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簇桥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簇桥志](https://www.shukui.net/cover/1/32244357.jpg)
- 《簇桥志》编委会编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
- ISBN:7807053720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04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522页
- 主题词:街道办事处-历史-成都市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簇桥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凡例1
概述2
建置沿革简图5
大事记6
部分史事27
第一篇 地理32
第一章 自然地理33
第一节 地貌、土壤33
一、地貌33
二、土壤33
第二节 地名34
一、主要地名34
二、部分地名简释36
第三节 河渠、水碾38
一、河渠38
二、水碾39
第四节 气候39
一、四季特征39
二、农时季节40
三、气象要素40
第五节 自然灾害41
一、洪水41
二、干旱42
三、风暴42
四、冰雹42
五、地震42
六、雷电43
七、霜冻43
八、绵雨43
九、虫害43
第六节 资源44
一、动物资源44
二、植物资源44
三、其他资源46
第二章 政区47
第一节 地域与区位47
第二节 乡镇沿革47
一、簇锦镇47
二、华兴乡48
三、簇桥乡48
第三节 自然村49
一、马家河村49
二、新苗村52
三、文昌村54
四、三河村56
五、南桥村59
六、凉水井村61
七、高碑村64
八、顺江村67
九、铁佛村70
十、龙井村72
十一、沈家桥村75
附:殷家林村77
第三章 人口79
第一节 民国时人口简况79
第二节 当代人口普查81
一、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81
二、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81
三、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82
四、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85
五、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88
第三节 人力资源91
第四节 姓氏193
第二篇 经济95
第一章 发展概况96
第二章 农业102
第一节 土地制度102
一、封建土地所有制102
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103
附:自留地106
第二节 农田水利建设106
一、农田建设106
二、水利建设107
第三节 耕作制度109
一、耕作制度变化109
二、栽种双季稻110
第四节 农业机具112
一、耕作工具112
二、农机站115
第五节 农业技术服务116
一、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116
二、栽培技术121
三、水稻育秧122
四、推广杂交水稻123
五、化学除草123
六、免耕技术123
七、植物保护124
八、肥料126
九、粮油品种127
十、畜禽疫病防治130
十一、禽畜品种130
第六节 农业生产131
一、粮食作物131
二、经济作物134
三、蔬菜137
四、栽桑养蚕139
五、水果生产139
六、竹木、花卉生产139
七、家畜140
八、家禽143
九、养蜂144
十、养鱼144
十一、编织146
十二、农副产品加工146
第七节 农村经营管理148
一、计划管理148
二、劳动管理150
三、财产与物资管理152
四、财务管理153
五、农村会计管理153
六、统计管理155
第八节 收益分配158
一、粮食分配158
二、收益分配163
三、农村经济总收入167
第三章 乡镇企业169
第一节 体制169
第二节 管理176
第三节 重点企业简介179
第四节 中国西部鞋都B区188
第五节 名优新特产品188
附:驻乡主要企业189
第四章 商业191
第一节 商业沿革191
第二节 商业机构192
附:村(大队)代购代销店199
第三节 商业活动202
第四节 特色商业205
第五章 交通 能源 邮电 金融服务设施208
第一节 交通运输设施208
第二节 能源供应设施213
第三节 邮政 电信设施214
第四节 金融服务设施217
附:簇桥乡农村合作基金会218
第三篇 政治219
第一章 政党220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派地方组织220
一、国民党地方组织220
二、三民主义青年团地方组织220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簇桥乡(公社)组织220
一、1952~1971年时期的党组织220
二、中共簇桥乡(公社)历次代表大会222
三、中共簇桥乡(公社)历届委员会234
四、党务237
第三节 社团243
一、哥老会243
二、一贯道244
三、乡贫下中农协会244
四、乡老年协会246
五、乡个体劳动者协会246
六、乡残疾人协会247
七、乡台侨联谊会248
第四节 群团251
一、工会251
二、共产主义青年团251
三、妇女联合会255
第二章 政权259
第一节 簇桥地区乡(镇)保政权设置259
第二节 代行乡村政权的农民协会262
第三节 簇桥乡(公社)历届人民代表大会262
一、人民代表262
二、人民代表大会267
三、人大主席团283
四、簇桥乡(公社)历届政府284
第四节 政府机构287
一、机构设置沿革287
二、职能部门288
三、机构改革290
四、政务中心292
五、施政方式292
第五节 民政、司法、调解、公安、地方武装293
一、民政293
二、司法295
三、调解296
四、公安296
五、地方武装297
附:驻乡刑罚执行机关——四川省成都市未成年犯管教所305
第六节 工商、税务306
一、工商306
二、税务306
第三章 施政纪略308
第一节 土地改革运动308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运动309
一、互助组309
二、农业生产合作社309
第三节 私营工商业的改造311
第四节 粮油统购统销312
第五节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314
第六节 “四清”运动315
第七节 “文化大革命”运动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316
一、“文化大革命”运动316
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318
第八节 平反冤、假、错案320
一、平反昭雪,恢复名誉320
二、落实“文革”中被抄家物品的政策320
三、平反冤假错案和落实起义人员政策320
四、落实地主、富农分子摘帽的政策320
五、落实“整风整社”、“四清”运动中的冤假错案320
第九节 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322
第十节 开展计划生育323
第十一节 大办沼气328
第十二节 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329
第十三节 发展农村专业户333
第十四节 减轻农民负担334
第十五节 招商引资336
第十六节 城乡建设337
一、乡镇原貌337
二、城镇建设337
三、农房改造344
四、环境保护345
五、绿化346
第十七节 精神文明建设346
一、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346
二、创建各级文明单位349
三、荣获各级各类奖励350
第十八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359
第十九节 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361
一、推行“三个集中”361
二、抓好“三个完善”362
三、生活质量的跨越362
第四章 友好往来364
第一节 外事接待364
一、接待外国元首364
二、接待政党领袖364
三、接待外国(地区)团(队)组364
四、联合国沼气讲习班368
第二节 国内接待369
一、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369
二、接待省、市、区(市)、县等领导和友好团、组369
第三节 友好交往371
一、城郊经济研究会371
二、全国部分乡镇统计协会371
第四篇 教科文卫事业373
第一章 教育事业374
第一节 概述374
第二节 教育管理394
第三节 教师待遇397
第四节 学生组织399
一、童子军399
二、学生会399
三、红卫兵399
四、少先队399
五、学校共青团399
第五节 学校简介399
一、私塾400
二、民众学校401
三、学前班、幼儿园402
四、小学404
五、中学408
六、驻簇桥院校410
第六节 成人教育411
一、扫盲411
二、成人教育412
三、“五·七”师大412
四、簇桥农民就业技术培训学校412
第二章 科技事业413
第一节 管理机构413
第二节 科技工作413
第三节 科技成果414
第三章 文化事业416
第一节 古镇变迁416
第二节 遗址417
一、古庙宇417
二、古祠堂420
三、古会馆420
四、古桥421
五、古井422
六、古墓422
七、古碑423
八、万年台423
第三节 烈士陵园423
第四节 出土文物424
第五节 文化服务机构与文化活动424
一、服务机构424
二、文化设施425
三、群众文化426
四、群众体育429
五、电影429
六、新闻报导430
七、文化市场管理430
第四章 卫生事业431
第一节 医疗431
一、概况431
二、簇桥医院432
三、村医疗站435
四、社会办医药435
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36
第二节 防疫436
一、爱国卫生运动436
二、疾病防治438
三、食品卫生监督442
第三节 妇幼保健443
一、机构443
二、妇女保健444
三、儿童保健446
第五篇 社会447
第一章 民俗448
第一节 衣食住行习俗448
第二节 婚礼习俗451
第三节 丧礼习俗452
第四节 造屋习俗453
第五节 生产习俗454
第六节 寿礼习俗455
第七节 岁时节俗456
第八节 人生礼仪458
第九节 报时习俗459
第十节 社会陋习460
第二章 方言、歌谣462
第一节 方音特色462
第二节 常用谚语462
第三节 方言词汇467
第四节 歇后语477
第五节 民间歌谣480
第六篇 人物484
一、传记485
二、名录486
第七篇 文录492
一、文献494
二、诗歌499
三、碑记501
四、楹联横披502
修订续写《簇桥志》始末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