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51/31727554.jpg)
- 高广生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ISBN:7802095387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53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374页
- 主题词:温室效应-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1
1.1 中国温室气体清单报告范围1
1.2 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1
1.3 1994年温室气体清单3
1.4 清单的不确定性9
2 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清单11
2.1 背景概述11
2.2 温室气体排放源的定义及其特点43
2.3 清单编制方法及其说明50
2.4 活动水平数据来源及确定方法56
2.5 排放因子数据来源及确定方法72
2.6 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量估算91
2.7 数据质量评估与不确定性分析100
3 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清单115
3.1 背景概述115
3.2 1994年中国水泥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清单126
3.3 1994年中国石灰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清单136
3.4 1994年中国钢铁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清单145
3.5 1994年中国电石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清单151
3.6 1994年中国己二酸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清单160
3.7 1994年中国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清单165
3.8 数据质量评估与不确定性分析166
3.9 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168
4 农业活动温室气体清单169
4.1 背景概述169
4.2 温室气体源汇定义及其特点172
4.3 清单编制方法及其说明175
4.4 活动水平数据来源及确定方法186
4.5 排放因子数据来源及确定方法198
4.6 1994年农业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清单231
4.7 数据质量评估与不确定性分析243
4.8 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253
5 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温室气体清单253
5.1 中国土地利用分类及资源情况255
5.2 温室气体源和汇定义及其特点262
5.3 林业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及说明264
5.4 活动水平数据及确定方法267
5.5 排放因子数据及确定方法268
5.6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温室气体清单计算结果274
5.7 数据质量评估和不确定性分析276
5.8 有关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清单的未来需求277
6 城市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清单280
6.1 背景概述280
6.2 温室气体源和汇定义及其特点287
6.3 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方法及其说明288
6.4 活动水平数据来源及确定方法293
6.5 排放因子数据来源及确定方法314
6.6 分部门(分温室气体种类)排放量估算及电子表格322
6.7 数据质量评估与不确定性分析326
附件:适应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要求改造国家能源平衡表326
1 背景简介329
2 改造国家能源平衡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329
3 按照IPCC编制清单要求改造国家能源平衡表331
4 改造后的能源平衡表尚存在的不确定性分析334
5 国家能源平衡表改造对改进能源统计工作的意义334
参考文献343
图1-1 1994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构成5
图1-2 1994年中国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构成5
图1-3 1994年中国工业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构成6
图1-4 1994年中国甲烷排放源及构成7
图2-1 1994年中国能源活动分部门二氧化碳排放量构成100
图2-2 1994年中国能源活动甲烷排放量构成100
图3-1 分省熟料氧化钙平均含量和氧化镁平均含量131
图3-2 各省排放因子分布132
图3-3 1994年分省二氧化碳排放量(Gg-CO2)133
图3-4 中国生石灰生产温室气体排放估算采用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137
图3-5 中国建筑石灰产量变化情况139
图3-6 各地区1994年建筑石灰的隐含排放因子比较143
图3-7 钢铁生产过程中熔剂利用的主要排放源145
图3-8 炼钢中降碳过程中的排放源145
图3-9 中国钢铁行业熔剂生产量变化趋势(1980年=1)147
图3-10 电石生产和使用示意图152
图3-11 由石脑油合成己二酸的工业生产过程161
图3-12 1994年中国工业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部门构成情况166
图3-13 1994年中国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部门构成情况166
图4-1 农田N2O排放源分类173
图4-2 稻田甲烷排放清单编制方法流程略图183
图4-3 IAP-N模式基本框架184
图4-4 农田N2O直接排放清单编制方法流程略图184
图4-5 1994年中国双季早稻、双季晚稻和单季稻收割面积187
图4-6 不同水肥管理方式条件下双季稻田的甲烷逐日排通量计算值和观测值比较203
图4-7 不同水肥管理方式条件下单季稻田的甲烷逐日排通量计算值和观测值比较204
图4-8 CH4MOD模式计算的水稻生长季甲烷排放因子与实际观测值的比较205
图4-9 1994年中国双季早稻、双季晚稻和单季稻的单位面积产量206
图4-10 1994年中国双季早稻、双季晚稻和单季稻的前茬作物根茬残留量(kg hm-2,以干物质计)207
图4-11 中国土壤耕作层砂粒含量分布图208
图4-12 中国不同类型水稻的插秧日期和收割日期(崔读昌等,1984)209
图4-13 1994年中国双季早稻、双季晚稻和单季稻的生长季甲烷排放因子212
图4-14 中国现有农田N20直接排放因子观测地点的地理位置221
图4-15 1994年中国水稻生长季甲烷排放量空间分布232
图4-16 1994年中国各省级区域稻田甲烷排放总量233
图4-17 1994年中国各种动物消化道发酵CH4排放比例237
图4-18 1994年中国不同类型动物消化道CH4排放所占比例238
图4-19 1994年中国动物粪便甲烷排放分布242
图4-20 1994年中国不同动物粪便氧化亚氮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比例242
图4-21 1994年中国不同粪便处理方式排放的氧化亚氮占总排放量的比例242
图4-22 1994年中国不同省份动物粪便氧化亚氮排放量分布243
图5-1 林业用地各类土地面积比例257
图5-2 各龄级森林面积比例258
图5-3 两次清查期间有林地转化为其他各类土地的面积259
图5-4 两次清查期间其他各类土地转化为有林地的面积259
图5-5 不同地区森林和其他木质生物质储量变化274
图6-1 IPCC优良做法指南决策树288
图6-2 中国六个大城市垃圾清运量变化趋势297
图6-3 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与城市非农业人口的变化趋势299
图6-4 1994年中国不同地域城市垃圾清运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图301
图6-5 2000年中国不同地域城市垃圾清运量占全国总量比例图302
图6-6 1996年北京、上海、天津三市垃圾成分(平均)构成图308
图6-7 1991—2000年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主要可燃物的变化308
图6-8 中国七大区域1994年和2000年垃圾产量和城市数目316
图6-9 1994年中国各区域生活垃圾填埋处置甲烷产生量和净排放量326
表1-1 1994年中国温室气体清单4
表1-2 按100年全球增温潜势折算后的1994年温室气体排放量4
表1-3 1994年中国工业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构成5
表1-4 1994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温室气体清单计算结果6
表1-5 1994年中国甲烷排放情况7
表1-6 1994年农业活动甲烷排放清单7
表1-7 1994年中国废弃物处置甲烷排放量8
表1-8 1994年中国氧化亚氮排放情况8
表1-9 1994年中国农业活动氧化亚氮排放量8
表2-1 中国1994年矿物燃料燃烧活动能源消费的部分和品种构成13
表2-2 中国1994年6000 kW及以上机组分类15
表2-3 1994年不同参数和容量的火力发电机组平均发电煤耗15
表2-4 1994年中国分部门、分品种的终端能源消费量16
表2-5 1994年中国化工部门的终端消费用能情况17
表2-6 1994年中国化工各主要行业的能源消费量及其比重17
表2-7 1994年中国建材工业全行业主要产品产量17
表2-8 1994年中国民用汽车及摩托车、拖拉机保有量18
表2-9 1994年中国主要农作物秸秆产量20
表2-10 1994年中国林木资源消耗量统计20
表2-11 1994年农村秸秆、薪柴燃烧量21
表2-12 中国农用灶使用情况21
表2-13 1994年中国牧区牛饲养量及其干粪产量21
表2-14 中国垃圾处理历史数据22
表2-15 TOR1专题组主要成员及其分工24
表2-16 协作合同单位和专家25
表2-17 其他协作单位和咨询专家25
表2-18 COP2第10号决定要求的非附件1缔约方初始信息通报国家温室气体清单内容(UNFCCC清单编制指南的表二)45
表2-19 IPCC静止源能源活动排放源类型下的主要燃烧设备45
表2-20 IPCC移动源主要设备类型45
表2-21 IPCC参考方法的能源品种分类46
表2-22 能源生产部门关键排放源47
表2-23 能源加工与转换部门关键排放源47
表2-24 能源终端利用:工业部门关键排放源47
表2-25 能源终端利用:农业部门关键排放源48
表2-26 能源终端利用:建筑行业关键排放源48
表2-27 能源终端利用:服务业和民用部门关键排放源49
表2-28 能源终端利用:交通运输部门关键排放源49
表2-29 生物质燃料燃烧活动关键排放源49
表2-30 参考方法、部门法和以详细技术为基础的部门法的主要区别50
表2-31 参考方法需要的活动水平数据(实物量)57
表2-32 非能源利用的矿物燃料活动水平数据58
表2-33 矿物燃料燃烧活动分部门、分燃料品种的活动水平数据58
表2-34 煤炭生产与加工过程分设备、分燃料品种的活动水平数据59
表2-35 油气开采、加工与转换行业分设备、分燃料品种的活动水平数据59
表2-36 电力与热力行业分设备、分燃料品种的活动水平数据59
表2-37 炼焦与煤制气行业分设备、分燃料品种的活动水平数据59
表2-38 钢铁行业分设备、分燃料品种的活动水平数据60
表2-39 有色行业分设备、分燃料品种的活动水平数据60
表2-40 化工行业分设备、分燃料品种的活动水平数据61
表2-41 造纸、纸浆与印刷业分设备、分燃料品种的活动水平数据61
表2-42 食品、烟草、饮料行业分设备、分燃料品种活动水平数据62
表2-43 纺织行业分设备、分燃料品种的活动水平数据62
表2-44 机电行业分设备、分燃料品种的活动水平数据62
表2-45 建材行业分设备、分燃料品种的活动水平数据63
表2-46 建筑行业分设备、分燃料品种的活动水平数据63
表2-47 工业部门中其他行业分设备、分燃料品种的活动水平数据63
表2-48 交通运输分设备、分燃料品种的活动水平数据64
表2-49 交通运输部门中非运输工具部分分设备、分燃料品种的活动水平数据64
表2-50 农业部门分设备、分燃料品种的活动水平数据65
表2-51 城市居民生活部门分设备、分燃料品种的活动水平数据65
表2-52 农村居民生活部门分设备、分燃料品种的活动水平数据65
表2-53 服务业及其他用能分设备、分燃料品种的活动水平数据66
表2-54 (a)分部门、分燃料品种矿物燃料热值数据67
表2-54 (b)建材、化工部门中的部分设备的热值68
表2-55 1994年生物质分燃料品种、分设备活动水平数据68
表2-56 中国1994年高、低甲烷矿井及露天矿原煤产量68
表2-57 国有重点煤矿1994年实测甲烷排放量68
表2-58 抽放矿井采煤量、甲烷涌出量、抽放甲烷量及抽放率69
表2-59 煤矿抽放甲烷利用量统计69
表2-60 油气系统各环节活动水平数据69
表2-61 以详细技术为基础的部门法活动水平数据来源70
表2-62 参考方法潜在排放因子与碳氧化率参数73
表2-63 矿物燃料非能源利用的固碳率73
表2-64 (a)分部门、分燃料品种矿物燃料潜在排放因子数据75
表2-64 (b)油气开采与加工、建材部门中部分行业的潜在排放因子数值76
表2-65 煤炭生产和加工行业氧化率参数76
表2-66 油气开采与加工转换行业氧化率参数76
表2-67 电力与热力行业氧化率参数76
表2-68 炼焦与煤制气行业氧化率参数77
表2-69 钢铁行业氧化率参数77
表2-70 有色行业氧化率参数77
表2-71 化工行业氧化率参数78
表2-72 造纸、纸浆与印刷行业氧化率参数78
表2-73 食品、烟草、饮料行业氧化率参数78
表2-74 纺织行业氧化率参数79
表2-75 机电行业氧化率参数79
表2-76 建材行业氧化率参数79
表2-77 建筑行业氧化率参数80
表2-78 工业部门中其他行业氧化率参数80
表2-79 运输工具氧化率参数80
表2-80 交通运输部门中非运输工具部分氧化率参数80
表2-81 农业部门氧化率参数81
表2-82 城市居民生活部门的氧化率参数81
表2-83 农村居民生活部门的氧化率参数81
表2-84 服务业及其他部门氧化率参数82
表2-85 电力部门氧化亚氮排放因子82
表2-86 省柴灶、传统灶燃用秸秆和薪柴的甲烷排放因子82
表2-87 其他设备的甲烷排放因子82
表2-88 井工开采甲烷排放因子83
表2-89 其他排放因子83
表2-90 油气系统甲烷排放因子83
表2-91 中国所有煤矿分煤种的平均发热量、平均含碳量和潜在排放因子84
表2-92 部分国有矿(50%左右产量)分行业、分煤种平均潜在排放因子85
表2-93 中国工业锅炉分煤种、分容量的碳氧化率参数86
表2-94 中国工业锅炉分煤种、分部门的碳氧化率参数86
表2-95 以详细技术为基础的部门法的各种排放因子参数来源87
表2-96 《中国气候变化国别研究》中所选用的分燃料品种排放因子89
表2-97 中国、印度测试结果与《IPCC清单指南》缺省值比较89
表2-98 运至地表煤中残存甲烷含量90
表2-99 1994年中国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量91
表2-100 1994年分部门中国燃料燃烧温室气体排放量92
表2-101 1994年分品种中国矿物燃料燃烧温室气体排放量(基于部门法)92
表2-102 1994年分品种中国矿物燃料二氧化碳排放量(基于参考方法)92
表2-103 1994年分设备中国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量92
表2-104 1994年中国生物质燃料燃烧甲烷排放量92
表2-105 1994年中国煤炭开采及矿后活动甲烷排放量93
表2-106 1994年中国油气系统甲烷排放量93
表2-107 1994年中国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量汇总表94
表2-108 1994年矿物燃料燃烧分品种二氧化碳排放汇总表(参考方法)95
表2-109 1994年中国矿物燃料燃烧分部门、分气体排放量汇总表95
表2-110 1994年固体燃料燃烧分品种、分设备二氧化碳排放汇总表96
表2-111 1994年液体燃料燃烧分品种、分设备二氧化碳排放汇总表96
表2-112 1994年气体燃料燃烧分品种、分设备二氧化碳排放汇总表96
表2-113 1994年中国生物质燃烧分品种、分设备甲烷排放量97
表2-114 1994年中国农村分省、分设备生物质燃烧甲烷排放量97
表2-115 1994年中国煤炭开采及矿后活动甲烷排放量98
表2-116 1994年中国煤炭井工开采甲烷排放量99
表2-117 1994年中国露天煤炭开采甲烷排放量99
表2-118 1994年中国煤炭矿后活动甲烷排放量99
表2-119 1994年中国油气系统甲烷排放量99
表2-120 固体燃料排放不确定性定量过程110
表2-121 液体燃料排放不确定性定量过程111
表2-122 气体燃料排放不确定性定量过程112
表2-123 矿物燃料燃烧C02排放不确定性113
表2-124 矿物燃料燃烧排放N2O不确定性113
表2-125 不确定性定量计算过程113
表2-126 能源活动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不确定性114
表3-1 1994年中国钢铁工业产品构成117
表3-2 1994年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清单主要成员及其分工119
表3-3 1994年中国熟料产量128
表3-4 1994年水泥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因子129
表3-5 水泥企业问卷调查情况130
表3-6 1994年中国水泥生产过程分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结果132
表3-7 1994年中国建筑石灰产量估算138
表3-8 中国冶金石灰产量估算138
表3-9 中国化工石灰产量估算138
表3-10 中国部分年份的建筑石灰产量139
表3-11 各地区1994年建筑石灰产品中的氧化钙含量和氧化镁含量的加权平均结果140
表3-12 各地区建筑石灰生产二氧化碳排放因子140
表3-13 冶金石灰排放因子141
表3-14 1994年中国石灰生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142
表3-15 1994年中国生铁、钢产量148
表3-16 铁、钢年平均成分汇总表149
表3-17 1994年钢材种类及含碳量150
表3-18 1994年钢铁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清单150
表3-19 中国钢铁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二氧化碳不确定性定量分析152
表3-20 中国不同年份电石产品技术经济指标157
表3-21 1994年电石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清单158
表3-22 中国1994年己二酸生产厂家产量及其比例162
表3-23 降低氧化亚氮排放的技术选择162
表3-24 1994年中国己二酸生产氧化亚氮排放总量计算结果164
表3-25 1994年中国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汇总表165
表3-26 1994年中国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清单的综合不确定性估算167
表4-1 TOR3工作组主要成员及分工(中科院大气所、中国农科院气象所)171
表4-2 IPCC推荐的甲烷转化因子174
表4-3 反刍动物甲烷排放水平估计分析表(IPCC方法1)175
表4-4 动物粪便温室气体排放水平估计分析表176
表4-5 IPCC(1997,2001)的排放因子默认值178
表4-6 各种动物消化道发酵的CH4排放系数178
表4-7 牛肠道发酵的CH4排放系数178
表4-8 非水牛/水牛甲烷转化率180
表4-9 绵羊甲烷转化率180
表4-10 IPCC指南推荐各种家畜采用的方法180
表4-11 不同动物粪便甲烷生产潜力181
表4-12 计算农田N2O直接排放量的分类系统185
表4-13 编制中国动物甲烷排放清单采用的方法186
表4-14 估算各种动物粪便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方法186
表4-15 由IAP-N模式(Zheng等,2002)计算各类型农田氮输入量的公式188
表4-16 中国主要农作物的主要参数表190
表4-17 1994年中国各区域作物收割总面积和秸秆总氮量190
表4-18 通过农户抽样调查获得的主要农作物秸秆还田率和燃烧率191
表4-19 1994年中国各地区秸秆和根的还田氮量191
表4-20 1994年中国生物固氮量192
表4-21 1994年中国氮肥消费量192
表4-22 中国各地区蔬菜地肥料(N)的施用量Fer_veget192
表4-23 1994年中国乡村人口和家畜排泄氮量(TNrural+TNEX)和施入农田的粪肥氮量193
表4-24 秸秆燃烧的含氮化合物排放系数194
表4-25 1994年中国各区域大气沉降到农田的氮量与田间秸秆燃烧后残余氮量的总和(N_Dm)194
表4-26 各级类型区域农田人为氮输入量195
表4-27 分区域农田淋溶和径流损失氮量(N_Lr)和田间直接焚烧秸秆氮量(N_fieldErb)196
表4-28 1994年不同区域典型动物的基础数据196
表4-29 1994年不同动物饲养量197
表4-30 常见有机质的OMN和OMS的比率200
表4-31 中国典型的灌溉方式201
表4-32 投影坐标系统的有关参数205
表4-33 前茬作物秸秆还田率208
表4-34 中国稻田的灌溉方式212
表4-35 中国地区观测的农田N2O直接排放因子初步值及其相关信息214
表4-36 观测实验设计的缺陷及其对农田N20直接排放因子的影响218
表4-37 不同观测频率(每n天1次)导致的季节或年度农田N2O排放总量的偏差(VFF-11或VNF-1)219
表4-38 经误差矫正的局地农田N2O直接排放因子及其不确定性221
表4-39 各三级类型单元的区域农田N20直接排放因子及其不确定范围222
表4-40 不同类型动物消化道CH4排放因子224
表4-41 牛和羊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生产性能指标调研结果225
表4-42 中国西门塔尔牛产奶特性参数226
表4-43 不同饲养区域成年牛的体重和产奶量226
表4-44 不同动物粪便管理方式的氧化亚氮排放因子227
表4-45 中国主要动物粪便甲烷排放因子227
表4-46 中国各省动物能量采食量228
表4-47 各种畜禽的粪尿排泄量230
表4-48 畜禽粪便的化学成分230
表4-49 畜禽粪便氮年排泄量230
表4-50 1994年中国农业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清单231
表4-51 1994年中国冬水田非水稻生长季甲烷排放清单232
表4-52 1994年中国水稻田甲烷排放清单233
表4-53 1994年中国各级类型区域农田N2O直接排放量234
表4-54 1994年中国农田氮淋溶和径流损失及田间焚烧秸秆的N2O排放量235
表4-55 1994年中国农田N2O排放总量236
表4-56 1994年中国各区域单位面积肥料氮施用量及N2O排放通量236
表4-57 1994年中国动物甲烷排放清单汇总236
表4-58 1994年中国动物甲烷排放清单计算明细表237
表4-59 1994年中国动物粪便甲烷排放清单239
表4-60 1994年中国动物粪便氧化亚氮排放清单240
表4-61 1994年中国不同粪便管理方式氧化亚氮的排放清单241
表4-62 不同有机质添加情况下的1994年中国稻田甲烷排放量245
表4-63 中国官方统计数据与FAO数据之比246
表4-64 由于农田N2O直接排放因子的不确定性导致的中国1994年中国农田N2O排放总量的范围247
表4-65 中国动物消化道甲烷排放因子不确定分析249
表4-66 动物甲烷排放清单不确定分析249
表4-67 动物粪便甲烷排放因子的不确定性组成251
表4-68 1994年中国动物粪便甲烷排放量估算的不确定性范围计算252
表4-69 动物粪便氧化亚氮排放因子的不确定性组成252
表4-70 动物粪便氧化亚氮排放量估算的不确定性范围计算253
表4-71 全部稻田设定为全生育期淹水方式的1994年中国稻田甲烷排放量极值估算结果254
表5-1 中国土地分类及相关定义255
表5-2 主要树种龄级划分标准(林业部,1994a)256
表5-3 各类林业用地面积动态变化259
表5-4 已完成的中国森林CO2源/汇估算及结果264
表5-5 1994年各省各类活立木蓄积268
表5-6 中国各省区竹林、经济林面积的年变化269
表5-7 各省区活立木蓄积净生长率和净消耗率270
表5-8 各树种森林类型树干密度270
表5-9 各省市树干材积密度加权平均值271
表5-10 各树种森林类型生物量扩展系数(BEF)272
表5-11 各省市区生物量扩展系数加权平均值273
表5-12 1994年全国林地征、占用抽查结果(林业部,1995c)273
表5-13 1994年中国和各省、市、自治区森林和其他木质生物质储量变化275
表5-14 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汇总表276
表5-15 1994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温室气体清单分项表276
表6-1 《IPCC指南》列出的废弃物部门温室气体源287
表6-2 固体废弃物处置场分类和甲烷修正因子290
表6-3 计算固体废弃物温室气体排放时需要的资料294
表6-4 (a)计算居民生活污水温室气体排放时需要的资料294
表6-4 (b)计算工业污水温室气体排放时需要的资料294
表6-5 1979—2000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统计表296
表6-6 全国城市垃圾清运量年均增长率296
表6-7 中国六个大城市1991—1999年城市垃圾清运量297
表6-8 中国部分城市生活垃圾计量对比298
表6-9 对1999年垃圾计量方式的分析表298
表6-10 中国城市垃圾清运量与城市人口增长率的比较299
表6-11 不同收入居民户人均垃圾日产生量年平均值300
表6-12 不同家庭结构居民户人均垃圾日产生量年平均值300
表6-13 燃料结构对家庭垃圾人均产量的影响(1997)300
表6-14 中国家庭能源对生活垃圾产量的影响(1986)301
表6-15 中国不同地域城市垃圾清运量统计表301
表6-16 中国不同地域城市垃圾清运量占全国总量比例表301
表6-17 中国省会城市与中小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对比表302
表6-18 中国沿海城市与西部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统计表303
表6-19 中国经济特区与贫困地区生活垃圾清运量统计表303
表6-20 中国温带地区与寒冷地区生活垃圾统计表304
表6-21 中国干旱地区与湿润地区生活垃圾统计表304
表6-22 中国广州市市区三大类垃圾比例305
表6-23 2000年中国西安市城市生活垃圾统计表305
表6-24 中国天津市社会团体垃圾成分表305
表6-25 中国南宁市生活垃圾构成表(1986)305
表6-26 中国武汉市垃圾成分对比表306
表6-27 中国苏州市1988—1989年、1992—1993年、1994—1995年、1997—1998年垃圾成分统计表306
表6-28 1993—1994年中国12座城市垃圾成分统计表306
表6-29 1998—2000年中国12座城市垃圾成分统计表307
表6-30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成分(平均值)调查统计表307
表6-31 主要垃圾流的DOC缺省值309
表6-32 中国沈阳地区水分状况的样品分析数据311
表6-33 中国武汉地区样品含水率测定结果311
表6-34 中国沈阳地区样品的分析数据312
表6-35 中国武汉地区样品干基可降解有机碳测定结果312
表6-36 中国武汉地区样品湿基可降解有机碳测定结果313
表6-37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中的五种成分的可降解有机碳推荐值314
表6-38 1994年中国分区域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315
表6-39 1994年中国不同区域垃圾处理管理程度状况317
表6-40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各组分占垃圾总重量的比率318
表6-41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各组分有机碳含量的推荐值318
表6-42 1994年中国废水及COD排放量320
表6-43 中国各地区企业事业单位废水处理情况(1994年)320
表6-44 中国各地区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1994年)321
表6-45 中国工业各行业废水排放情况(1994年)322
表6-46 中国1994年固体废弃物甲烷排放量和净的甲烷排放量323
表6-47 1994年中国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甲烷排放324
表6-48 中国部分工业部门废水排放及甲烷排放量(1994年)324
表6-49 1994年中国分区和分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甲烷排放量和净排放量324
表6-50 1994年中国甲烷净排放量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