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
  • (德)基布岭等编;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 ISBN:7508317890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651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671页
  • 主题词:电气化铁道-接触网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牵引供电系统1

1.1 牵引供电的作用1

1.2 牵引供电网1

1.2.1 牵引供电系统的种类1

1.2.2 牵引供电系统的基本结构3

1.2.2.1 牵引电能的产生3

1.2.2.2 牵引配电3

1.2.3 直流牵引供电网5

1.2.4 16.7Hz单相交流牵引供电网6

1.2.4.1 牵引电能的产生6

1.2.4.2 16.7Hz牵引供电网的类型7

1.2.5 50Hz单相交流牵引供电网9

1.3 德国铁路的16.7Hz牵引供电系统11

1.3.1 电能的产生11

1.3.2 电能传输和接触网供电11

1.3.3 德国铁路的16.7Hz标准变电所12

1.3.3.1 标准变电所的功能和种类12

1.3.3.2 110kV户外设备13

1.3.3.3 15kV户内设备15

1.3.3.4 自用电的供给17

1.3.3.5 保护17

1.3.3.6 监视、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SCADA)19

1.3.3.7 建筑物和支持结构21

1.3.4 电力控制系统21

1.3.4.1 发展、功能和设计21

1.3.4.2 当地控制单元和远动线路22

1.3.4.3 SCADA远动控制技术23

1.3.4.4 转换器、远动节点和分控制中心24

1.3.4.5 主控制中心24

1.3.4.6 输电调度中心和电网指挥中心25

1.4 马德里—塞维利亚线路的25kV、50Hz牵引供电25

1.4.1 牵引供电及其连接25

1.4.2 牵引变电所及其设备26

1.5 安卡拉地下铁路的750V直流牵引供电系统27

1.5.1 牵引供电及其开关控制27

1.5.2 牵引变电所及设备28

1.6 参考文献29

2 要求与规格31

2.1 接触网要求31

2.1.1 概述31

2.1.2 机械要求31

2.1.3 电气要求32

2.1.4 环境要求32

2.1.5 运行和维护要求33

2.2 轨道、线路和工作条件的要求33

2.2.1 对接触网的要求33

2.2.2 运行要求33

2.2.2.1 干线、长距离运输33

2.2.2.2 管内运输34

2.2.3 与轨道有关的因素要求36

2.2.3.1 干线、长距离运输36

2.2.3.2 城市及管内的运输36

2.2.4 铁路线位置的要求36

2.2.4.1 干线长距离运输36

2.2.4.2 管内运输37

2.2.5 限界要求37

2.2.5.1 干线长距离运输37

2.2.5.2 管内运输40

2.3 气候条件43

2.3.1 温度43

2.3.2 风速43

2.3.3 覆冰44

2.3.4 空气中的活性物质44

2.3.5 雷电冲击过电压44

2.4 受电弓的规格45

2.4.1 设计和功能45

2.4.2 受电弓滑板特性48

2.4.3 受电弓和架空接触网的接触压力49

2.4.3.1 静态接触压力的要点49

2.4.3.2 空气动力接触压力50

2.4.3.3 动态接触压力50

2.5 可靠性和安全性规定51

2.5.1 标准51

2.5.2 负荷和强度51

2.5.3 绝缘要求52

2.5.4 抗电击保护53

2.5.4.1 抗电击的一般保护53

2.5.4.2 直接接触电击保护54

2.5.4.3 非直接接触电击保护54

2.5.4.4 防止由钢轨电位引起的电击保护56

2.6 环境兼容性57

2.6.1 概述57

2.6.2 电力牵引的环境关系57

2.6.3 土地的使用57

2.6.4 自然和鸟类的保护58

2.6.5 美学58

2.6.6 电场和磁场58

2.7 接触网设备材料的物理特性59

2.8 参考文献61

3 牵引接触网系统和架空接触网的设计63

3.1 术语63

3.2 架空接触网类型65

3.2.1 基本特性65

3.2.2 线和绞线65

3.2.2.1 线和绞线类型65

3.2.2.2 接触线65

3.2.2.3 钢线66

3.2.2.4 绞线66

3.2.2.5 合成纤维绳67

3.2.3 简单悬挂接触网(无轨电车型接触网)67

3.2.3.1 定义和使用67

3.2.3.2 接触线固定下锚的硬接触悬挂68

3.2.3.3 带自动补偿和不带自动补偿的悬吊悬挂68

3.2.3.4 拉线式悬挂69

3.2.3.5 弹性支持装置69

3.2.4 弹性简单悬挂接触网69

3.2.5 链形悬挂架空接触网70

3.2.5.1 基本设计70

3.2.5.2 在悬挂点处安装吊弦的接触网70

3.2.5.3 在偏移悬挂点处安装吊弦的接触网70

3.2.5.4 弹性悬挂接触网71

3.2.5.5 斜悬挂接触网72

3.2.5.6 带弹性吊弦件的接触网73

3.2.5.7 带辅助承力索的接触网、复链形接触网73

3.2.6 水平链形悬挂架空接触网74

3.3 接触轨74

3.3.1 第三轨设施74

3.3.2 接触轨类型76

3.3.3 接触轨设施的施工和运行77

3.4 架空接触轨设施79

3.5 参考文献81

4 接触网与横跨设备的设计83

4.1 接触网设备83

4.1.1 基本设计83

4.1.2 接触网设计方案的选择85

4.1.3 导线截面及张力的选择85

4.1.4 跨距的选择87

4.1.5 结构高度的选择88

4.1.6 隧道内接触网设计88

4.1.7 接触线预留弛度的采用88

4.1.8 吊弦间距的选择89

4.1.9 弹性吊索的使用89

4.1.10 锚段长度的选择91

4.1.11 连接锚段关节和绝缘锚段关节的设计92

4.1.12 架空接触网设备及其零部件的设计95

4.1.12.1 架空接触网设备的结构95

4.1.12.2 中心锚结95

4.1.12.3 自动张力补偿96

4.1.12.4 固定下锚98

4.1.12.5 吊弦99

4.1.12.6 电连接99

4.1.12.7 电分段100

4.1.12.8 中性段和分相的设计101

4.2 横跨设备103

4.2.1 介绍103

4.2.2 旋转腕臂104

4.2.3 横跨多线路的腕臂107

4.2.4 软横跨107

4.2.4.1 用途107

4.2.4.2 设计原则107

4.2.4.3 详细结构设计108

4.2.5 硬横跨结构110

4.2.6 接触网拉杆111

4.2.7 隧道内的横跨装置111

4.3 牵引供电线路112

4.3.1 定义112

4.3.2 牵引供电线路的布置和支持装置112

4.4 电力牵引用的信号牌114

4.5 防止意外接触的措施115

4.6 零部件115

4.6.1 接触网隔离开关115

4.6.2 绝缘子117

4.6.2.1 作用和荷载117

4.6.2.2 绝缘材料117

4.6.2.3 设计与应用118

4.6.2.4 电气与机械参数额定值的计算119

4.6.2.5 选择与应用120

4.6.3 线夹与连接件121

4.6.3.1 作用与参数计算121

4.6.3.2 材料121

4.6.3.3 架空接触网零件123

4.6.3.4 管型旋转腕臂125

4.6.3.5 软横跨结构127

4.7 架空接触网及其零部件的系列化129

4.8 已建成的接触网系统131

4.8.1 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系统131

4.8.2 干线铁路系统136

4.8.2.1 直流3kV架空接触网136

4.8.2.2 交流15kV、16.7Hz架空接触网140

4.8.2.3 交流25kV、50Hz架空接触网145

4.9 参考文献151

5 架空接触网设备的计算153

5.1 关于荷载和应力的假设153

5.1.1 基本原则153

5.1.2 自重荷载153

5.1.3 张力及其分力154

5.1.3.1 作用于导线和线索的张力154

5.1.3.2 作用于导线张力的分力157

5.1.4 风荷载161

5.1.5 冰荷载162

5.2 弛度163

5.2.1 电车型简单悬挂接触网163

5.2.1.1 等高悬挂163

5.2.1.2 不等高悬挂164

5.2.1.3 链形悬挂接触网165

5.3 物理状态变换方程式166

5.4 风偏移169

5.4.1 直线区间的风偏移169

5.4.2 曲线上由于风和接触线的拉出值产生的偏移170

5.4.2.1 无风时接触线的偏位170

5.4.2.2 有风时接触线的偏移171

5.4.3 架空接触悬挂的风偏移172

5.5 纵向跨距和锚段长度175

5.5.1 跨距和锚段长度的关系175

5.5.2 最大可能的跨距175

5.5.2.1 重要参数175

5.5.2.2 受电弓弓头的工作范围176

5.5.2.3 车辆的横向摆动176

5.5.2.4 受风偏移时的接触线的极限位置177

5.5.2.5 纵向跨距的确定179

5.5.3 锚段长度的计算181

5.6 参考文献181

6 架空接触网系统的设计183

6.1 目标和程序183

6.2 基本原理和原始数据185

6.2.1 概述185

6.2.2 技术要求185

6.2.3 设计文件186

6.2.3.1 引言186

6.2.3.2 新线188

6.2.3.3 既有线189

6.2.3.4 既有接触网改造189

6.2.3.5 铁路线路和地形189

6.2.3.6 供电示意图190

6.3 接触线拉出值和水平张力192

6.4 跨距的确定196

6.5 锚段长度197

6.6 锚段关节199

6.7 道岔上方的接触网200

6.7.1 简介200

6.7.2 道岔的标示及图纸200

6.7.3 岔群区接触网的平面布置原则203

6.7.4 无线夹区203

6.7.5 道岔上方的交叉接触网平面布置204

6.7.6 道岔处用于接触线交叉的支持装置的确定205

6.7.7 道岔区域接触线的高度208

6.7.8 道岔处接触网平面布置实例209

6.7.9 无交叉式线岔的平面布置212

6.8 接触网平面布置的控制点214

6.8.1 概况214

6.8.2 道岔214

6.8.3 信号机和信号能见度214

6.8.4 铁路平交道口215

6.8.5 人工建筑物结构215

6.8.6 站内及区间内的电分段218

6.9 平面图219

6.9.1 目标及信息219

6.9.2 架空接触网系统的符号219

6.9.3 接触网设备支持装置和支柱位置220

6.9.4 单支柱224

6.9.5 软横跨结构224

6.9.6 多线路腕臂224

6.9.7 硬横跨225

6.9.8 隧道支持装置225

6.9.9 电连接225

6.9.10 回流回路和保护接地225

6.9.11 电力牵引信号228

6.9.12 制作平面图228

6.10 横截面图230

6.10.1 目标和信息230

6.10.2 支柱的型号和分类230

6.10.3 支柱的几何结构231

6.10.4 开关引线、柱上隔离开关231

6.10.5 支柱长度的确定231

6.10.6 腕臂234

6.10.7 支柱和基础的选择234

6.10.8 软横跨结构236

6.10.9 硬横跨236

6.11 纵剖面图240

6.11.1 内容240

6.11.2 吊弦布置240

6.11.3 接触线高度降低242

6.11.4 牵引供电线的纵剖面图242

6.11.5 到接触网及牵引馈线的最小净空242

6.11.6 牵引供电线244

6.11.6.1 简介244

6.11.6.2 牵引供电线的架设244

6.11.6.3 最小允许绝缘间隙验证245

6.12 工程文件248

6.13 计算机辅助设计249

6.13.1 目标249

6.13.2 结构和模块249

6.13.3 数据管理251

6.13.4 硬件和软件251

6.13.5 应用252

6.14 参考文献252

7 横向支持装置、支柱和基础255

7.1 荷载假设255

7.1.1 简介255

7.1.2 固定荷载255

7.1.3 变化荷载256

7.1.3.1 概述256

7.1.3.2 风荷载256

7.1.3.3 冰荷载258

7.1.3.4 风和冰的同时作用258

7.1.4 安装和维修所致的荷载258

7.2 横向支持装置和支柱258

7.2.1 横向支持装置258

7.2.1.1 支持装置的种类258

7.2.1.2 旋转腕臂259

7.2.1.3 多线路腕臂259

7.2.1.4 软横跨260

7.2.1.5 硬横跨260

7.3 支柱260

7.3.1 支柱的类型260

7.3.2 荷载的确定261

7.3.3 结构设计和材料262

7.4 横向支持装置的规格264

7.4.1 简介264

7.4.2 腕臂264

7.4.2.1 荷载、内力和内力矩264

7.4.2.2 根据欧洲标准的额定值确定266

7.4.3 软横跨结构268

7.4.3.1 简介268

7.4.3.2 横承力索的载荷、内力和弛度268

7.4.3.3 安装高度和支柱长度的确定269

7.4.3.4 定位索的荷载和内力270

7.4.3.5 横承力索、定位索和支持装置的额定值确定270

7.4.4 水平定位设备的设置271

7.5 支柱的容量273

7.5.1 简介273

7.5.2 支柱长度的确定273

7.5.3 荷载、内力和内力矩273

7.5.4 横截面的额定值确定275

7.5.4.1 简介275

7.5.4.2 桁架钢支柱276

7.5.4.3 槽钢支柱278

7.5.4.4 H形钢支柱279

7.5.4.5 钢筋混凝土支柱281

7.5.4.6 挠度283

7.6 土质284

7.6.1 简介284

7.6.2 原状土284

7.6.2.1 分类284

7.6.2.2 非粘性的辗压土285

7.6.2.3 粘性土285

7.6.2.4 有机土285

7.6.3 岩石285

7.6.4 填土285

7.6.5 土壤调查286

7.6.6 获取土样的方法286

7.6.6.1 简介286

7.6.6.2 钻孔勘查286

7.6.6.3 探测器勘查287

7.6.7 探测287

7.6.7.1 简介287

7.6.7.2 符合DIN4094标准要求的打入式探测器287

7.6.7.3 标准贯入试验288

7.6.8 土壤调查的评定288

7.6.9 土壤特征289

7.6.10 实际应用290

7.7 基础291

7.7.1 设计原理291

7.7.2 无阶梯形整体基础292

7.7.3 阶梯形整体基础294

7.7.4 打入式桩基础297

7.7.5 下锚基础300

7.8 例题301

7.8.1 接触网参数301

7.8.2 采用最新欧洲标准的设计302

7.8.2.1 荷载302

7.8.2.2 支柱的设计303

7.8.2.3 腕臂305

7.8.3 基础308

7.9 参考文献309

8 特殊应用的接触网设计313

8.1 概述313

8.2 维修设备313

8.3 隧道封闭315

8.4 不同牵引供电系统间的电气分离315

8.4.1 概述315

8.4.2 区间线路的系统分离区316

8.4.3 供电系统转换车站317

8.5 移动桥318

8.5.1 介绍318

8.5.2 接触网设计319

8.5.2.1 合桥319

8.5.2.2 旋开桥320

8.5.2.3 提升桥322

8.5.3 电连接和信号323

8.6 不同牵引供电系统线路的平交道口324

8.6.1 干线铁路和有轨电车线路的平交道口324

8.6.2 轻轨和无轨电车线的交叉326

8.7 平交道口处接触网的设计327

8.7.1 为在标准高度下通过运输车辆进行的布置327

8.7.2 为通过超大型运输车辆而永久 性增加接触线高度的布置328

8.7.3 接触网的间隔布置329

8.7.4 通过移动腕臂临时提升接触网329

8.7.4.1 概述329

8.7.5 通过手动操作临时提升和拆除接触网331

8.8 集装箱终点站、装载和检测轨道、矿区铁路331

8.8.1 旋转接触网331

8.8.2 装载和检测轨道的电路图332

8.8.3 矿区用旋转和侧向安装的接触网333

8.9 参考文献335

9 受电弓与接触网的相互作用337

9.1 概述337

9.2 技术原理337

9.2.1 横向冲击沿带张力接触线锚段的传播337

9.2.2 当一个恒力作用在接触线(带张力)的一个点上并沿着该线移动时的接触线特性338

9.2.3 高速时的接触线抬升339

9.2.4 集中质量引起的横向冲击如何沿接触线传播341

9.2.5 吊弦对沿接触线传播的横波的反射343

9.2.6 多普勒系数344

9.2.7 接触网的固有频率346

9.2.8 典型接触网设计的动态特性346

9.3 接触网和受电弓的相互作用347

9.3.1 宗旨和目标347

9.3.2 受电弓系统的模型349

9.3.3 接触网模型350

9.3.3.1 基本思路350

9.3.3.2 借助有限元法进行模拟351

9.3.3.3 频率范围内的解析方法351

9.3.3.4 采用频率相关的有限元法351

9.3.3.5 根据艾拉姆波特(Alambert)的波动方程[9.5]进行模拟352

9.3.4 应用频率相关有限元法的接触网装置模型352

9.3.4.1 数学描述352

9.3.4.2 固有频率计算实例355

9.3.4.3 接触压力的计算355

9.3.4.4 接触压力计算实例357

9.4 测量和试验358

9.4.1 概述358

9.4.2 接触压力的测量359

9.4.2.1 基本原则359

9.4.2.2 测量技术360

9.4.2.3 测量量363

9.4.2.4 对空气动力引起滑板抬升的修正365

9.4.2.5 测量结果的评价和评估365

9.4.3 接触网位置和接触线厚度的测量369

9.4.4 受电弓动态特性的评价371

9.4.5 测量接触网抬升和接触网的动态弹性372

9.4.5.1 固定测量接触线抬升372

9.4.5.2 移动测量接触线抬升374

9.4.5.3 接触网动态弹性的测量374

9.5 设计参数的影响374

9.5.1 概述374

9.5.2 接触网设计的标准375

9.5.2.1 弹性和抬升375

9.5.2.2 动态标准377

9.5.3 接触网的设计参数379

9.5.3.1 接触线截面和抗拉应力379

9.5.3.2 跨距和悬挂高度381

9.5.3.3 预弛度和弹性吊索382

9.5.3.4 调整精确度的作用384

9.5.4 受电弓设计参数384

9.5.4.1 概述384

9.5.4.2 受电弓设计的特点385

9.5.4.3 带多个受电弓运行的列车387

9.5.4.4 滑板和接触线的材料389

9.6 结论392

9.6.1 接触网和受电弓电能传输的限制392

9.6.2 接触网的要求393

9.6.3 受电弓的要求393

9.6.4 关于接触网和受电弓相互作用的要求395

9.7 参考文献395

10 牵引供电网中的电流和电压401

10.1 引言401

10.2 接触网的电气特性401

10.2.1 基本关系401

10.2.2 阻抗402

10.2.2.1 组成部分402

10.2.2.2 单位长度电阻402

10.2.2.3 单位长度电感405

10.2.2.4 单位长度阻抗407

10.2.2.5 接触网阻抗的测量408

10.2.2.6 单位长度阻抗的计算值和测量值比较411

10.2.3 单位长度钢轨对大地的漏泄电导417

10.2.4 单位长度电容417

10.3 接触网网络中的电压调整419

10.3.1 基本要求419

10.3.2 基本原理420

10.3.3 电压降的计算421

10.3.3.1 引言421

10.3.3.2 单边供电421

10.3.3.3 边供电423

10.3.4 其他计算法425

10.4 运行电流427

10.4.1 引言427

10.4.2 牵引单元的牵引电流427

10.4.3 接触网区段中的电流427

10.4.3.1 基本原理427

10.4.3.2 一般用途的铁路线427

10.4.3.3 高速铁路线和繁忙运输铁路线430

10.5 接触网回路430

10.5.1 对接触网回路的基本要求430

10.5.2 回路的基本形式431

10.5.3 德国铁路采用的接触网设施回路432

10.5.4 隔离开关435

10.6 参考文献437

11 载流容量和保护措施441

11.1 电力牵引接触网的载流容量441

11.1.1 电力牵引功率负荷441

11.1.1.1 功率需求441

11.1.1.2 一般运输铁路441

11.1.1.3 高速铁路线和重载铁路线446

11.1.1.4 短路负荷447

11.1.2 载流容量452

11.1.2.1 概述452

11.1.2.2 描述接触线发热的微分方程452

11.1.3 运行电流变化情况下的电流452

11.1.3.1 接触网发热的微分方程452

11.1.3.2 影响导线载流量的参数454

11.1.3.3 单条接触线或导线的载流量459

11.1.3.4 架空接触网的载流容量460

11.1.3.5 接触轨的载流量461

11.1.3.6 短时载流量和基准强度462

11.1.3.7 短路载流容量463

11.1.3.8 熔断电流464

11.1.4 热设计计算465

11.1.4.1 最大值原则465

11.1.4.2 负荷和载流容量特性曲线的匹配465

11.2 温度对接触线特性的影响467

11.2.1 说明467

11.2.2 冶金学原理468

11.2.3 发热对抗拉强度的影响469

11.2.4 暴露在增大的热度下对抗拉强度的影响471

11.2.5 在磨损加剧点和连接端子处的发热和接触线抗拉强度的降低473

11.2.6 在接触线和受电弓滑板接触面处的接触线抗拉强度475

11.2.7 结论476

11.3 接触网保护和故障点标定477

11.3.1 接触网采取保护措施的目的477

11.3.2 德国铁路对架空接触网采用的保护措施478

11.3.3 故障点标定482

11.4 参考文献484

12 回流与接地489

12.1 概述489

12.2 词组和定义490

12.2.1 概述490

12.2.2 大地490

12.2.3 接地体490

12.2.4 土壤电阻率和对地电阻490

12.2.5 结构接地、隧道接地和牵引系统接地490

12.2.6 地电位和轨电位491

12.2.7 接触电压491

12.2.8 可接近电压491

12.2.9 架空接触网区及受电弓区492

12.2.10 回流回路492

12.2.11 杂散电流492

12.3 基本原理492

12.3.1 回流回路492

12.3.2 钢轨电位497

12.3.2.1 概述497

12.3.2.2 运行状态下的钢轨对大地电压498

12.3.2.3 短路情况下的钢轨对大地电压498

12.3.3 人身安全500

12.3.4 系统安全500

12.3.5 杂散电流腐蚀500

12.3.6 交直流电气化铁道的共同特点以及两者的区别501

12.3.7 测量502

12.4 作为导体的大地502

12.4.1 土壤的电阻率和导电性502

12.4.2 钢轨-大地回路504

12.4.2.1 概述504

12.4.2.2 直流系统的钢轨—大地回路505

12.4.2.3 交流系统的钢轨—大地回路506

12.4.3 铁路附近的接地体509

12.4.3.1 接地体和支柱接地的接地电阻509

12.4.3.2 单位长度的有效漏泄电导512

12.5 直流牵引系统512

12.5.1 回流回路和接地装置的设计512

12.5.2 人身安全513

12.5.3 杂散电流保护514

12.5.3.1 杂散电流腐蚀的一般信息514

12.5.3.2 极性的影响516

12.5.3.3 防杂散电流腐蚀的保护措施517

12.5.4 杂散电流收集网519

12.5.5 直流系统回流回路和接地的设计520

12.5.5.1 基本建议520

12.5.5.2 铁路接地系统521

12.5.5.3 三相供电的接地措施521

12.5.5.4 牵引变电所521

12.5.5.5 区间线路区段521

12.5.5.6 客运车站522

12.5.5.7 通信信号装置522

12.5.5.8 车辆段和车间区域523

12.5.5.9 隧道524

12.5.5.10 雷电保护525

12.5.5.11 第三方的接地装置526

12.5.5.12 直流电气化铁道接地系统和装置的施工526

12.5.5.13 验证测量526

12.5.6 安卡拉LRT系统的实际经验526

12.5.6.1 项目描述526

12.5.6.2 对地电阻的测量527

12.5.6.3 轨电位的测量527

12.5.6.4 钢轨绝缘试验527

12.5.6.5 结构接地和大地之间的电位测量527

12.5.6.6 流经车站短路装置的电流527

12.5.7 维修527

12.5.8 结论528

12.6 交流牵引系统528

12.6.1 回流回路和接地装置的设计528

12.6.1.1 概述528

12.6.1.2 经过钢轨和埋设回流地线的电流529

12.6.1.3 并行回流线529

12.6.1.4 自耦变压器531

12.6.1.5 吸流变压器531

12.6.2 回流回路和接地装置的要求532

12.6.2.1 人身安全532

12.6.2.2 干扰534

12.6.3 安装设计534

12.6.3.1 回流回路534

12.6.3.2 变电所和车站536

12.6.3.3 地上区段536

12.6.3.4 隧道区段536

12.6.3.5 高架桥538

12.6.3.6 车辆段和车间区域538

12.6.3.7 信号和通信系统538

12.6.3.8 第三方设备538

12.6.3.9 雷电保护539

12.6.3.10 实施540

12.6.3.11 验证测量540

12.6.4 德国铁路使用的回流线和接地系统540

12.6.4.1 线路和钢轨的连接540

12.6.4.2 轨道解锁电路、牵引回流路径和牵引接地542

12.6.4.3 混凝土结构的牵引系统接地连接544

12.6.5 马德里—塞维利亚交流25kV高速铁路的牵引和接地544

12.6.6 结论建议547

12.7 参考文献548

13 电力牵引接触网——电磁干扰的发射源553

13.1 简介553

13.2 耦合机制554

13.3 干扰参数554

13.3.1 概述554

13.3.2 工作电流和短路电流555

13.3.3 高次谐波555

13.3.3.1 概述555

13.3.3.2 单相交流电气化铁道555

13.3.3.3 直流电气化铁道558

13.4 单相交流电气化铁道的干扰559

13.4.1 简介559

13.4.2 阻性影响559

13.4.3 感性影响560

13.4.4 容性影响564

13.5 牵引接触网周围的电磁场565

13.5.1 基本情况565

13.5.2 电磁场对人的影响565

13.5.3 电磁场对设备的影响566

13.5.3.1 一般影响566

13.5.3.2 人体内的心脏起博器567

13.5.3.3 信息技术设备和电子数据处理设备568

13.5.3.4 电气化铁道是射频干扰源568

13.6 结论569

13.7 参考文献570

14 施工和运营维护573

14.1 基本定义573

14.2 施工573

14.2.1 原则573

14.2.2 零部件的制造及检测标准573

14.2.3 建筑和安装工作574

14.2.3.1 简介574

14.2.3.2 基础施工和支柱安装576

14.2.3.3 接触网支持装置和链形悬挂的安装调整576

14.2.3.4 分段绝缘器、线岔、牵引供电线和钢轨接地的安装579

14.2.4 验收和投入运营579

14.3 操作579

14.3.1 职工教育和培训579

14.3.2 电气作业标准及操作规程580

14.3.3 开关操作580

14.3.4 异常及其认知582

14.4 磨损和老化582

14.4.1 零部件的分类582

14.4.2 混凝土支柱和基础582

14.4.3 钢柱、腕臂和其他支持装置583

14.4.4 牵引供电线路、承力索、吊弦和电连接584

14.4.5 接触线585

14.4.6 绝缘子587

14.4.7 隔离开关和分段绝缘器588

14.5 维修589

14.5.1 维修概述589

14.5.2 可靠性589

14.5.3 诊断593

14.5.4 故障的统计和分析596

14.5.5 修理598

14.6 回收废旧利用599

14.6.1 拆除599

14.6.2 回收利用前对废旧材料的预选和处理599

14.7 施工和维修用工机具599

14.7.1 工具和设备599

14.7.2 专用车辆601

14.7.3 测量和诊断仪器608

14.8 寿命周期的考虑609

14.9 参考文献610

附录1 标准和规程613

附录2 常用缩略语623

附录3 关键词索引6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