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际形势年鉴 1990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际形势年鉴 1990
  •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编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48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国际形势年鉴 1990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专论1

四、西方经济持续低速增长,日美欧矛盾有新的发展,第三世界除东亚和东南亚外,困难重重,南北矛盾更加突出10

五、捷克斯洛伐克102

六、罗马尼亚108

五、在国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的形势下,中国继续执行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1

日本政局与对外关系115

一、日本政坛面临新的分化改组115

1.利库路特股票丑闻和实施消费税损自民党的执政基础116

2.在野党声势大增,但实力有限119

3.财界仍对自民党寄予厚望122

二、政局动荡影响了日本对外关系的顺利发展123

1."政治大国论"的调门有所降低124

2.日美经济摩擦再度激化,但尚未影响双边战略协调125

3.日苏关系实质性进展不大127

4.亚太外交有所进展129

一、民柬三方和国际社会力促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132

柬埔寨局势和巴称国际会议132

1.民柬三方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132

2.大多数有关国家对柬埔寨问题的立场接近134

二、关于柬埔寨问题的巴黎国际会议135

1.是求全面解决柬埔寨问题是会议的主调136

2.越南和金边政权坚持顽固立场,会议未达成任何协议138

三、巴黎国际会议后柬埔寨局势的发展139

1.越南在没有国际监督的情况下,宣布已从柬埔寨全部撤军139

一、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持续增长,速度减慢14

一年来的世界经济14

2.柬埔寨战事重趋激烈141

艰难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143

一、以色列政府的"和平计划"143

1.以色列"和平计划"出笼的背景143

2.以色列"和平计划"的内容145

3.以色列统治集团内部围绕"和平计划"的斗争146

1.阿拉伯特别首脑会议的决议147

二、阿拉伯世界对中东和谈的原则立场147

2.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立场148

3.穆巴拉克的十点建议150

1.欧洲共同体力促中东和谈151

三、西欧国家积极参加中东和平进程151

2.法国积极支持巴解组织152

3.英国转变对巴解的态度153

四、苏联加紧争夺中东和谈主导权154

1.苏联外长的中东之行154

2.苏联关于筹备召开中东国际和会的建议与对中东和谈的立场156

3.苏联同以色列加强联系157

五、美国的中东政策和贝克计划158

1.布什政府进一步调整美国的中东政策158

2.美巴会谈和美以分歧160

3.贝克计划及各方的反应162

非洲大陆内部冲突呈现和解势头165

一、纳米比亚:开始了独立进程166

二、安哥拉:结束内战已是大势所趋,但和解进程仍然荆棘丛生170

四、非洲之角:开展无先决条件的对话177

二 、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不平衡,东亚仍居世界前列,非洲困难重得,拉丁美洲近乎停滞18

五、西北非:阿拉伯里布联盟成立180

六、西撒哈拉:政治解决的势头一度加强182

七、乍得-利比亚冲突:达成解决领土争端的原则协议184

三、莫桑比克:秘密谈判虽已开始,双方立场尚难接近184

一、巴拿马187

拉美地区的两个特点187

二、中美洲191

国际要闻197

阿拉伯特别首脑会议197

第十五次西方七国巴黎首脑会议198

第九次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199

三、苏联、东欧通货膨胀,供应紧张,增长缓慢20

首届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会议200

印度大选,辛格出任总理200

菲律宾平息军事政变202

欧共体和非加太集团续签洛美协定203

朝鲜北南对话取得进展204

第十届海湾合作委员会首脑会议204

斯里兰卡力促印度撤军206

苏联撤军后的阿富汗207

黎巴嫩战乱加剧和总统选举208

四、世界贸易继续增长,贸易保护主义加强21

拉美积极开展反毒斗争210

大事记215

大事记(1989年1—12月)217

五、金融市场虽有起伏,但未发生大的动荡23

六、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进一步发展25

文件、资料选编277

美国总统布什在国会联席会议上的演说(摘录)(1989年2月9日)279

国际裁军谈判的新进展28

国务院总理李鹏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外交部分的摘录)(1989年3月20日)285

美国总统布什在得克萨斯农业和机械大学发表的讲话(摘录)(1989年5月12日)288

一、苏联和华约的单方面裁军29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向中国学术界发表的演讲(摘录)(1989年5月17日)292

1989年国际形势回顾3

一、苏联和东欧出现严重困难和程度不同的动荡,西方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东欧局势发生剧变3

中苏联合公报(1989年5月18日)306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首脑会议通过的《军备控制和裁军总体方案》(摘录)(1989年5月30日)318

二、欧洲常规裁军谈判32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戈尔巴乔夫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所作《关于苏联对内外政策的基本方针的报告》(摘录)(1989年5月30日)332

华沙条约缔约国政治协商委员会会议发表的关于裁军问题的声明(摘录)(1989年7月8日)338

西方七国巴黎首脑会议通过的《政治宣言》(摘录)(1989年7月16日)341

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戈尔巴乔夫在苏联中央电视台发表的讲话(摘录)(1989年9月9日)349

波兰总理马佐维耶茨基在波兰议会发表的施政演说(摘录)(1989年9月15日)353

外交部长钱其琛撰写的《新中国外交四十年的光辉历程》(1989年9月15日)363

美国总统布什在第四十四届联合国大会上的讲话(摘录)(1989年9月25日)368

苏联外交部长谢瓦尔德纳泽在第四十四届联合国大会上的讲话(摘录)(1989年9月29日)372

外交部长钱其琛在第四十四届联合国大会上的讲话(摘录)(1989年9月29日)378

日本首相海部俊树在日本众议院全体会议上发表的施政演说(摘录)(1989年10月2日)380

美国国务卿贝克在美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的讲话(摘录)(1989年10月4日)384

三、美苏削减战略武器谈判39

匈牙利社会党的纲领声明(摘录)(1989年10月9日)395

联邦德国总理科尔在联邦议院提出的建立德国邦联结构的十点计划(摘录)(1989年11月28日)404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防务计划委员会会议最后公报(摘录)(1989年11月29日)408

四、禁止化学武器谈判41

经济统计资料411

表1 世界各国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413

表2 美、苏、日联邦德国、法、英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比较419

表3 美、日、联邦德国、法、英消费物价增长率(%)的比较419

表4 美、苏、日联邦德国、法、英占世界出口贸易的比重(%)419

表5 美、日、联邦德国、法、英占世界黄金外汇储备的比重(%)419

表6 美、日、联邦德国、法英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差额的变化420

表7 主是西方货币对美元的比价变化420

表8 美国财政经济基本情况421

表9 苏联财政经济基本情况423

表10 日本财政经济基本情况424

表11 联邦德国财政经济基本情况426

表12 法国财政经济基本情况428

表13 英国财政经济基本情况430

汉英人名对照表432

索引443

布什政府的对外政策46

一、布什政府对外政策的总方针46

1.强调维护美国领导地位的必要性和可能性46

2.主张美国的对外关系必须以现实主义为基础47

3.继续以军事实力作为外交斗争的后盾48

二、"走出遏制":美国对苏战略的转变48

1."走出遏制"的含义49

二、美苏就东欧政局变化与裁军问题达成新妥协,双方关系进入一个对抗趋于减少、妥协与合作有所发展的表阶段5

2.马耳他高峰会晤:"走出遏制"的开始50

三、更加重视西-西关系,力图巩固美国在西方联盟中的领导地位52

四、从美国长远战略利益出发,采取即干涉中国内政又维系美中关系的双得政策54

1.布什总统的北京之行54

2.带头对中国采取制裁措施56

3.开始恢复官方和非官方的接触57

4.布什总统否决国会通过的两个法案58

5.布什派特使斯考克罗夫特访问北京59

五、推行强权政治,入侵巴拿马60

苏联的政治经济形势64

一、政治体重大变革64

1.建立新的最高国家权力机构64

2.改革党的工作,进一步调整苏共中央领导班子67

二、苏联面临严重困难68

1.经济形势日趋严峻68

2.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69

三、地区冲突的政治解决步履维艰,在曲折中缓慢前进7

3.民族矛盾加剧70

4.非正式组织迅速发展73

5.党内思想严重分坡75

三、为克服困难,苏联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76

剧烈变动中的东欧政局79

一、波兰79

二、匈牙利84

三、民主备国89

四、保加利亚9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