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人与日本人 社会集团、行为方式和文化心理的比较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尚会鹏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39484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376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8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人与日本人 社会集团、行为方式和文化心理的比较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章1
一、目的1
目录1
二、民族性、民族行为方式和深层结构研究3
三、比较的方法8
四、若干原则11
五、材料与本书的分析逻辑16
第一章 “家”中的中国人与日本人20
一、居住方式:“四合院”与“榻榻?21
二、家庭制度30
(一)“资格”与“场”31
(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级制度35
(三)孝行41
(一)从一次探险夏令营谈起47
三、中日育儿方式的比较研究47
(二)相似点49
(三)亲子关系的差异52
(四)连续性与非连续性57
(五)父子轴与母子轴61
第二章 “族”中的中国人与日本人65
一、族人集团的构造特点65
(一)概念和名称65
(二)构成方式69
(三)等级制度:“本家”与“分家”73
(四)祖先崇拜76
(五)凝聚性和团结心78
(一)族人集团变化的不同道路83
二、族人集团的变化83
(二)当前中国宗族力量的表现87
三、族人集团与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方式92
(一)对个人心理和行为方式的影响92
(二)族人集团与海外的中国人与日本人96
第三章 非亲属集团中的中国人与日本人102
一、日本的家元制度及其特征102
二、家元制度产生的社会和文化心理基础108
三、中国人、日本人缔结非亲属集团的原则116
(一)几种不同的原则116
(二)缘约原则与日本人的结社:与中国人的比较118
四、亲属集团、家元组织与日本一般社团的特点123
五、个案分析:“CS会”和奥姆真理教134
(一)CS会136
(二)奥姆真理教139
第四章 中日社会的现代化:从人与集团的层面考察143
一、家元组织与日本社会的现代化143
(一)社会集团与现代化143
(二)家元制度的社会功能144
(三)家元组织与日本社会的现代化149
二、日本社会现代化模式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152
(一)日本社会现代化模式的特点152
(二)对日本社会现代化模式的评价157
(三)日本社会现代化对我国的启示164
第五章 信仰宗教的中国人与日本人168
一、传统宗教和宗教观的特点168
(一)神与人圣与俗168
(二)宗教派别179
(三)教团内的人际关系182
二、日本新宗教的特点和原因——以奥姆真理教为中心185
(一)教徒与教主的关系186
(二)社会原因190
(三)新兴宗教与日本人信仰的特点194
三、中国新宗教热的特点和原因——以中原地区基督教的传播为例199
(一)概述199
(二)教会组织的结构以及教会内人际关系的特点202
(三)原因205
(四)影响209
(五)中国新兴宗教的若干特点213
第六章 两性之间217
(一)从造人神话看对性的态度218
一、性文化的基本差异218
(二)性文化的差异222
二、《红楼梦》与《源氏物语》中的情爱主题232
(一)时代和文化背景的不同233
(二)男主人公的“爱”及内心矛盾237
(三)审美观的差异:求爱与茶道242
三、当代日本人的性观念与性意识246
(一)较宽松的性文化246
(二)“风俗业”与色情泛滥248
(三)“性旅游”与“慰安妇”问题250
四、男人眼中的女人252
(一)传统的女性观与妇女的社会地位252
(二)性别分工与两性间的人格差异259
第七章 民族性格的若干倾向263
一、“小集团本位”与“家族本位”265
二、“序列意识”与“平均意识”273
三、“义理人情”与“人情世故”282
四、“名”与“耻”294
五、其他一些倾向300
第八章 关于日本人与中日比较的若干理论311
一、本尼迪克特的理论311
(一)社会人类学的心理学派及其方法论特点312
(二)等级制度315
(三)耻感文化318
(四)简短的评论322
二、土居健郎的“娇宠(amae)”理论324
(一)方法论324
(二)“娇宠”的三个层面329
(三)简短的评论334
三、中根千枝的“纵式社会”理论及其同中国社会的比较338
(一)理论体系与方法论339
(二)“纵式社会”的若干特征343
(三)与中国的比较348
(三)简短的评论350
四、许烺光的日本人理论及对中日文化心理的比较352
(一)方法论特色352
(二)日本人的文化心理图式:与中国人的对比354
(三)简短的评论358
索引360
主要参考文献372
后记375