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跨界区域管理 理论与实践探索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跨界区域管理 理论与实践探索](https://www.shukui.net/cover/9/30202044.jpg)
- 陶希东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SBN:978780745624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85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04页
- 主题词:政区-行政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跨界区域管理 理论与实践探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卢汉龙)1
第一章 全球化视野下的跨界区域管理问题1
第一节 跨界与跨界管理1
一、“界”与“边界”1
二、跨界与跨界管理9
第二节 跨界区域与跨界冲突11
一、跨界区域的类型与特征12
二、跨界区域的主要冲突与矛盾17
第三节 跨界区域管理问题的重新审视21
一、全球化视野下的跨界区域管理21
二、本土化视野下的跨界区域管理26
第四节 跨界区域管理研究进展31
一、行政边界和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多视角、多学科研究32
二、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体制理论和全球治理34
三、次区域政治研究:新区域主义和区域间主义理论38
四、大都市区政治重建研究:多中心治理和大都市区域主义44
第二章 跨界区域管理的多元理论基础50
第一节 政治学理论50
一、政府间关系(府际关系)理论50
二、行政区与经济区关系理论59
三、政策网络理论61
第二节 经济学理论64
一、信息经济学:博弈论64
二、区域经济学:“行政区经济”理论69
三、新制度经济学:交易成本理论73
第三节 公共管理学理论76
一、集体行动逻辑理论76
二、区域多中心治理理论81
第三章 跨界区域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85
第一节 跨国区域管理:欧盟的经验85
一、欧盟一体化的历史进程85
二、区域失衡:欧盟面临的主要区域问题89
三、欧盟跨国区域治理的基本经验91
第二节 跨界流域管理:田纳西河、莱茵河、五大湖的经验99
一、美国田纳西河流域跨界治理经验100
二、欧洲莱茵河流域跨国协调管理104
三、美加五大湖地区管理:五大湖州长委员会108
第三节 大都市跨界治理:世界大都市区经验114
一、世界大都市区:全球化竞争单元114
二、拥有持续性竞争力:大都市区治理的新挑战116
三、世界大都市区治理模式与行动策略121
第四章 中国跨界区域管理的基本模式与机制重建130
第一节 中国跨界区域管理的历史过程130
一、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城镇区域分割管理130
二、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中央主导——计划型区域组织管理135
三、改革开放后:市场取向——地方主导型区域组织管理138
第二节 中国跨界区域管理的基本模式及问题147
一、调整行政区划的刚性整合模式147
二、中央层面的跨界区域办公室管理模式155
三、以地方横向联席会议为主体的联合协商模式158
第三节 中国跨界区域协调机制重建与政策创新164
一、跨界区域协调机制重建的基本原则164
二、跨界区域协调管理的基本内容165
三、跨界区域协调机制重建策略与政策创新169
第五章 中国跨界区域管理的案例分析与制度设计174
第一节 跨界流域生态治理:太湖治理方案设计174
一、分割治理的沉痛代价:太湖蓝藻大爆发174
二、太湖流域生态治理的体制设计与建议178
第二节 跨界区域港口管理:长三角港口群组织管理方案184
一、长三角港口资源整合: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条件184
二、缺乏有效的合作协调机制:各自为政、无序竞争185
三、西方经验:纽约新泽西港务局运作机制196
四、机制创新:长三角港口跨界合作管理机制重建199
第三节 信息区域化:长三角信息跨界合作体系重建201
一、长江三角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地域202
二、体制之痛:信息孤岛效应204
三、信息化跨界合作:目标和内容212
四、跨界合作模式:多元化合作225
五、信息跨界合作策略:政策与建议228
附录一:新中国60年中央推动跨界区域发展与管理的有关政策231
《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委员会组织通则》(1949)——六大行政区231
《中央人民政府关于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和合并若干省市建制的决定》(1954)233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的初步设想》——大三线建设234
《关于西南三线建设体制问题的决定》(1965)——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成立235
《关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的考察报告(1984)236
《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2000)——西部大开发战略及管理办公室237
《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2003年10月)——东北振兴办公室239
《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三大跨区域重点经济区和十大跨区域重点旅游区(2006)240
《促进中部崛起的若干意见》(2006)——中部崛起办公室和中部联席会议制度242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2007年6月7日)244
《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2007年7月26日)245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2008年9月16日)(节选)252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节选)(2008年12月)253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2009)(节选)254
《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节选)(2009年11月25日)256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2009年12月3日)26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2009年12月12日)263
附录二:新时期地方政府跨省区域组织管理的代表性制度安排265
淮海经济区的若干发展协议265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选摘)》(2004年6月3日)268
《泛珠三角省会市暨副省级市警务协作框架协议(选摘)》(2004年11月14日)273
《“9+2”交通合作框架协议(摘编)》(2009年6月11日)276
《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保护合作协议(2009—2010年)》(2008年12月22日)277
《推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备忘录》(2009年10月21日)280
《沿海部分省市与中部六省口岸大通关合作框架协议》(2007年4月26日)282
中部六省旅游局签署《旅游合作框架协议》(2009年4月26日)282
《陕甘宁革命老区建设生态能源经济协调发展试验区研究》(2008年7月26日)284
《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合作框架协议》(2009年10月19日)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