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管理哲学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管理哲学导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50/31735020.jpg)
- 葛荣晋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82106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30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448页
- 主题词:管理哲学-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管理哲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时代呼唤中国管理哲学1
二、走“综合创新”之路4
三、中国传统文化蕴涵丰富的管理文化资源6
四、中国管理哲学的基本特征9
五、中国管理哲学的理论架构和管理模式12
第一编 管理与人性17
第一章 中国管理与人性假定17
一、儒家的“为政以德”与孟子的性善论17
二、“宽猛相济”、“礼法合一”的管理之道与荀子的性恶论21
三、法家的“循法而治”与韩非的“自为”人性论24
四、道家的“无为而治”与“超善恶”的自然人性论27
第二编 自我管理35
第二章 儒家“三达德”思想与现代儒商人格塑造35
一、“儒商”概念是一个历史范畴35
二、“智、仁、勇”的君子人格论39
三、塑造具有“四商”品格的现代儒商46
第三章 孔子的“三忘”思想与君子的精神境界52
一、“发愤忘食”的勤奋精神52
二、“乐以忘忧”的快乐精神57
三、“不知老之将至”的不老精神60
第四章 老子的“上善若水”与塑造“圣人”品格64
一、“水善利万物而不争”65
二、“居善地”(“处众人之所恶”)67
三、“心善渊”与“与善仁”69
四、“言善信”与“正善治”72
五、“事善能”与“动善时”73
第五章 道家的“无为”智慧与“自胜者强”78
一、“知雄守雌”78
二、“和光同尘”81
三、“我有三宝”85
四、“大巧若拙”90
五、“不言之教”92
六、“九征”之说95
第六章 兵家的为将之德与管理者品格的塑造97
一、“利国保民”与管理者的价值取向97
二、“为将五德”与管理者的理想人格101
三、“将有五危”与管理者的大将风度112
第三编 立身行事117
第七章 孔子的“义以为上”与管理者的道德人生117
一、“义以为上”117
二、“见得思义”(“见利思义”)118
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123
第八章 道家的“有无相生”与管理者的经营艺术128
一、否定思维与企业创新129
二、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132
三、“虚实相资”与填补、创造市场133
四、“行使管理权于无形之中”138
五、“给人生留下空白”140
第九章 道家哲学智慧与管理者的潇洒人生144
一、“身重于物”与“淡泊名利”144
二、“少私寡欲”与“知足常乐”149
三、“齐生死”与“以死为乐”157
四、“上德若谷”与“宽宏大度”160
第十章 《孙子兵法》与企业经营谋略(上)168
一、“避实击虚”与寻求卖点168
二、“兵贵神速”与“抢先半步”策略173
三、“奇正之术”与企业的制胜之道177
第十一章 《孙子兵法》与企业经营谋略(下)183
一、“迂直之计”与企业的迂回战术183
二、“攻心夺气”与企业的心理战术188
三、“因粮于敌”与企业的借助策略193
第十二章 法家哲学智慧与企业经营之道198
一、开拓市场与名人效应198
二、“舍小取大”与“利益双赢”201
三、“竞和”理念与出奇制胜205
四、“审名”思想与名牌商标208
第四编 有为而治213
第十三章 儒家的“为政以德”与柔性管理(上)213
一、“正己正人”与“自我管理”214
二、“为政以德”与“形象管理”217
三、“三贵之道”与礼仪文明223
第十四章 儒家的“为政以德”与柔性管理(下)230
一、“仁爱管理”与“德主刑辅”230
二、“以和为贵”与“协调管理”237
三、“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与“定位管理”242
第十五章 儒家的诚信之道与企业信用管理246
一、树立信用意识,防止信用流失246
二、精心培育企业员工的信用资源253
三、实施企业信用工程260
第十六章 儒家的性情论与企业的情感管理(上)270
一、儒家论情感271
二、学会自我控制情绪274
三、以情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280
第十七章 儒家的性情论与企业的情感管理(下)286
一、以情构建系统的激励机制286
二、学会以情用人294
三、事业的成功与“亲情”的失落302
第十八章 法家的“以法治民”与企业的刚性管理307
一、“以法为本”与现代制度化管理308
二、建构企业多元化的制度管理模式312
三、实施制度化管理的基本原则316
四、王熙凤以法协理宁国府320
第十九章 法家的“以术治吏”与控制管理324
一、“臣主之异利”324
二、“察奸之术”326
三、“防奸之术”330
四、“除奸之术”332
五、全面评价韩非的“术治”335
第二十章 兵家的“宽严相济”与管理艺术338
一、“将能而君不御”与管理者的“分身术”338
二、“文武兼施”与管理者的管理艺术341
三、“陷之死地然后生”与“危机管理”344
第五编 无为而治355
第二十一章 道家的“无为而治”与现代科学管理355
一、道家“无为而治”的社会内涵356
二、在管理上,要“因自然以理事”358
三、在市场上,既要“争”,又要“不争”362
第二十二章 儒家的“无为而治”与“黑箱”管理367
一、儒家“无为而治”的内涵和特点367
二、“德修于己”与“人自感化”370
三、“逸于得贤”与“黑箱”艺术374
四、“行其所无事”与“自动化管理”381
第二十三章 法家的“无为而治”与“君人南面之术”385
一、天道“自然”,人道“有为”386
二、“明主治吏不治民”388
三、“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392
四、“虚静以待”的“自神之术”398
第二十四章 黄老学派的“无为而治”与“因循”管理之道402
一、“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402
二、“治大者不治小”405
三、“君无为而臣有为”408
四、“因材质而用众”412
第六编 管理境界417
第二十五章 中国管理的四种境界417
一、“管理实践”境界417
二、“管理科学”境界419
三、“管理道德”境界421
四、“管理艺术”境界423
参考文献426
后记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