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修订第6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修订第6版)
  • 南方十六所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材编写组 著
  •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447页
  • 文件大小:88MB
  • 文件页数:46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修订第6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篇 生产过程15

第一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17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多种所有制形式17

一 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和根本任务17

二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2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27

一 全民所有制的特点和作用27

二 全民所有制内部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关系29

第三节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和其他公有制形式33

一 集体所有制的特点和作用33

二 农村和城镇的集体所有制35

三 我国的其他公有制形式38

第四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形式41

一 劳动者的个体所有制41

二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私营经济43

三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所有制44

第二章 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48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要素的结合48

一 社会主义生产的要素48

二 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51

三 社会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5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劳动54

一 社会主义劳动的性质54

二 社会主义的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58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62

一 社会主义物质利益的本质62

二 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64

第四节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68

一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68

二 劳动者物质文化需要的内涵72

三 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矛盾75

四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和作用78

第三章 社会主义商品和货币82

第一节 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82

一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必然性82

二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点87

三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作用8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商品91

一 社会主义商品的二因素91

二 生产社会主义商品劳动的二重性93

三 社会主义商品的价值决定95

第三节 社会主义货币96

一 社会主义货币的特性96

二 社会主义货币的职能98

三 我国的人民币99

第四章 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形式和规律101

第一节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101

一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客观必然性101

二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要求10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106

一 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作用的特点106

二 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109

第三节 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经济114

一 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关系114

二 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与价值规律调节作用的结合116

三 商品经济条件下计划经济的特点119

第五章 社会主义企业的地位和经营机制122

第一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地位和任务122

一 企业的地位和作用122

二 企业的基本任务126

第二节 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经营形式129

一 企业的责任、权利和利益129

二 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132

第三节 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内部关系138

一 企业活力的源泉138

二 直接生产者和经营管理者142

第六章 企业经济效益和经济核算146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效益146

一 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实质和意义146

二 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149

三 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150

四 提高劳动生产率增进经济效益152

第二节 企业经济核算156

一 经济核算的客观依据156

二 企业经济核算体系158

第三节 企业资金和产品成本162

一 社会主义企业资金162

二 产品成本及其构成163

三 降低产品成本的意义和途径164

第四节 社会主义盈利168

一 社会主义盈利的实质168

二 影响企业盈利的因素169

三 盈利率170

第二篇 流通过程173

第七章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175

第一节 企业资金运动175

一 企业资金的循环175

二 企业资金的周转17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181

一 商品流通的地位和作用181

二 商品流通的形式和渠道184

三 商品流通的特点和形式187

四 商业的流通费用和商业利润190

第三节 社会主义货币流通194

一 货币流通的特点和渠道194

二 货币流通规律196

三 货币管理198

第八章 社会主义市场20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200

一 市场的性质和作用200

二 市场体系的构成204

三 市场机制208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竞争210

一 竞争和垄断210

二 竞争的特点和作用212

三 竞争的形式21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格215

一 价格形成的基础215

二 价格体系219

三 价格管理体制223

四 价格总水平和稳定物价225

第三篇 分配过程229

第九章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231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来源231

一 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231

二 国民收入增长的因素233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分配235

一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235

二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237

第三节 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241

一 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关系241

二 积累基金内部的比例关系246

三 消费基金内部的比例关系248

第十章 个人消费品分配250

第一节 按劳分配规律250

一 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250

二 按劳分配规律的要求252

三 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255

四 按劳分配规律的作用256

第二节 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258

一 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工资、奖金和津贴258

二 正确处理工资问题的主要原则265

三 集体所有制企业按劳分配的特点和形式267

第三节 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其他形式269

一 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的必然性269

二 公有制经济内部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收入270

三 私有制经济的分配方式272

四 个人收入分配的调节273

第四篇 消费过程275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的消费277

第一节 社会主义消费的性质和作用277

一 社会主义消费的性质和特点277

二 消费在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81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消费结构285

一 消费结构及其分类285

二 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287

三 消费结构与居民收入结构289

四 合理的消费结构和我国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290

第三节 社会主义消费方式、水平和模式292

一 消费方式292

二 消费水平295

三 消费模式297

第五篇 经济运动总过程301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增长303

第一节 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303

一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征303

二 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305

三 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含扩大再生产307

四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309

第二节 社会主义积累的规律312

一 社会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312

二 社会主义的人口规律314

第三节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318

一 经济增长的内涵318

二 经济增长的因素319

三 经济增长因素作用的定量分析322

第四节 经济增长速度323

一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速度的特点323

二 经济增长不均衡性及其原因325

三 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328

第十三章 产业结构和地区部局331

第一节 产业结构和国民经济总量331

一 产业结构的内涵331

二 产业结构与国民经济总量的关系332

三 产业结构取决的因素333

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数量对比关系336

一 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关系336

二 农业内部和工业内部的比例关系338

三 第一、二、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341

第三节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344

一 经济成长阶段与产业结构344

二 产业结构模型347

第四节 产业发展的地区部局350

一 产业地区部局的原则350

二 产业地区部局战略352

三 城市发展战略353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社会总资金的运动355

第一节 社会总资金及其构成355

一 个别资金与社会总资金355

二 财政资金357

三 信贷资金360

四 企业资金363

第二节 社会总资金的需求和供给364

一 资金总需求364

二 资金总供给366

三 资金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369

第三节 社会总资金的调节373

一 调节资金规模与结构的意义373

二 财政手段对资金的调节376

三 金融手段对资金的调节378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管理382

第一节 国民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和任务382

一 国民经济管理的必要性382

二 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383

第二节 国民经济管理的目标、内容和系统386

一 国民经济管理的目标386

二 国民经济管理的内容388

三 国民经济管理的系统389

第三节 国民经济管理体制393

一 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内涵393

二 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模式394

三 国民经济管理的运行机制396

第六篇 对外经济关系403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405

第一节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然性405

一 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国际化405

二 国际分工和发挥优势407

三 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40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410

一 对外贸易的作用410

二 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性质和特点412

三 发展对外贸易必须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41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合作417

一 引进先进技术417

二 利用外资419

三 国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421

第四节 我国的经济特区和经济开放区424

一 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和特点424

二 经济特区的意义和作用426

三 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开放区427

结束语430

后记443

第四版后记445

第五版后记4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