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英汉互译教程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英汉互译教程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55/32199054.jpg)
- 杨莉藜编著 著
- 出版社: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320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34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英汉互译教程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翻译的概念与分类1
第一讲 翻译的基础知识(一)1
1.1.1翻译的概念4
1.1.2翻译的分类4
1.1.3翻译的附类4
1.2翻译的标准4
1.2.1国内8
1.2.2国外8
1.2.3翻译的教学标准8
1.3忠实与通顺8
第二讲 翻译的基础知识(二)16
2.1直译、意译及其易混淆概念16
1.3.2通顺16
1.3.1忠实16
2.1.1直译与意译25
2.1.2直译与字译、借译25
2.1.3意译与释义、改写25
2.2语法翻译及其危害25
2.2.1狭隘的语义对等意识33
2.2.2偏颇的语法对等意识33
2.2.3呆板的形合意识33
2.2.4单一的文体意识33
第三讲 分析与理解概说33
3.1翻译中的理解的特点33
3.2分析与理解的主要方面35
3.3分析与理解的必要方面42
3.2.4主题分析42
3.2.2逻辑分析42
3.2.1语言分析42
3.2.3艺术分析42
3.3.1自我分析49
3.3.2读者分析49
3.3.3作者分析49
第四讲 上下文分析49
4.1几个相关概念49
4.2上下文在理解与表达中的作用50
4.2.1确定词义61
4.2.2确定句义61
4.2.3引申语义61
4.3微观互文性与理解61
5.1几个相关概念66
第五讲 背景知识与超语言知识分析66
5.2宏观作用67
5.2.1主题分析69
5.2.2艺术分析69
5.2.3估价译作社会效果69
5.3微观作用69
5.3.1确定词义80
5.3.2确定句义80
5.3.3表达诸问题80
5.3.4其它80
第六讲 词语分析80
6.1语义分析的主要依据80
6.1.5语言变体84
语言知识84
6.1.6形态与读音84
6.2语义分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84
6.1.3上下文84
6.1.2语义结构84
6.1.1语法结构84
6.1.4背景知识与超84
6.2.1忌望文生义91
6.2.2忌用原语构词模式进行类推91
6.2.3警惕假等值词91
6.3词语艺术分析91
6.3.1修辞格99
6.3.2色彩99
.3.3音韵99
第七讲 句子分析99
7.1句义分析的主要依据99
7.1.4语言变体107
7.2句式艺术分析107
7.1.2上下文107
7.1.3背景知识与超语言知识107
7.1.1语法结构107
7.2.1修辞格110
7.2.2色彩110
7.3句内衔接手段110
7.3.1词语重现116
7.3.2替换116
7.3.3形合与意合连接116
第八讲 篇章分析116
8.1语言学意义上的篇章分析116
8.1.6段的修辞方法126
8.1.7篇章结构126
8.1.5段际衔接手段126
8.2文艺学意义上的篇章分析126
8.1.2句际衔接手段126
8.1.3段落结构126
8.1.1句际关系类型126
8.1.4段际关系类型126
8.2.1主题133
8.2.2意境133
8.2.3情节133
8.2.4人物133
第九讲 文体分析133
9.1几个相关概念133
9.2语言变体与语句理解135
9.2.3语法142
9.3语体与风格分析142
9.2.2词语142
9.2.1语音142
9.3.1方法与依据147
9.3.2例释147
9.4语体与风格表达的基本模式147
9.5应用文的格式与语体148
第十讲 表达概说151
10.1表达的着眼点151
10.2翻译的基本模式153
10.3意译:翻译技巧的学习要点159
10.4内容与形式的相互推移162
11.1抽象与具体168
第十一讲 逻辑引申(一)168
11.1.1抽象概念与具体概念172
11.1.2抽象描述与具体描述172
11.1.3抽象重心与具体重心172
11.2主体、属体、性状、行为172
11.2.1各要素的隐与现177
11.2.2重心推移177
11.3概括与具体177
11.4定义式表达法与非定义式表达法180
11.5划分式表达法与非划分式表达法183
12.1正说与反说186
第十二讲 逻辑引申(二)186
12.2原因与结果189
12.3理由与推论192
12.4其它196
12.4.1动态与静态201
12.4.2施事与受事201
12.4.3时间转换201
12.4.4空间转移201
第十三讲 语用与艺术引申201
13.1语用引申201
13.1.6体语描述的处理215
13.1.7应答词的肯、否定转换215
13.1.5指示语转换215
13.2艺术引申215
13.1.8计量单位转换215
13.1.3释喻转换215
13.1.2语用增益215
13.1.1语用整饬215
13.1.4文化特征的浅化与归化215
第十四讲 修辞格转换220
14.1概述220
14.2同步转换及其补偿手段220
14.2.1同步转换225
14.2.2部分释喻225
14.2.3语义变通225
14.3各类修辞格的相互转换225
14.3.1同一层次的修辞格转换229
14.3.2跨层次的修辞格转换229
14.4形象转换229
14.5修辞格与非修辞格转换231
15.1不同色彩词237
第十五讲 同义词语转换237
14.5.1修辞格到非修辞格237
14.5.2非修辞格到修辞格237
15.1.1语体色彩242
15.1.2形象色彩242
15.1.3感情色彩242
15.1.4联想色彩242
15.2词与短语242
15.2.1词与习语248
15.2.2内复合词与短语248
15.2.3动词、248
副词、形容词与结构延展性短语248
15.2.4复合词与短语248
15.3其它248
第十六讲 语法意义与词汇意义推移254
15.3.5加缀词与无缀词254
16.1英语名词词尾屈折意义254
15.3.1习语与非习语254
15.3.4叠词与非叠词254
15.3.3本族词与外来词254
15.3.2原词与缩略词(简称)254
16.1.1数260
16.1.2性260
16.1.3指小260
16.1.4诸因素的调整260
16.2英语动词诸方面260
16.2.1词尾屈折266
16.2.2时态266
16.2.3虚拟语气266
16.3汉语语气词266
16.4英语结构屈折意义268
16.4.1假设与让步意义270
16.4.2强调意义270
第十七讲 音译与象译270
17.1音译的通则270
17.1.1准确读音273
17.1.2音节互译273
17.1.3名从主人273
17.1.4约定俗成273
17.1.5避用生僻与望文生义的字273
17.1.6准确回译273
17.1.7略语复原273
17.2英汉音译的具体问题273
17.3汉英音译的具体问题274
17.2.2地名274
17.2.1人名274
17.3.1人名278
17.3.2地名278
17.3.3其它278
17.4音译的附加手段278
17.4.1音译加附注283
17.4.2半音译半意译283
17.4.3音义双关283
17.5象译283
17.5.3摹形词与非摹形词互换286
18.1概述286
第十八讲 词语选择的标准与方法(一)286
17.5.2照抄286
17.5.1摹形词互译286
18.2原作内容与效果的忠实再现287
18.2.1基本意义305
18.2.2思想、观点、主题305
18.2.3意境、神韵、情调305
18.2.4情境、情节、人物305
18.2.5文体诸要素305
第十九讲 词语选择的标准与方法(二)305
19.1译文语言的锤炼305
19.1.1表达习惯315
19.1.2搭配315
19.1.3音韵与节奏315
19.2文化因素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