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方道德心理学的新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西方道德心理学的新发展
  • 杨韶刚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44412476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68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485页
  • 主题词:道德心理学-西方国家-研究生-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西方道德心理学的新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章 人本主义心理学与价值澄清学派6

第一节 价值澄清学派的产生及其思想7

一、价值澄清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7

二、价值澄清学派的道德心理学思想11

第二节 价值澄清的策略及其特点18

一、价值澄清的主要策略19

二、价值澄清策略的特点24

第三节 价值澄清学派的贡献、衰落与转向29

一、价值澄清学派的理论贡献29

二、价值澄清学派的衰落31

三、价值澄清学派的道德转向35

第四节 价值澄清学派的反思与启示43

一、重新认识道德教育中的灌输44

二、道德教育是否需要价值中立47

三、德育方法的选择问题51

四、借鉴价值澄清模式中的积极因素54

五、正确对待历史传统56

第二章 亲社会行为理论研究的新进展58

第一节 亲社会道德推理理论及相关研究58

一、亲社会道德推理研究的发展概述58

二、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相关研究62

三、艾森伯格的儿童亲社会道德推理理论64

四、儿童的利他动机研究69

第二节 儿童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研究71

一、儿童观点采择能力及其发展的研究71

二、观点采择能力的功能分析77

第三节 亲社会行为的道德心理学研究79

一、20世纪70年代关于亲社会行为单一因素的研究80

二、20世纪80年代注重认知、情感和人格特征等内部多因素的研究84

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亲社会行为研究的趋势88

第四节 儿童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的研究90

一、儿童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的早期研究90

二、我们的实验研究及其理论启示95

三、对当前道德教育的启示和意义105

第三章 道德判断测验的理论与研究116

第一节 传统的道德及其评价研究中出现的困境116

一、道德定义理解上的困境117

二、道德研究方法上的困境120

第二节 道德判断测验的来源及其理论基础123

一、林德及其道德心理学思想的来源123

二、解决概念问题:何为道德125

三、解决方法学问题:如何研究道德131

第三节 道德判断测验的设计和使用132

一、道德判断测验概述132

二、道德判断测验的质量指标139

三、道德判断测验的独特性148

第四节 基于道德判断测验的相关研究153

一、道德教育的最佳年龄153

二、道德判断能力分裂的可能性因素的跨文化研究155

三、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与倒退问题157

四、助人者总是道德的吗159

第四章 确定问题测验的最新发展162

第一节 从科尔伯格到莱斯特162

一、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及其研究方法162

二、对科尔伯格理论的批评168

第二节 确定问题测验的结构分析174

一、确定问题测验的演变174

二、第一版存在的问题184

三、修订版的新变化185

第三节 新科尔伯格理论192

一、确定问题测验的理论支柱192

二、新科尔伯格理论评述195

第四节 确定问题测验面临的争论和挑战202

第五章 社会认知领域理论的新建构204

第一节 领域理论的产生205

一、领域理论的产生背景205

二、领域理论的哲学渊源206

第二节 领域理论的基本假设209

一、儿童既是道德哲学家,又是社会活动家209

二、认知结构是部分构建的212

第三节 领域理论的三大研究主题213

一、领域区分与领域判断215

二、领域判断的发展观224

三、领域理论与道德文化232

第四节 领域理论的应用及其评价234

一、领域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分析234

二、对领域理论的评价235

第六章 回归传统的品格教育239

第一节 品格教育何以回归传统239

一、20世纪美国品格教育的轨迹240

二、品格教育的概念界定243

三、有效促进品格发展的因素245

第二节 构建一个有核心价值观的美德社会250

一、核心价值观与道德相对主义251

二、品格教育与核心价值观253

第三节 通过品格教育促进灵魂转向260

一、榜样261

二、解释263

三、社会的精神气质或道德环境265

四、经验266

五、规劝267

六、对优秀的期待268

第四节 品格教育的实施策略269

一、准备阶段270

二、核心价值观的确定272

三、信息沟通275

四、课程策略276

五、评价策略280

第七章 女性主义道德心理学283

第一节 女性主义道德心理学的基本观点284

一、道德发展的两种倾向284

二、关系意象285

三、自我概念、道德概念与道德发展290

第二节 对女性主义道德心理学的抨击及回应298

一、女性主义道德心理学受到的抨击298

二、吉利根的相应回应303

第三节 女性主义道德心理学的发展306

一、吉利根与女性发展306

二、诺丁斯的关心伦理与道德教育308

三、作为男女共同心理属性的关心308

第四节 女性主义道德心理学的贡献314

一、提出道德推理中的关心倾向315

二、运用现象学方法探讨道德心理学的社会文化因素317

第八章 道德与同一性319

第一节 道德同一性及其相关概念辨析319

一、同一性的考察319

二、认同的考察323

三、道德认同: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的整合329

第二节 道德同一性的机制334

一、道德与自我的整合334

二、道德同一性的重要影响源337

第三节 哈特的道德同一性343

一、把同一性加入道德领域344

二、道德同一性的建构观345

三、道德同一性及其发展349

四、道德同一性研究的启示352

第四节 道德同一性的建构354

一、建构主义的观点355

二、道德同一性的建构发展观356

第九章 父母效能训练365

第一节 儿童道德发展与家庭道德教育365

一、儿童道德发展理论及其研究365

二、家庭教育的特点及影响因素371

三、家庭教育与儿童道德发展374

第二节 父母效能训练的心理学基础377

一、父母效能训练的起源与发展377

二、父母效能训练的理论背景381

第三节 怎样成为有效能的父母388

一、什么是有效能的父母388

二、亲子沟通的两大基本原则389

三、亲子沟通的三大技巧392

第四节 挑战与反思400

一、挑战:并非万能的父母效能训练400

二、反思:父母效能训练的本土化403

第十章 英国PSHE的新进展407

第一节 PSHE产生的背景407

一、20世纪中叶的英国社会407

二、教育因素和资源对PSHE的影响409

三、心理学对PSHE的影响410

第二节 PSHE的结构框架分析413

一、PSHE的内涵413

二、PSHE涵盖的内容417

三、PSHE的实施阶段421

四、PSHE的方法和评价机制434

第三节 PSHE中教师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439

一、教师再教育的内容439

二、教师再教育的过程443

三、对教师再教育的评价444

第四节 对PSHE的评价446

一、PSHE是一种人格教育446

二、PSHE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447

三、PSHE是一种跨课程的教育449

四、PSHE是一种治本的教育451

五、PSHE存在的不足452

主要参考文献455

后记46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