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意识形态领域新变化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意识形态领域新变化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20/31936616.jpg)
- 王永贵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54893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91页
- 文件大小:82MB
- 文件页数:504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意识形态领域新变化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上篇 科学理论新阐释及其战略价值3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历史必然性及其时代创新31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价值与伟大意义32
(一)马克思主义是深刻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的思想武器32
(二)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普遍真理35
(三)马克思主义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现实科学38
(四)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和治党治国的指导思想42
二、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认同与时代价值44
(一)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认同44
(二)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51
三、当今时代境遇下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时代挑战与理论创新60
(一)当今时代境遇下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时代挑战60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与时代引领71
第二章 当代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与时俱进和实践指向84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和形态创新84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形态:开辟“中国道路”85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态:创立“理论体系”88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态:建立和完善“制度”91
三、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文化96
(一)制度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构中的重要地位97
(二)制度文化在社会主义制度建构和实践中的重要功能100
(三)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文化建设104
三、“四个全面”: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航标108
(一)“四个全面”:基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考量108
(二)“四个全面”: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标定位112
三、“四个全面”: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所在118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新发展及其现实意义121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122
(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最新文明样态122
(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符合全球可持续发展潮流的发展战略124
(三)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党和国家努力解决环境问题的必然结论125
(四)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成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诉求和重要内容127
(五)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引领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131
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135
(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创新发展与价值彰显136
(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体现出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及其建设规律的理性认识139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新发展将引导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践走向成功142
(四)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新发展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绿色发展前景146
(五)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开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并引领全球生态文明进程150
三、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154
(一)继承马克思主义生态保护思想,进一步提升环境保护水平155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论,促进经济发展的生态化转型157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制度论,以生态文明制度巩固生态文明成果159
(四)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论,弘扬关爱自然的生态文化161
(五)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和谐社会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和谐社会163
第四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创新167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目标指向和实现机制168
(一)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探索和认识的新跃迁168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目标指向173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实现机制178
二、现阶段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目标指向及实现路径182
(一)充分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意义182
(二)现阶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目标185
(三)现阶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实现路径190
三、习近平关于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新理念193
(一)根本任务的新定位:牢牢把握“两个巩固”战略目标不动摇194
(二)战略地位的新表述:强化经济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两手硬”196
(三)重要原则的新突破: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一致性199
(四)创新方法新的要求:着力推动“讲好中国故事”与“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有机统一201
下篇 现实新态势及其对策思考207
第五章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新变化新特点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207
一、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取得的新进展和新特点207
(一)中国化理论新成果不断涌现,展现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强大生命力208
(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成果丰硕,带动大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211
(三)各阶层思想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不断提升215
(四)认真谋划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220
二、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新课题和新挑战226
(一)社会思想意识的多元多样态势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面临新挑战226
(二)新媒体背景下舆情传播的新态势与提升有效治理水平面临新挑战230
(三)部分社会群体社会主义信仰淡化与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新要求面临挑战231
(四)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态势与我国意识形态应对性不强使意识形态安全面临挑战234
三、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巩固与发展的新要求和新战略236
(一)把握我国意识形态发展正确方向,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创新与发展236
(二)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239
(三)加强民生建设,夯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阶级和社会基础242
(四)推动对外思想文化交流,在求同存异中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245
第六章 当前社会思潮新态势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250
一、当前社会思潮新变化及其特点分析250
(一)我国当前社会思潮的新特点250
(二)当前社会思潮多元多样的原因透视253
二、新自由主义思潮——鼓吹市场万能论256
(一)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产生和主要观点257
(二)中国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新态势和新特点260
(三)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危害261
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否定中国革命和中国道路264
(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新态势和新特点264
(二)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和危害267
四、消费主义思潮——将人生的意义等同于消费269
(一)消费主义思潮的产生和主要特征269
(二)消费主义思潮在中国的新态势和新特点274
(三)消费主义思潮的危害277
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路径280
(一)引领社会思潮应坚持的基本原则281
(二)引领社会思潮的路径选择286
第七章 文化领域新变化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294
一、近年来我国文化领域的新变化和新特点295
(一)文化自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95
(二)价值理论自觉:以“三个倡导”为总原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99
(三)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301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及创新303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及创新的战略意义304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及创新的实践路径310
三、以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318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在逻辑和文化进路320
(二)以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举措325
四、在凝聚共识中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328
(一)坚持中国道路,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方向指南330
(二)弘扬中国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撑332
(三)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力量源泉335
第八章 网络媒体的发展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339
一、网络新媒体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影响340
(一)网络的发展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带来新机遇340
(二)网络新媒体给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提出新挑战344
二、网络媒体环境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存在的问题与原则要求350
(一)网络环境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存在的问题350
(二)网络环境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原则要求355
三、网络时代下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思路对策361
(一)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意识形态网上阵地建设362
(二)构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网络民意反馈机制369
(三)培养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网络人才队伍372
(四)科学合理地掌控网上舆论导向374
(五)营造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清朗网络空间378
第九章 “90后”大学生思想新变化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382
一、理论分析: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意义382
(一)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是大学生和谐发展与现实境遇的需要383
(二)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质与自身发展的需要386
(三)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是应对来自国内外诸多挑战的现实需求388
二、现状透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新变化及其成因391
(一)当前在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及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392
(二)当前在校大学生思想状况的特点及其原因分析400
三、对策探究:新形势下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思考405
(一)新形势下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的基本原则406
(二)新形势下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的基本思路410
(三)新形势下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的主要对策413
第十章 西方宗教渗透新态势与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维护425
一、当前西方宗教渗透新态势探析425
(一)宗教渗透与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在关系阐释426
(二)新形势下我国境外宗教渗透的态势分析431
(三)当前西方宗教渗透呈现的基本特点436
二、西方宗教渗透扩大化的原因透视442
(一)西方对我宗教渗透的国际因素442
(二)境外宗教渗透扩大化背后的宗教因素447
(三)西方对我宗教渗透程度加深的国内因素450
三、意识形态视域下抵御西方宗教渗透的对策思考455
(一)加强政治统领和国际对话:积极促进宗教工作的制度化和法制化455
(二)大力发展经济和强化管控:在强基固本中有效抵御西方宗教渗透460
(三)促进文化引领与创新:重视先进文化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中的重要作用465
参考文献472
后记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