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计算机审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计算机审计
  • 郭宗文,张红卫,胡仁昱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102287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09页
  • 文件大小:89MB
  • 文件页数:326页
  • 主题词:计算机应用-审计-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计算机审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计算机审计概论1

第一节 计算机审计的产生和发展1

计算机审计的产生2

计算机审计的发展3

第二节 计算机审计的含义及特点4

计算机审计的含义4

计算机审计的特点5

第三节 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7

对审计线索的影响7

对审计技术手段的影响8

对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影响8

对审计技术方法的影响8

对审计标准和准则的影响9

对审计人员的影响9

对审计内容的影响9

第四节 计算机审计的目的和内容10

计算机审计的目的10

计算机审计的内容11

第五节 电算化信息系统审计的基本方法13

绕过计算机审计阶段14

通过计算机审计阶段15

利用计算机审计阶段16

第六节 计算机审计的步骤17

准备阶段17

实施阶段18

终结阶段19

第二章 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审计21

第一节 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概述21

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重要性22

会计电算化系统对传统内部控制的影响24

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目标26

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分类27

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特点28

计算机环境下的审计风险30

风险分析与内部控制设计30

第二节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一般控制31

组织人事控制32

硬件和系统软件控制35

系统安全控制38

系统开发与维护控制40

第三节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控制41

输入控制42

处理控制45

输出控制47

第四节 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审计48

内部控制评审的目标48

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评审的内容48

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审计步骤49

第五节 内部控制审计实例51

被审单位基本情况51

被审电算化系统——采购和付款系统说明51

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52

收集审计证据54

审计证据的分析与报告54

第三章 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审计56

第一节 系统开发审计的目标56

审查系统的可行性56

审查系统的合规性、合法性57

审查系统内部控制的适当性57

审查系统的可审性57

审查系统测试的全面性、恰当性58

审查系统文档资料的完整性58

审查系统的可维护性58

第二节 系统开发审计的内容和方法59

系统分析阶段的审计内容与方法60

系统设计阶段的审计内容与方法62

系统实施阶段的审计内容与方法65

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的审计内容与方法68

第三节 系统开发审计实例70

手工系统简介70

新系统设计的目标71

第四章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程序的审计74

第一节 程序审计的内容74

审查程序控制是否健全有效74

审查程序的合法性75

审查程序编码的正确性75

审查程序的有效性76

第二节 程序审计的方法76

手工审计的方法76

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79

第三节 程序审计实例90

了解应收账款主文件维护程序的主要功能91

了解应收账款主文件的数据结构91

确定审计目的92

根据审计目的,准备检测数据及预期结果92

处理检测数据,得出被审程序的处理结果93

比较分析实际处理结果与预期结果,对被审程序的处理和控制功能给出评价94

第五章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数据文件审计95

第一节 数据文件审计的内容95

第二节 数据文件审计的方法与技术96

利用审计软件进行辅助审计96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利用103

通用数据接口110

操作系统和实用程序的应用129

利用被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子模块辅助审计数据文件129

第三节 数据文件审计软件实例130

系统分析130

系统设计131

第六章 其他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135

第一节 计算机辅助审计信息管理与传递135

审计法规库的建立与使用135

被审单位基本情况的存储和查询136

审计档案的管理和使用137

第二节 计算机辅助审计抽样138

计算机抽样审计与手工抽样的联系和区别138

计算机审计抽样步骤139

判断抽样139

统计抽样140

第三节 计算机在财务审计与效益审计中的作用145

利用计算机审查材料成本差异分配146

审计表格的自动编制147

计算机辅助效益审计147

第七章 审计软件154

第一节 审计软件概述154

各国最高审计机关开发的主要审计软件154

我国开发的审计软件156

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功能157

第二节 审计软件的开发159

审计软件的种类159

审计软件的开发过程159

以审计表格为模型的审计软件设计161

工具箱式通用审计软件的模块设计163

第三节 Audit 2000167

Audit 2000系统技术指标167

Audit 2000的特点168

Audit 2000主要功能模块168

第四节 数据采集分析2.0简介172

数据采集分析2.0的主要特点172

主要功能173

第五节 审计决策支持系统174

审计决策与审计信息174

审计决策支持系统的组成174

审计专家系统——一种智能化的审计决策支持系统176

第八章 计算机舞弊的控制与审计178

第一节 计算机舞弊概述178

计算机犯罪的危害178

计算机犯罪的概念179

计算机犯罪的类型180

第二节 计算机犯罪的手段和特征181

计算机犯罪的手段181

计算机犯罪的途径184

计算机舞弊的特点184

第三节 计算机犯罪的防范186

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186

积极开展计算机系统的审计187

加强技术性防范187

加强人事管理及其他有关人员素质188

完善有关计算机安全与犯罪的立法188

第四节 计算机犯罪的审计189

输入类计算机犯罪的审查189

软件类计算机犯罪的审计190

输出类计算机犯罪的审计191

接触类计算机犯罪的审计192

第九章 Excel基础195

第一节 工作簿和工作表195

概念195

工作簿的建立与保存195

工作表的操作198

第二节 引用与公式205

使用引用205

公式207

第三节 函数209

函数的分类209

常用函数209

财务函数210

公式出错原因及排错215

第四节 数据管理216

数据库管理功能216

分类汇总报表221

合并多张报表222

创建数据透视表225

第十章 Excel在审计中的应用229

第一节 利用Excel获取外部数据229

第二节 利用Excel进行审计复核232

复核直加232

复核期末余额232

第三节 利用模板提高审计制表效率234

模板的创建234

调用模板制作表格235

第四节 Excel表在辅助审计中的数据保护236

打开权限保护236

修改权限保护237

对工作表内容保护238

对未加密的工作表加密码保护239

第五节 复制、粘贴在审计中的巧用239

复制239

粘贴241

第六节 排序、筛选、分类汇总在审计中的应用244

排序244

筛选和分类汇总246

第七节 利用Excel的“审核”功能247

追踪错误247

查找引用或从属单元格248

圈释无效数据250

第八节 随机数的选取和抽样252

随机数的选取252

抽样254

第十一章 网络审计256

第一节 网络审计概述256

网络审计的提出256

网络审计的概念259

网络审计的特点260

网络审计的要素261

第二节 网络审计与网络财务262

财会信息孤岛262

网上理财和自助式软件264

第三节 网络审计与电子商务265

电子商务简介265

电子商务环境对财务会计的新要求267

电子商务环境对审计的新要求268

借助网络进行审计269

网络审计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270

第四节 网络系统审计和网站审计271

网络系统内部控制审计272

网络系统的几个审计要点275

网站审计277

第五节 ASP及其审计在审计中的作用278

Internet对会计理论的影响278

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279

ASP在审计中的作用279

第十二章 世界计算机审计的比较与研究282

第一节 计算机审计机构与审计管理比较282

第二节 计算机审计策略比较284

计算机审计发展策略285

计算机审计实施中的具体问题286

第三节 计算机审计的客观独立性289

审计客观独立性289

EDP审计参与系统定义的意义290

审计对系统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参与291

计算机审计客观独立性评价292

第四节 计算机审计的危机293

系统差异与开发个体化问题293

计算机审计能力与EDP审计需求的差距293

审计观念的更新294

系统新型开发方式带来的问题294

世界EDP技术与计算机审计发展不平衡294

第十三章 计算机审计的发展趋势296

第一节 新一代计算机与人工智能296

传统计算机的缺陷296

第五代计算机296

人工智能297

第五代计算机及人工智能对审计的影响297

第六代计算机展望298

第二节 未来的审计环境299

全社会对计算机的依赖不断增长299

多层次的数据存取界面299

审计工作的巨大压力300

内部审计的作用300

第三节 审计决策支持与审计专家系统301

审计决策301

审计决策支持系统的组成301

审计专家系统的诞生303

审计专家系统304

第四节 我国计算机审计的发展策略305

中国国情因素306

传统观念的约束306

经营管理模式差异306

文化、语言背景306

不利于我国审计理论、技术、工具和方法体系的建立306

第五节 审计方法与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研究307

计算机取证技术研究307

审计软件的开发308

加速审计自动化308

开发中文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308

迅速和大规模地培养计算机审计人才309

管理协调研究3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