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传统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立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256436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04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315页
- 主题词:中华文化-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传统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新世纪 新治理3
中国的世纪 人类的新纪元——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3
一、天下和合 真情一家3
二、新世纪、新纪元6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世界14
一、新时代、新特点14
二、资本民主政治形态走向腐烂16
三、民主政治价值观带来的灾难19
四、资本民主政治的衰败22
五、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合天下27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36
一、人类认识自己的历程36
二、人类命运的疏释37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何以可能44
关学的共同体智慧48
论信息革命时代的中华文明——经权、和实力与世界新秩序53
一、以“和”为核心的儒家文化53
二、信息革命时代给世界带来的大变化55
三、和而不同:顺应世界多元化发展的新思路57
四、如何让中华文明发扬光大61
和合外交与新型大国关系的思议64
一、和亲合作的效应65
二、和合外交的原则68
三、和合外交的理念71
四、和合外交的对策73
王霸之道与和合天下78
一、霸道主义的霸权横行78
二、转霸道为王道的智慧81
三、和合天下的圆梦园89
自己讲 讲自己103
建构中国哲学思想话语体系和学派103
一、迷失——中国哲学思想话语的缺失103
二、辉煌——中国话语强势走出去104
三、复兴——建构中国哲学思想话语体系107
四、创新——建构中国哲学思想话语体系和学派109
讲中国自己的哲学话语113
和实力与中国梦116
一、软实力的超越116
二、和实力的意蕴117
三、和实力的吸引力118
四、和实力的实践119
五、和实力的建构120
六、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支撑124
以中华和合文化护航“一带一路”建设实施125
附:和实力的深刻意蕴与独特价值128
尚和合 求实践137
尚和合的民族精神137
一、和合生意137
二、和合二圣139
三、中西理论思维的分野141
尚和合的时代价值144
一、和合的世界观144
二、和合的价值观145
三、和合的人生观146
四、和合的道德观147
五、和合的审美观148
六、和合的国际观148
和合学的思维特性与智能价值150
一、何谓和合与和合学150
二、和合学的思维特性151
三、和合学的智能价值155
“和”的文化内涵160
一、传统经典中的“和”160
二、民间思想中的“和”162
三、“和”的当代意义163
论气候和合学166
一、气候新兴学科的兴起166
二、气候和合学的意蕴169
三、气候和合学的建设173
中华和合学与当代茶道文化的精神价值178
和合——茶道文化的精神价值178
一、本质——茶道真文化的核心内涵180
二、特点——茶道文化的四和合182
三、创新——建构中华茶道学派184
附:张立文与他的“和合”世界187
附:气候变化的和合之思193
附:人因和合而灵昭不昧198
新儒学 新人格205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205
儒学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208
一、浴火新生208
二、生命不息212
三、和合儒学216
论儒学的创新224
一、觉醒动能224
二、开放包容226
三、唯变所适228
四、仁和现释229
儒学的生命在于创新235
一、儒学的唯变所适235
二、儒学的新之所新236
解决现代问题需要传统生命智慧240
中华民族的灵魂和根本在中华文化240
中国文化对世界的贡献241
贫富差距拉大、仇官仇富如何解决?242
道德失落如何补救?243
燕赵文化的精神特质245
中印文明的互鉴互补251
一、互学互鉴251
二、互补互济252
中国与朝鲜李朝朱子学的比较及特质——朱子、退溪、栗谷、艮斋思想的异同及其特色261
一、朱、退、栗、艮理气观的异同261
二、朱、退、栗、艮心性论的异同270
三、朱、退、栗、艮工夫论的会通278
四、朱、退、栗、艮思想精神的特质285
张璁革新精神的时代价值289
一、讲仁爱,重民本289
二、严禁贪风,修齐治平293
三、倡导革新,为国利民295
四、崇尚和合,天地人和297
附:萃取时代之精华300
后记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