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鲁迅杂文精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鲁迅杂文精编
  • 鲁迅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ISBN:721202987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838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859页
  • 主题词:鲁迅杂文-选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鲁迅杂文精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坟3

题记3

我之节烈观4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10

娜拉走后怎样17

未有天才之前21

论雷峰塔的倒掉24

说胡须25

论照相之类28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33

看镜有感35

春末闲谈38

灯下漫笔41

杂忆45

论“他妈的!”49

论睁了眼看52

从胡须说到牙齿55

坚壁清野主义60

寡妇主义62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66

写在《坟》后面71

热风77

题记77

一九一八年79

随感录二十五79

三十三80

三十五83

三十六84

三十八84

一九一九年87

随感录三十九至四十二87

四十七至四十九92

五十六 “来了”95

五十七 现在的屠杀者96

五十八 人心很古96

五十九 “圣武”97

六十一 不满99

六十二 恨恨而死100

一九二一年101

智识即罪恶101

事实胜于雄辩103

一九二二年104

所谓“国学”104

对于批评家的希望105

反对“含泪”的批评家106

一九二四年108

望勿“纠正”108

华盖集113

题记113

一九二五年115

咬文嚼字(一至二)115

青年必读书116

忽然想到(一至四)117

战士和苍蝇120

夏三虫121

忽然想到(五至六)122

杂感124

北京通信126

导师127

长城128

忽然想到(七至九)129

“碰壁”之后132

并非闲话136

我的“籍”和“系”139

咬文嚼字(三)141

忽然想到(十至十一)141

补白147

“碰壁”之余152

并非闲话(二)155

十四年的“读经”157

评心雕龙159

这个与那个161

并非闲话(三)166

碎话169

“公理”的把戏171

这回是“多数”的把戏175

华盖集续编179

小引179

一九二六年180

学界的三魂180

古书与白话182

一点比喻183

不是信185

我还不能“带住”194

送灶日漫笔196

谈皇帝198

无花的蔷薇199

无花的蔷薇之二202

“死地”205

可惨与可笑206

记念刘和珍君208

空谈211

无花的蔷薇之三213

新的蔷薇215

记“发薪”217

记谈话221

而已集227

题辞227

一九二七年228

黄花节的杂感228

略论中国人的脸229

革命时代的文学231

读书杂谈235

答有恒先生239

忧“天乳”242

革“首领”243

谈“激烈”246

扣丝杂感248

“公理”之所在252

新时代的放债法253

小杂感254

革命文学257

卢梭和胃口258

文学和出汗260

文艺和革命261

拟豫言262

三闲集267

序言267

一九二七年270

无声的中国270

怎么写273

在钟楼上277

一九二八年282

“醉眼”中的朦胧282

文艺与革命(并冬芬来信)286

扁291

路291

太平歌诀292

铲共大观293

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295

革命咖啡店298

文坛的掌故(并徐匀来信)299

文学的阶级性(并恺良来信)301

一九二九年303

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303

叶永蓁作《小小十年》小引306

柔石作《二月》小引307

流氓的变迁308

新月社批评家的任务309

二心集313

序言313

一九三○年315

“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315

习惯与改革326

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327

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329

我们要批评家332

“好政府主义”333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334

一九三一年336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336

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337

上海文艺之一瞥339

“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347

沉滓的泛起353

宣传与做戏355

知难行难356

中华民国的新“堂·吉诃德”们357

“智识劳动者”万岁358

“友邦惊诧”论359

答北斗杂志社问360

南腔北调集365

题记365

一九三二年367

“非所计也”367

林克多《苏联闻见录》序368

我们不再受骗了370

论“第三种人”371

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374

祝中俄文字之交376

一九三三年378

听说梦378

论“赴难”和“逃难”380

为了忘却的记念383

谁的矛盾389

看萧和“看萧的人们”记390

《萧伯纳在上海》序393

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394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397

关于女人399

真假堂吉诃德400

《守常全集》题记402

谈金圣叹403

经验405

谚语406

沙407

给文学社信408

关于翻译409

祝《涛声》411

上海的少女412

上海的儿童413

“论语一年”414

小品文的危机417

九一八419

偶成422

漫与423

世故三昧425

谣言世家427

关于妇女解放428

火429

作文秘诀430

捣鬼心传433

家庭为中国之基本434

《总退却》序435

答杨邨人先生公开信的公开信436

伪自由书445

前记445

一九三三年447

观斗447

逃的辩护448

崇实449

电的利弊450

航空救国三愿451

不通两种452

[因此引起的通论]:“最通的”文艺(王平陵)453

[通论的拆通]:官话而已454

战略关系455

颂萧456

对于战争的祈祷457

从讽刺到幽默458

从幽默到正经459

王道诗话460

伸冤461

曲的解放463

文学上的折扣464

迎头经465

“光明所到……”467

止哭文学468

“人话”469

出卖灵魂的秘诀471

文人无文472

最艺术的国家473

现代史474

推背图475

《杀错了人》异议476

中国人的生命圈477

内外478

透底479

“以夷制夷”482

言论自由的界限486

大观园的人才487

文章与题目488

新药489

“多难之月”490

不负责任的坦克车491

从盛宣怀说到有理的压迫492

王化493

天上地下494

保留495

再谈保留496

“有名无实”的反驳497

不求甚解498

后记499

准风月谈521

前记521

一九三三年523

夜颂523

推524

二丑艺术525

“抄靶子”526

“吃白相饭”527

华德保粹优劣论528

华德焚书异同论529

我谈“堕民”530

序的解放531

别一个窃火者532

智识过剩533

诗和豫言534

“推”的余谈535

查旧帐536

中国的奇想537

豪语的折扣538

踢540

“中国文坛的悲观”541

秋夜纪游542

“揩油”543

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544

为翻译辩护545

爬和撞546

各种捐班547

四库全书珍本548

新秋杂识550

帮闲法发隐551

登龙术拾遗552

由聋而哑553

新秋杂识(二)554

男人的进化556

同意和解释557

文床秋梦558

电影的教训560

关于翻译(上)561

关于翻译(下)562

新秋杂识(三)564

礼565

打听印象566

吃教567

喝茶568

禁用和自造569

看变戏法570

重三感旧571

“感旧”以后(上)572

“感旧”以后(下)574

黄祸575

冲576

“滑稽”例解577

外国也有579

扑空580

答“兼示”582

中国文与中国人584

野兽训练法585

反刍586

归厚587

难得糊涂588

“商定”文豪589

青年与老子590

后记591

花边文学613

序言613

一九三四年615

未来的光荣615

女人未必多说谎616

批评家的批评家617

漫骂618

“京派”与“海派”618

北人与南人619

《如此广州》读后感620

过年621

运命622

大小骗623

“小童挡驾”624

古人并不纯厚625

法会和歌剧626

洋服的没落627

朋友628

清明时节629

小品文的生机630

读几本书631

一思而行633

推己及人634

偶感635

论秦理斋夫人事636

谁在没落?637

倒提638

[附录]:论“花边文学”(林默)639

玩具641

零食642

正是时候643

“彻底”的底子644

知了世界645

算账646

水性647

玩笑只当它玩笑(上)648

玩笑只当它玩笑(下)651

趋时和复古652

安贫乐道法653

奇怪654

奇怪(二)655

迎神和咬人656

看书琐记(三)658

“大雪纷飞”659

汉字和拉丁化660

“莎士比亚”661

商贾的批评663

中秋二愿664

骂杀与捧杀665

且介亭杂文669

序言669

一九三四年670

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670

答国际文学社问674

《草鞋脚》小引675

论“旧形式的采用”676

连环图画琐谈678

《看图识字》679

拿来主义680

难行和不信682

忆刘半农君683

答曹聚仁先生信685

从孩子的照相说起686

门外文谈688

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700

中国语文的新生701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703

说“面子”704

运命705

脸谱臆测707

随便翻翻708

拿破仑与隋那710

中国文坛上的鬼魅711

关于新文字715

病后杂谈716

论俗人应避雅人723

且介亭杂文二集727

序言727

一九三五年728

叶紫作《丰收》序728

漫谈“漫画”729

论讽刺731

从“别字”说开去732

田军作《八月的乡村》序735

人生识字胡涂始736

“文人相轻”738

不应该那么写739

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740

什么是“讽刺”?744

论“人言可畏”745

再论“文人相轻”747

文坛三户749

从帮忙到扯淡750

名人和名言751

三论“文人相轻”754

四论“文人相轻”755

五论“文人相轻”——明术757

论毛笔之类759

逃名760

六论“文人相轻”——二卖762

七论“文人相轻”——两伤763

萧红作《生死场》序765

论新文字766

且介亭杂文末编771

一九三六年771

我要骗人771

三月的租界773

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775

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783

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785

附集788

答托洛斯基派的信788

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790

“这也是生活”792

死794

“立此存照”(三)797

集外集803

序言803

一九二七年805

文艺与政治的歧途805

集外集拾遗813

一九二五年813

报《奇哉所谓……》813

一九二六年815

中山先生逝世后一周年815

一九二七年816

老调子已经唱完816

一九三○年820

文艺的大众化820

一九三二年821

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821

今春的两种感想823

集外集拾遗补编827

一九二四年827

文学救国法827

一九二七年828

中山大学开学致语828

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828

关于知识阶级830

一九三三年834

辩“文人无行”834

娘儿们也不行835

一九三四年837

做“杂文”也不易8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