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https://www.shukui.net/cover/31/30181083.jpg)
- 吴鸣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207547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319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33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1
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学习方法4
三、学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5
思考题7
第一章 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8
第一节 我国社会目前所处的历史阶段8
一、社会主义是多级发展的过程8
二、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0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12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15
五、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6
六、改革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18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和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19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19
二、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21
三、选择正确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23
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25
第三节 正确处理速度、比例与效益的关系27
一、经济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27
二、坚持以尽快的速度发展国民经济30
三、经济发展必须注重比例协调32
四、坚持速度、比例与效益的统一37
思考题39
第二章 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40
第一节 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40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要适合生产力状况40
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43
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4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49
一、全民所有制经济49
二、集体所有制经济52
三、社会主义联合体所有制经济56
第三节 其他所有制经济58
一、个体经济58
二、私营经济59
三、外资经济61
思考题64
第三章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5
第一节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65
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65
二、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68
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点69
四、社会主义条件下价值规律的作用与特点71
五、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联系与区别74
第二节 我国的经济体制及其改革75
一、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75
二、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选择依据和原则76
三、我国经济体制的演进77
四、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历史作用和改革的必要性78
第三节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79
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79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依据81
三、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重要意义82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特征83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86
六、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长期性87
思考题88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8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含义及特征89
一、经济运行机制的含义89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特征90
三、市场机制与计划机制92
第二节 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98
一、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必要性98
二、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特征99
三、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构成100
四、理顺价格体系和改革价格管理体制104
第三节 建立和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108
一、建立和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必要性108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任务110
三、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式和手段112
四、转变政府职能是搞好宏观经济调控的关键115
思考题116
第五章 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18
第一节 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118
一、企业经营机制的含义118
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目标和内容120
三、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必要性122
四、理顺产权关系是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关键124
第二节 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和特征126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意义126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128
三、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132
第三节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33
一、积累经验、创造条件、逐步推进133
二、重点搞好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革的试点135
三、积极进行配套改革137
思考题139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14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140
一、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及其增长140
二、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142
三、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143
四、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14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148
一、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客观必然性148
二、按劳分配原则的性质和作用149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按劳分配的特点151
四、与按劳分配方式并存的多种分配方式153
五、坚持按劳分配在分配制度中的主体地位155
六、完善分配制度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156
第三节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160
一、社会保障的含义与作用160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必要性162
三、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164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167
一、社会主义个人消费的地位和作用167
二、消费结构及其变化规律168
三、我国现阶段的消费结构及其变化169
四、提高消费水平的主要途径173
五、科学地引导和调节消费174
思考题176
第七章 发展社会主义的对外经济关系177
第一节 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177
一、对外开放是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177
二、对外开放是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180
三、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183
第二节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内容和基本形式185
一、发展对外贸易185
二、开展对外技术交流,引进先进技术196
三、加强国际资金往来,积极有效地利用国外资金199
四、发展国际劳务合作和国际旅游业203
第三节 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206
一、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206
二、经济特区209
三、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210
四、沿边、沿江和内陆中心城市的对外开放212
思考题215
第八章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16
第一节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216
一、民主是政治范畴和历史范畴216
二、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218
三、社会主义民主的地位和作用221
四、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有一个过程223
第二节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225
一、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225
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和目标226
三、政治体制改革需要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环境229
第三节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231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和特点231
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原则233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235
四、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237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239
一、社会主义法制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239
二、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241
三、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目标242
思考题244
第九章 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与民族团结245
第一节 社会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245
一、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性质245
二、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地位与作用248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51
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职能254
第二节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55
一、坚持和发展民族团结的重要性255
二、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257
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258
第三节 按“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262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262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依据262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内容263
四、“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意义264
思考题266
第十章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67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267
一、精神文明的基本含义267
二、精神文明的一般特点268
三、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的关系269
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270
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274
第二节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教育文化建设275
一、社会主义理想建设275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277
三、社会主义纪律建设280
四、教育科学事业建设281
五、文化事业建设285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285
一、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285
二、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288
三、正确对待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化遗产291
四、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295
思考题297
第十一章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298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党的领导298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298
二、坚持党的领导的主要内容302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304
第二节 加强党的建设306
一、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性306
二、加强党的思想建设309
三、加强党的作风建设312
四、加强党的组织建设314
思考题317
后记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