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中医学基础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中医学基础 第2版
  • 孙立艳著 著
  • 出版社: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53787183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21页
  • 文件大小:108MB
  • 文件页数:236页
  • 主题词:中医医学基础-高等职业教育-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中医学基础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概况1

一、先秦两汉时期1

二、魏晋隋唐时期2

三、宋金元时期2

四、明清时期2

五、近代和现代3

第二节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3

一、整体观念3

二、辨证论治5

思考与练习7

第一章 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8

第一节 阴阳学说8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9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9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1

第二节 五行学说13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和特性14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15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6

思考与练习19

第二章 藏象学说21

第一节 五脏22

一、心22

二、肺24

三、脾26

四、肝28

五、肾31

第二节 六腑35

一、胆35

二、胃35

三、小肠36

四、大肠37

五、膀胱37

六、三焦37

第三节 奇恒之腑38

一、脑38

二、女子胞39

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39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39

二、腑与腑之间的关系43

三、脏与腑之间的关系43

思考与练习45

第三章 气、血、津液46

第一节 气46

一、气的概念46

二、气的生成47

三、气的运动48

四、气的功能49

五、气的分类50

第二节 血51

一、血的概念51

二、血的生成52

三、血的运行52

四、血的功能52

第三节 津液53

一、津液的概念53

二、津液的代谢53

三、津液的功能54

第四节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55

一、气与血的关系55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56

三、血与津液的关系57

思考与练习57

第四章 经络59

第一节 概述59

一、经络的概念59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60

第二节 十二经脉61

一、命名61

二、走向与交接规律61

三、分布规律62

四、表里关系62

五、流注次序62

六、循行路线62

第三节 奇经八脉70

一、督脉70

二、任脉71

三、冲脉71

四、带脉72

五、阴跷脉与阳跷脉73

六、阴维脉与阳维脉74

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75

一、沟通联系75

二、运行气血76

三、感应传导76

四、调节平衡76

第五节 经络学说的应用77

一、说明病理变化77

二、指导疾病的诊治77

思考与练习78

第五章 病因、病机与发病80

第一节 病因80

一、外感病因81

二、内伤病因88

第二节 病机93

一、邪正盛衰94

二、阴阳失调96

第三节 发病98

一、正邪与发病99

二、内环境与外环境的影响100

思考与练习101

第六章 体质103

第一节 体质的概念和形成103

一、体质的概念103

二、体质的形成与影响因素104

第二节 体质的分类106

一、体质分类的标准106

二、常用体质分类的特征106

第三节 体质学说的应用107

一、体质与发病107

二、体质与病理变化108

三、体质与诊断108

四、体质与治疗108

五、体质与养生109

思考与练习109

第七章 四诊111

第一节 望诊112

一、望神112

二、望面色113

三、望形态114

四、望头面五官115

五、望躯体118

六、望四肢119

七、望皮毛119

八、望爪甲121

九、望舌121

十、望排出物125

十一、望小儿指纹125

第二节 闻诊126

一、听声音126

二、嗅气味128

第三节 问诊129

一、问一般项目129

二、问主诉129

三、问现病史130

四、问既往史、生活史与家族病史130

五、问现在症130

第四节 切诊137

一、脉诊137

二、按诊142

思考与练习143

第八章 辨证145

第一节 八纲辨证145

一、表里辨证146

二、寒热辨证147

三、虚实辨证149

四、阴阳辨证151

五、八纲之间的关系151

第二节 气血津液辨证152

一、气病辨证152

二、血病辨证154

三、津液病辨证155

第三节 脏腑辨证157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157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160

三、脾与胃病辨证162

四、肝与胆病辨证165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167

六、脏腑兼病辨证170

第四节 六经辨证173

一、太阳病证173

二、阳明病证174

三、少阳病证175

四、太阴病证175

五、少阴病证175

六、厥阴病证175

第五节 卫气营血辨证176

一、卫分证176

二、气分证176

三、营分证176

四、血分证177

思考与练习178

第九章 养生与治则179

第一节 养生179

一、养生的基本原则179

二、养生的基本方法181

第二节 治则182

一、既病防变182

二、治病求本183

三、扶正祛邪185

四、调衡阴阳186

五、调理气血187

六、调理脏腑188

七、三因制宜188

思考与练习189

第十章 常见病的辨证论治191

第一节 感冒191

一、病因与病机191

二、诊断要点191

三、辨证论治192

四、预防调护192

第二节 咳嗽193

一、病因与病机193

二、诊断要点193

三、辨证论治193

四、预防调护194

第三节 喘证194

一、病因与病机195

二、诊断要点195

三、辨证论治195

四、预防调护196

第四节 不寐196

一、病因与病机196

二、诊断要点196

三、辨证论治197

四、预防调护197

第五节 胃痛198

一、病因与病机198

二、诊断要点198

三、辨证论治198

四、预防调护199

第六节 呕吐199

一、病因与病机199

二、诊断要点200

三、辨证论治200

四、预防调护200

第七节 便秘200

一、病因与病机201

二、诊断要点201

三、辨证论治201

四、预防调护202

第八节 泄泻202

一、病因与病机202

二、诊断要点202

三、辨证论治202

四、预防调护203

第九节 头痛203

一、病因与病机203

二、诊断要点204

三、辨证论治204

四、预防调护205

第十节 眩晕205

一、病因与病机205

二、诊断要点205

三、辨证论治205

四、预防调护206

第十一节 淋证206

一、病因与病机206

二、诊断要点207

三、辨证论治207

四、预防调护208

第十二节 阳痿208

一、病因与病机208

二、诊断要点208

三、辨证论治208

四、预防调护209

第十三节 郁证209

一、病因与病机209

二、诊断要点209

三、辨证论治209

四、预防调护210

第十四节 虚劳210

一、病因与病机210

二、诊断要点210

三、辨证论治211

四、预防调护212

第十五节 痹症212

一、病因与病机212

二、诊断要点212

三、辨证论治212

四、预防调护213

第十六节 痛经213

一、病因与病机213

二、诊断要点213

三、辨证论治214

四、预防调护214

第十七节 带下病214

一、病因与病机214

二、诊断要点214

三、辨证论治215

四、预防调护215

第十八节 乳癖215

一、病因与病机215

二、诊断要点215

三、辨证论治216

四、预防调护216

第十九节 疖216

一、病因与病机216

二、诊断要点216

三、辨证论治216

四、预防调护217

第二十节 瘾疹217

一、病因与病机217

二、诊断要点217

三、辨证论治217

四、预防调护218

第二十一节 痔218

一、内痔218

二、外痔219

思考与练习219

参考文献22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