第五十五章 冠心病的影像学诊断&凌坚 刘玉清 890

第一节 X线胸片890

一、概述890

二、X线胸片及投照体位890

三、异常X线征象分析890

第二节 冠状动脉造影892

一、概述892

二、冠状动脉造影适应证892

三、冠状动脉造影的投照体位893

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造影征象893

五、左心室造影征象896

第三节 CT成像在冠心病的应用897

一、CT心脏成像897

二、CT冠状动脉成像897

第四节 MRI成像在冠心病的应用899

一、MR心肌灌注成像899

二、MR冠状动脉成像899

第五十六章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适应证&胡盛寿 郑哲 902

一、无症状和轻度心绞痛患者903

二、稳定性心绞痛903

三、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904

四、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904

五、左室功能低下905

六、致命的室性心律失常906

七、PTCA失败906

八、既往CABG907

第五十七章 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动脉移植物的生物学基础及其临床应用 The Biological Basi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rterial grafting in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何国伟908

第一节 静脉和动脉移植物的长期通畅率908

第二节 动脉移植物的生物特征和临床分类909

第三节 动脉移植物的临床选择913

第五十八章 正中胸骨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宋云虎 933

第五十九章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万峰 948

一、历史和概况948

二、病例选择和评估950

三、外科技术950

四、并发症及处理957

五、手术疗效959

第六十章 小切口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赵强 975

第六十一章 急症及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胡盛寿 吕锋 980

第一节 急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980

第二节 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983

第六十二章 冠心病室壁瘤的外科治疗&高长青 986

第六十三章 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缺损&许建屏 1001

第六十四章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黄方炯 宋士秋 1013

第六十五章 冠心病的激光治疗&屈正 1028

第一节 TMR的历史背景及发展简史1029

第二节 TMR常用的激光种类1029

一、二氧化碳激光1029

二、钬激光1030

第三节 TMR的机制1031

一、心腔内血液经激光孔道——心肌原有微血管直接灌注心肌1031

二、激光生物学效应促进孔道周围心肌生成新的细小血管1031

三、激光效应去心脏局部自主神经的作用1031

第四节 TMR定位与评估方法1032

一、冠状动脉及左室造影1032

二、心肌灌注显像1032

三、超声心动图1032

四、心电图1033

五、正电子断层扫描1033

第五节 TMR术式与适应证1034

一、单纯TMR治疗的适应证1034

二、CABG联合TMR治疗的适应证1034

三、经胸腔镜TMR1035

四、TMR联合其他治疗方法1035

第六节 TMR方法1035

一、单纯TMR1035

二、常规方法CABG联合TMR1037

三、心脏不停跳下CABG联合TMR1037

第七节 手术风险与并发症1037

一、手术风险1037

二、单纯TMR手术的并发症1039

第八节 TMR的疗效1040

一、TMR术后近期疗效研究1040

二、TMR的中远期疗效1041

第六十六章 心肌细胞移植&肖明第1047

一、概述1047

二、移植细胞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机制1050

三、心肌细胞移植的适应证1050

四、移植方式1051

五、移植细胞的数量、部位与移植时机1051

六、近期并发症与安全性1051

七、目前存在的问题1051

第六十七章 合并瓣膜病变、颈动脉病变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吴洪斌 1055

第一节 合并瓣膜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055

第二节 合并颈动脉病变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058

第六篇 大血管手术1065

第六十八章 胸主动脉瘤&田良鑫 孙立忠 1065

第一节 正常胸主动脉解剖1065

第二节 胸主动脉瘤病因及病理1066

第三节 胸主动脉瘤的分类1067

第四节 胸主动脉瘤的病理生理1068

第五节 胸主动脉瘤的自然病史1068

第六节 胸主动脉瘤的临床表现1069

第七节 胸主动脉瘤的治疗1070

第六十九章 主动脉夹层&常谦 1077

第七十章 肺动脉栓塞的外科治疗&任华 1099

一、概述1099

二、DVT和PTE的自然病程1099

三、危险因素1100

四、病理学1101

五、生理学1101

六、临床表现1104

七、辅助检查1104

八、诊断要点1108

九、鉴别诊断1108

十、内科治疗1109

十一、外科治疗1110

第七十一章 大动脉炎&汪忠镐 1119

第七十二章 上腔静脉综合征&汪忠镐 1128

第七十三章 布-加综合征&汪忠镐 1137

第七篇 其他手术1159

第七十四章 心包疾病&乔晨晖 1159

第一节 急性心包炎1159

第二节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1162

第三节 其他心包疾病1168

一、先天性心包缺损1168

二、心包囊肿1169

三、心包肿瘤1169

第七十五章 心脏及胸腔大血管创伤&蒋树林 1171

第一节 心脏损伤1171

一、贯透性心脏损伤1171

二、心脏异物1176

三、闭合性心脏损伤1177

第二节 胸腔大血管损伤1181

第三节 医源性心脏大血管创伤1187

一、心导管检查术所致的损伤1187

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所致的损伤1188

三、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所致的损伤1189

四、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损伤1190

五、射频消融术所致的心脏大血管损伤1192

六、起搏器安装所致的心脏大血管损伤1193

第七十六章 心脏肿瘤&肖明第1195

第一节 概述1195

第二节 心脏黏液瘤1196

第三节 心脏肉瘤1201

第七十七章 心律失常的外科治疗&锺炳棠 1203

第一节 心房纤维性颤动1203

第二节 预激综合征1216

第三节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227

第四节 异位或自发性房性心动过速1229

第五节 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1233

一、缺血性室性心动过速1233

二、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1240

三、UHLs综合征1241

四、Q-T间期延长综合征1241

五、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243

六、非缺血性心肌病1243

七、室性心动过速的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式的选择1243

八、室性心动过速的手术结果1244

第六节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1244

一、ICD的结构和工作机制1244

二、ICD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1245

三、ICD植入前准备1245

四、植入方法1246

五、手术结果1246

六、术后随访1247

第七十八章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吴信 1249

第七十九章 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病&吴信 1257

第八十章 心脏移植&朱樹勳 1263

第一节 概论1263

一、历史回顾1263

二、亚洲心脏移植1264

第二节 受体的选择1264

一、适应证1264

二、受体心脏功能术前评估1265

三、禁忌证1265

第三节 受体术前管理1266

一、实验室检查1266

二、感染性疾病的筛检1266

三、免疫学的测试1267

四、肺功能测试1267

五、内镜1267

六、腹部超声波1267

七、各科照会1267

八、等待移植时循环系统的管理1267

第四节 供体1268

一、供体的选择1268

二、脑死亡判定程序1269

三、供体之管理1270

第五节 心脏移植手术麻醉1270

一、供体的麻醉处理1270

二、受体的麻醉处理1271

第六节 心脏移植的手术1271

一、供心的摘取1271

二、供心的植入1273

三、正位心脏移植术与异位心脏移植术之比较1276

四、异位心脏移植的适应证1277

第七节 一胸二心之监测1277

第八节 心脏移植术后照护1279

一、循环功能1279

二、肾功能1280

三、免疫抑制剂1280

四、感染1281

第九节 急性排斥1281

一、急性排斥的诊断1281

二、急性排斥之组织病理分级1282

三、急性排斥的治疗1283

第十节 心脏移植后的慢性合并症及其治疗1283

一、移植心脏血管病变1284

二、肾衰竭1285

三、高血压1285

四、恶性肿瘤1285

五、糖尿病1285

六、高血脂1285

七、异位心脏移植之合并症1286

第十一节 心脏移植的结果1286

一、存活率1286

二、影响死亡率的危险因子1286

三、死亡原因1288

四、生活质量1288

第十二节 未来展望128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