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行政法学新领域问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行政法学新领域问题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44/31798480.jpg)
- 杨临宏等著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1122146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65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478页
- 主题词:行政法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行政法学新领域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行政法上的公共利益1
第一节 公共利益界说1
一、利益与公共利益的概念2
二、公共利益的特征6
三、公共利益的种类8
四、公共利益的确定方式8
第二节 公共利益与相关概念的关系9
一、公共利益与个人(私人)利益9
二、公共利益与国家利益12
三、公共利益与社会利益14
四、公共利益与集体利益15
五、公共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15
第二章 行政法利益衡量机制17
第一节 法律正义与利益的均衡配置18
一、法律产生之原因与利益19
二、法律目的、正义与利益21
三、法律运行过程中利益均衡配置的实现23
第二节 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冲突与平衡——行政法之永恒主题25
一、社会价值变迁中的公、私益关系25
二、公益与私益的逻辑关系26
三、行政法中公益与私益的冲突与平衡28
第三节 利益平衡的实现与利益衡量的重要性30
一、实现利益平衡的基本观念30
二、通过利益衡量促成利益平衡的实现34
第四节 理性化利益衡量机制的构建45
一、系统化利益衡量准则的确立45
二、利益的充分表达52
三、利益衡量范围的确定54
四、运用利益衡量准则进行具体利益权衡55
五、利益权衡的结果——利益抉择57
六、利益抉择理由的公开化57
七、利益损失的补偿59
第三章 公共危机管理权61
第一节 公共危机管理权力设定研究62
一、公共危机管理权力相关概念界定62
二、公共危机管理权力的实质合法性65
三、公共危机管理权力的来源(形式合法性)72
第二节 公共危机管理权力配置研究79
一、公共危机管理主体权力配置80
二、行政机关公共危机管理权力再配置——基于危机管理过程论86
第三节 公共危机管理权力运行研究91
一、行政机关公共危机管理权运行原则92
二、公共危机管理权力运行程序100
第四节 对行政机关公共危机管理权力的监督109
一、通过权利保障和权利救济达到规制行政的目的109
二、通过完善的法律责任体系,特别是基于权力制约和制衡的异体问责制度对权力运行进行监督111
三、发挥大众传媒和新闻舆论作为“第四种权力”的作用对危机管理权力运行进行监督112
第四章 第三部门的行政法问题116
第一节 第三部门的界说及存在的理论117
一、第三部门的概念、分类及发展阶段117
二、第三部门存在的理论122
第二节 转型时期我国第三部门的现状132
一、政府改革与第三部门132
二、第三部门的法律形式137
第三节 第三部门法律制度的缺陷146
一、现行法律、法规的缺陷146
二、第三部门法律地位的缺失、错位和模糊149
三、第三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体制不当152
第四节 完善我国第三部门法律制度的构想154
一、完善我国第三部门的相关法律规定154
二、第三部门法律地位的规范和界定162
三、第三部门监督管理模式的借鉴167
第五章 行政收费170
第一节 行政收费的界说及存在的理论171
一、行政收费的概念、性质和分类171
二、行政收费存在的理论186
第二节 我国行政收费法律规制的沿革及现状192
一、我国行政收费法律规制的发展阶段192
二、我国现行行政收费法律规制中存在的缺陷198
三、费税改革的成功与不足201
第三节 完善我国行政收费法律制度的构想204
一、法律对行政收费规制的理论基础204
二、法律对行政收费的事前控制——收费权力的规则性控制208
三、法律对行政收费的事中控制——收费获取的程序性控制214
四、法律对行政收费的事后控制——收费收入运作的权力性控制215
五、法律对行政收费的选择性控制——收费争议的补救性控制218
第六章 行政协助222
第一节 行政协助含义的界定及与相关概念的区别222
一、行政协助的含义界定222
二、行政协助与相关概念的关系224
第二节 行政协助产生的基础及对中国有关行政协助规定的总结225
一、行政协助产生的基础225
二、对中国关于行政协助规定的总结227
第三节 对行政协助的分类研究230
一、职务协助230
二、社会协助239
三、即时性行政协助242
第四节 对完善中国行政协助制度的初步建议244
一、加强对行政协助制度的理论研究244
二、行政协助立法上的完善245
三、建立行政协助关系网络和信息库247
四、完善信息公开制度247
五、进行行政协助的法律宣传,提高公民的行政协助意识和行政协助能力248
第七章 行政给付249
第一节 行政给付的基本理论250
一、行政给付的含义及种类250
二、行政给付制度的历史演进255
三、现代行政给付的理论基础及其现实意义258
第二节 中国行政给付法律制度的现状及评析261
一、中国行政给付的立法现状261
二、中国现行行政给付法律制度评析263
第三节 完善中国行政给付法律制度的构想272
一、确立行政给付的基本原则272
二、确立行政给付的范围、标准和资金来源274
三、规定行政给付的程序278
四、规定行政给付监督制度和法律责任281
五、建立行政给付信息网络282
第八章 行政补偿284
第一节 行政补偿的理论基础和性质分析284
一、行政补偿的历史及发展284
二、发达国家行政补偿的基础理论290
三、行政补偿的法理分析292
第二节 中国行政补偿制度现状分析300
一、中国行政补偿制度的产生及发展300
二、中国行政补偿的宪政基础分析303
三、中国行政补偿的具体法律制度分析307
第三节 完善中国行政补偿制度的思考314
一、完善行政补偿制度的几种思路314
二、确立行政补偿的基本原则316
三、确立行政补偿的范围321
四、建立科学、公正、合理的行政补偿程序326
五、构建行政补偿的司法救济制度328
第九章 行政调查332
第一节 行政调查概说334
一、行政调查的含义334
二、行政调查的分类338
三、行政调查的性质339
四、行政调查权运用的基本原则342
第二节 现行行政调查制度存在的问题——以人口普查为例344
一、人口普查概述344
二、现行行政调查制度的问题分析346
第三节 行政调查制度的法律价值349
一、行政调查的程序价值349
二、行政调查的实体价值351
第四节 构建我国行政调查制度的初步设想351
一、确立行政调查的主体、范围及方法352
二、构建正当合理的行政调查程序354
三、建立适当机制激励配合,降低调查成本355
四、明确行政调查涉及的法律责任356
五、确立当事人参与原则及事实认定原则357
六、完善行政调查的司法救济制度357
第十章 行政证据360
第一节 行政证据制度概论361
一、行政证据的概念361
二、行政证据与行政诉讼证据的关系364
三、行政证据制度在行政程序法中的地位368
四、我国行政证据制度的现状369
第二节 行政证据制度若干问题论372
一、行政证明制度372
二、行政证据的种类378
三、证明责任和举证责任制度383
四、证明标准制度386
五、证据审查判断制度389
第十一章 行政案卷排他原则394
第一节 行政案卷排他原则的概念及原理395
一、案卷排他原则的概念395
二、关于“案卷”396
三、两个相关的概念398
四、案卷排他原则在听证程序中的地位401
第二节 案卷排他原则的背景及其价值分析403
一、案卷排他原则的背景——听证程序的法理来源403
二、案卷排他原则的价值分析406
三、听证权与案卷排他原则409
四、行政自由裁量权与案卷排他原则410
第三节 案卷排他原则的实践及其分析411
一、具体行政听证程序中的案卷排他原则411
二、案卷排他原则在我国的影响417
第四节 在我国推行“案卷排他原则”的构想418
一、在我国推行案卷排他原则的可能性418
二、在我国推行案卷排他原则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420
第十二章 行政程序性制裁425
第一节 行政法中程序性制裁的基本原理425
一、程序的概念及价值425
二、程序性制裁的概念427
三、程序性制裁与实体性制裁的区别429
第二节 行政程序违法:行政法中程序性制裁的客观基础431
一、行政程序及其违法表现形式431
二、行政行为程序性违法的处理方式434
第三节 行政法中程序性制裁的可行性及必要性444
一、现行的制度急需引入程序性制裁444
二、程序性制裁存在的法理基础445
三、程序性制裁存在的社会功效450
第四节 完善行政法中程序性制裁的思考457
一、程序性制裁的保障457
二、程序性制裁的缺陷及弥补459
参考文献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