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教育概论
  • 庄泽宣著 著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ISBN:
  • 出版时间:民国
  • 标注页数:271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28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教育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教育二字之普通解释1

西洋旧有之教育定义2

中国各家之教育定义3

现代流行之四定义4

杜威之生长说6

新教育之精神7

广义的教育8

狭义或有形的教育(本书所讨论)8

教育之责任8

新教育之环境9

方法教材9

受教人之性质及比较10

因才施教11

各级教育11

参考用书12

第二章 受教人之性质15

人生各时期15

儿童学研究史16

儿童时代之分期17

说话与走路18

模仿之意义19

「我」的观念19

初步团体生活21

少年时代之分期22

青年营养得当之重要22

人生之再造23

馀力之善用23

成熟期之特徵24

壮年及老年时代24

个别24

差别之三大因26

蒙台尔律27

种族差别27

性及年龄差别27

遗传之重要28

教育之任务29

参考用书29

第三章 学习与游戏31

学习与游戏之异同31

活动之天性32

刺激物与反动32

快感与不快之感32

学习之根本原则33

学习曲线34

停顿不进34

学习时之要点35

习惯与技能36

知识及观念37

态度38

天然学习法38

游戏在教育史中之位置39

西人对于游戏之态度40

国人对于游戏之态度40

游戏分类40

今后方针41

野外生活42

态度之改变42

童子军史43

中国之童子军43

童子军之利益44

特点方针45

参考用书45

第四章 环境与卫生47

环境分类47

校舍地点47

空地之重要48

校舍之建筑48

建筑上应注意之点49

校舍内容49

二层式厕所50

阴雨操场50

教室50

讲台及黑板50

衣服51

制服及短裤51

饮食之重要51

滋养料与儿童52

蛋白质52

脂肪53

澱粉53

助消化之食物53

饮水之重要54

生活素54

中国人饮食通病54

消化不良55

大便55

食后之卫生55

上课时间之久暂56

洗浴56

日光浴56

身体检查57

耳喉口鼻之卫生57

眼之卫生58

露天学校59

一种报告60

参考用书63

第五章 教法与分级65

形式上教法分类65

观察及调查之重要66

中国人赏鉴力薄弱67

赫巴脱之五段教法67

论理的教法68

心理的教法69

儿童兴趣之利用69

儿童天性之利用69

重心点之转移70

设计法之精神与意义71

设计法举例72

设计法之优点及缺点73

分班制度之由来74

分班制之弊及补救法75

道尔顿制之创始77

道尔顿制之办法78

各种表格之重要78

道尔顿制之优点与缺点78

参考用书79

第六章 课程与教材81

教材之广义与狭义的教材81

课程与教材之关系81

古代之课程81

斯宾塞之教育论82

人生活动分类82

自存保家社会义务美术娱乐83

教育四大目标84

各级教育之中心85

课程之要点85

教材之分配86

教材之选择86

选择法示例87

教材之运用90

课程举例91

参考用书96

第七章 测验与统计99

测验较个人评判为客观99

测验略史99

个别之分配100

测验之功用101

智力与职业之关系102

编制测验应注意之点104

人数与可靠程度106

中国之各种测验107

常模108

智力商数110

T B C F分数之意义111

新单位之便利112

集中趋势113

差异量数114

相关系数114

统计之用处115

比较之功用115

参考用书116

第八章 课外事业119

课外事业之范围及重要119

团体生活120

学生会120

贩卖及饍食121

政治运动121

工读生活之不可免122

指导方法123

绩点与最低标准制124

学生自治124

自治乃责任非权利125

运动之畸形发达125

模范学生126

学潮调查130

学潮原因经过及结束131

治本方法132

参考用书134

第九章 学校制度135

新教育与学制135

中国新学制史135

学制之形式与精神140

欧洲学制史140

单轨制之创始141

双轨制之变通141

日本之学制142

中国新学制之特色142

新制与旧制之比较147

新制困难之焦点148

新制年限与各国比较148

结论149

参考用书150

第十章 幼稚教育153

胎教不可靠153

初步之习惯养成153

说话之教育154

卫生习惯154

适当之伴侣155

幼稚园史155

福氏之教育方针155

幼稚园之发达156

在美国之风行156

蒙台棱利156

蒙氏学说之特点及其教育方法157

儿童院157

福蒙二氏之影响158

母道学校159

幼儿班及幼儿学校159

中国之幼稚教育159

概况160

种类163

今后之努力164

幼稚园课程之最新研究164

儿童经验与教材165

幼稚园与小学初年级165

十岁以前非必需正式教育166

家庭教育之重要原则166

施行幼稚教育之困难169

参考用书170

第十一章 初等教育173

性质及目的173

年龄173

制度173

趋势174

西洋最初之初等教育174

中古状况174

新教育之功175

强迫教育之起源175

原理及方法之进步175

旧教会所办之学校176

英国之初等教育176

裴氏方法与英美177

赫巴脱之贡献177

杜威与设计法178

新小学课程原则178

儿童与教材179

课程分类179

中国旧式初等教育179

新式小学教育史180

民国小学教育最近之趋势181

小学课程纲要说明182

小学生数与各国比较184

义务教育之推行187

参考用书189

第十二章 中等教育191

性质及年龄191

西洋古代之中等教育191

中古之中等教育192

新式之阿克特美192

美国之高等学校193

中等学校之社会化193

欧美各国此较194

法之中学职业补习及师范教育195

德之中学职业补习及师范教育195

英之中学职业补习及师范教育198

美之中学职业补习及师范教育199

我国之中学及其他中等学校201

中学课程无标准202

职业教育之困难203

师范教育现状203

结论203

参考用书204

第十三章 高等教育207

性质及程度207

西洋古代之高等教育207

中古之高等教育208

意及法之大学208

文法医神四科之创始209

新旧教之争209

讲学自由之始210

美国大学教育之起源211

西洋专门学校之崛起211

英美与德法高等教育之比较212

英美之大学本科教育213

级大学之发生213

美国高等教育之发达213

高级师范教育214

我国高等教育制度沿革215

新式高等教育之创始216

留学生217

教会大学217

专门学校217

高等师范218

大学制度218

预科之由来及任务218

大学之联合219

参考用书220

第十四章 特殊教育221

聋哑教育史及现状221

盲人教育史及现状222

残废教育史及现状222

成人教育史223

美国成人教育机关223

法国之成人教育226

丹麦之人民高等学校227

中国之成人教育228

概况228

通俗教育机关229

平民教育之起源试验总会及分会事业230

图书馆史232

英美之图书馆233

图书馆学校234

中国之图书馆235

博物院史236

欧美现况236

中国之博物院238

参考用书238

第十五章 教育行政与经费241

西洋古代之教育管理241

中古之教育权241

德教育集权之始242

德教育行政制度242

革命后趋势242

法之教育行政制度与经费243

英之教育行政与经费244

美国教育行政与经费245

我国教育行政制度略史246

民国教育行政制度247

地方教育行政制度之改革247

经费之分配与来源250

山西筹划经费方法252

希望253

统计253

与美此较254

参考用书255

第十六章 教育之研究257

教育学之独立257

赫巴脱生世及贡献257

斯宾塞生世及贡献258

二氏比较258

各国之教育研究258

教育研究之三大类259

历史的研究259

康背来260

包而生260

阿旦生及阿旦司261

门罗261

哲学的研究与杜威261

科学的研究262

皮奈262

施比门及不脱262

桑代克263

三种研究比较263

今日研究教育之途径264

专精与目的266

对象及工具266

书报266

杂志一览267

辞典及百科全书27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