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唐容川医学全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唐容川医学全书](https://www.shukui.net/cover/28/31946280.jpg)
- (清)唐容川著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7752497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640页
- 文件大小:246MB
- 文件页数:650页
- 主题词:中国医药学-古籍-中国-清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唐容川医学全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西汇通医经精义3
叙3
例言4
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上卷5
人身阴阳5
五脏所生6
东方生风6
风生木6
木生酸6
酸生肝6
南方生热6
热生火6
火生苦6
苦生心6
中央生湿6
湿生土7
土生甘7
甘生脾7
西方生燥7
燥生金7
金生辛7
辛生肺7
北方生寒7
寒生水7
水生咸7
咸生肾7
五脏所属8
肝8
在天为风8
在地为木8
在体为筋8
在色为苍8
在音为角8
在声为呼8
在变动为握8
在窍为目9
在味为酸9
其液为泪9
其华在爪9
其臭为臊9
其谷为麦9
其畜鸡9
其虫毛9
其数八9
其果李9
其菜韭9
心9
在天为热10
在体为脉10
在色为赤10
在音为徵10
在声为笑10
在变动为忧10
在窍为舌10
在味为苦10
在志为喜10
其液为汗10
其荣为色10
其臭为焦10
其数七10
其谷黍11
其畜马11
其虫羽11
其果杏11
其菜薤11
脾11
在天为湿11
在地为土11
在体为肉11
在色为黄12
在音为宫12
在声为歌12
在变动为哕12
在窍为口12
在味为甘12
在志为思12
在液为涎12
其荣为唇12
其臭香12
其数五12
其谷稷12
其畜牛12
其虫倮12
其果枣12
其菜葵12
肺12
在天为燥13
在地为金13
在体为皮毛13
在色为白13
在音为商13
在声为哭13
在变动为咳13
在窍为鼻13
在味为辛13
在志为忧13
在液为涕13
其荣为毛13
其臭为腥13
其数九13
其谷稻13
其畜狗13
其虫介13
其果李13
其菜韭14
肾14
在天为寒14
在地为水14
在体为骨14
在色为黑14
在音为羽14
在声为呻14
在变动为慄14
在窍为耳15
在味为咸15
在志为恐15
在液为唾15
其荣为发15
其臭为腐15
其数六15
其谷豆15
其畜彘15
其虫鳞15
其果栗15
其菜藿15
五脏所藏15
心藏神15
肝藏魂16
肺藏魄16
脾藏意16
肾藏志16
五脏所主17
心之合脉也17
其荣色也17
其主肾也17
肺之合皮也17
其荣毛也17
其主心也17
肝之合筋也17
其荣爪也18
其主肺也18
脾之合肉也18
其荣唇也18
其主肝也18
肾之合骨也18
其荣发也18
其主脾也18
脏腑所合18
脏腑之官21
五脏九窍24
肝开窍于目24
心开窍于耳24
脾开窍于口24
肺开窍于鼻24
肾开窍于二阴24
男女天癸25
血气所生26
营卫生会27
六经六气28
经气主治29
十二经脉30
冲任督带37
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下卷41
全体总论41
骨之精为瞳子47
筋之精为黑眼47
血之精为络48
气之精为白眼48
肌肉之精为约束48
诸脉皆属于目48
诸髓皆属于脑48
诸筋皆属于节48
诸血皆属于心48
诸气皆属于肺48
五脏所伤50
忧愁思虑则伤心50
形寒饮冷则伤肺51
悲怒气逆则伤肝51
饮食劳倦则伤脾51
五脏所恶51
心恶热51
肺恶寒51
肝恶风51
脾恶湿52
肾恶燥52
脏腑为病52
心为噫52
肺为咳52
肝为语52
脾为吞52
肾为欠为嚏52
胃为气逆,为哕为恐52
大小肠为泄52
下焦溢为水肿53
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53
胆气郁为怒53
诸病所属53
四时所病55
春善病鼽衄55
仲夏善病胸胁55
长夏善病洞泻寒中55
秋善病风疟56
冬善病痹厥56
脏腑通治56
望形察色57
阙上咽喉也57
阙中者肺也57
下极者心也57
直下者肝也58
肝左者胆也58
下者脾也58
方上者胃也58
中央者大肠也58
挟大肠者肾也58
当肾者脐也58
闻声别证59
问察原委59
诊脉精要60
审治处方63
气味阴阳63
性味宜忌64
七方十剂65
大方65
小方65
缓方65
急方65
奇方65
偶方65
复方65
补可扶弱66
重可镇怯66
轻可去实66
宣可去壅66
通可行滞66
泄可去闭66
滑可去著66
涩可固脱66
湿可润燥66
燥可去湿67
寒能胜热67
热可制寒67
血证论71
自叙71
凡例72
血证论 卷一 总论六条73
阴阳水火气血论73
男女异同论参看经血胎产门75
脏腑病机论76
脉证死生论79
用药宜忌论80
本书补救论80
血证论 卷二 血上干证治十四条82
吐血82
一、止血82
二、消瘀84
三、宁血85
四、补血87
呕血89
咯血91
唾血91
咳血92
一、实咳93
一、虚咳94
一、痰咳94
一、气咳95
一、骨蒸咳96
一、痨虫咳96
鼻衄96
脑衄98
目衄98
耳衄99
齿衄99
舌衄99
大衄100
零腥100
吐脓100
一、肺痈100
一、脾胃痈101
血证论 卷三 血外渗证治102
汗血102
血箭103
血痣103
血瘙103
疮血103
创血104
跌打血106
血证论 卷四 血下泄证治六条107
便血107
便脓109
尿血113
经血113
崩带114
产血115
血证论 卷五 血中瘀证治118
瘀血118
蓄血120
血臌附:血肿120
经闭121
胎气122
血证论 卷六 失血兼见诸证125
痨瘵125
咳嗽126
发热127
厥冷128
寒热129
出汗129
发渴129
心烦130
卧寐附:梦寐130
喘息131
呃哕132
痰饮132
痞满积聚 癥瘕133
肿胀134
怔忡134
惊悸134
健忘135
恍惚癫狂 见鬼135
晕痛136
眼目136
耳病137
口舌137
咽喉138
声音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