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治未病源流概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治未病源流概说](https://www.shukui.net/cover/12/30202527.jpg)
- 沈庆法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2639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107页
- 文件大小:6MB
- 文件页数:129页
- 主题词:中医学-预防医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治未病源流概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治未病的涵义1
一、未病先防(未发)3
二、既病防传(未传、未变)4
三、控制病情(未重)5
四、尽早康复(未复)6
五、以平为期(未衰)6
第二章 治未病理论源流7
第一节 汉以前——治未病认识的起源7
一、古籍中的有关记载7
1.《诗经》7
2.《山海经》8
3.《礼记》10
4.《周礼》10
5.《养生方》12
二、主要观点13
1.《周易》的阴阳平衡观13
2.道家顺应自然的生命观14
3.《管子》虚欲存精的固精观15
4.儒家形神兼养的调神观15
5.杂家趋利避害观16
三、治未病的著名大师和医家17
1.孔子17
2.扁鹊20
第二节 汉唐时期——治未病理论的形成22
一、古籍中的有关记载22
1.《黄帝内经》22
2.《难经》28
二、主要观点29
1.全神的思想29
2.调气和保精35
3.食养食治观36
三、治未病的著名医家37
1.张仲景37
2.华佗39
第三节 宋金元时期——治未病理论的发展40
一、古籍中的有关记载40
1.《太平圣惠方》40
2.《圣济总录》41
3.《养老奉亲书》41
4.《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和《素问玄机原病式》41
5.《脾胃论》42
6.《格致余论》和《丹溪心法》42
二、主要观点42
1.人和自然合一观42
2.四脏之气皆禀于脾43
3.食养倍胜于药44
4.阳有余阴不足44
5.吐纳导引45
三、治未病的著名医家46
1.李东垣46
2.朱丹溪47
第四节 明清时期——治未病理论的成熟48
一、古籍中的有关记载49
1.《养生四要》49
2.《医学入门》49
3.《寿世保元》50
4.《类经》和《景岳全书》50
5.《医学源流论》51
二、主要观点51
1.峻补“命门”和治形宝精观51
2.早期治疗、控制未传和既病防变观52
3.综合调养观52
4.动静相合观52
5.冬令进补观53
三、治未病的著名医家53
1.张介宾53
2.叶天士55
3.曹庭栋55
第三章 治未病的法则57
第一节 调气57
一、调气的认识57
1.气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57
2.历代医家发挥58
二、调气的功能58
1.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抗邪防病59
2.维持正常生命功能,运行不息59
3.维持正常生命旺衰,延长寿限60
三、调气的方法60
1.顺应四时、起居有常60
2.切勿过劳、亦忌过逸61
3.调和饮食、勿偏五味61
4.情志安和、省语少言62
5.吐故纳新、导引行气62
6.慎用热药、勿伤真气62
第二节 固精63
一、固精的认识63
1.精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63
2.历代医家的发挥63
二、固精的功能64
1.精是人体生命的根本64
2.阴精贵充盈固秘64
3.阴精难成易亏64
三、固精的方法65
1.藏精泄火65
2.摄精节欲65
3.保精定志65
4.补精节劳66
5.填精防衰66
第三节 养神66
一、养神的认识66
1.治未病要很好养神66
2.历代医家的发挥66
二、养神的功能67
1.主宰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67
2.在生命活动中的抗邪防病的作用68
3.养神必须清静内守68
三、养神的方法68
1.调摄情志68
2.顺应四时69
3.少思寡欲69
4.静耳抑目70
5.要练静功70
第四节 食疗70
一、食疗的认识70
1.食疗食养保持体内平衡70
2.历代医家发挥71
二、食疗的功能72
1.早期食疗食养,以固后天之本72
2.以食代药,先食而后药72
3.饮食有节提高防病治病能力72
三、食疗食养的方法73
1.要辨证论治73
2.食养者则宜讲究食早、食少、食缓、食淡、食暖和食软73
第五节 补虚73
一、补虚的认识73
1.补虚扶正是用药治未病的重点73
2.历代医家补虚的发挥74
二、补虚的功能75
1.补阴阳气血75
2.补五脏75
3.通补奇经75
三、补虚的方法75
1.阴寒质用温热散寒76
2.阳热质用清润滋阴76
3.阳虚质用温阳补虚76
4.阴虚质用养阴补虚77
5.肝阳质用平肝潜阳77
6.血虚质用补血益气77
7.痰湿质用调补温化77
8.瘀血质用活血祛瘀77
9.气虚质用益气平补78
10.正常体质不用药物78
第四章 治未病的内容和应用(简述)79
第一节 生活起居治未病79
第二节 饮食调理治未病82
第三节 劳动运动治未病85
第四节 情志调摄治未病87
第五节 药物调理治未病91
第六节 针灸按摩治未病96
第七节 房事调谐治未病101
第八节 气功调摄治未病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