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珞巴族文学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于乃昌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
- ISBN:7534339774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569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14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珞巴族文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绪论1
一 民族地域与部落分布1
二 民族历史和社会形态3
三 民族精神文化发展特征16
四 原始艺术43
五 文学的特性和类别47
第一章 文学的发生53
第一节 生产活动与文学发生的物质条件55
第二节 实践活动形式与原初文学形式感的形成59
第三节 原始思维与文学形象特性的生成62
一 原始思维心理特性63
二 原始文学形象特性的生成67
第四节 原始的信仰需要与原始文学活动的发生75
一 信仰需要启开的创作动机76
二 原始宗教提出的文学主题82
三 原始宗教功利赋予的文学职能83
第二章 神话87
第一节 神话的产生88
一 神话产生的时代88
二 神话产生的历史需要95
三 原始宗教与神话的诞生104
第二节 神话的发展108
一 灵性神话109
二 神性神话114
三 人性神话124
第三节 神话的类别127
一 生殖神话127
二 创世神话136
三 图腾神话154
四 巫与巫术神话162
五 祖先—英雄神话172
六 文化起源神话178
第四节 神话创造的思维心理活动185
一 内视形象对现实物象的改造185
二 表象联想向必然联系的导入189
三 崇仰心理同征服欲望的互补194
第五节 神话的审美意义199
一 神话创造活动中“美的规律”体现200
二 神话创造活动中的审美心理孕育204
三 神话意象的美感效应210
四 神话叙述性的文学审美价值213
第三章 歌谣219
第一节 原始崇拜与原始歌谣220
一 原始宗教激情与歌谣灵感220
二 祭祀舞蹈与诗的节奏226
三 原始音乐与诗的传承232
第二节 歌谣的文化内涵235
一 祭祀歌235
二 婚恋歌247
三 生活歌266
四 教训歌277
五 新歌谣290
第三节 歌谣的审美价值292
一 歌谣创造了一个情化世界294
二 歌谣的崇高美和悲剧美297
三 歌谣的意境表现302
四 歌谣“兴”与“比”的运用304
第四节 歌谣格律314
一 “夹日”体歌谣格律315
二 “博力”体歌谣格律320
第四章 古史歌331
第一节 古史歌的蕴藏332
第二节 古史歌的产生338
第三节 《斯金金巴巴娜达萌》359
一 《斯金金巴巴娜达萌》的基本内容360
二 《斯金金巴巴娜达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371
第四节 《阿巴达尼》377
一 《阿巴达尼》的基本内容378
二 《阿巴达尼》所反映的社会现实388
第五节 《金岗岗日》391
一 《金岗岗日》的基本内容392
二 《金岗岗日》所反映的社会现实403
第六节 古史歌的审美价值406
一 古史歌的真实美407
二 古史歌的真情美409
三 古史歌的意象美410
四 古史歌的结构美415
五 古史歌的语言美421
第五章 民间故事425
第一节 民间故事的形成426
一 神话的演化与民间故事的形成427
二 对现实人生的关切与民间故事主题的形成430
三 原始思维的发展与民间故事的审美化433
第二节 民间故事的分类435
一 鬼异故事436
二 解释故事441
三 生活故事453
四 史传故事463
五 寓言473
六 新故事475
第三节 民间故事的审美效应477
一 崇高型478
二 悲剧型479
三 优美型480
四 喜剧型481
五 哲理型483
第四节 民间故事的审美构成484
一 虚拟性484
二 象征性485
三 荒诞性486
四 自由性486
五 形式美487
第六章 民间文学艺术家493
第一节 民间文艺家的产生494
一 原始教育的需要494
二 氏族和部落历史传承的需要499
三 巫在巫术活动中成为文学艺术家501
第二节 民间文艺家的特点505
一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结合505
二 宗教、巫术活动与文学活动的结合509
三 全面发展的艺术才能510
四 民间文艺家的心理素质514
第三节 民间文学艺术家522
一 亚如523
二 达地523
三 达娘524
四 亚娘524
五 东娘525
六 达农526
七 达牛527
八 达巴528
九 达达528
十 布尤530
十一 白嘎530
十二 布洛531
十三 宾珠531
十四 顿加533
第七章 文学的内向与开放535
第一节 文学的内向统一性536
一 生产方式是文学内向统一性的历史根据537
二 民族文化心理投射是文学内向统一性的主体根据539
三 审美价值取向是文学内向统一性的凝聚力和表现542
第二节 文学的开放吸收545
一 文化冲突中的文学开放吸收546
二 文学开放吸收的规律561
后记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